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88)
2023(7166)
2022(6393)
2021(5772)
2020(5164)
2019(12292)
2018(12005)
2017(23472)
2016(13233)
2015(15144)
2014(15408)
2013(15643)
2012(15067)
2011(13784)
2010(13865)
2009(13083)
2008(13388)
2007(12304)
2006(10701)
2005(9670)
作者
(42792)
(35933)
(35713)
(34041)
(22892)
(17515)
(16462)
(14110)
(13610)
(12880)
(12231)
(12057)
(11585)
(11525)
(11506)
(11398)
(11364)
(10768)
(10474)
(10467)
(9180)
(8984)
(8945)
(8265)
(8263)
(8040)
(8037)
(7967)
(7451)
(7390)
学科
(59894)
经济(59819)
(33468)
管理(33082)
方法(28745)
数学(25665)
数学方法(25402)
(24901)
企业(24901)
(16873)
中国(15925)
(14522)
(14256)
地方(13935)
农业(11555)
(11484)
贸易(11480)
(11103)
业经(10743)
(10329)
(8763)
(8615)
金融(8612)
(8172)
银行(8129)
(8029)
财务(8014)
财务管理(7985)
环境(7870)
理论(7800)
机构
大学(204328)
学院(199792)
(82793)
经济(81031)
研究(75394)
管理(71829)
理学(61603)
理学院(60754)
管理学(59521)
管理学院(59153)
中国(55311)
科学(48823)
(44915)
(43213)
(41551)
研究所(37962)
(36767)
农业(34769)
业大(34393)
中心(34091)
(31030)
财经(29329)
北京(28676)
(27198)
师范(26813)
(26466)
(26190)
经济学(26173)
(24463)
经济学院(23847)
基金
项目(132236)
科学(101377)
基金(94652)
研究(91286)
(85264)
国家(84569)
科学基金(69316)
社会(56113)
社会科(52950)
社会科学(52930)
(51080)
基金项目(50009)
自然(46300)
自然科(45156)
自然科学(45134)
(44565)
自然科学基金(44336)
教育(42193)
资助(40312)
编号(36614)
重点(30752)
成果(30712)
(29611)
(29524)
(26426)
计划(26373)
科研(26199)
课题(25990)
创新(24847)
教育部(24422)
期刊
(89786)
经济(89786)
研究(59720)
中国(39179)
(38646)
学报(38570)
科学(33752)
(28261)
大学(27801)
学学(26182)
农业(26006)
管理(23944)
教育(19958)
(16973)
金融(16973)
技术(15976)
(14678)
经济研究(14608)
财经(14440)
业经(13590)
问题(12630)
(12425)
(10928)
统计(10639)
(10309)
技术经济(10199)
世界(10072)
业大(9923)
理论(9233)
图书(9204)
共检索到299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宝  
人口长寿水平的测量和比较是区域人口长寿研究中的核心问题,而选择合适的代表性指标和方法则是进行测量和比较的关键。文章从年龄结构、死亡人口、生命表三个角度梳理了测量人口长寿水平的指标,并对区域人口长寿水平比较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探讨,进而比较了世界各地区的人口长寿水平。分析发现,人口年龄结构角度的代表性指标是百岁人口比例、80+/60+、100+/90+,死亡人口角度的代表性指标是90+死亡人口比例和平均死亡年龄,生命表角度的代表性指标可以选择0岁平均预期寿命和80岁平均预期余寿。利用这些指标可以构建不同角度的综合指数和多角度综合指数,实现对不同国家人口长寿水平的比较。综合比较发现日本、法国、瑞士等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秀英  
世界各地区及主要国家中长期预测(一)人口增长预测①为实际数。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续表(一)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二)世界主要国家GDP(或GNP)增长率①仅为原西德数字。②为加权平均数,是作者根据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为了对各地区社会保障水平进行比较评价,现选择了反映社会保障水平、“安全网”覆盖面、救济扶贫、社会社区福利水平、医疗卫生、离退休职工、残疾人保障7个子关系的24个主要指标,用综合评分法得出综合分和分类分。根据24个指标的综合得分,社会保障总水平较高居全国前10位的是:上海81.5、北京77.9、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沈利生  
联合国世界联接模型组织1996年9月至12月在瑞士洛桑召开秋季会议。参加会议的140多名世界各国和地区有关国际机构的官员和学者对世界经济总的发展趋势和各大洲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了预测,现将预测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世界经济发展总趋势预测自从1994年世界经济复苏以来,总的来说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查奇芬  戴明锋  
文章通过对2007年我国各地区科技活动的分析,构建了科技活动水平的评价体系,建立定量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基于科技活动水平指标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一些科学合理的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怀京  谢奇志  
我国各地区1994年信息化水平的测定与分析贾怀京(中国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决策科学系安徽230026)谢奇志(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710049AbstractTheinformationindicesofvariousregionsinChinai...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刘红梅  谭宏卫  田应福  
本文主要利用聚类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状况和产生原因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1997-2010年间,各地区的教育水平迅速发展,但绝对地区差异并没有显著缩小,相对地区差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此外在探讨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部分主要讨论了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人均GDP、平均生师比对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叶欣茹  
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现状分析叶欣茹①一、引言高等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层次。其存在和发展,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又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这种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培养高级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斌  张鹤  
本文在建立罗伦兹曲线的基础上,用舒尔兹系数、基尼系数等描述并分析全国各地区的宏现税负。首先对于经济带内各地区间的宏观税负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次对于各经济带间的宏观税负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对于国家的税收政策提出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冀云  李进伟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年轻老年人、老年人、长寿老人3个年龄阶段老年人口的增长率,年轻老年人口增长率较低,老年人口增长率居中,长寿老人人口增长率最高。分城市、镇、乡村分析全国各地区分年龄老年人口的增长状况,城市的老年人口分年龄增长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老龄化速度较快;镇区老年人口各地区发展差异显著;乡村长寿老人人口增长率最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杜小敏  陈建宝  
在对近十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初步考察的基础上,文章利用面板数据的变系数模型分别实证考察了人口迁移和流动对我国各地区(省域)经济的影响。结果发现:(1)我国各地区间人口迁移相对平稳,而人口流动在2000年以后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且空间流向极不均衡;(2)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对中国整体经济来说是一个帕累托改进;(3)户籍制度对于发达地区起到了人才沙漏的作用;(4)对于中部的绝大部分地区以及西部的一些人口输出大省,伴随人口迁出而引起的人力资本流失对当地经济的负面影响开始凸显出来,人口流出虽然基本出现一个正面影响,但对本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并不如我们预想的那么明显。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芳林  张海斌  
为了解我国目前的卫生服务水平发展的地区差异,促进我国各地区卫生服务水平协调发展,本文在建立地区卫生服务水平指标体系基础之上,通过因子分析对各地区卫生服务水平进行综合排名,结果表明我国卫生服务水平地区差异较大,且卫生服务水平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较为密切,居于前10名的基本上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和东北部地区,排名较落后的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泽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历史上几次大的经济波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农业生产水平下降或徘徊的影响。因此,科学地、合理地对各地区农业生产水平进行评价与比较,对于国家科学地制定地区农业政策和国民经济宏观规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评价模型的选择 地区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发展水平的比较评价,旨在通过选择一套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综合反映各地区农业生产的水平、规模、效益的状况以及各个地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晓峰  
根据我国产业划分标准,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等领域。流通领域的基本特点表现为社会生产过程的延续性,是社会经济活动是否顺畅的重要环节,是为经济活动正常运行提供的一种社会产品实现的经济环境。流通领域是否通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