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84)
- 2023(16278)
- 2022(13518)
- 2021(12433)
- 2020(10195)
- 2019(23044)
- 2018(22516)
- 2017(43391)
- 2016(23269)
- 2015(26159)
- 2014(26066)
- 2013(25912)
- 2012(24433)
- 2011(22340)
- 2010(22799)
- 2009(21581)
- 2008(21785)
- 2007(19777)
- 2006(18107)
- 2005(17055)
- 学科
- 济(108698)
- 经济(108546)
- 业(91423)
- 管理(84143)
- 企(80576)
- 企业(80576)
- 方法(38957)
- 财(33963)
- 农(33961)
- 中国(33824)
- 业经(32709)
- 数学(30111)
- 数学方法(29844)
- 制(26801)
- 地方(23794)
- 农业(23212)
- 务(22283)
- 财务(22243)
- 财务管理(22208)
- 贸(21799)
- 贸易(21779)
- 易(21232)
- 企业财务(21053)
- 策(20527)
- 技术(19914)
- 银(19730)
- 银行(19715)
- 行(19130)
- 体(18855)
- 融(18658)
- 机构
- 学院(342108)
- 大学(337879)
- 济(156090)
- 经济(153124)
- 管理(133068)
- 研究(121424)
- 理学(111974)
- 理学院(110807)
- 管理学(109573)
- 管理学院(108882)
- 中国(98758)
- 财(76542)
- 京(72651)
- 科学(65780)
- 所(60630)
- 财经(58331)
- 中心(54787)
- 江(54477)
- 研究所(53571)
- 经(52906)
- 农(52444)
- 经济学(47717)
- 北京(47092)
- 院(43483)
- 范(43033)
- 财经大学(42797)
- 经济学院(42721)
- 师范(42707)
- 业大(42553)
- 州(42535)
- 基金
- 项目(209865)
- 科学(168819)
- 研究(161425)
- 基金(154265)
- 家(131393)
- 国家(130170)
- 科学基金(113523)
- 社会(106686)
- 社会科(101270)
- 社会科学(101250)
- 省(80584)
- 基金项目(79648)
- 教育(72920)
- 自然(68901)
- 自然科(67301)
- 自然科学(67285)
- 划(66870)
- 自然科学基金(66165)
- 编号(64696)
- 资助(63273)
- 成果(54131)
- 发(49677)
- 部(48261)
- 重点(47074)
- 创(46206)
- 课题(45795)
- 制(44878)
- 国家社会(44611)
- 性(42463)
- 创新(42439)
- 期刊
- 济(189539)
- 经济(189539)
- 研究(114801)
- 中国(77278)
- 财(61889)
- 管理(57672)
- 农(51338)
- 科学(44424)
- 学报(41901)
- 融(41733)
- 金融(41733)
- 教育(37409)
- 农业(34894)
- 大学(34083)
- 学学(31862)
- 业经(31289)
- 技术(30932)
- 财经(30375)
- 经济研究(30348)
- 经(26351)
- 问题(24228)
- 贸(21798)
- 世界(20475)
- 业(20427)
- 国际(20111)
- 技术经济(19019)
- 现代(17262)
- 经济管理(16228)
- 商业(15853)
- 经济问题(15230)
共检索到556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洁
世界制造业全球化趋势导致技术创新在企业竞争中的主导地位日渐突显 ,而技术创新能力低下已经成为中国这个新兴经贸大国不能再忽视的发展阻碍。本文针对性地进行了分析论证 ,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 跨国公司 技术创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丁有
世界经济史上先后出现过英、德、美、日等4个世界制造业中心。世界制造业中心或称"世界工厂"有其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标志,网络时代世界制造业中心有其新的内涵和特征。中国虽然还称不上"全球配置型"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但其发展趋势是制造业各产业在由"加工型"和"生产车间型"的制造业中心向"全球配置型"的世界制造业中心高级形式转变。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国际转移的重要目标产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车建国
文章首先指出了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制造业从产业分工逐渐深化为产品分工、要素分工、工序分工以及增值环节之间的分工。与之相对应的,国际分工和成本优势导致了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外包。然后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外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质量水平低和缺乏关键技术,使得制造企业的竞争力难以提高。最后指出了中国制造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途径——实现OEM向ODM、OBM和BPO阶段转向。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弓宪文
基于耦合理论和协同理论构建了物流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模型,从产业投入水平、产出效率、发展规模及成长能力出发建立了两业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对我国2003-2013年两业耦合协调的时序演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两业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不断上升,总体呈现从失调向逐步协调发展的时序演化特征。其中物流业和制造业有序度交替上升,共同推动两业协调发展,但物流业有序度高于制造业,对两业协调发展的贡献更大。最后建立GRNN神经网络模型对两业耦合协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发现未来两业耦合协调度呈现进一步上升的发展趋势,但协调水平不高,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应从物流业、制造业政府及外部环境入手,促进两业协调水平不断提高。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弓宪文
基于耦合理论和协同理论构建了物流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模型,从产业投入水平、产出效率、发展规模及成长能力出发建立了两业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对我国2003-2013年两业耦合协调的时序演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两业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不断上升,总体呈现从失调向逐步协调发展的时序演化特征。其中物流业和制造业有序度交替上升,共同推动两业协调发展,但物流业有序度高于制造业,对两业协调发展的贡献更大。最后建立GRNN神经网络模型对两业耦合协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发现未来两业耦合协调度呈现进一步上升的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功玉 邓晓岚
