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49)
2023(16045)
2022(13257)
2021(12067)
2020(10094)
2019(22795)
2018(22294)
2017(43199)
2016(22893)
2015(25807)
2014(25654)
2013(25589)
2012(24033)
2011(21863)
2010(22358)
2009(21487)
2008(21459)
2007(19627)
2006(17892)
2005(16828)
作者
(64635)
(53881)
(53712)
(51387)
(34716)
(25310)
(24271)
(20724)
(20398)
(19506)
(18735)
(17795)
(17686)
(17395)
(17048)
(16459)
(16062)
(15561)
(15463)
(15012)
(13704)
(13182)
(12993)
(12399)
(12217)
(11985)
(11933)
(11743)
(10670)
(10533)
学科
(124850)
经济(124700)
(92690)
管理(85342)
(82795)
企业(82795)
方法(43918)
业经(34908)
数学(34723)
数学方法(34483)
(34238)
(33061)
中国(31430)
地方(26545)
(26253)
农业(22883)
(22350)
财务(22317)
财务管理(22286)
(21137)
贸易(21121)
企业财务(21111)
(20999)
(20547)
技术(20474)
(19546)
(18801)
(18624)
(18032)
银行(18027)
机构
学院(346132)
大学(341537)
(167916)
经济(165059)
管理(137238)
研究(119700)
理学(116344)
理学院(115215)
管理学(114065)
管理学院(113369)
中国(96201)
(79246)
(71258)
科学(62517)
财经(61427)
(58467)
(55642)
(53705)
中心(53141)
经济学(52755)
研究所(51668)
(47826)
经济学院(47207)
北京(45817)
财经大学(45026)
(42417)
(41464)
(40857)
师范(40611)
业大(40608)
基金
项目(211406)
科学(170975)
研究(162848)
基金(157262)
(132670)
国家(131517)
科学基金(115644)
社会(110563)
社会科(105140)
社会科学(105120)
基金项目(81473)
(80531)
教育(72566)
自然(69127)
自然科(67516)
自然科学(67500)
自然科学基金(66408)
(65793)
资助(64216)
编号(63853)
成果(52612)
(48983)
(47918)
重点(46918)
(46708)
国家社会(46660)
(45531)
课题(44739)
教育部(43461)
人文(43006)
期刊
(203664)
经济(203664)
研究(115610)
中国(70603)
(64112)
管理(59828)
(46498)
科学(42914)
(38516)
金融(38516)
学报(38442)
经济研究(33162)
财经(32813)
大学(32073)
业经(31807)
农业(31705)
技术(31440)
学学(30316)
教育(29936)
(28571)
问题(26055)
(22770)
世界(21647)
技术经济(21461)
国际(20635)
(18885)
现代(18031)
经济管理(17151)
商业(16866)
统计(16488)
共检索到551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景海  林仲豪  
全球制造业生产与需求的"重力中心"已经从发达国家转到新兴经济体,重塑了世界产业格局。全球制造业出现了一些新的焦点问题:市场拉力因素催生新的市场需求;新兴技术推力因素重新界定了竞争能力;不断涌生的商业模式和组织趋向将改变价值链结构与企业-消费者交互方式;自然资源、清洁水的减少,逆向气候变化,说明需要提升资源使用效率。这些变化将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并对国家与企业提出新的挑战与机遇。产业政策被认为是一国支撑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关键的新方式。本文采用新产业政策矩阵方法解析美国制造业创新系统背后的政策机制与潜在影响,并提出基于增加知识要素投入、跨行业政策干预、增强国际竞争力、创新制造业价值链、营造社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唐晓华  张欣钰  陈阳  
产业政策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公共调节政策,产业政策有效性评价是检验政策实施效果的基本途径。在合理构建制造业产业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神经网络智能算法对2005-2014年各指标数据进行预测,再利用差值对比法对2005-2014年中国制造业产业政策作用效力进行综合评价。分别从产业结构、组织、科技、布局角度实证分析了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产业政策实施绩效水平及其演进阶段性特征,可为今后制定合理的制造业产业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徐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清杨  臧旭恒  曲一申  
利用2001—2016年我国制造业27个行业的数据,从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两个维度探讨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协同作用对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协同作用不仅显著提高了制造业的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还会强化二者的单独作用效果。进一步研究表明:制造业行业技术水平的差异会影响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作用效果,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协同对高端技术行业的结构合理化促进作用显著,而在中端技术行业中的这种促进作用则体现在结构高级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燕梅  周丹  
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后,如何切实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就显得更为紧迫。本文以中国装备制造业为例,在分析政策效果的基础上对既有产业政策进行了反思。认为对于这种重点突破式的产业扶持政策,政策手段进一步扩展的空间已经不大,而再加大政策力度,其效果又会受到企业行为方式的制约。因此,需要逐步弱化重点扶持型的产业政策,将政策重心转向影响企业行为方式的外部制度环境的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贵富  何喆  
本文在罗默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理论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政策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并提出了假设猜想。采用中间出口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衡量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分别采用虚拟变量、税收优惠、政府研发补贴衡量产业政策,利用2001~2014年我国制造业15个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发现:在五年规划中提及的鼓励、减税、增加政府补贴均能提高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但是随着政策强度的提高,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的边际效果产生了分化,减税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正向促进影响越来越强,而政府补贴的效果则越来越弱。最后,根据理论模型以及实证分析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贾根良  楚珊珊  
本文通过对美国先进制造业计划的战略部署及其先驱性实践的历史性考察,不仅揭示了其强烈的政府干预和产业政策属性,而且也对其以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为载体的组织过程进行了剖析,讨论了其网络型产业政策的三个突出特征:弥补创新链缺失的中间环节、公私合营为基础的利益共同体和网络化价值链的构建。美国先进制造业计划旨在运用颠覆性创新和先进制造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重振美国中低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不得不引起中国的高度重视;而其网络型产业政策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产业政策的新类型,政府的作用并非局限于修正市场失灵,而是在于塑造和创造市场,美国政府在其中发挥的商业经纪人和技术创新领导者的双重作用值得我们在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认真学习和借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修国义  禹明明  陈晓华  
