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31)
- 2023(8348)
- 2022(7429)
- 2021(6927)
- 2020(6186)
- 2019(14528)
- 2018(14376)
- 2017(27256)
- 2016(14960)
- 2015(17205)
- 2014(17589)
- 2013(17500)
- 2012(16603)
- 2011(15126)
- 2010(15694)
- 2009(14726)
- 2008(14859)
- 2007(13774)
- 2006(12160)
- 2005(10892)
- 学科
- 济(63095)
- 经济(62930)
- 管理(39224)
- 业(36261)
- 企(29666)
- 企业(29666)
- 方法(28881)
- 数学(23550)
- 数学方法(23274)
- 农(18315)
- 中国(18218)
- 财(16143)
- 学(15687)
- 制(13748)
- 业经(13205)
- 理论(12881)
- 地方(12398)
- 和(12226)
- 农业(11378)
- 贸(11070)
- 贸易(11065)
- 易(10686)
- 体(10137)
- 银(9955)
- 银行(9919)
- 融(9672)
- 金融(9664)
- 行(9491)
- 教育(9216)
- 务(8933)
- 机构
- 大学(221631)
- 学院(218033)
- 济(86616)
- 经济(84520)
- 研究(79454)
- 管理(79081)
- 理学(66947)
- 理学院(66103)
- 管理学(64690)
- 管理学院(64279)
- 中国(59571)
- 科学(50300)
- 京(48775)
- 农(42987)
- 所(42193)
- 财(41919)
- 研究所(38142)
- 中心(36368)
- 江(35339)
- 业大(34684)
- 农业(33921)
- 财经(32216)
- 北京(31187)
- 范(31097)
- 师范(30762)
- 经(28969)
- 院(28024)
- 州(27443)
- 经济学(26176)
- 省(25089)
- 基金
- 项目(139370)
- 科学(107607)
- 研究(102172)
- 基金(98325)
- 家(86356)
- 国家(85588)
- 科学基金(71107)
- 社会(63365)
- 社会科(58785)
- 社会科学(58760)
- 省(55098)
- 基金项目(51489)
- 教育(48113)
- 划(46779)
- 自然(45109)
- 自然科(44037)
- 自然科学(44019)
- 自然科学基金(43220)
- 编号(43182)
- 资助(40759)
- 成果(37375)
- 重点(31793)
- 部(31029)
- 课题(30519)
- 发(29799)
- 创(28084)
- 科研(26868)
- 创新(26200)
- 教育部(26095)
- 大学(26088)
- 期刊
- 济(100324)
- 经济(100324)
- 研究(67244)
- 中国(50515)
- 学报(39889)
- 农(39714)
- 科学(34469)
- 财(34408)
- 教育(30473)
- 大学(29580)
- 管理(28098)
- 学学(27310)
- 农业(26197)
- 技术(19556)
- 融(19129)
- 金融(19129)
- 财经(16469)
- 经济研究(16007)
- 业经(15820)
- 业(14334)
- 经(14173)
- 问题(13370)
- 图书(12777)
- 版(12551)
- 贸(11096)
- 统计(11032)
- 技术经济(10848)
- 理论(10449)
- 世界(10176)
- 科技(10011)
共检索到342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路爱国
如何对待历史和理论的关系一直是摆在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人们如何看待这两者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背后存在着的相当程度的共识。首先,历史和理论被看作两个不同的范畴,它们有各自的领域、主题或“任务”,以及方法。具体说来,历史是在具体层次上探讨史实,强调过程、独特性,而理论是在抽象层次上找出普遍规律,强调结构、一般性。其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曙
我国社会科学情报理论体系正趋于形成,但创建社会科学情报学还为时过早。本文从科学学的角度,对当前社会科学情报理论研究的科学基础、科学水平进行分析,并提出论断和结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启逑 张福润 姜楷 胡乾斌 刘恩沧 邓星钟
高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都为能占有21世纪的科技优势而在高新技术领域内进行着激烈的争夺.这对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发达国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FMS)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一批代表机电一体化最新发展水平的现代化生产技术手段,正在武装和改造着传统的产业.在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如:1986年制订的高技术发展计划,就列入了CIMS主题项目,并计划在本世纪末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海涛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农村经济》1995年第12期,发表了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的《引导大型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的战略构想》一文。这时河南商丘也正在试验。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之后,城乡社会生产力都有了新的发展,对上层建筑、生产关系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新要求。科贸工农相结合,实现产业化经营,成为在新的条件下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也是城乡、工农两方面的共同利益所在。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很可能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的推动力。它的作用将不亚于80年代初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当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功不可没。它打破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短短几...
