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97)
2023(7983)
2022(6766)
2021(6271)
2020(4915)
2019(10799)
2018(10454)
2017(20248)
2016(10730)
2015(11640)
2014(11083)
2013(10614)
2012(9600)
2011(8738)
2010(8974)
2009(8429)
2008(8002)
2007(7152)
2006(6474)
2005(5698)
作者
(27601)
(22770)
(22738)
(21866)
(14440)
(10641)
(10342)
(8697)
(8571)
(8324)
(7559)
(7407)
(7124)
(7116)
(7093)
(7044)
(6844)
(6732)
(6627)
(6418)
(5589)
(5583)
(5505)
(5246)
(5211)
(5118)
(5092)
(4891)
(4543)
(4432)
学科
(42738)
经济(42702)
管理(30277)
(29555)
(23765)
企业(23765)
(14880)
方法(13314)
中国(12244)
业经(11929)
数学(11017)
数学方法(10831)
地方(10699)
(10276)
产业(9850)
农业(9421)
(9213)
贸易(9208)
(8944)
(8923)
(8644)
技术(7515)
(6905)
银行(6904)
理论(6786)
(6683)
环境(6574)
(6486)
金融(6484)
(6464)
机构
学院(146125)
大学(139736)
(63556)
经济(62232)
管理(56665)
研究(48598)
理学(48335)
理学院(47913)
管理学(47203)
管理学院(46932)
中国(36666)
(29452)
(28103)
科学(26724)
(23013)
(22900)
中心(22528)
财经(22511)
研究所(20493)
(20290)
(19798)
(19622)
师范(19494)
经济学(18886)
(18192)
(17889)
业大(17775)
北京(17475)
经济学院(16961)
财经大学(16341)
基金
项目(94252)
研究(75850)
科学(75611)
基金(66747)
(55870)
国家(55363)
社会(48773)
科学基金(48478)
社会科(46378)
社会科学(46376)
(38520)
教育(34338)
基金项目(33959)
编号(32747)
(31252)
自然(28047)
自然科(27353)
自然科学(27348)
自然科学基金(26845)
成果(26758)
资助(26443)
(22892)
课题(22888)
重点(21156)
(20739)
(20294)
项目编号(19963)
国家社会(19879)
(19836)
(19745)
期刊
(76564)
经济(76564)
研究(45699)
中国(27874)
管理(21963)
(21412)
(20062)
教育(18720)
科学(16848)
(15362)
金融(15362)
业经(15269)
学报(15226)
农业(14071)
技术(13196)
经济研究(12993)
大学(12413)
学学(11567)
财经(10519)
问题(9587)
(9310)
(8551)
商业(7961)
国际(7551)
现代(7525)
世界(7243)
(7211)
论坛(7211)
技术经济(7008)
职业(6744)
共检索到222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丹辉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国竞争升级、地缘冲突加剧以及重大风险事件频发等因素交互叠加的世界大变局给各国产业转型发展和政策体系重塑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世界范围内产业政策随之再掀理论和实践热潮,其演进呈现一系列新动向新特点。各国加大产业政策实施力度,旨在促进前沿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并兼顾抢占前瞻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防范竞争对手、维护产业链安全等多元化目标。为此,应着力加强产业政策与创新政策、竞争政策、贸易政策、环境规制、区域发展战略的机制性体系性协同,在产业政策选择性与功能性导向再平衡的演进逻辑下,塑造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新型关系,探寻产业政策的动态合理边界,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推动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凤良  安筱鹏  汪源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发展数字经济也已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尽快复苏的关键举措。当今时代,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建立一个廉价、快速、高效的数字经济体系,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正推动人类进入一个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精准决策的数字经济新时代。文章从数字经济重构国家经济转向、重构“双循环”转换、重构传统制造业转型、重构基础行业转接、重构新旧动能转变、重构工业4.0转速等几个方面,探讨全球大变局下的数字经济的重构应用、趋势、意义和重点,通过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不可见世界和未知世界进行预测,进一步丰富人们对数字经济重构的认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国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经历了从原来的限制发展到允许发展、推动发展和大力发展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政策取向都有不同特点。了解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发展逻辑,对全面认识现阶段的产业政策,促进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十分必要。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曙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大变局是涉及世界经济地理、全球治世界大变局根源于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推动大变局,科技革命引领大变局,世界大变局中的聚焦点,是推动世界大变局的重要变量。世界大变局,就其深层结构和本质维度出场,是这场世界大变局的深层含义。世界大变局既蕴含着无限的机遇,也潜藏着巨大的不确定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人类才有光明未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长春  张潇  何明珂  
