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05)
2023(3283)
2022(2726)
2021(2585)
2020(2145)
2019(4902)
2018(5051)
2017(8864)
2016(4809)
2015(5075)
2014(5159)
2013(5039)
2012(4722)
2011(4312)
2010(4089)
2009(3687)
2008(3912)
2007(3245)
2006(2709)
2005(2526)
作者
(14246)
(12160)
(11829)
(11498)
(7677)
(5800)
(5407)
(4544)
(4456)
(4288)
(4224)
(3973)
(3938)
(3855)
(3829)
(3623)
(3573)
(3492)
(3454)
(3402)
(3042)
(2911)
(2906)
(2801)
(2714)
(2672)
(2577)
(2545)
(2489)
(2369)
学科
(18356)
经济(18333)
管理(13522)
(13417)
(10036)
企业(10036)
方法(8389)
数学(7436)
数学方法(7354)
(4948)
中国(4847)
(4705)
(4572)
(4051)
金融(4051)
(3846)
银行(3840)
(3753)
(3695)
技术(3472)
(3373)
财务(3369)
财务管理(3362)
(3337)
贸易(3336)
企业财务(3304)
(3273)
业经(3252)
农业(3250)
理论(2795)
机构
大学(68829)
学院(67064)
(28091)
经济(27553)
研究(25814)
管理(24349)
理学(21209)
理学院(20939)
管理学(20519)
管理学院(20383)
中国(18547)
科学(16180)
(14396)
(13821)
(13350)
(12847)
研究所(12361)
中心(11571)
农业(11113)
业大(11007)
财经(10576)
(9806)
(9578)
(9237)
经济学(8915)
北京(8810)
(8630)
师范(8496)
财经大学(8196)
经济学院(8039)
基金
项目(48101)
科学(38073)
基金(36331)
(33064)
研究(32976)
国家(32824)
科学基金(27499)
社会(21673)
社会科(20635)
社会科学(20630)
基金项目(18967)
自然(18315)
自然科(17928)
自然科学(17921)
(17815)
自然科学基金(17634)
(15680)
教育(15139)
资助(14813)
编号(11966)
重点(11174)
(11038)
(10274)
成果(10102)
(10042)
(9839)
国家社会(9677)
科研(9461)
创新(9429)
教育部(9342)
期刊
(27970)
经济(27970)
研究(19143)
学报(13458)
中国(13020)
(12540)
科学(11562)
(9935)
大学(9908)
学学(9415)
管理(9167)
农业(8749)
教育(6953)
(6916)
金融(6916)
财经(5515)
(5156)
经济研究(5105)
(4728)
技术(4726)
世界(4235)
业经(3911)
问题(3761)
(3739)
(3629)
业大(3506)
国际(3479)
科技(3418)
农业大学(2955)
统计(2764)
共检索到98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宇燕  顾学明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林毅夫  易小准   朱民  柯睿智  河合正弘  亚历山大·罗曼诺夫  
2022年11月5日,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世界开放报告2022》发布暨国际研讨会举办,与会专家分享了各自在全球开放理论、政策和实践方面的体会与观点。近年来,先有少数国家力主本国优先和脱钩断链,后有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危机叠加冲击,人类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开放还是封闭?西方式经济全球化的相对衰落为新的全球化类型和战略打开了空间。中国的开放永远在路上,只有继续开放,才能在逆境中突围。在迷雾笼罩之下,在料峭春寒之中,推动世界开放的新生力量已经萌发,并在茁壮成长。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将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瑞奇  黄弘  周睿  
安全韧性已成为城市安全研究的热点领域。该文基于韧性曲线定义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提出包含城市结构模型、城市安全韧性模型、突发事件模型、城市恢复模型的城市安全韧性定量分析框架,并以地震灾害为例,建立包含建筑、交通、能源、通信、供水等子系统的虚拟城市模型,通过Monte Carlo方法开展城市安全韧性定量分析研究。该分析框架和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拓展性,可为安全韧性城市构建与评价提供支持。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秉   齐梦炜   史志勇  
[目的/意义]在当今不确定时代,安全威胁的种类及涌现形式呈现庞杂多变性,安全威胁的叠加和级联传导效应愈加突显,这对系统应对安全威胁与适应不确定环境的安全韧性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全面、精准、高效和前瞻地获取安全情报是提升系统安全韧性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开展基于安全情报视角的系统安全韧性研究意义重大。[方法/过程]首先,分析安全情报视域下系统安全韧性的内涵;其次,分析系统安全韧性作用过程中安全情报的价值;最后,构建与解析基于安全情报的系统安全韧性模型。[结果/结论]从安全情报角度看,系统安全韧性是指安全情报驱动的系统安全感知、响应、适应、恢复与优化能力的综合统一。基于安全情报的系统安全韧性模型包括基于安全态势情报的系统安全态势前瞻感知、基于安全威胁情报的系统安全威胁敏捷响应、基于安全决策情报的系统安全应变模式适应、基于安全执行情报的系统安全状态有序恢复,以及基于安全综合情报的系统安全综合能力提升5个层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啸峰  王卓明  
