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88)
2023(6382)
2022(5501)
2021(4893)
2020(4219)
2019(9686)
2018(9347)
2017(17896)
2016(9553)
2015(10914)
2014(10914)
2013(10587)
2012(9957)
2011(9112)
2010(9318)
2009(8572)
2008(8510)
2007(7169)
2006(6383)
2005(5887)
作者
(27274)
(22882)
(22670)
(21407)
(14516)
(10910)
(10592)
(9081)
(8509)
(7978)
(7812)
(7699)
(7448)
(7386)
(7190)
(6928)
(6789)
(6609)
(6598)
(6471)
(5734)
(5613)
(5583)
(5331)
(5055)
(5032)
(5002)
(4857)
(4602)
(4503)
学科
(50487)
经济(50450)
方法(23640)
管理(22986)
数学(21211)
数学方法(20841)
(19541)
(18897)
贸易(18888)
(18304)
(15885)
企业(15885)
地方(14426)
中国(10662)
地方经济(8647)
(8638)
(8547)
金融(8546)
(8235)
关系(8083)
业经(7830)
(7674)
环境(7119)
理论(6968)
(6878)
(6337)
国际(6240)
(6193)
银行(6188)
(6019)
机构
大学(140512)
学院(139152)
(63886)
经济(62810)
管理(52152)
研究(50359)
理学(45466)
理学院(44906)
管理学(43867)
管理学院(43602)
中国(36861)
(29268)
科学(29187)
(25252)
(25207)
研究所(23070)
中心(22007)
财经(20579)
经济学(20181)
(19519)
(19312)
(19212)
师范(19052)
(18678)
(18620)
业大(18589)
北京(18495)
经济学院(18348)
(16076)
(15787)
基金
项目(95473)
科学(76035)
基金(69971)
研究(69568)
(61063)
国家(60678)
科学基金(51699)
社会(45458)
社会科(43407)
社会科学(43402)
(36906)
基金项目(35837)
自然(32517)
教育(32311)
自然科(31812)
自然科学(31806)
(31621)
自然科学基金(31161)
资助(29865)
编号(27359)
重点(22226)
成果(22055)
(22046)
(21458)
(19923)
课题(19661)
国家社会(19292)
创新(18760)
教育部(18513)
科研(18302)
期刊
(65048)
经济(65048)
研究(42344)
中国(24259)
学报(19428)
管理(18691)
科学(17951)
(16276)
(16265)
国际(15185)
大学(15039)
(14762)
教育(14687)
学学(13960)
经济研究(12311)
(12104)
金融(12104)
技术(12087)
农业(11921)
问题(10011)
统计(9729)
业经(9323)
财经(9165)
世界(9086)
(8815)
(7929)
决策(7924)
(7462)
贸易(7462)
(7404)
共检索到209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淑梅  陈敏  赵亮  
21世纪以来,区域化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趋势,区域贸易协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RTAs)数量激增。RTA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在该组织中申报的所有互惠协定的统称,包括相同或者不同地理区的国家间签订的双边或者多边协定。一、现状与趋势(一)数量不断增加,范围趋向全覆盖,影响力更加深远近年来,随着WTO多边谈判陷入僵局,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新趋势。根据WTO的统计,1992年向它通报的成员方缔结的RTA累计20项;截至2013年7月31日,向它通报的RTA累计575项(见图1),目前生效的协定有379项,其中,关税同盟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伍荣  冯源  
在世界贸易组织多边框架下开展的多哈回合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的背景下,以美国、欧盟为主导的"服务业挚友"集团在探寻一种新的谈判路径,《国际服务贸易协定》应运而生。《国际服务贸易协定》与《服务贸易总协定》既有联系,如前者采用后者的核心规范、减让表基本结构等;又有区别,如前者目前是以诸边方式进行的,引入了新的规则,期望实现服务贸易更高水平的自由化等。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对于预测《国际服务贸易协定》进一步的发展,分析对多边贸易体制和各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铁瑛  蒙英华  
本文从移民网络的角度探讨了区域贸易协定(FTA)缔结的动因问题,提出并证明了"移民网络促进FTA缔结"这一假说,并发现移民网络因素的加入可以将既有FTA缔结动因相关研究的模型预测准确率提升约4%,具有重要的意义。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移民网络主要通过促进双边贸易流来提升两国FTA的签订概率,表现为"移民网络—国际贸易—FTA缔结"这一核心发生机制。本文拓展性的细化研究还发现,无论从时间趋势或FTA缔结数量而言,移民网络对FTA缔结所起到的促进作用都呈现出边际递减规律;"移民网络—国际贸易—FTA缔结"机制在"南-北"国家对组合中会得到增强,但在"北-北"国家对组合中的表现较弱。本文的结论意味着,移民网络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资源,在当前贸易自由化多边进程受阻、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国际秩序和规则面临重塑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和利用"移民红利",对我国FTA战略的推进及世界FTA领域"中国范本"的探索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蓝茵茵  罗新星  