本文从全球贸易的宏观视角,重点探讨贸易摩擦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背景下,中美不同贸易政策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结构的影响。文章运用动态GTAP模型模拟了六种情境,以研究疫情和贸易摩擦冲击下,中美不同贸易政策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业贸易规模和流向的影响,进而揭示冲击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格局变动趋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通过加强区域经贸协作,能有效减缓疫情和贸易摩擦叠加效应对中国中高端制造供应链带来的负向影响;疫情和贸易摩擦背景下,中美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将对中美深度参与的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的结构与形态产生长期性的影响,加速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重构,引致全球供应链未来将同时呈现区域化、扩散化和全球化的特征。从企业层面来看,现阶段全球供应链上的核心跨国企业尽快修复供应链的鲁棒性破裂是当前的工作重心,并在中长期内不断强化供应链敏捷性与韧性,全面提升供应链的发展弹性。从政府层面来看,在经济全球化推进受阻的形势下,中国应基于全球供应链战略,强化区域经贸协作,寻求新的区域供应链闭合,同时做好疫情防控和中美经贸关系调整在全球供应链上动态新平衡的中长期准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长春  张潇  何明珂  
本文从全球贸易的宏观视角,重点探讨贸易摩擦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背景下,中美不同贸易政策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结构的影响。文章运用动态GTAP模型模拟了六种情境,以研究疫情和贸易摩擦冲击下,中美不同贸易政策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业贸易规模和流向的影响,进而揭示冲击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格局变动趋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通过加强区域经贸协作,能有效减缓疫情和贸易摩擦叠加效应对中国中高端制造供应链带来的负向影响;疫情和贸易摩擦背景下,中美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将对中美深度参与的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的结构与形态产生长期性的影响,加速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重构,引致全球供应链未来将同时呈现区域化、扩散化和全球化的特征。从企业层面来看,现阶段全球供应链上的核心跨国企业尽快修复供应链的鲁棒性破裂是当前的工作重心,并在中长期内不断强化供应链敏捷性与韧性,全面提升供应链的发展弹性。从政府层面来看,在经济全球化推进受阻的形势下,中国应基于全球供应链战略,强化区域经贸协作,寻求新的区域供应链闭合,同时做好疫情防控和中美经贸关系调整在全球供应链上动态新平衡的中长期准备。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鲁欣  
2016年美国大选后,其贸易政策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的保护主义政策,尤其是通过“301调查”对中国产品征税引发了美中贸易战。作为继任者,拜登政府没有推动“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改革,而是继续推行前任的民族主义政策,并且联合盟友对中国“脱钩断链”。文章通过对特朗普和拜登政府贸易政策的梳理,分析其政策转向的经济与地缘影响,研判美国贸易政策的未来走向,最后为我国外贸发展提出对策建议。面对如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保护主义只能使世界变得更缺乏弹性、更加不平等、更容易发生冲突。中国需要在推动“一带一路”共建、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合作、世贸组织改革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大国作用,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和新动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霍强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经济格局大变局的时期。本文基于全球视域、历史维度和经济视角,从六个方面阐释世界大变局和中国新位势:世界经济增长面临分化分流变局,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世界贸易竞合面临体系重构变局,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秩序的共赢倡导者;世界产业分工面临加速洗牌变局,中国成为世界产业合作的积极建设者;世界技术变革面临轨道切换变局,中国成为世界技术变革的创新引领者;世界金融体系面临结构调整变局,中国成为国际金融合作的协调推动者;全球经济治理面临难以为继变局,中国成为世界共享发展的积极斡旋者。应把握好世界大变局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保持好中国新位势的趋势和优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趋利避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满平  