本文阐述了21世纪制造业发展的五大趋势,即全球化趋势、信息化趋势、虚拟化趋势、智能化趋势和绿色化趋势。同时就我国如何应对制造业的变革提出了几点措施,如:把知识作为主要生产要素;建立战略联盟;进一步引入国际竞争机制;主动融入全球化;加快人才培养速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大鹏
本文对制造业服务化现象这种新型制造业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发现该模式预示着制造业发展方向。在外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制造业服务化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将成为制造业的最终发展形态。本文借鉴了生态位理论,构建了传统制造行业与服务化制造行业在一个经济系统内演化发展的数理模型,并用数值模拟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证实了理论上的推测,即在满足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具有更大的潜在市场的条件下,且无外部制约因素的前提下,即使在产业发展初期,服务化制造业规模小于传统制造业,但最终将超越传统制造业成为市场主流,这一结果对我国经济转型、制造业改造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长国
九十年代对我国经济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十年。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我国制造业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在我国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制造企业,就必须注意到国际上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据有关专家预测,九十年代将是CIM(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时代。CIM 的开发和应用,将推动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不仅对发达国家如此,对九十年代正在同国际经济接轨的中国企业也会发生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戚自科
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商品贸易逆差的SIC两位编码制造子行业构成,然后分段回归出1970年以来以一年为递进幅度的每15年的各子行业KLEMS生产函数,在分析各要素对各子行业的贡献趋势后,发现服务要素和资本要素边际贡献变动是决定各子行业成本、进而决定各子行业国际竞争力表现的关键。对美国的比较优势行业来说,服务要素的可转移性是另一个制约其发挥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专业服务的流转问题得到解决或是成本有所下降是美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高,进而平衡美国商品贸易逆差的有效途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许会斌
高端制造业的内涵需要准确把握高端制造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何谓高端制造业?我觉得它是与低端制造业相对应的,其显著特征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排放。目前对高端制造业还缺乏统一的界定,也没有明确的统计分类标准。高端制造业的概念,可从行业和产业链环节两个角度来进
关键词:
高端制造业 高端产业 制造强国 金融支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克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制造业的转移,我国制造业自去年以来出现新一轮高速增长、重工业化和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外贸外资作用稳定增长的趋势。针对各地都在大搞制造业基地所引发的产业结构同构化与区域内竞争加剧的现状,本文从树立科学发展观、注重长期发展和优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对沿海发达地区制造业发展战略提出了优化战略模式、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组织调整、推行综合战略、有序推进发展等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鹏飞
深入理解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演变及未来趋势,有助于把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生产格局已变为"一核两翼",制成品贸易格局呈"三足鼎立"态势,技术水平构成有所"退化",制造业创业创新环境改善速度放缓。展望未来,制造业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作用会进一步强化;在较长一段时期亚洲都是驱动全球制造业增长的核心区域;高技术制成品本地化生产程度提高的趋势很可能会持续;全球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将会持续推进。
关键词:
制造业 发展格局 未来趋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克莎
本文在描述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基地与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关系,分析世界制造业中心形成、转移分散的历史进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特点,研究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世界制造业中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玉玲
制造业是推动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的主要源头,是一个国家创造比较优势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钢筋铁骨"。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制造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如"大而不强"、产品结构不合理、产能严重过剩,以及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增强等问题。突破发展困境,就要认清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和发展高端制造业等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加大对生产性服务的中间投入则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