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高科技恐怖活动的风险也在增加,核、生物、化学、网络恐怖活动对当前及未来国家与社会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加强"韧性城市建设",从信息化源头管控、精细化监测预警、动态化风险评价、智能化威慑打击以及综合化资源调度等方面,对高科技恐怖活动的整体防范与风险控制提供科学、有效的宏观决策支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建勋  卢丹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对我们全面把握世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内涵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适应国际分工调整的战略需要,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是应对复杂多变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迫切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实基础。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还存在产业基础能力薄弱,动态评估机制及治理体系缺乏,产业链供应链断链等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策略是:通过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动态评价机制,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管理体系,加速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本文的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姜长云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现有研究,可以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界定为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或外部冲击时,产业链供应链免于断裂并能较快恢复原状的能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往往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息息相关。要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和政策思维,科学把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方法论,找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着力点,注意发挥深化产业融合的赋能作用,培育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兴奋点。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马晓雪  刘阳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提出了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其中,维护和保障"冰上丝绸之路"安全已成为重大的现实需求。但是"冰上丝绸之路"沿线环境条件恶劣、地缘政治问题突出、各方利益协调困难,基于传统风险管控理论"风险预测—风险管理"的研究范式在"冰上丝绸之路"安全研究中呈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为此,本文提出了在韧性理论框架下对"冰上丝绸之路"的安全风险进行治理的构想,将风险暴露且产生冲击(即扰动)作为韧性能力损失的必要条件,承认风险暴露的常态化,聚焦韧性治理能力建设,关注安全风险对韧性治理能力的动态冲击。从"吸收—适应—恢复"三个空间维度解析韧性治理能力的层次结构,从"扰动之前—扰动过程—扰动之后"三个时间阶段分析韧性治理能力对风险的管控机理,最后从形成定期风险评估制度、构建"冰上丝绸之路""技术—社会"安全保障体系、落实"冰上丝绸之路"命运共同体理念三个方面提出了"冰上丝绸之路"安全风险韧性治理策略。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越  
当前,统筹发展和安全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直接关乎我国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在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与挑战进行系统研判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新时代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的对策建议:第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利用国际循环“延链”“稳链”;第二,构建“以我为主”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积极寻求破解国际围堵的有效路径;第三,破除国内大循环堵点、卡点,立足全国统一大市场赋能“补链”“强链”;第四,加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机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宏任  
围绕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向,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我与大家分享以下看法。一要高度重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啸峰  王卓明  
