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81)
- 2023(11267)
- 2022(9785)
- 2021(9145)
- 2020(8053)
- 2019(18555)
- 2018(18637)
- 2017(35423)
- 2016(19398)
- 2015(22324)
- 2014(22005)
- 2013(21555)
- 2012(20110)
- 2011(18274)
- 2010(18891)
- 2009(17548)
- 2008(17706)
- 2007(16249)
- 2006(14076)
- 2005(12316)
- 学科
- 济(80560)
- 经济(80493)
- 业(59500)
- 管理(58677)
- 企(49970)
- 企业(49970)
- 方法(40170)
- 数学(35335)
- 数学方法(34691)
- 技术(22159)
- 农(21323)
- 中国(20426)
- 财(18366)
- 学(17651)
- 业经(16970)
- 理论(14992)
- 贸(14882)
- 贸易(14874)
- 地方(14645)
- 易(14432)
- 农业(14349)
- 制(13785)
- 技术管理(13769)
- 和(12471)
- 银(12137)
- 银行(12095)
- 融(11645)
- 金融(11642)
- 行(11501)
- 务(11387)
- 机构
- 大学(283554)
- 学院(283491)
- 济(113133)
- 经济(110674)
- 管理(110165)
- 理学(95213)
- 研究(94887)
- 理学院(94132)
- 管理学(92083)
- 管理学院(91542)
- 中国(70102)
- 科学(60879)
- 京(60498)
- 农(49924)
- 财(49650)
- 所(49387)
- 研究所(45174)
- 业大(44371)
- 江(43958)
- 中心(43701)
- 财经(39733)
- 农业(39545)
- 北京(38081)
- 范(37593)
- 师范(37192)
- 经(35937)
- 州(34806)
- 经济学(34100)
- 院(33688)
- 技术(33373)
- 基金
- 项目(188895)
- 科学(148487)
- 研究(135952)
- 基金(135019)
- 家(118839)
- 国家(117883)
- 科学基金(100586)
- 社会(84045)
- 社会科(79622)
- 社会科学(79596)
- 省(76525)
- 基金项目(71306)
- 自然(66528)
- 自然科(65100)
- 自然科学(65080)
- 教育(64808)
- 划(64531)
- 自然科学基金(63918)
- 资助(55885)
- 编号(55247)
- 成果(45009)
- 创(44331)
- 重点(43307)
- 部(41401)
- 创新(40685)
- 发(40679)
- 课题(39313)
- 科研(36265)
- 计划(35814)
- 教育部(35119)
共检索到416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中昭
一、基本思路 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重要因素是经济的发展状况,而体现综合国力竞争力的核心是技术创新水平,其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正确地评价一国的技术创新水平以及它与投入要素的相互变动关系尤为重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白俊红 江可申 李婧 林雷芳
应用因子分析理论提出一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与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探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而对相关企业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其采取有效策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申
基于要素供给主体的性质是否具有营利性,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要素划分为公益性要素和营利性要素。其中,营利性因素对提高企业创新活动效率的贡献率更高。这些要素在现实中表现出的优劣状态,对创新活动作用方向不同。由此,构建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受力结构模型,基于模型的分析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连燕玲 沈瑜 贺小刚
对国家创新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有助于科学地认识自身的创新水平。本文系统总结了欧盟创新能力计分牌、主要国际组织的国家创新能力评测体系以及我国创新能力评测体系,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创新能力评测体系的设想,认为应充分考虑创新投入、过程和产出三大模块及其逻辑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冬梅 许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勇星 屠文娟 季萍
各种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及其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这个系统具有结构上的整体性、因素上的相关性、环境上的适应性、功能上的目的性和作用上的有序性等五个基本特征。各种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共同形成了一个空间汇交力系,这些动力对企业系统的技术创新产生了一个合力作用。运用理论力学的空间汇交力系合成法,可以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的合力进行有效的测度和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余秀江 胡冬生 何新闻 王宣喻
运用SVAR技术建立SVAR⑶模型,探讨我国技术创新、R&D、科研人员和"市场换技术"制度之间的短期与长期关系。研究发现:除了R&D、科研人员之外,"FDI制度"是影响我国技术创新的另一个重要资源。短期内"FDI制度"通过市场替代机制改变了R&D、科研人员投入的激励机制,导致部分内资企业偏好引进技术的短期行为,抑制了自主创新,但长期内"FDI制度"带来的外资竞争和技术外溢效应促进了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与R&D两者互为因果、自我加强,科研成果对科研人员的反向激励和拉动作用不明显,"FDI制度"促进了R&D投入;技术创新的规模报酬递减,R&D是技术创新持续增长的主要保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金涛
通过对知识管理、人才管理和技术创新的耦合机理分析,利用问卷调查和德尔菲专家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企业知识管理、人才管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具体结果表现为:知识管理、人才管理二者相互形成耦合机制,并通过相互融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最后为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知识管理 人才管理 技术创新 耦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德连
不同规模企业的技术创新程度与其创新的主体、动力、客体、过程等诸多因素有关。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具有互补性,同时竞争对创新是有利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模型可以概括为 "轮式模型 "。其客体总系统包括诸多子系统,子系统创新之间的协调是成功的关键。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思路可表示为 "企业家主体,市场主导,政府激励,创新协调 "。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轮式模型 协调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罗敏
动力因素是保障低碳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有效运行,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的关键。在明确低碳技术创新特点的基础上,以EPNR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中国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低碳技术创新具有突破性、全球公益性和显著的外部性,导致中国低碳技术创新内、外部动力因素的动力效能受限;完善低碳政策是提高低碳技术创新内、外部动力因素动力效能的有效途径。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王吉林 季建华 李隽
关于技术创新合作与竞争的研究,过去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基于Cournot模型的同质商品产量竞争的范畴,本文则在考虑不同企业的商品具有差异的情况下,在Hotelling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考虑技术创新溢出的三阶段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对相互竞争的企业在选址、技术创新投入决策、产品定价以及企业收益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溢出 Hotelling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辛娜
基于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回归和门槛面板回归模型,本文探讨了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技术创新在促进产业升级过程中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某些技术创新水平高的地区其产业升级水平相对较低,而另一些技术创新水平低的地区其产业升级水平相对较高的问题。同时,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作用存在着门槛效应,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对产业升级的作用弹性较低,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地区其对产业升级的作用弹性相对较高。
关键词:
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 空间溢出 门槛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金涛
通过对知识管理、人才管理和技术创新的耦合机理分析,利用问卷调查和德尔菲专家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企业知识管理、人才管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具体结果表现为:知识管理、人才管理二者相互形成耦合机制,并通过相互融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最后为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知识管理 人才管理 技术创新 耦合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江林 马椿荣 康俊
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最终消费率长期偏低并持续走低。本文在分析我国及世界各国最终消费率变动趋势的基础上,对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发展状况及变动特征进行了国际比较,提出了我国最终消费率不同于世界各国最终消费率变动趋势的特征。同时,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提高最终消费率的经验借鉴,探讨了我国提升最终消费率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最终消费率 比较研究 消费意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