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40)
- 2023(13374)
- 2022(11022)
- 2021(10036)
- 2020(8317)
- 2019(18698)
- 2018(18717)
- 2017(36251)
- 2016(19607)
- 2015(22064)
- 2014(22221)
- 2013(22242)
- 2012(20880)
- 2011(18906)
- 2010(19543)
- 2009(18800)
- 2008(18934)
- 2007(17403)
- 2006(16095)
- 2005(15216)
- 学科
- 济(93525)
- 经济(93379)
- 业(85874)
- 企(75986)
- 企业(75986)
- 管理(75312)
- 方法(32641)
- 财(31071)
- 业经(30903)
- 农(30615)
- 中国(28486)
- 制(24700)
- 数学(24215)
- 数学方法(24063)
- 地方(22039)
- 农业(21638)
- 务(21053)
- 财务(21021)
- 财务管理(20986)
- 企业财务(19881)
- 技术(18903)
- 体(17563)
- 银(17412)
- 银行(17390)
- 行(16833)
- 和(16707)
- 贸(16670)
- 贸易(16652)
- 融(16296)
- 金融(16292)
- 机构
- 学院(294570)
- 大学(289622)
- 济(129705)
- 经济(127104)
- 管理(115470)
- 研究(98444)
- 理学(97019)
- 理学院(96042)
- 管理学(95005)
- 管理学院(94440)
- 中国(80222)
- 财(66569)
- 京(61913)
- 科学(53750)
- 财经(50649)
- 所(49311)
- 江(47507)
- 经(45640)
- 农(45591)
- 中心(44788)
- 研究所(43164)
- 北京(40022)
- 经济学(39142)
- 州(37673)
- 业大(37265)
- 财经大学(36973)
- 范(36213)
- 师范(35915)
- 经济学院(35165)
- 农业(35087)
- 基金
- 项目(175772)
- 科学(140383)
- 研究(136154)
- 基金(127067)
- 家(107326)
- 国家(106249)
- 科学基金(92793)
- 社会(88808)
- 社会科(84243)
- 社会科学(84225)
- 省(69907)
- 基金项目(66642)
- 教育(61149)
- 划(56809)
- 自然(55895)
- 编号(55668)
- 自然科(54536)
- 自然科学(54523)
- 自然科学基金(53606)
- 资助(51156)
- 成果(46520)
- 发(42734)
- 创(39674)
- 部(39598)
- 制(39096)
- 课题(39062)
- 重点(38926)
- 业(37689)
- 国家社会(36342)
- 创新(36228)
- 期刊
- 济(161625)
- 经济(161625)
- 研究(97254)
- 中国(64948)
- 财(54504)
- 管理(50547)
- 农(45118)
- 科学(36763)
- 学报(35442)
- 融(35267)
- 金融(35267)
- 教育(31121)
- 农业(30620)
- 大学(28948)
- 业经(28793)
- 技术(27474)
- 学学(27099)
- 财经(26167)
- 经济研究(24806)
- 经(22561)
- 问题(21390)
- 业(17398)
- 贸(17269)
- 技术经济(16707)
- 世界(15579)
- 现代(15552)
- 商业(15479)
- 国际(15268)
- 经济管理(14561)
- 理论(13952)
共检索到477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戴庆华
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战略性重组,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制造业发达国家在努力保持本国高新技术垄断地位的同时,正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最终目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新一轮制造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我国因巨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一个重要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小明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产业主体,是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之本,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出区与转入区的影响、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基本原则与战略思路、加快我国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举措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我国制造业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克莎
本文在描述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基地与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关系,分析世界制造业中心形成、转移分散的历史进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特点,研究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世界制造业中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韩晶
:当前,国际制造业转移对于天津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天津作为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城市,必须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机遇,发展面向世界的制造业基地。天津经济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外国直接投资流向相伴随而建立的这种生产基地能否进一步整合出新的竞争优势。为此,天津应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天津制造业对外开放的实践,不断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产业链经济,促进产业集群化。
关键词:
国际制造业转移 天津制造业基地 发展战略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米锦欣
考察英、美、德、日四国"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成因、表现和历史演变,并通过"世界制造业比重函数"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世界制造业中心"呈发散性发展,拥有"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发达国家主动参与制造业的转移,跨国公司在"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制造业的转移是有梯度的转移。与此同时,世界制造业进入缓慢通道,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仍在制造业领域占据优势;除技术创新外,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制造和服务的结合更为紧密;更加强调环保节能,注重"绿色制造"。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应趋利避害,借助"世界制造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为付 张二震
在世界产业资本向我国大幅转移和集中的态势下,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引起世人的关注,也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际分工方式已发生根本的变化,“世界制造中心”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在以要素分工为主特征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已具备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条件。文章还认为将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建成世界产品生产重要基地,是中国建成“世界制造中心”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从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赞 汤春梅
世界制造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规律地在国际间跨国转移。促使制造业跨国转移的因素有:区位优势、技术优势、价格优势、国家政策、社会压力等。从总的趋势看,制造业跨国转移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由技术领先国向其他国家扩散。但是,世界制造业在跨国转移的不同历史时期,也表现出一些具体的差异性。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为此,该文立足世界制造业全球化的现状与趋势,就中国制造业如何应对全球化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 转移规律 挑战 对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丁有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近期全球经济普现触底反弹迹象;虽然中国目前暂时失业率仍高、需求不足,但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实施有力的财政金融政策措施及中国政治稳定的大背景,为中国经济进入复苏历程创造了条件;可以有效支撑经济持续复苏的积极因素和基本面已经显现,预期中国经济将在2009年年底开始、2010年率先走向全面复苏历程——虽然过程还会复杂曲折;面对大环境变化趋势,我们应该分析世界制造业发展新形势,抓住发达国家经济恢复过程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的机遇,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和措施,加快我国迈向"全球配置型"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步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洪燕云 曹容宁
文章从国际制造业转移对民营制造业持续发展的作用和要求着手,分析了常州民营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与产业集群的影响,最后提出常州民营制造业发展要以产业集群的形式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思路与具体设想。
关键词:
国际制造业转移 常州民营制造业 产业集群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殷德生
本文分析了世界大都市圈发展的基本特征和逻辑。描述了东京-神户都市圈、纽约大都市圈以及中国东部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圈层结构以及产业转移过程,剖析了中国东部都市圈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特征以及新型道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丁有
世界经济史上先后出现过英、德、美、日等4个世界制造业中心。世界制造业中心或称"世界工厂"有其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标志,网络时代世界制造业中心有其新的内涵和特征。中国虽然还称不上"全球配置型"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但其发展趋势是制造业各产业在由"加工型"和"生产车间型"的制造业中心向"全球配置型"的世界制造业中心高级形式转变。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国际转移的重要目标产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朱昌 吴昊
近年来,关于中国已发展成为或正在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论点如雷贯耳,与此同时,某些国家关于“中国造威胁论”、“中国造掏空论”等言论也时有耳闻。本文并不想对这些言论做简单的驳斥,而是依据事实,论证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并就中国应该发展制造业中心,以及如何发展制造业中心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制造业 工业化 二元经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戴宏伟
在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深、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加快实施“产业双向转移”,在积极、合理承接国外相对先进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主动加快向国外的产业转移,从“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方面提高我国制造业结构和水平。
关键词:
产业梯度 产业双向转移 中国制造业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周田君
世界经济正经历着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日韩制造业也正积极移师中国。山东政府顺应这一趋势提出“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山东省将通过打造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胶济沿线制造业隆起带,培植六大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制造业特色县,形成产业集聚、配套协调、布局合理的制造业新格局。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山东半岛 制造业基地 日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