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93)
2023(4250)
2022(3610)
2021(3225)
2020(2651)
2019(6250)
2018(5950)
2017(11640)
2016(6001)
2015(6658)
2014(6496)
2013(6454)
2012(6094)
2011(5698)
2010(5809)
2009(5296)
2008(5633)
2007(4822)
2006(4360)
2005(3865)
作者
(18372)
(15800)
(15721)
(14678)
(9939)
(7487)
(7073)
(6037)
(5811)
(5518)
(5436)
(5118)
(5115)
(4988)
(4977)
(4760)
(4729)
(4637)
(4620)
(4611)
(3960)
(3884)
(3751)
(3661)
(3523)
(3469)
(3403)
(3254)
(3245)
(3117)
学科
(27976)
经济(27946)
(19313)
贸易(19306)
(18782)
管理(15549)
(15533)
方法(14007)
数学(11945)
数学方法(11828)
(10734)
(10570)
企业(10570)
(7803)
(6772)
出口(6769)
出口贸易(6769)
关系(5984)
中国(5789)
(5762)
产品(5564)
业经(5332)
(5302)
市场(5050)
地方(4968)
农业(4869)
国际(4346)
环境(4339)
农产(4087)
农产品(4087)
机构
学院(95320)
大学(95293)
(46169)
经济(45602)
研究(34277)
管理(34082)
理学(30229)
理学院(29865)
管理学(29333)
管理学院(29170)
中国(23937)
科学(20523)
(19177)
(18852)
(18262)
(17901)
研究所(16581)
财经(15502)
农业(15318)
经济学(15273)
业大(15138)
中心(14589)
(14187)
经济学院(14170)
(13589)
(12673)
(12208)
(12186)
师范(12051)
财经大学(11600)
基金
项目(65410)
科学(51732)
基金(49684)
研究(45644)
(44403)
国家(44123)
科学基金(36857)
社会(30599)
社会科(29290)
社会科学(29282)
基金项目(25837)
(24273)
自然(23946)
自然科(23442)
自然科学(23434)
自然科学基金(23029)
(20882)
资助(20591)
教育(20522)
编号(17016)
(15290)
重点(15078)
(14386)
(13579)
国家社会(13540)
成果(13198)
教育部(13088)
科研(12927)
创新(12841)
人文(12618)
期刊
(45722)
经济(45722)
研究(27937)
(17236)
学报(16832)
科学(14852)
中国(13119)
大学(12678)
(12605)
农业(12471)
学学(12147)
(11838)
管理(11310)
国际(11268)
经济研究(9604)
业经(8355)
问题(7866)
世界(7646)
财经(7358)
(7141)
(6883)
金融(6883)
(6423)
贸易(6423)
(6410)
技术(6283)
商业(6269)
教育(5822)
国际贸易(5434)
(4661)
共检索到136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致陆  
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数据,分析了1995—2016年世界大豆产品贸易演变特征,并以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出口国和中国、荷兰、日本等主要进口国为例,利用修正的CMS模型分阶段对世界大豆产品贸易变动进行了效应分解分析。研究表明,随着世界大豆产品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其贸易市场结构和贸易产品结构都较为稳定,贸易市场集中度和贸易产品集中度一直均较高;从主要出口国看,持续增长的国际市场需求是引起世界大豆产品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原因,竞争力和出口结构也是重要原因且其作用方向及作用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从主要进口国看,国际市场供给和竞争力是影响世界大豆产品进口变动的最主要原因,进口结构也是重要原因,竞争力和进口结构的作用方向及作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廖翼  姚屹浓  
本文从贸易总量、贸易地理分布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对世界大豆市场贸易动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大豆贸易在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其贸易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大豆出口市场由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美国独家垄断演变为现今的美国、巴西和阿根廷3国寡头垄断。进口方面,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大豆头号购买国。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业显示出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非常弱,并且呈现持续弱化的趋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和聪贤  
本文基于1996—2019年世界大豆双边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依据“整体—区域—国家”的逻辑顺序,分析大豆贸易网络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ERGM探究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1)大豆贸易网络呈动态演变特征。宏观层面,网络规模扩张,出入度中心势差距缩小,呈现“小世界”特征;中观层面,网络存在“富人俱乐部”现象,经历了“离散少核—多核集聚—两极分化”格局,且异质性较强;微观层面,出入度大国较固定,点强度大国在空间上错位分布。(2)大豆贸易网络演变机制包括自组织结构、行动者属性与外生网络等,而自组织结构机制表现为互惠性效应、偏好连接效应、循环闭合效应。(3)互惠性、扩张性、循环闭合性均显著影响贸易网络演变,且影响程度有增强趋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蓝昊  宣亚南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大豆出口市场上形成美国、巴西与阿根廷的寡头垄断格局,我国由1996年前的净出口国和最大生产国之一转为如今世界最大的净进口国。本文对这种贸易格局的演变和原因以及这些寡头的策略行为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长期与短期策略选择进行了探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柯美高  
文章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开创性地对消费领域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进行了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刚性和弹性政策的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一般情况下,规模效应大于零,技术效应小于零;消费侧肮脏品出口国的结构效应小于零,进口国大于零;(2)在固定排污强度的环境政策下,贸易自由化降低消费侧肮脏品出口国的消费污染水平,而提高消费侧肮脏品进口国的消费污染水平;(3)在固定排污许可证的环境政策下,消费侧肮脏品出口国和进口国的消费污染水平维持不变,出口国存在正技术效应;(4)在弹性环境政策下,消费侧肮脏品出口国的消费污染水平下降,而对于消费侧肮脏品的进口国来说,其消费污染水平是上升还是下降取决于该国的收入弹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罗堃  
文章在较具一般性的分析框架下,对贸易的环境效应、尤其是其中较重要的技术效应做出详尽分解和简明的数学表述,并将效应分解计算与回归分析相结合,以此改进效应的分解与估计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要素比价扭曲的现状,对贸易环境效应的扭曲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污染密集型产品贸易可产生正向技术效应,但要素比价的扭曲却会导致结构效应发生扭曲,并制约正向技术效应的实现和扩大。调整要素比价可从根本上矫正贸易环境效应的此类扭曲,但会制约贸易利得的实现,因此应避免在矫正扭曲与获取贸易利得之间形成"两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宫同瑶  辛贤  潘文卿  