[期刊] 求索
[作者]
吕鹏
当前,计算社会科学处在深度发展阶段,需要做出阶段性梳理与总结,以促进学术共同体的稳健发展。计算社会科学的学科使命在于通过参与范式革命,推动理论创新,实现方法升级迭代,最终完成传统研究边界的拓展。计算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与分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可基于“总论+分论”框架进行梳理。总论与分论之间的关系,呈现“松散联合体”特征。计算社会科学的整体性推进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各分支领域的自主探索与发展交织。整体性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学科体系,构成计算社会科学总论的主体内容。各分支领域的发展,构成分论的主要内容,形成了具有众多相对自主的理论导向、方法应用、发展阶段、研究主题等。计算社会科学相关分支领域在自主、平行发展的同时,也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学科议题方面存在着彼此交织、借鉴和强化的关系。这些合力,可能促使传统社会科学的边界逐渐模糊化,并孕育和催生新的整体性学科,即计算社会科学。计算社会科学的整体性涌现过程还面临多重挑战和机遇,持续推进相关的理论发展、学科融合与方法整合,是推动计算社会科学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人文社会科学占据高等教育知识疆域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这已是共识。但是关于如何繁荣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如何从观念上和制度上改进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如何提高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培养质量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深入讨论。人文社会科学不仅是一个知识的问题,还涉及到政治导向、文化传统、吸收外来知识、高等学校学科管理与人才培养等问题,在民族国家的层面,还会涉及民族认同、提升国家软实力或国际竞争力等宏大问题,其重要性和复杂性显而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伟 杨建林
[目的/意义]人文社会科学精品图书外译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方式,建立外译图书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展现图书影响力,为图书外译的内容类型选择提供指导。[方法/过程]从反映外译图书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10个维度出发,细化评价指标。利用熵权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加权平均得到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得分,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资助的外译图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40.48%的图书国内外影响力排名差值的绝对值大于10;部分国内学术影响力高的图书外译后未受到国外学者关注;外译图书的社会影响整体较低。选择外译图书的内容类型时需要同时考察该图书在国内和国外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伟 杨建林
[目的/意义]人文社会科学精品图书外译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方式,建立外译图书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展现图书影响力,为图书外译的内容类型选择提供指导。[方法/过程]从反映外译图书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10个维度出发,细化评价指标。利用熵权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加权平均得到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得分,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资助的外译图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40.48%的图书国内外影响力排名差值的绝对值大于10;部分国内学术影响力高的图书外译后未受到国外学者关注;外译图书的社会影响整体较低。选择外译图书的内容类型时需要同时考察该图书在国内和国外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任全娥
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目标的细化与操作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是科学性、操作性与关联性,评价指标构成要素包括创新程度、完备程度、价值含量(包括学术价值含量与社会价值含量)与研究投入四个方面,其中前三项是成果质量评价指标,只有结合研究投入进行综合分值合成,才是对研究成果的最终价值评价。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科研成果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苏新宁
探讨我国目前期刊评价研究的状况,阐述期刊评价中运用的一些指标,分析过去期刊评价指标对现今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的不适应性,并根据引文索引的特征,提出一些期刊评价指标的修正策略,最后给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敬忠 刘娟 李玉梅 龚利 王树远 邵念念
涉农高校社会科学人才培养面临办学定位不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体系不健全、培养方式不接地、学科影响力不大、专业吸引力不强等共性问题和挑战。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全面开展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首创性地构建出并实践了彰显涉农高校特点与特色的"六位一体"社会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将政治方向、专业传统、"三农"特色、道器结合、行动育人、国际视野六个方面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回应了涉农高校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困境。该体系变特色为优势,变差异为优异,显著提高了中国农业大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声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广泛的传播效应,有力地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为我国涉农高校面向新文科建设的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敬忠 刘娟 李玉梅 龚利 王树远 邵念念
涉农高校社会科学人才培养面临办学定位不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体系不健全、培养方式不接地、学科影响力不大、专业吸引力不强等共性问题和挑战。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全面开展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首创性地构建出并实践了彰显涉农高校特点与特色的"六位一体"社会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将政治方向、专业传统、"三农"特色、道器结合、行动育人、国际视野六个方面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回应了涉农高校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困境。该体系变特色为优势,变差异为优异,显著提高了中国农业大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声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广泛的传播效应,有力地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为我国涉农高校面向新文科建设的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国杰 吴连玉 安丽
文章简略回顾评析管理学界关于管理研究的不同视角,基于WSR方法论建构了管理的物理、事理、人理的三维体系,对管理进行系统视角的界定。
关键词:
管理 WSR 管理体系 系统视角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均胜 沈铭辉
太平洋联盟是拉美新型的区域一体化组织,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未来有望对世界经济和区域合作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部市场变动、拉美一体化日趋保守和区域化带来的压力,是太平洋联盟的成立基本原因。太平洋联盟积极推进地区经济深度一体化,为此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流动,该贸易安排除促进自身经济增长和产生新的区域效应外,还会对拉美一体化和亚太区域产生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