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69)
- 2023(6174)
- 2022(4854)
- 2021(4345)
- 2020(3581)
- 2019(7971)
- 2018(7548)
- 2017(13830)
- 2016(7206)
- 2015(8170)
- 2014(7911)
- 2013(7809)
- 2012(7246)
- 2011(6433)
- 2010(6887)
- 2009(6601)
- 2008(5767)
- 2007(5383)
- 2006(4895)
- 2005(4255)
- 学科
- 济(26334)
- 经济(26309)
- 融(24787)
- 金融(24787)
- 银(21809)
- 银行(21804)
- 行(21291)
- 管理(18066)
- 业(17963)
- 中国(17646)
- 企(14726)
- 企业(14726)
- 中国金融(10911)
- 地方(9765)
- 财(9566)
- 制(9468)
- 农(8550)
- 方法(7770)
- 业经(7578)
- 数学(6625)
- 数学方法(6554)
- 务(6547)
- 财务(6518)
- 财务管理(6512)
- 企业财务(6299)
- 农业(6122)
- 学(5821)
- 体(5492)
- 理论(5442)
- 事业(4975)
- 机构
- 学院(93604)
- 大学(92631)
- 济(37741)
- 经济(36684)
- 研究(35068)
- 中国(34664)
- 管理(31220)
- 理学(25249)
- 理学院(24925)
- 管理学(24434)
- 管理学院(24264)
- 财(20630)
- 科学(20236)
- 京(20076)
- 中心(19326)
- 所(17307)
- 银(16507)
- 农(15968)
- 银行(15958)
- 研究所(15543)
- 江(15540)
- 财经(15434)
- 行(14965)
- 融(14848)
- 金融(14558)
- 经(14027)
- 人民(13564)
- 州(13159)
- 院(13154)
- 北京(12992)
- 基金
- 项目(60489)
- 科学(46925)
- 研究(46329)
- 基金(42368)
- 家(37035)
- 国家(36678)
- 科学基金(30808)
- 社会(28669)
- 社会科(27175)
- 社会科学(27169)
- 省(24299)
- 基金项目(22139)
- 教育(20797)
- 划(20275)
- 编号(19253)
- 自然(18658)
- 自然科(18186)
- 自然科学(18183)
- 自然科学基金(17845)
- 资助(16956)
- 成果(16587)
- 重点(14515)
- 课题(14318)
- 发(14215)
- 创(12919)
- 部(12742)
- 性(12566)
- 创新(12133)
- 年(12064)
- 国家社会(11866)
共检索到163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曾康霖 刘锡良 陈斌
世界各金融中心建设的基本特征及条件西南财经大学曾康霖,刘锡良,陈斌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是目前各地政府高度关注和期望实现的问题,为此投入了相当的精力。为推动这项工作,现将三位作者的分研究成果介绍如下,以供借鉴。无论是国际金融中心还是国内金融中心,其形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仁山
一、对境外金融中心管理体制的比较 香港对境外金融中心的管理和监督,比台湾放宽得多。香港是个开放度最大的自由港,资金和商品进出自由,没有外汇管制,更没有外债可以管理,大量引进外资银行,开放同业拆放、外汇、黄金、证券和期货市场,对经济金融推行“积极的不干预”政策,并健全各种金融立法,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营运提供了宽松而有秩序的环境和便利条件。香港没有中央银行,主要由港督会同行政局——财政司——银行监理处三个层次管理监督银行业。由汇丰和标准渣打两个商业银行发行钞票,由外汇基金、外汇基金管理局、金融管理局行使“中央银行”职能。1993年4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仁山
一、对境外金融中心管理体制的比较 香港对境外金融中心的管理和监督,比台湾宽松得多。1993年4月1日,港府正式成立了金融管理局,将原来的外汇基金管理局与银行监理处两个机构合并起来,集执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权于一身,所以目前香港已有一个类似中央银行功能的准中央银行。香港金融业现分持牌银行、有限制牌照银行和接受存款公司三级制,主要由有限制牌照银行经营离岸业务。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姜亦学
现代金融经济的特征,是金融不断创新、金融体系多元化、银行资金融通和业务国际化、社会经济货币化等。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但距现代金融经济的要求还相差甚远,需不断改革、发展并逐步完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永健
论合作金融的基本特征·徐永健·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全面推进和合作经济的迅猛扩展,重建合作金融体系已历史地提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程,成为构建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一项基本任务。这项改革,从去年8月起,已从农村开始起步。建国以后我国合作金融实践的经验教训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汤正刚
近两年来,国内不少开放城市纷纷提出要建设“国际大都市”或“国际性城市”的宏伟目标。什么是“国际大都市”,什么是“国际性城市”?如何把握达到这一目标的客观标准和形成条件?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建设方针?本文试就国际城市的涵义、基本特征和形成条件,作一些比较研究性的探讨。一、国际城市的涵义现代意义的国际城市,是指二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在劳动分工国际化、国际贸易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过程中形成的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市,或者是某一国际区域、某种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彪如 连平