2020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全球能源市场进入一个急剧动荡与变革时期,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传统能源供给不足,短缺现象持续;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加大,能源价格波动频繁;能源供需版图重构,能源博弈加剧;能源贸易风险加剧,不确定性增加等。这些风险和挑战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为积极应对全球能源市场大变局,我国应将能源保供稳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保障传统能源供应安全;完善能源储备体系,增强能源安全的底气;深入推进能源行业改革,助力增强能源安全保障;推动能源市场应急机制建设,有效防范未来风险;加强多边国际能源合作,以利益融合推动共同能源安全;努力推动以人民币计价的能源交易结算体系,提高抵御风险能力;顺应绿色低碳转型趋势,推动节能减排与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首次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一起,充分表明其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政策价值。随着当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向纵深发展,科技一元超级结构的形成与科技生产力快速发展变迁,科教兴国战略的“政策之窗”再次开启,必然迎来科技、教育、人才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互动互促的恢宏实践。通过对近现代史上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思潮的历史考察,为今天的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丰厚的历史遗产与理论资源。选择并建构适当的公共政策议程理想类型,解析科教兴国战略的时代背景、政治环境、政策治理、科技生产力与高等教育系统之间错综复杂、交汇重叠的关系,以清晰展现科教兴国战略作为一项重大公共政策议程从出台到实施的历史线索与未来趋势。深入探讨不同时期、地区、形式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与国家兴衰的联系,总结其经验教训和变迁规律,既可以为科教兴国战略向纵深展开助力,也是科学学、知识社会学、高等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者需要涵养的家国情怀和应当承担的学术责任。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宋效军  
<正>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经济质量和效益持续好转,5.2%的经济增速符合预期。但经济运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条件仍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多重矛盾困难和风险挑战并存,市场预期和微观活力偏弱,增长的稳定性面临一定考验。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展望2024年,要抓住当前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解决最直接、
关键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景海  黄晓凤  
本文拟探究产业政策适合的范围和空间尺度。政策选项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是选择垂直干预瞄准特定企业和部门,抑或水平干预聚焦影响产业发展的一般性条件;第二,是定位于特定地区来发展集群,抑或空间中性,除非绝对必要否则普适所有地区。本文构建空间异质性-选择效应-动态演进的分析框架,基于此提出:空间是异质性的,产业必须要落实到某一具体地区(或区域),这带有重要的结构意义和政策选择收益;地区经济发展必须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比较优势;市场失败和系统失败致使产业政策呈现重要演化性质。于是,集聚政策和水平干预是有效的产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景海  黄晓凤  
本文拟探究产业政策适合的范围和空间尺度。政策选项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是选择垂直干预瞄准特定企业和部门,抑或水平干预聚焦影响产业发展的一般性条件;第二,是定位于特定地区来发展集群,抑或空间中性,除非绝对必要否则普适所有地区。本文构建空间异质性-选择效应-动态演进的分析框架,基于此提出:空间是异质性的,产业必须要落实到某一具体地区(或区域),这带有重要的结构意义和政策选择收益;地区经济发展必须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比较优势;市场失败和系统失败致使产业政策呈现重要演化性质。于是,集聚政策和水平干预是有效的产业政策工具。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傅联英  吕重阳  
文章以实物期权理论为基础,引入预防性储蓄、机会型投资和数字普惠金融供给变量,在一个集成框架内揭示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并阐释了作用机理。实证层面,文章匹配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与省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运用家庭年份双固定模型识别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并利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检验了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了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经由预防性储蓄渠道对消费升级产生抑制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缓解预防性储蓄渠道的抑制作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经由机会型投资渠道对消费升级产生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增强机会型投资渠道的促进作用;两项渠道的净效应为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农村地区、东部地区、新常态后、青年和老年以及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升级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廖峥嵘  
新形势下,中国需要适应世界,世界也需要适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对内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外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两个跨越,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切入点,以区域互联互通、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自由贸易区建设为主要路径;以中国发展带动区域发展,通过中国的全方位改革开放,进一步融入并引领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利益共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