本文通过构建一般均衡模型从边境效应的角度检验了贸易壁垒对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程度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0~2007年,贸易壁垒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下降了49.6%,贸易壁垒下降带来的进口贸易的增长高于出口贸易的增长。除西北地区外,中国其他七个地区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中贸易壁垒的影响呈下降的趋势;贸易壁垒的下降使得沿海地区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额及出口贸易的增长超过内陆地区;东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对东盟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增长快于国内其他地区。本文的模拟方案表明:农产品生产和需求的变动增加了贸易壁垒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而贸易成本的下降显著降低了贸易壁垒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负面影...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白描  田维明  
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就产业内贸易在中国与日本、中国与韩国双边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实证研究。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中日双边农产品贸易呈现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特征,中韩双边农产品贸易则受到产业内贸易的明显推动,特别是在中国从韩国的进口上。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由于中国与日本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远大于与韩国的差距,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在中韩之间发生。测算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表明,中韩之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强度较高,并且呈现上升趋势,这间接验证了上述发现。从三国现状来看,仅中国具有发展加工型农产品出口的条件,这对三国之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构成限制。推进三国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特别是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将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强文丽  刘爱民  成升魁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全球农产品贸易量迅速增加,由此引起的环境及社会经济效应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使用多属性效用理论,分别从生态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对我国及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国的大豆生产及贸易的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巴西、美国大豆生产和贸易的生态效应和社会经济效应均较高,而阿根廷大豆生产及贸易则处于低生态效应、高社会经济效应的范围,相比较而言,我国大豆生产和贸易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应值均低于这三个大豆进口来源国。因此,从全球角度来看,我国大豆进口降低了全球大豆生产的生态环境负效应,提高了大豆出口国的社会经济效应。但是对于我国而言,要保证大豆供给的可持续性,一方面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黎健龙  涂攀峰  陈娜  唐劲驰  王秀荣  年海  廖红  严小龙  
【目的】分析幼龄茶树与大豆间作对土壤养分状况、茶叶生长、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方法】采用两个大豆品种和两个茶树品种,分春、夏两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英德基地酸性土茶园进行田间试验,分别调查了茶、豆间作对土壤pH、氮、磷、钾、钙、镁等养分状况,茶树株高、株宽及百芽重等生长指标以及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结果】幼龄茶园中间种大豆,大豆秸秆回田后能改良土壤养分状况,能显著降低交换性铝含量,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全氮含量;茶、豆间作能有效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叶产量、增强幼龄茶园的树势、培养树冠,为成龄茶园的丰产打下基础;茶、豆间作还能有效改善茶园小气候、减少虫害和杂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现伟  席增雷  张媛  
文章认为,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大豆贸易逆差越来越大。大豆进口量的逐年增长已经对我国大豆的本地种植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由此引发的有关大豆上下游产业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从长远看,这些影响会对我国大豆的相关产业安全带来威胁。为此,文章呼吁我国应从产业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针对大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制定出相应对策,以有效保护我国大豆产业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郝雁  
本文利用近代中国1870-1936年的年度统计数据,就银汇价和外国收入水平的变动对近代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三变量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的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汇价和外国收入水平的变动与近代出口贸易变动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在间接标价法下,银汇价与近代中国的出口贸易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外国收入水平变动与近代中国出口贸易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且出口贸易的收入弹性大于汇率弹性,表明外国收入水平对出口贸易的拉动大于银汇价贬值对出口贸易的拉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丽艳  
本文对近15年来中国茶叶贸易格局变动情况进行了梳理总结,深入分析了主要产品、重点市场变化趋势,并对今后几年中国茶叶贸易走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邢毓静  
汇兑和资本管制措施与对外贸易之间的互动机制可能会比实施管制政策的政府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无论在何种汇率制度下,放松汇兑和资本管制对于贸易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因管制对象和各国具体情况而有所差异,通常情况下,放松资本管制比取消贸易管制对于促进贸易发展的效应更为明显,在设计放松资本项目管制的方案时,应优先放松那些对贸易发展制约较为明显的管制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