从21世纪开始,新型深度区域贸易协定(RTA)的迅速发展削弱了以WTO为核心的传统多边贸易治理体系。本文通过逻辑分析、基本经济学分析和文献述评研究认为新型深度RTA具有性质和影响的两面性:一方面作为"深于"且"广于"WTO的深层协调机制,巩固了跨国生产网络并提升参与国竞争力,另一方面作为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的新型规则制定,"权力导向"明显。为此,本文提出在多边框架内规范新型RTA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进一步讨论在跨区域巨型RTA的冲击下,中国贸易治理多边化与区域化实践的具体选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崔日明  郭贞贞  
在深挖区域贸易协定质量内涵、梳理区域贸易协定质量测度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贸易协定质量测度指标,将东亚区域贸易协定质量研究范围置于RCEP框架下,采用世界银行PTAs数据库数据,测算了东亚区域贸易协定的质量。根据测算结果,从覆盖力指标和法律约束力指标两个维度,按照总体、区域、国家、条款进行分类,多角度分析东亚区域贸易协定质量,归纳出东亚区域经济体深度一体化特征,为推进RCEP框架下的东亚区域各经济体间的高质量贸易投资合作、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地位,提供有借鉴的参考。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黄建忠  占芬  
研究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文献不可胜数,但涉及到"GATS-"条款的文献却是屈指可数。"GATS-"条款具有潜在的危害,理应引起适当的警惕,它们的存在不仅使人质疑"GATS-"下区域协定的合法地位,而且对于整个贸易体系都有着不良的暗示。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区域服务贸易安排的"GATS-"条款的主要特点、存在原因以及潜在的危害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为区域服务贸易合作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视角。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周汉民  傅志耕  
当前,由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世界主要贸易国均致力寻求与其他国家的联盟关系,藉以保持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欧洲共同体已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贸易集团,而美国除已与其最大贸易伙伴加拿大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外(美加自由贸易协定于1988年1月正式签署,1989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还于1991年6月12日起联合墨西哥与加拿大共同磋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NAFTA)的签订,并且于1992年8月12日达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尽管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尚待一年半以后,同时尚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约翰·沃雷  李春顶  郭子睿  
中国对国际贸易谈判的热衷并没有随着加入世贸组织(WTO)而停止。现在中国对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越来越积极。截至目前,中国已经签订了12个区域贸易协定,还有6个正在谈判中,并正在考虑加入另外4个。早期,中国主要和香港地区以及一些小的经济体(如爱尔兰)进行贸易谈判。而现在考虑加入的贸易协定谈判规模都非常大,包括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等。当然,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双徐   杨继军   陈启斐  
本文利用ICIOT数据库匹配双边附加值贸易数据,测度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产业链长度,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区域贸易协定对产业链长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缔结区域贸易协定后,母国在伙伴国的产业链长度会延伸1.23%。此外,区域贸易协定对产业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我们发现,低收入国家缔结区域贸易协定会缩短产业链,中高收入国家缔结区域贸易协定可以延伸产业链。低收入国家缔结区域贸易协定之后,产业链缩短5.31%;中等收入国家缔结区域贸易协定后,产业链延伸11.29%;高收入国家缔结区域贸易协定后,产业链延伸1.44%。第二,如果区域贸易协定中包含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产业链会变短;而动植物卫生措施协定对产业链长度的影响不显著。第三,我们还利用事件分析方法、伪造检验等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有力地保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促进国际产业链合作、重塑经济增长动能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盛斌  
