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25)
2023(2371)
2022(1901)
2021(2090)
2020(1443)
2019(3549)
2018(3621)
2017(4672)
2016(3827)
2015(4475)
2014(4620)
2013(3690)
2012(3450)
2011(3329)
2010(3587)
2009(2892)
2008(2774)
2007(2539)
2006(2408)
2005(2315)
作者
(7653)
(6213)
(6140)
(6098)
(3907)
(2996)
(2986)
(2612)
(2444)
(2384)
(2200)
(2128)
(2098)
(2033)
(2016)
(1943)
(1897)
(1886)
(1885)
(1834)
(1815)
(1654)
(1610)
(1519)
(1470)
(1456)
(1395)
(1393)
(1356)
(1316)
学科
教育(18401)
中国(8895)
理论(5465)
教学(5337)
(4283)
经济(4275)
(3932)
(3399)
发展(3319)
(3289)
思想(3234)
(3197)
改革(3125)
研究(3088)
高等(3062)
政治(3037)
思想政治(2871)
政治教育(2871)
治教(2871)
德育(2847)
教育改革(2774)
管理(2616)
学校(2503)
学法(2373)
教学法(2373)
世界(2321)
(2273)
教育学(2202)
计算(2195)
算机(2179)
机构
大学(45613)
学院(40096)
教育(25542)
研究(19642)
(17809)
师范(17782)
师范大学(15043)
(11996)
科学(10666)
职业(10205)
教育学(9915)
(9614)
技术(9022)
北京(8779)
研究所(8778)
(7754)
(7475)
中国(7400)
教育学院(7281)
中心(7216)
管理(7174)
(7035)
经济(6992)
职业技术(6969)
理学(5861)
(5814)
技术学院(5810)
研究院(5752)
理学院(5629)
管理学(5326)
基金
研究(24772)
项目(22520)
教育(20648)
科学(19056)
成果(14053)
编号(13244)
课题(12877)
社会(12475)
基金(12195)
(11537)
社会科(11407)
社会科学(11406)
(11013)
(9915)
(9732)
国家(9471)
规划(9002)
(8272)
研究成果(7728)
项目编号(7718)
年度(7547)
(7411)
科学基金(7050)
(6988)
(6962)
阶段(6941)
(6893)
重点(6843)
(6743)
教育部(6645)
期刊
教育(44043)
研究(24896)
中国(19392)
职业(10427)
(9137)
经济(9137)
技术(7542)
技术教育(6808)
职业技术(6808)
职业技术教育(6808)
高等(5070)
大学(4793)
成人(4630)
成人教育(4630)
高等教育(4530)
(4511)
论坛(4511)
学报(4432)
(3920)
科学(3765)
发展(3649)
(3649)
职教(3554)
比较(3423)
(3112)
教研(2876)
高教(2876)
图书(2640)
(2577)
农业(2488)
共检索到75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小枫  
晚近30年来,英语学界兴起一种名为"全球史"(global history)的新史学,如今已在相当程度上改变美国以及其他英语国家大学和中学的世界史教学内容,我国学界和教育界也奋力追赶这股史学新潮。任何文明大国的教育都离不了史学,民主化的"全球史"学让我们看到史学也最容易败坏一个文明大国的教育品质,真正的历史教育应该以悉心研读历代有"极敏之眼光,极高之学识"之人写下的作品为前提。历史本身并不能给人真正的德性教育,必须经过灵魂高贵之人的咀嚼和反哺,历史(叙事)才会成为对生活有益的东西;否则,面对永远混乱的人世,一个人永远看不到"智慧以及一切称之为美的人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孙振东  
国民性是国民主体基于所处的独特的天地系统、国际环境和国家内部结构,在自己的生产和生活中历史地形成的、稳定的、普遍体现于每个国民个体的心理特征。人的世界历史性是在人类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实践中生成的人的发展状态,是地域狭隘性和民族狭隘性的彻底扬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现时代的人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国民性存在,无论是片面强调"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的观点,还是片面强调"人的国民性存在"的观点,都没有真正从"现实的人"出发。应该严格区分"处于世界历史过程中的人"与"世界历史性存在的人"。现阶段,仍然应该强调国家利益和民族独特性,这并非"地域狭隘性"和"民族狭隘性"的表现。坚持"教劳结合",重视现代...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吴宏政   于宜含  
如果把“文明形态”作为世界历史的书写范式,世界历史进程就表现为各民族的“特殊文明形态”扬弃为“普遍文明形态”的过程。一方面,人类物种的生存方式不同于其他物种的“自然状态”,总是要摆脱自然状态而进入“文明状态”,亦即以“特殊文明形态”的方式存在;另一方面人类也只能借助于“普遍文明形态”才能保证该物种的永久生存。按照唯物史观,自阶级社会以来,人类文明形态是由社会形态加以定义的。但资本主义以往的文明形态都是“特殊文明形态”,而只有共产主义才是“普遍文明形态”。那些能够把握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的民族,该民族的文明形态便能够扬弃其特殊性,从而为创造人类“普遍文明形态”奠定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性质继承了马克思的文明观,打开了“普遍文明形态”的图景,为创造“普遍文明形态”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田鹏颖  
马克思创立世界历史理论的目的在于实现对"世界历史"这一基本历史事实的哲学超越。"中国方案"孕育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趋向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站在世界历史制高点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物质生产、人与精神生产的关系。
