- 年份
- 2024(7803)
- 2023(11629)
- 2022(10264)
- 2021(10013)
- 2020(8254)
- 2019(19628)
- 2018(19817)
- 2017(36702)
- 2016(21220)
- 2015(24183)
- 2014(24574)
- 2013(23577)
- 2012(21798)
- 2011(19755)
- 2010(20012)
- 2009(17842)
- 2008(17584)
- 2007(15397)
- 2006(13816)
- 2005(12322)
- 学科
- 济(74456)
- 经济(74356)
- 管理(55141)
- 业(52132)
- 企(42726)
- 企业(42726)
- 方法(34429)
- 数学(29292)
- 数学方法(28810)
- 中国(24858)
- 教育(22813)
- 农(21400)
- 学(20488)
- 财(19452)
- 理论(17051)
- 业经(16462)
- 地方(15691)
- 农业(14453)
- 制(13541)
- 贸(13328)
- 贸易(13323)
- 和(12916)
- 易(12889)
- 技术(12666)
- 务(11987)
- 财务(11917)
- 财务管理(11890)
- 环境(11548)
- 企业财务(11239)
- 银(11028)
- 机构
- 大学(298093)
- 学院(291641)
- 管理(111229)
- 济(103933)
- 研究(101725)
- 经济(101220)
- 理学(96143)
- 理学院(94920)
- 管理学(93018)
- 管理学院(92473)
- 中国(69768)
- 京(66002)
- 科学(65083)
- 所(52433)
- 范(49162)
- 师范(48804)
- 财(48287)
- 研究所(47917)
- 农(46520)
- 中心(44804)
- 江(43989)
- 业大(43501)
- 北京(42810)
- 师范大学(39988)
- 教育(39477)
- 财经(38647)
- 院(36490)
- 农业(36378)
- 州(35780)
- 经(35036)
- 基金
- 项目(197267)
- 科学(155207)
- 研究(149236)
- 基金(139501)
- 家(121292)
- 国家(120128)
- 科学基金(101698)
- 社会(89021)
- 社会科(83876)
- 社会科学(83851)
- 省(78138)
- 教育(74693)
- 基金项目(74291)
- 划(68078)
- 自然(66624)
- 自然科(65010)
- 自然科学(64994)
- 自然科学基金(63790)
- 编号(63563)
- 资助(57407)
- 成果(55007)
- 课题(46381)
- 重点(45310)
- 部(44510)
- 发(42371)
- 创(40716)
- 项目编号(38930)
- 教育部(38322)
- 创新(37658)
- 年(37504)
共检索到435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杜晓利
近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它对社会、经济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使世界科技中心及其相关问题备受关注。教育史和科学史的研究表明,世界教育研究中心的转移与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有着必然又难以置信的一致性。世界教育研究的中心在近代发生了由英国到法国,又到德国,再到美国的转移。究其原因,在于社会经济发展、教育理论发展和"科学家共同体"的存在。
关键词:
世界 科技研究中心 教育研究中心 转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炎轩
以我国人大复印资料《G1教育学》(1981~2005)所转载的德育论文及其引用著作文献为主要研究样本,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时期或阶段:1981~1988是德育理论研究的科学化阶段;1989~1998是德育理论研究的现代化阶段;1999~2005是德育理论研究的人性化阶段。
关键词:
德育理论发展 中心课题的转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16世纪以来,全球先后形成了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5个科学和人才中心。世界科学中心、高等教育中心是周期性转移的。转移的时机、机制与关键组织变革是高等教育中心转移的核心要素。从转移的时机看,科学发展、技术变革与工业化为高等教育中心转移提供了历史条件。世界高等教育中心转移的机制是高等教育机构的新设置或者创新性改造,高等教育机构依技术变革与工业化做出相应创新,学术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是实现高等教育中心转移的关键组织变革。高等教育需要及时有效回应外部环境的挑战与机遇,及时有效实施组织变革与制度创新,才能抓住机会窗口,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俊森
广岛大学"大学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日本最早建立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创建于1972年5月1日.它的前身是广岛大学的"大学问题调查室".该"中心"成立二十年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术研究活动,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其国内和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影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丁有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近期全球经济普现触底反弹迹象;虽然中国目前暂时失业率仍高、需求不足,但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实施有力的财政金融政策措施及中国政治稳定的大背景,为中国经济进入复苏历程创造了条件;可以有效支撑经济持续复苏的积极因素和基本面已经显现,预期中国经济将在2009年年底开始、2010年率先走向全面复苏历程——虽然过程还会复杂曲折;面对大环境变化趋势,我们应该分析世界制造业发展新形势,抓住发达国家经济恢复过程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的机遇,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和措施,加快我国迈向"全球配置型"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步伐。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迟景明
