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20)
- 2023(9774)
- 2022(8853)
- 2021(8517)
- 2020(6905)
- 2019(16348)
- 2018(16249)
- 2017(31468)
- 2016(17042)
- 2015(19237)
- 2014(19122)
- 2013(18950)
- 2012(17252)
- 2011(15407)
- 2010(15218)
- 2009(13726)
- 2008(13068)
- 2007(11001)
- 2006(9551)
- 2005(8140)
- 学科
- 济(66976)
- 经济(66904)
- 管理(46891)
- 业(44661)
- 企(37081)
- 企业(37081)
- 方法(32696)
- 数学(28486)
- 数学方法(28196)
- 贸(17523)
- 贸易(17518)
- 农(17461)
- 易(17161)
- 中国(16776)
- 财(16657)
- 学(14921)
- 业经(14194)
- 地方(13809)
- 出(12350)
- 农业(11605)
- 理论(11046)
- 和(10974)
- 技术(10668)
- 环境(10411)
- 制(10175)
- 务(9818)
- 财务(9760)
- 财务管理(9741)
- 教育(9373)
- 企业财务(9175)
- 机构
- 大学(238322)
- 学院(235400)
- 管理(97631)
- 济(92543)
- 经济(90537)
- 理学(85669)
- 理学院(84727)
- 管理学(83350)
- 管理学院(82948)
- 研究(77452)
- 中国(55657)
- 京(50826)
- 科学(49362)
- 财(40261)
- 所(38329)
- 农(36683)
- 业大(36330)
- 研究所(35303)
- 中心(34643)
- 财经(33132)
- 江(32252)
- 北京(31807)
- 范(31601)
- 师范(31338)
- 经(30273)
- 农业(28887)
- 院(28379)
- 经济学(27242)
- 州(26475)
- 师范大学(25662)
- 基金
- 项目(169280)
- 科学(133062)
- 研究(123901)
- 基金(123425)
- 家(107237)
- 国家(106357)
- 科学基金(91641)
- 社会(77137)
- 社会科(73125)
- 社会科学(73104)
- 基金项目(66671)
- 省(65346)
- 自然(60505)
- 自然科(59068)
- 自然科学(59057)
- 自然科学基金(57986)
- 教育(56329)
- 划(55182)
- 编号(50762)
- 资助(50490)
- 成果(40513)
- 部(37431)
- 重点(37316)
- 发(35568)
- 创(35021)
- 课题(34160)
- 创新(32583)
- 科研(32494)
- 教育部(32117)
- 大学(31753)
共检索到331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林大燕 温珺 朱晶
近几十年来,世界大豆出口格局变化显著,由美国绝对主导逐渐转变为美国、巴西、阿根廷"三国鼎立"的格局。该文从理论上和实证上分析了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对一国大豆比较优势及出口的影响,并据此解释世界大豆出口格局的变迁。研究发现,一国大豆出口数量在大豆收获季节后,将随着库存时间的延长显著下降。与非收获季节相比,处于收获季节的大豆更具比较优势。由于中国、欧盟等世界主要大豆进口国集中于北半球,在其大豆生产淡季、进口需求旺盛时,同位于北半球的美国也处于大豆生产淡季,大豆出口供给有限,而位于南半球的巴西和阿根廷则处于大豆生
关键词:
南北半球季节差异 出口格局 大豆 世界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林大燕 温珺 朱晶
近几十年来,世界大豆出口格局变化显著,由美国绝对主导逐渐转变为美国、巴西、阿根廷"三国鼎立"的格局。该文从理论上和实证上分析了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对一国大豆比较优势及出口的影响,并据此解释世界大豆出口格局的变迁。研究发现,一国大豆出口数量在大豆收获季节后,将随着库存时间的延长显著下降。与非收获季节相比,处于收获季节的大豆更具比较优势。由于中国、欧盟等世界主要大豆进口国集中于北半球,在其大豆生产淡季、进口需求旺盛时,同位于北半球的美国也处于大豆生产淡季,大豆出口供给有限,而位于南半球的巴西和阿根廷则处于大豆生产旺季,大豆库存持有成本及出口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从而得以不断扩大大豆出口规模。在此激励下,南美利益相关者进一步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物流设施等途径大力发展本国大豆产业,助力本国土地及劳动力等资源优势,进一步协同两国大豆出口规模的提升,由此改变了世界大豆出口格局。
关键词:
南北半球季节差异 出口格局 大豆 世界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雒艺欣 冯建中 白林燕 李世娟 曹丹 李华林 于涛
本文基于美国农业部提供的CDL数据,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提取了2008—2017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遥感统计数据信息并进行探索分析,运用变化率法、动态度法、重心迁移法分析探讨了美国近10年大豆种植面积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大豆种植面积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密苏里河流域;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变化率呈上下波动态势,2013—2014年变化率最大为11.21%,2010—2011年变化率最小为-5.91%;近10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动态度为2.91%,大豆种植面积总体呈上升态势;2008—2017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重心呈现向西北—东南—西北方向迁移的规律,总体偏移距离为143.86km。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廖翼 姚屹浓
本文从贸易总量、贸易地理分布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对世界大豆市场贸易动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大豆贸易在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其贸易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大豆出口市场由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美国独家垄断演变为现今的美国、巴西和阿根廷3国寡头垄断。进口方面,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大豆头号购买国。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业显示出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非常弱,并且呈现持续弱化的趋势。
关键词:
大豆 贸易格局 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和聪贤
本文基于1996—2019年世界大豆双边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依据“整体—区域—国家”的逻辑顺序,分析大豆贸易网络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ERGM探究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1)大豆贸易网络呈动态演变特征。宏观层面,网络规模扩张,出入度中心势差距缩小,呈现“小世界”特征;中观层面,网络存在“富人俱乐部”现象,经历了“离散少核—多核集聚—两极分化”格局,且异质性较强;微观层面,出入度大国较固定,点强度大国在空间上错位分布。(2)大豆贸易网络演变机制包括自组织结构、行动者属性与外生网络等,而自组织结构机制表现为互惠性效应、偏好连接效应、循环闭合效应。(3)互惠性、扩张性、循环闭合性均显著影响贸易网络演变,且影响程度有增强趋势。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微微
