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59)
2023(10480)
2022(9383)
2021(8859)
2020(7400)
2019(17230)
2018(17241)
2017(33565)
2016(18318)
2015(20293)
2014(20334)
2013(20273)
2012(18446)
2011(16661)
2010(16327)
2009(14685)
2008(14213)
2007(12120)
2006(10330)
2005(8989)
作者
(52576)
(43540)
(43072)
(41268)
(27847)
(20945)
(19676)
(17164)
(16494)
(15522)
(14959)
(14576)
(13749)
(13722)
(13460)
(13356)
(13133)
(12974)
(12364)
(12339)
(10876)
(10540)
(10438)
(9911)
(9754)
(9685)
(9590)
(9483)
(8744)
(8632)
学科
(69783)
经济(69701)
管理(51222)
(49315)
(41602)
企业(41602)
方法(34154)
数学(29394)
数学方法(29050)
(17521)
(17520)
(17412)
中国(17330)
业经(15157)
地方(13673)
理论(12659)
(12088)
贸易(12083)
(11802)
农业(11789)
(11788)
(11731)
财务(11727)
财务管理(11709)
(11705)
技术(11605)
企业财务(11179)
环境(10788)
(10245)
银行(10208)
机构
大学(256779)
学院(252980)
管理(103081)
(96594)
经济(94421)
理学(90443)
理学院(89413)
管理学(87852)
管理学院(87394)
研究(85263)
中国(60582)
科学(55068)
(54528)
(43124)
(42950)
(41322)
研究所(39639)
业大(39540)
中心(37963)
财经(35536)
(34805)
北京(34338)
(34062)
师范(33741)
农业(32647)
(32484)
(31113)
(28649)
经济学(28065)
师范大学(27594)
基金
项目(180772)
科学(141615)
基金(131421)
研究(130460)
(115125)
国家(114189)
科学基金(97790)
社会(80483)
社会科(76218)
社会科学(76198)
基金项目(70655)
(70137)
自然(65545)
自然科(64001)
自然科学(63986)
自然科学基金(62825)
(59734)
教育(59583)
资助(54168)
编号(52919)
成果(42724)
重点(40128)
(39828)
(37801)
(37568)
课题(35921)
科研(35095)
创新(34956)
教育部(33854)
大学(33639)
期刊
(101241)
经济(101241)
研究(73430)
中国(43573)
学报(43282)
科学(39133)
(36766)
管理(36396)
大学(32179)
(31136)
学学(30112)
教育(29014)
农业(26239)
技术(20707)
(18662)
金融(18662)
财经(16467)
业经(16216)
经济研究(16151)
图书(14848)
(13885)
(13436)
科技(13105)
理论(13094)
问题(12907)
实践(12139)
(12139)
(11808)
技术经济(11658)
现代(11257)
共检索到355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立  陈新军  
为客观地揭示世界大洋性鱿钓渔业的研究态势及研究热点,促进我国大洋性鱿钓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文献的增长趋势及期刊分布进行分析,并基于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及突变检测等方法,探究世界大洋性鱿钓渔业的研究热点及其研究前沿,结果表明:研究文献总体上呈递增趋势,且文献的科研影响力及国际关注度非常高;作者、机构间均形成了频繁而稳定的合作关系,作者合作方面形成了以陈新军、陈勇等作者为核心及以RODHOUSE等为核心的两大作者合作群,机构合作方面分别以上海海洋大学和英国南极调查局为核心的机构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海洋淡水生物学、渔业、海洋学和生态学等为世界大洋性鱿钓渔业的优势学科领域。当前世界大洋性鱿钓渔业的研究前沿有4个方向:(1)开展重要大洋性经济鱿鱼种类的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2)研究大洋性鱿鱼资源评估及其资源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响应机理;(3)结合海洋遥感信息研究渔业栖息地及跨学科交叉融合;(4)开展基于生态系统的大洋性鱿钓渔业资源综合管理研究。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新军  