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领域出现区域主义复活的势头,这一方面保持了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对现存多边贸易体制提出了挑战。面对新形势,学者开始研究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系的关系,世界贸易组织也在改进工作,加强对区域贸易协定的合理管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皞  张元隆  
基于可获得的OECD双边服务贸易数据,在经典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首先观察中美两国区域服务贸易协定贸易效应的差异;之后考虑两个国家的异质性(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签署时间和数量的差异),扩大数据集合。实证结果发现:发达国家间的RTAS贸易效应随着时间推移显著增强;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RTAS效应则存在明显波动,负面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明显。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马涛  
一、2015年全球贸易形势分析(一)2015年全球贸易形势预测全球贸易状况依旧不断恶化,全球贸易增长放缓也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世界贸易组织(WTO)首席经济学家罗伯特·库普曼(RObeRT KOOpman)认为,2015年全球贸易增长放缓很大程度上是欧洲经济复苏乏力以及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艳秀  毛艳华  
文章首先构建了纵向测量法RTA深度指标,用横向测量法和纵向测量法测算了G20(43个国家)在2016年前签订的153个RTA的深度,并分析了其特点和RTA深度变化趋势;其次分析了RTA深度及单项条款深度与双边增加值贸易之间的关系,并用工具变量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RTA的签订、缩短关税削减时间表、提高争端解决机制、服务贸易、电子商务条款的规范性和深度可以显著促进所有成员价值链贸易的出口; RTA深度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投资和竞争政策条款深度的提高对不同样本国家(地区)间贸易的作用表现出异质性和不对称性,RTA深度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条款深度的提高对发达-发展中成员、发达成员间的贸易有促进作用,对发展中-发达成员、发展中成员间的贸易有抑制作用;投资条款深度的提高会抑制发达成员间的贸易。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紫若  王郑鑫  韩龙艳  刘林青  
本文采用2002—2018年DESTA数据库的贸易协定数据和USPTO数据库的国际专利合作数据,借助最新发展的随机行动者导向模型(SAOM),基于跨网络视角实证检验了全球贸易协定网络与国际创新合作网络的共同演化。研究表明:在全球贸易协定网络和国际创新合作网络的共同演化过程中存在双向的、非对称的跨网络效应。第一,无论是在全球贸易协定网络还是在国际创新合作网络中,拥有共同合作伙伴的两个国家都会提升在另一个网络中双方达成合作的概率。第二,国家间签订贸易协定会直接提高彼此展开创新合作的概率,而国家间的创新合作关系并不能直接促进签订贸易协定。第三,越是在全球贸易协定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国家,越难以在国际创新合作网络中与其他国家达成新合作关系,而越是在国际创新合作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国家,越容易在全球贸易协定网络中与其他国家签订新贸易协定。在此基础上,本文有效区分了专利数量和质量、贸易协定数量和深度以及条款异质性,凸显了贸易协定先于创新合作的阶段特性。此外,政府治理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以上三种跨网络效应存在负向调节效应,表明发展中国家将从中受益明显。本文研究结论为中国优化在全球贸易协定网络中的结构位置,积极融入国际创新合作网络,进而实现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提供了新路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斌  
2020年2月14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定》(简称"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定")第6章设置的"进口承诺"条款备受国人关注。文章对国际贸易协定中此类条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深入考察,得出如下基本结论:首先,进口承诺是市场经济国家与缺乏有效关税制度的"非市场经济"(尤其是计划经济)国家对等贸易的最原始、最基本手段,其目的是谋求两类不同体制国家的贸易合作;其次,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定的进口承诺条款尽管缓和了贸易冲突,却体现了双边贸易关系的倒退,是美国在对"非市场主导政策和做法"形成新规则之前的过渡之举;第三,中国在履行进口承诺过程中可能面临购买执行、结果评估和外部影响三方面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