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17)
2023(11777)
2022(9616)
2021(8877)
2020(7619)
2019(16984)
2018(16806)
2017(31861)
2016(17095)
2015(19210)
2014(18832)
2013(18896)
2012(17292)
2011(15615)
2010(15630)
2009(15128)
2008(15290)
2007(13742)
2006(12293)
2005(11683)
作者
(46936)
(39368)
(39329)
(37307)
(25169)
(18456)
(17711)
(15239)
(14960)
(14055)
(13666)
(13191)
(12925)
(12580)
(12404)
(11945)
(11757)
(11375)
(11260)
(11046)
(9903)
(9499)
(9393)
(9071)
(8878)
(8828)
(8666)
(8630)
(7831)
(7714)
学科
(81047)
(79794)
经济(79664)
(73345)
企业(73345)
管理(69498)
方法(32865)
(29462)
业经(27470)
(26654)
数学(24957)
数学方法(24825)
中国(22575)
(21333)
(20433)
财务(20414)
财务管理(20388)
企业财务(19321)
农业(19027)
技术(16769)
(16105)
贸易(16093)
(15955)
(15789)
(15167)
(15128)
(14497)
体制(13945)
(13100)
银行(13085)
机构
学院(251321)
大学(249938)
(119196)
经济(117358)
管理(101483)
理学(86591)
理学院(85774)
管理学(84995)
研究(84883)
管理学院(84487)
中国(70620)
(58130)
(52552)
财经(45187)
科学(44611)
(41332)
(41232)
(38290)
中心(37988)
(37787)
经济学(37525)
研究所(36638)
经济学院(33734)
北京(33667)
财经大学(33374)
业大(31433)
(30212)
农业(29683)
商学(29635)
商学院(29348)
基金
项目(157816)
科学(128104)
研究(120142)
基金(119595)
(102119)
国家(101234)
科学基金(89060)
社会(81881)
社会科(77816)
社会科学(77800)
基金项目(62381)
(58251)
自然(54285)
教育(53347)
自然科(53066)
自然科学(53052)
自然科学基金(52239)
(48340)
资助(48253)
编号(46315)
成果(37974)
(37413)
(36425)
(36149)
国家社会(35499)
(35422)
重点(34896)
(33777)
教育部(33083)
创新(32981)
期刊
(138419)
经济(138419)
研究(81423)
中国(52188)
(49225)
管理(44241)
(37692)
科学(33201)
学报(30754)
(26762)
金融(26762)
农业(25867)
大学(25720)
学学(24260)
财经(24092)
经济研究(22454)
业经(22355)
技术(22093)
(20885)
教育(20248)
问题(18100)
(16744)
世界(16628)
(16337)
国际(15096)
技术经济(14968)
现代(13011)
财会(12597)
会计(12054)
经济管理(11480)
共检索到394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赞  汤春梅  
世界制造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规律地在国际间跨国转移。促使制造业跨国转移的因素有:区位优势、技术优势、价格优势、国家政策、社会压力等。从总的趋势看,制造业跨国转移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由技术领先国向其他国家扩散。但是,世界制造业在跨国转移的不同历史时期,也表现出一些具体的差异性。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为此,该文立足世界制造业全球化的现状与趋势,就中国制造业如何应对全球化提出建议与对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大响  
我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历程充分说明不创新就会受制于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最大的不安全,更谈不上“产业韧性”。只有把产业链稳定安全的主动权、控制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实现产业链稳定安全,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袁冬梅  
当前美国为摆脱金融危机所实行的制造业重振战略正面临人才储备不足的困境。长期以来在去工业化的过程中,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且制造业人才储备不断减少。为此,美国从重视理工科教育入手制订长期人才储备战略,通过改革移民政策与提高特殊专业人员临时工作签证上限留住高技能留学生,运用贸易、税收优惠等手段提升本国制造业竞争力,为制造业创造更多的吸纳人才空间。对我国而言,面对来自于美国制造业的长期挑战,需要高度重视工科人才的培养,并积极吸引留学生回国创业。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姚丽芳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新时代,中国制造业出口面临新挑战,发挥社制度优势,立足自主创新,坚持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更高端化、国际化迈进,赢得国际竞争优势,是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必须从战略层面进行深入地观察和探讨,以实现我国新时代经济的新发展。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黄毅敏  齐二石  刘洪伟  李天博  
首先回顾了工业工程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发展历程,以YQ典型案例阐述了工业工程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及效果。其次,系统分析了转型期中国制造业面临工业工程基础累积不够、企业实践中存在重技术而轻管理的现象、企业缺乏系统创新能力等问题。进一步提出新形势下工业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1)工业工程理念方法的应用与推广;(2)工业工程本土化理论与方法;(3)互联网、大数据、快速发展需求视角下的工业工程发展新思维、新方法;(4)工业工程集成创新理论与方法。最后提出面向中国制造业的工业工程发展新思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霞  傅元海  