头足类是世界上最具开发潜力的渔业种类之一,已成为世界海洋捕捞业的重要组成。根据1970—2016年世界各国头足类生产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世界头足类渔业及其组成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发展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分析认为:1970—2016年世界头足类捕捞产量总体上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年增长率达到3.68%,远高于同期世界海洋捕捞产量的增长率,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2010—2016年,头足类捕捞产量占世界捕捞产量的比重稳定在4.5%~6.0%。不同年代柔鱼科、枪乌贼科、乌贼科和章鱼科的产量组成及其比重有所差异,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的产量排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0年代各科所占比重依次为柔鱼类(58.41%)、枪乌贼类(11.98%)、章鱼类(8.92%)、乌贼类(8.40%)。亚洲在40多年的世界头足类渔业组成中地位极为重要,日本头足类产量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的第1位下降到2010年代的第5位,我国从1970年代的第5位上升到2000年代和2010年代的第1位。对大洋性鱿鱼资源的认知能力、开发能力和掌控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此提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远洋渔业资源调查与生产性探捕的监测体系,研制全球远洋鱿钓渔业渔海况信息服务系统,建立自主产权的渔具及标准化装备体系,研发渔获品质控制技术与溯源体系,开展基于物联网工程的远洋渔业信息化建设,建立起我国主导研究的头足类渔业资源评估体系等建议与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岳冬冬  王鲁民  郑汉丰  唐峰华  张寒野  
远洋鱿钓渔业已发展成为中国远洋渔业单个种类捕捞产量最高的产业,结合全球资源量来看,鱿钓渔业还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远洋鱿钓渔业在北太平洋渔场渔船数量呈下降趋势,以中小型企业生产为主;西南大西洋渔场渔船数量也呈现下降趋势,以大中型企业生产为主;东南太平洋渔场渔船数量不断增加,产量大幅攀升。中国远洋鱿钓渔业加工贸易方面主要通过在国内加工后再出口的模式运营。现阶段技术装备与人才支撑不足、产能发展无序与市场价格低迷、生产经营缺乏规范和引导、金融与后勤保障支持不足等方面仍是鱿鱼产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考虑到科技在鱿钓渔业中的重要作用,应进一步通过集成鱿鱼资源变动规律、鱿鱼渔场环境特征、鱿鱼生产动态信...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雨晴  陈新军  
远洋鱿钓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我国远洋鱿钓渔业,本文结合脆弱性理论,从气候与环境、物种、社会经济三大方面建立了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并运用DEMATEL—ISM—MICMAC(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解释结构模型——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对指标之间关系及指标体系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远洋鱿钓渔业脆弱性指标之间相互联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渔业资源、捕捞强度、科技投入和政策与管理;所有指标根据作用可分为5类:关联因素、调整因子、驱动因素、依赖因素和自主因素,较关键的是前3类因素;除渔业资源外,脆弱性指标体系可分为4个层级:本质致因L4、深层致因L3、过渡致因L2和近邻致因L1,长期监控L3和L4层指标,重视L2和L3层的指标,针对性地调整L1层指标,是保持我国远洋鱿钓渔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该研究不仅能识别影响我国远洋鱿钓渔业脆弱性的关键因素,同时可为远洋鱿钓渔业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并为脆弱性实证评估奠定基础。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岳冬冬  王鲁民  
远洋鱿钓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发展规模最大的远洋渔业产业。从捕捞生产规模角度来看,我国远洋鱿钓渔业20多年的发展实践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与规模扩张阶段、规模调整阶段和产业调整提升阶段。分析了市场从外向型向内外兼顾型、产品加工由低层次向多层次平衡发展的远洋鱿钓渔业市场演进路径。结合对舟山等地的调研分析认为,我国远洋鱿钓产业主要存在捕捞量与加工市场需求量不协调、国内外市场依赖程度不协调、个别利益与产业整体利益之间不协调三大制约瓶颈。提出了通过加强对公海鱿鱼渔场的调查、加快拓展国内鱿鱼消费市场规模、进一步提升鱿鱼产品深加工能力、建立紧密型行业服务组织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权  李智彬  杨德利  