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高科技恐怖活动的风险也在增加,核、生物、化学、网络恐怖活动对当前及未来国家与社会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加强"韧性城市建设",从信息化源头管控、精细化监测预警、动态化风险评价、智能化威慑打击以及综合化资源调度等方面,对高科技恐怖活动的整体防范与风险控制提供科学、有效的宏观决策支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归泳涛  
在对华“脱钩”政策难以奏效的情况下,美国开始推进“集体韧性”战略,即纠集所谓的志同道合国家构筑排除中国的技术联盟和供应链联盟。日本在这一新的联盟网络中处于关键地位。美日两国在出口管制、外资审查、半导体制造、移动通信网络和数字贸易规则等一系列经济安全政策领域启动了双边及多边合作,迈出了走向经济安全同盟的步伐。但美国的政策服务于本国优先的国内政治和遏制中国的地缘战略,与日本等盟友的立场存在分歧。日本则试图在美国与中国之间、在安全与经济之间保持平衡。面对经济安全政策、经济民族主义和经济全球化这三股相互竞争的潮流,美日两国都提升了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有可能形成“联手制华”的格局。对此,中国应坚持竞争与合作并重的战略方向,在加强自身竞争力和韧性的同时,深化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合作。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永华  贺丁  赵金龙  季学伟  吴爱枝  周轶  
地下空间中压燃气管线泄漏极易引发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该文参考真实地下空间建筑结构建立物理模型,采用CFD模拟仿真计算用户端中压燃气泄漏扩散和空间爆炸情形,结合地下空间安全性能的特点,从韧性角度分析事故后果对地下空间安全性能的影响。研究认为,在设定的泄漏源和空间环境下,泄漏2和210 s是2个重要的临界时间点, 2 s时地下空间发生泄漏的熟食操作间内燃气浓度逐渐达到爆炸下限, 210 s时地下空间大厅区域燃气浓度逐渐达到可燃浓度下限。熟食操作间内燃气爆炸超压约为12 kPa,大厅顶部1.0 m厚度燃气爆炸超压约为24 kPa,前者对地下空间结构稳定性影响较小,后者对建筑物结构有一定损坏,空间对事故灾害的承受和吸收能力。地下空间商品耐火性差可能引发火灾事故,加深对空间安全韧性的影响。燃气泄漏爆炸事故影响地下空间的承受能力、吸收能力和恢复能力,据此提出燃气事故对地下空间安全韧性的表征曲线。认为空间安全韧性是燃气泄漏时长的函数,事故后果从形成危险域突变为爆炸、爆燃的关键是遇到点火源。事故后果越严重恢复时间越长、成本越高,恢复后空间性能优于事故之前。提出提升空间韧性的关键措施依次为及时关停泄漏源、强化通风避免形成可燃蒸气云、控制点火源、增设泄压面积、提高空间防火性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建勋  卢丹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对我们全面把握世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内涵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适应国际分工调整的战略需要,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是应对复杂多变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迫切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实基础。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还存在产业基础能力薄弱,缺乏动态评估机制及治理体系,面临断链风险等。鉴于此,笔者认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策略是:通过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动态评价机制,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管理体系,加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数字化转型,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本文的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措施导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邱灵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各国高度重视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调整。这将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带来多重影响。对此,应重视供应链“断链”风险、产业链“外迁”风险、高技术“掉链”风险、创新链“脱钩”风险、政策端“壁垒”风险,强化动态监测预警、关键环节根植、自主自立自强、多元开放合作、产业政策转型,不断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里   孟帅康  
作为“兴边富民”的重要方式,边境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边境地区国家安全产生深刻影响。在韧性视角下,边境旅游影响表现为边境社会文化韧性、边境生态环境韧性和边境经济发展韧性;边境旅游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过程存在“边境地区开放—地方韧性损耗”的逻辑;在以去边界化、去边缘化和去地方化为主的边境地区开放作用下,边境旅游导致以吸收力、适应力和恢复力为主的地方韧性渐变,产生安全冗余、安全均衡和安全滞后3种安全态势。应从开放适度、韧性强化和态势评估3方面入手,以应对边境旅游产生的国家安全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