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是我国信息产业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对加速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新常态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产业政策支持对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从税收优惠、政策性融资、政府研发补贴投入3个角度出发,选取2000~2014年15年的我国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数据,创新性的运用状态空间模型与弹性系数分析方法研究3种政策支持方式对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促进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和建议,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贤彬   陈春秀  
在多措并举稳就业的基调背景下,探寻影响就业增长的因素紧要迫切。本文以中国各省五年规划政策文件提及的四位码重点产业为切入点,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系统考察了重点产业政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重点产业政策显著提升受支持企业的就业水平。渠道分析发现,重点产业政策通过“规模效应”“利润效应”和“效率效应”推动受支持企业增加劳动力雇佣数量。除了对受支持企业的就业扩张有正向影响,重点产业政策还通过信贷溢出效应带动相同二位码非重点企业的就业水平提升。重点企业在金融危机后期也担起了“稳就业”职责,逆势投资以扩增劳动力需求。在宏观行业层面上,重点产业政策还通过行业间关联效应对其他行业的就业产生间接影响。本文研究为进一步理解产业政策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提供了微观和宏观层面的新证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修国义  禹明明  陈晓华  
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是我国信息产业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对加速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新常态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产业政策支持对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从税收优惠、政策性融资、政府研发补贴投入3个角度出发,选取20002014年15年的我国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数据,创新性的运用状态空间模型与弹性系数分析方法研究3种政策支持方式对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促进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和建议,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建丽   黄骏玮   金亮  
近年来,随着美国在半导体等战略性产业领域实施选择性产业政策和大国竞争导向的抑他性产业政策,对于美国产业政策的争论再起。美国先进制造产业政策演化遵循对内发展和对外竞争两条逻辑主线,确保“美国优先”的功能性政策从未弱化,其中隐性的竞争性政策是美国产业政策的基石,应激性政策是美国灵活掌握的惯用产业政策,防御性政策随着“美国优先”和大国竞争意识强化而有所加强。美国近年选择性产业政策比重明显上升且显性化,拜登政府时期具有防御性和应激性的抑他性产业政策快速增加,成为美国“新产业政策”的标志。美国政府试图以“强产业政策”积极嵌入市场经济体系,弥补市场不足甚至形塑产业链和市场体系,越来越表现出“企业型政府”特征。美国先进制造产业政策包含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美国不断升级保护主义破坏全球经济秩序、罔顾产业发展规律实施“脱钩断链”以及“以邻为壑”的发展模式也为其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国建   胡玉梅   李慧  
作为区位导向性政策的有效实施载体之一,区域产业政策是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将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建设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以2010~2019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这一区域产业政策的制造业质量提升效应。研究发现:(1)以企业TFP来衡量制造业质量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政策的实施显著推动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使处理组比控制组提高约8%,此结论在多种识别假定检验和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政策效果在国有企业、成长期企业以及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更加显著;(3)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示范区政策主要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渠道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但是并没有培育起当地产业的比较优势。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示范区建设、改革区域产业政策进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和决策参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元  李兆友  
进入后危机时代以来,伴随着市场需求大幅萎缩、结构性矛盾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保护不相匹配等问题,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认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必须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合理有效地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转移,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应成为确保中国制造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建江   程杰   杨琴   罗双成  
基于“十三五”规划中的产业政策信息,依据2012—2021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量产业政策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政策通过创新驱动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显示,在东部沿海地区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领域成效更为显著。鉴于此,应积极推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提高产业政策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加大资源支持以进一步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戒骄  王文娜  王德华  严锦梅  
构建一个由作用领域、干预层级、中介目标和战略意图4个维度构成的政策矩阵,并用这个矩阵分析美国制造业政策。基于此,利用特朗普政府制造业跨细分行业保护性政策出台时间差异,构造DID,并通过逐步引入交互项,检验其政策体系对制造业细分行业增加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保护性的市场激励政策和分配激励政策没有提升制造业细分行业增加值,或显著改变其变化速度;要素供给政策对制造业增加值的显著促进作用滞后半年,但未对其增速产生显著影响;政策之间存在不一致性或冲突,致使政策组合的影响不显著。中国应该汲取特朗普政府保护主义政策失灵的教训,按自身定力继续扩大开放和增强市场作用,促进政策协同并强化其实现使命任务的能力,在促进产业公地建设、提升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跨国公司垄断、提高产业链和价值链粘性等方面形成协同互动的政策矩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