中国在世界远洋渔业中的作用愈发重要,而远洋鱿钓渔业是中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中国远洋渔业的高质量发展。以中国远洋鱿钓渔业为例,利用2000—2020年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贸易数据,采用赫芬达尔指数和CMS模型,分析我国远洋鱿钓渔业产品的贸易结构和相关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年来,美国、日本、韩国是中国鱿鱼类产品主要进出口国家,中国对美日韩三国的冷冻类鱿鱼产品贸易处在顺差状态。根据模型测算结果,将中国远洋鱿钓渔业的贸易划分为2000—2008年、2009—2018年、2019—2020年3个阶段。总体来看,我国远洋鱿钓渔业产品的出口市场稳定,能适应国际市场产品结构调整与变动,但也存在进口市场不均衡,外部市场需求依赖性强并呈现下降趋势,产品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为此,从优化市场结构、建立信息平台、盘活资源禀赋3个方面提出改善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的建议,以提高中国远洋渔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奕  周应祺  
概述了PTP和DEA法的基本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我国的远洋鱿钓渔业。结果表明:1999年我国北太平洋鱿钓渔业的“捕捞能力”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仍有潜力可挖;影响西南大西洋鱿钓渔业“捕捞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制冷能力、钓机数、集鱼灯和水下灯,而船长、船舶总吨位、功率和舱容仅为次要因素。通过应用,本文分析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特点:PTP法长于在时间序列方面的一个纵向的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渔业技术和资源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而DEA法则擅于在捕捞单位间进行横向的“能力”比较,并能对影响“捕捞能力”的因素进行有效的灵敏度分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蒋明峰  陈新军  
为评估公海自主休渔对中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资源的养护效果,根据2016年12月—2021年8月中东太平洋赤道海域我国远洋鱿钓生产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等方法,对休渔前后的渔获量、捕捞努力量(作业天数)、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及作业渔场重心的时空分布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休渔后(2020年12月—2021年8月)总体CPUE平均达6.34t/d,相比休渔前(2016年12月—2020年8月)增加显著(P<0.05),除渔汛初期12月外,休渔后1—8月各月CPUE均比休渔前同期有提升。灰色关联分析表明,2017—2021年各年度在经度上CPUE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739、0.761、0.697、0.721和0.892,在纬度上CPUE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656、0.799、0.621、0.721和0.803,休渔后(2021年)CPUE状况较休渔前有所好转。休渔前后的作业渔场重心有明显差异,休渔后作业渔场的重心大幅向西偏移,高产海域由休渔前的114°W~118°W扩大为休渔后的95°W~118°W。研究表明,为期3个月的公海自主休渔对中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资源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研究为短生命周期种类的渔业资源管理和科学养护提供了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新军  钱卫国  刘必林  陆化杰  方舟  李纲  
大洋性鱿鱼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始于1989年,经过近30年的发展,远洋鱿钓渔业已经成为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规模和产量最大的国家。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产学研合作,持续对三大洋的大洋性鱿鱼资源进行生产性调查,一批新资源、被不断开发和利用,并得到商业化捕捞。根据2003—2017年我国鱿钓船对三大洋公海大洋性鱿鱼资源调查所收集的资料,对其基础生物学、资源渔场分布及其与水温等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以便初步了解重要经济鱿鱼资源特性。研究概述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状况,并提出可持续开发世界大洋性鱿鱼资源的对策与建议。研究认为,通过对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三大洋7个渔场的大洋性鱿鱼资源进行生产性调查,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4个鱿鱼新渔场,新增作业海域超过1×10~7 km~2,估计新增渔场的资源蕴藏量在500万t以上,初步掌握了渔获个体大小等基础生物学特性、资源丰度空间分布及其与海表面温度的关系,发现不同作业渔场的渔获个体差异明显,渔场形成的适宜海表面温度有较大差异。研究建议,为了可持续开发和利用鱿鱼资源,建议开展系统科学的渔业资源国际合作调查,开展基于硬组织的大洋性鱿鱼年龄与生长、群体结构、生活史过程、洄游分布、高精度的渔情预报以及大洋性鱿鱼资源评估与管理策略研究。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新军  