纵观世界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虽然由于它们各自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优势不同,因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它们共有的一些主客观条件分不开的。这些条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建立高度发达的世界性金融市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际金融中心则是全球经济的焦点。建立一个国际化的金融中心,需要一个城市从经济、政策、国民生产总值等各方面达到特定的条件及指标,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已有了相应变化。本文通过研究老牌国际金融中心伦敦和新型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的发展情况,分析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要的条件和指标以及新旧两种国际金融中心的差异,探讨在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的条件,以促进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条件 指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运成 杨再斌
本文分析比较了国际金融中心的不同模式特征,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该以“国内经济发展为依托、以资金需求拉动为特征并为国内经济建设提供金融支持的实力功能型”作为建设的目标模式。这是因为上海目前缺乏建设成为一个完全资金供给推动型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机遇与条件,但却具备了需求拉动型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条件。本文详细分析了上海金融业发展现状以及与成熟国际金融中心之间存在的差距与不足,设计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三步走战略,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骆民
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及其防范骆民一、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金融风险的特征是其本质的外化表现。正确地认识金融风险的特征,对于建立和完善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融风险一般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客观性。对于金融机构或金...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成
本文对建国50多年来的主要金融数据进行了整理和政策归纳,发现我国计划经济和转轨经济体制中存在比较有规律的金融周期,其主要特征是:金融周期从“紧缩”到“紧缩”形成一个周期;从低谷到高峰时间一般较短,平抑金融过热时间较长;从单纯银行信贷影响向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信贷、金融机构增减等多因素转化;一定程度上受“运动”影响;从主要依靠直接性行政命令强行制动逐渐过渡到间接性经济引导手段;周期一般在8~10年之间。文章最后得出我国金融周期始终存在,但不同时期外在表现形式不同;周期的成因从混合型逐步向经济型过渡;金融周期从治理过热时间长转变为启动金融需要多样化途径;目前的金融周期无论是扩张还是紧缩,单一金融工...
关键词:
金融周期 货币政策 投资冲动 银行贷款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邹仲海 张学森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既是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长远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要具有区位优势、雄厚的经济量能、产业结构高度服务化等条件基础。上海经过上百年历史的积淀和持续发展,已经具备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要的基础和条件。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客观规律,也要突出上海经济和城市的特色。
关键词: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经验基础条件 特色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再斌 黄运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运成 文晓波 杨再斌
本文在总结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要的基础性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目前的金融发展状况,通过对比,找出上海与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之间存在的主要差距和不足。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鸿义
本文从金融中心建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研究分析了金融中心建设在深圳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与贡献。在总结国内外金融中心建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剖析了深圳金融中心形成的主要发展路径以及关键性支持因素,探讨了新形势下深圳金融中心建设的机遇及挑战。
关键词:
金融中心 金融市场 改革创新 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