自主可控的现代制造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现代经济体系的关键,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内在选择。在重新界定自主可控现代制造业体系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基于统计数据对中国现代制造业体系自主可控水平的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相较于部分发达国家,中国在全球分工中主要从事加工组装环节,导致制造业整体技术自主水平较低;第二,中国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自主可控水平较高,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安全;第三,高技术密集型行业和部分资源密集型行业对外依存度较高,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产业链供应链断链的风险;第四,中国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制造业体系面临着低成本优势丧失、创新尚未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大国竞争、逆全球化、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等内部和外部双重因素叠加带来的严峻挑战。在新发展阶段,中国构建自主可控现代制造业体系的实践路径应以科技自主为核心、安全可控为关键、数字化转型为抓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市场扩张为中心的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世界性的经济结构调整,全球性产业结构重新调整和分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发达国家加快了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的步伐,跨国公司加大了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力度,给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晶瑛  
我国即将加入 WTO,经过 13年的谈判、准备 ,有的行业成竹在胸 ,有的行业却担心不已。那么制造业呢 ?本文分析了“入世”后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形势 ,并提出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的出路和对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宏伟  
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我国更深层次地融入国际经济循环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时机,积极地、有选择地承接我国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逐步向外转移部分产业,以推动我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产业转移面临着消费市场变化、资源与要素约束、环境约束、企业约束等一系列新问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我国制造业更快、更深地参与国际产业转移。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米锦欣  
考察英、美、德、日四国"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成因、表现和历史演变,并通过"世界制造业比重函数"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世界制造业中心"呈发散性发展,拥有"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发达国家主动参与制造业的转移,跨国公司在"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制造业的转移是有梯度的转移。与此同时,世界制造业进入缓慢通道,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仍在制造业领域占据优势;除技术创新外,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制造和服务的结合更为紧密;更加强调环保节能,注重"绿色制造"。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应趋利避害,借助"世界制造业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主题为"智能生产"的2013汉诺威欧洲机床展(EMO 2013)将于2013年9月16至21日举行。展会主办方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VDW)总经理舍费尔(Wilfried Schfer)博士在EMO2013发布会上表示,全球范围内的制造机械用户都面临着巨大挑战。生产成本压力倍增,行业规范极其严格,加之生产效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贝政新  王世文  
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出口加工制造企业,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兼具制造和技术竞争优势的富士康却仍旧是低附加值代工企业。如今,富士康面临要素成本上升、定价能力缺失、盈利能力下降等挑战。富士康采取了生产基地迁移和商业模式转变等积极的应对策略,力图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实现向"服务的富士康"和"创新的富士康"的转变。此外,要解决代工企业竞争力下滑的难题,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多方面支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敖翔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业从业人员占我国城镇从业人员的近30%,为我国就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当下,中美贸易争端充满的不确定性,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都深刻影响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文章通过梳理关于贸易和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就业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我国制造业就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戴庆华  
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战略性重组,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制造业发达国家在努力保持本国高新技术垄断地位的同时,正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最终目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新一轮制造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我国因巨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一个重要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