光诱鱿钓渔业是利用鱿鱼强烈趋光的生物学特性,使用灯光诱集鱿鱼,采用各种颜色和大小的拟饵钓钓捕鱿鱼的一种渔业方式。它具有节约能源、减低成本等优点。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和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渔场是世界上生产头足类的两个重要渔区,目前它们的主要作业方式为光诱钓捕作业。1989年开始,我国逐步发展了远洋光诱鱿钓渔业,先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琦  韩立民  
中国大洋性渔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本文在查阅文献和组织专家讨论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市场、技术、政策和外部保障5个层面,详细识别出影响中国大洋性渔业发展的17个具体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ISM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大洋性渔业发展的因素及其层次关系。结果表明:17个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4层级的影响因素递阶结构,其中渔获物市场分布及需求、渔获物市场价格和渔获物市场流通体系完善水平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渔船及配套设施技术水平、捕捞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渔获物加工及产品开发能力、渔场作业环境、新鱼种开发潜力等构成中层间接影响因素;公海渔业资源量、大洋性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能力、国际公海渔业资源管理制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袁启荣  
根据1994年8~10月所收集的亚洲地面图分析,夏季(8~9月)西北太平洋鱿钓渔场主要受北太平洋高压影响,热带气旋和移动性温带气旋偶尔侵入;秋冬季(9月中旬~11月初)移动性温带气旋、热带气旋以及东亚大陆冷性反气旋交替影响鱿钓渔场。 一、主要天气系统特点 1.北太平洋高压(副热带高压) 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夏季影响北太平洋渔场的主要天气系统,1994年8~9月上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罗子溪  
近年来,鱿鱼已成为我国渔业生产的重要对象,在远洋渔业生产中居重要地位。西北太平洋是世界重要鱿鱼渔场之一,也是我国鱿鱼产量的主要来源。然西北太平洋是范围十分广阔的渔场,从日本近海直至160°E,从40°N至44°N的广阔洋面都可发现柔鱼的踪迹,皆可形成渔场。航速为11节的捕鱼船,航行两昼夜,才能到达渔场。因此,西北太平洋光诱鱿钓中心渔场的寻找和发现对提高鱿钓产量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如何寻找其中心渔场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1.通过接收各种水温图确定渔场的大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化杰  陈新军  曹杰  李纲  田思泉  刘必林  方舟  
阿根廷滑柔鱼是我国重要的头足类渔业之一,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标准化是对其资源进行评估的重要内容。研究根据2000—2010年中国大陆在西南大西洋的鱿钓产量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获得的海洋环境数据(表温,表温水平梯度,海面高度,叶绿素浓度),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和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对中国大陆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渔业CPUE标准化。GLM模型结果表明,年、纬度、表温以及交互项年与纬度对CPUE影响最大。GAM模型研究结果则表明年、月、经度、纬度、表温、海面高度以及交互项年与纬度、年与...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新军  钱卫国  郑奕  
光源是光诱鱿钓渔法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灯光的有效和合理利用不仅可以节省能源,同时还可以诱集更多的鱿鱼,从而提高钓获率和渔获量。其涉及到的研究内容很多,如集鱼灯种类、集鱼灯布置、灯具附属物采用、不同船型最适光强等。日本学者铃木恒由等对鱿钓船集鱼灯的有效利用进行了研究,日本也对其鱿钓船的灯光强度进行了限制。而国内还没有开展这一方面的研究。其中,集鱼灯在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