关键词: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晓霞  
日本由前近代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历史意识勃然兴起,一部部以“万国史”冠名的教科书和历史书籍鱼贯而出,载述着知识分子对世界历史的理解和认知。甲午战争后,日本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这一政治观念支配了知识分子看待世界历史的眼光,他们亟需改写“万国史”,将日本史纳入世界历史,阐发日本在世界历史中的位置。与“帝国日本”的崛起相伴而生的,是日本人愈加汹涌澎湃的“世界史”意识。他们将“国家”的历史与“世界史”连接起来,通过解释“世界史”来争夺历史的主导权和文明的话语权。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吴文新  江永杰  
西方资本逐利扩张推动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这构成中国资本的世界资本背景,同时这一过程也从外催生并胁迫中国资本生发成长。西方资本投射到我国,我国资本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发展轨迹和规律,纵观我国资本演进,其历经几个阶段:早期资本自发出场,资本关系在封建制度下萌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又曲折出场,民族资本依附于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为消除资本的依附性,从鼓励、节制的资本合法在场到实现赎买、改造的资本退场;为融入世界经济进程,我国通过市场化改革探索,推动资本再次出场,孕育了资本新形态,并不断完善对资本的重新定位及理论创新,资本又得以积极在场。必须以史为鉴,在与世界资本的竞争合作中引导新时代的资本发展,即从发挥资本的生产要素聚集性认识当前阶段我国资本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从规制资本的无序扩张性认识新时代资本治理的现实必要性;从消除民族资本的对外依附性认识其传统的依附性弊端恰恰能转化为对社会主义体制的融入性优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佳旭  薛忠义  冯宝萱  
马克思不仅深入研究了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对古典经济学理论的理解也非常深刻,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无产阶级不断觉醒,以此构成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人类主宰着世界历史,资本维持着全球化的运行,全球化在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了很多新成效,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卫国  
经济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早在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创立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宝藏和科学的方法论武器。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在西方,古希腊罗马的思想遗产,长期以来被视为一个永恒的宝藏,人类生活的各种问题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或启发,教育也不例外。古典作家眼中的教育,通常是一个宏大的主题,与政治、人性、德性、艺术这些人生社会的基本问题密切相关。古典作家似乎很少专门讨论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德华  
自由教育的根本精神源于西方古典自由教育。目前人们对古典自由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存在模糊认识,原因是未能深入理解古希腊的自由观念和古希腊人对待自由的态度。古希腊有三种自由观念,分别是欲望的自由、德性的自由和沉思的自由;古希腊人对三种自由的态度大相径庭:抑制欲望的自由,倡导德性的自由,限制沉思的自由。他们对待自由的态度规定了古典自由教育的特征:非实用性,公共性和闲暇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文佳  刘伟  
唯物史观的根本要义在于尊重现实的人的生产和交换方式,并以此为出发点去分析社会现实、揭示历史发展趋势。传统革命视域下,社会历史演进通常被概括为以政治制度变革为核心的革命逻辑。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世界历史发展的逻辑主线——生产方式变迁的维度日益凸显,依此,人类社会历史被划分为前工业化、工业化和后工业化三个阶段。与此同时,马克思还以生产方式变迁为尺度对人的发展状况进行定位,由此衍生出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生产方式变迁与人的发展逻辑的双向规定。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龙  刘禹杉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为观察视角,科学预测了世界发展进程。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空前加深的联系与交往再次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世界发展趋势和人类前途命运进行了深邃思考,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一脉相承、逻辑贯通、实践关联,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趋势的科学把握,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精髓要义的当代承继,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实践图景的现实布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