当前我国大豆产业出口形势十分严峻,本文在分析我国大豆生产及出口概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豆产业出口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即生产成本偏高、出口比较优势下降、外资逐步渗透、国内政策对大豆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文丽 李晓钟
近年来,我国在大量进口国外廉价大豆的同时,持续以高于进口价格的水平向美国、日本、韩国出口大豆,且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本文以我国1992-2010年的大豆进出口单价作为研究对象,发现我国大豆出口附加值较高,新的供求关系推高了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的出口价格,由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豆 进出口价格 转基因 绿色优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婷 刘武兵
美国是世界大豆生产和出口大国,也是中国进口大豆的主要来源。近年来美国出台了若干鼓励性政策推动生物质燃料,尤其是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和以大豆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的发展。生物柴油的发展推高了美国国内大豆消费量,玉米乙醇的发展又导致玉米与大豆争地。这种发展趋势将导致美国大豆出口量下降和出口价格上升,值得中国密切关注。
关键词:
生物质燃料 政策 美国大豆 出口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魏培梅
当前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规模呈大幅增长趋势,进口规模的增长相对较高,使得农产品贸易逆差越来越严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大豆进口量最多的国家,而国内大豆的自给率却越来越低,严重影响了中国大豆市场的发展,给大豆出口贸易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来严重影响。从国际大豆供求背景出发,对中国大豆出口贸易现状进行分析,结合世界大豆贸易发展形势和全球贸易环境,分析中国大豆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建议,期望促进中国大豆出口贸易更好国际化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
大豆出口 国际贸易 产业升级 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海霞
本文从非转基因认证角度研究我国大豆出口贸易问题,概述了非转基因认证相关概念和体系特点,分析了非转基因认证对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必要性,最后提出我国大豆发展非转基因认证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出口贸易 战略 非转基因 IP认证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强 林桂军
通过从理论上对"微笑曲线"进行拓展,本文提出了基于"单价-数量-份额"三维的货物出口升级评价体系,构建了评价指标,并利用这些指标对我国的货物出口升级状况和升级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自1996年以来,我国的货物出口升级明显,但升级主要体现在数量维上,且不同商品间升级不平衡,"大者不强、强者不大"的现象突出。具有单价优势的主要是资源类及初加工行业,制造业总体升级状况不佳,轻纺业也只具有数量优势而无价格优势。因此,应抓准政策着力点,分类制定外贸产业升级策略,将"强者做大、大者做强"。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安礼伟
提升出口产品技术结构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国际比较为视角,对中国出口产品技术结构变迁的趋势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技术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变化趋势看,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出口产品技术结构在样本期得以较快改善,但2005年以后出现稳定的趋势。中国出口产品技术结构提升主要得益于电子信息产业出口比重的提高,而汽车与工程机械等产业贡献较小。国际面板数据实证表明,相较于其他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出口产品技术结构提升的作用显著大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说明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改善主要得益于经济全球化这一外生因素,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在利用经济全球化改善产业和贸易结构上的成功,但是...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祝树金 黄一平 张雯娟
采用细分的出口产品数据,结合修正的Feenstra方法度量了我国1993—2009年间工业行业出口多样化。我国工业行业的总体出口多样化有明显上升,相对出口多样化大于或等于1的行业从1993年7个增加到2009年的14个;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多样化水平相对要高于资源或劳动密集型行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出口多样化的年度平均最高,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加工业等出口多样化年度平均值相对最低。进一步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发现我国行业出口多样化显著促进了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与行业人力资本积累之间存在互补效应。
关键词:
出口多样化 工业生产率 系统GMM方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吕瑶
伴随着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蔓延,全球经济萎靡不振。当前,世界经济整体倾向于东亚地区投融资,各国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逐步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同时,中国经济形势面临空前挑战,尤其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强化对外贸易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从产业总量和贸易结构两方面分析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出口贸易,进而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世界经济 格局演变 中国出口贸易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祝树金 张桑桑
在分析出口技术结构影响出口不稳定性机制的基础上,测算1999—2011年OECD国家及其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出口不稳定性指数和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利用系统GMM方法,实证研究出口技术结构对出口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出口技术水平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不稳定性,地理集中度、附加值、初级产品出口占比、出口市场份额、税率等也表现出同样的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额和商品集中度却产生正向的影响效应。因此,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出口品技术含量,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有利于促进出口稳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