在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发生的科学技术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 ,学界对此并未取得一致的结论。然而 ,纵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 ,科学中心转移与高等教育中心转移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一般而言 ,高等教育中心形成于科学中心之前 ,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为科学中心的转移提供了重要基础与前提 ,高等教育中心的每一次转移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致科学中心的转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池骋
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引入保单贴现及其证券化的基本条件。但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的保险和金融创新,保单贴现及其证券化的有效运行需要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法律机制予以保障,而我国当前还存在顶层法律规则与监管制度不够完善的障碍。美国保单贴现及其证券化的市场规模与法律制度发展较为充分,其在保单持有人权益保障、保单贴现公司业务风险控制及投资者风险的法律规制等方面的经验,可以为我国未来引入并开展保单贴现及其证券化业务、建立健全保单贴现相关法律监管制度提供借鉴,以满足我国保单持有人流通与变现寿险保单的需求,丰富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种类,提高我国保险业经营实力。
关键词:
保单贴现 证券化 变现保单 证券监管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是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一个集科研、教学与咨询服务一体化的研究机构。其前身是1991年5月成立的关贸总协定研究会,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关贸总协定研究会更名为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2000年1月,在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的基础上经改制,世界贸易组织研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启迪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袁振国
一学术的发展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特定的社会发展背景的反映,一个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整体学术发展的水平、思维方式的转变,决定着学科发展的走向和重心的转移。一百多年前教育学逐渐形成了一门规范学科,教育研究的学科建设与许多其他学科的建设一样,在一个相...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磊
文章指出,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西部地区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升级 优势产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晓峰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在国际、国内诸多因素影响和产业自身的生命周期现象的影响下,产业梯度转移的规模逐年扩大,而产业的升级、调整和梯度转移,必然涉及到环境问题。文章借鉴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相关经验,对我国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据此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梯度转移 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谭大鹏 霍国庆 王能元 吴磊 蒋日富 喻缨 董纪昌
知识转移是在受控环境中实现知识从拥有者到接受者的传播,缩小人类个体或组织之间的知识差距,并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过程。知识转移是一个特殊的知识传播过程,是在受控环境中进行的,其根本作用是缩小人类个体或组织之间的知识差距并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虽然知识转移、知识扩散和知识共享都是知识传播的特殊类型,但三者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上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鲁品越
作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国家和区域,不仅要有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要求与其相适应的哲学思想环境。不同思想气质的科学需要不同的社会哲学思想环境。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经典科学的中心是英国与法国,与其相适应的哲学思想环境是由对世界的"祛魅"所形成的旧唯物主义,主张客观世界是既定物质客体并存的世界。以相对论、量子力学与系统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无法与这种世界观相容,而德国的"化魅"哲学思想为其提供了精神土壤,马克思的"实践生成论"哲学是其思想本质。
关键词:
科学中心 祛魅 化魅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鹤玲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综合环境分析华中师范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室刘鹤玲汤浅光朝的统计赵红州的统计科学中心起止时间科学兴隆期起止时间科学高潮期意大利1540—1610年70年1540—162080年英国1660—1730年70年1660—1750年90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