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77)
2023(2765)
2022(2420)
2021(2153)
2020(1766)
2019(4081)
2018(3837)
2017(7198)
2016(3935)
2015(4425)
2014(4111)
2013(4209)
2012(3979)
2011(3760)
2010(3668)
2009(3342)
2008(3306)
2007(2984)
2006(2840)
2005(2643)
作者
(14186)
(11740)
(11674)
(11000)
(7492)
(5837)
(5241)
(4595)
(4579)
(4232)
(4140)
(3968)
(3967)
(3967)
(3829)
(3811)
(3603)
(3443)
(3437)
(3428)
(3085)
(3016)
(2887)
(2844)
(2743)
(2690)
(2539)
(2537)
(2491)
(2452)
学科
(16517)
经济(16484)
管理(8826)
(8503)
方法(7497)
数学(6689)
数学方法(6602)
中国(6462)
(6192)
企业(6192)
(5501)
人口(5237)
(4118)
(3441)
(3213)
农业(3007)
(2918)
贸易(2916)
业经(2906)
(2842)
问题(2597)
地方(2584)
(2429)
金融(2428)
世界(2416)
(2368)
(2279)
环境(2208)
理论(2160)
(2141)
机构
大学(61424)
学院(57934)
研究(28211)
(24219)
经济(23754)
中国(19766)
科学(18564)
管理(18228)
(16471)
(16088)
理学(15468)
理学院(15220)
研究所(15093)
管理学(14812)
管理学院(14718)
(14686)
农业(13132)
中心(11612)
业大(11543)
(10320)
(10048)
北京(9559)
(9241)
(8873)
科学院(8825)
(8297)
经济学(8183)
财经(8168)
农业大学(8146)
研究院(8011)
基金
项目(41088)
科学(31554)
基金(30530)
(29594)
国家(29376)
研究(25206)
科学基金(23445)
自然(16883)
自然科(16490)
自然科学(16480)
自然科学基金(16224)
社会(16031)
基金项目(15215)
社会科(15073)
社会科学(15068)
(15010)
(14112)
资助(13568)
教育(11334)
重点(10014)
计划(9514)
(9107)
(9083)
科技(8543)
编号(8447)
科研(8410)
(8206)
创新(7786)
(7594)
中国(7324)
期刊
(25755)
经济(25755)
研究(20233)
学报(15387)
中国(14330)
(14203)
科学(13806)
大学(10979)
学学(10381)
农业(9759)
管理(7547)
(7068)
(5718)
教育(5674)
经济研究(4891)
(4831)
金融(4831)
业大(4651)
人口(4358)
世界(4250)
财经(4218)
技术(4079)
农业大学(3915)
(3739)
(3600)
问题(3289)
国际(3235)
林业(3190)
业经(2964)
(2952)
共检索到93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邵宁  
世界人口不仅存在年龄、性别分布,而且也存在婚姻状况分布。人口的婚姻状况可以分为四类:未婚、已婚(包括同居或称自由结合)、丧偶和离婚(包括分居)。研究50岁以前的人口婚姻状况,特别是未婚男女的婚姻状况很重要,因为在每年结婚人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志刚,邓国胜  
性别比失调会形成婚姻挤压的社会问题。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性别比失调的现象。但是在增长型人口条件下通过夫妇年龄差的调整,这一问题并不十分突出。随着生育水平大幅度持续下降,近年来出生性别比问题值得重视。由于人口结构发生历史性转变,本文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对性别比及婚姻挤压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初步分析。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莫玮俏  
本文对婚姻稳定性与生育率的影响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在理论方面,构建生育模型,将婚姻稳定性分为与生育率相关的内生部分和不相关的外生部分,分析得到,当外生因素不变时,婚姻稳定性和生育率处于均衡水平;当不利于婚姻稳定性的外生因素增强时,生育率降低。同时,利用CGSS微观调查数据检验婚姻稳定性对生育率的影响效应,通过区分非流动和流动人口的影响差异来识别内生和外生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婚姻稳定性对生育率具有总体正向效应,其中,农村非流动人口的婚姻稳定性对生育率没有显著影响,而流动人口的婚姻稳定性对生育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由于人口流动对婚姻稳定性具有负的外部冲击,进而对生育率产生局部均衡影响,使得生育率降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昂  李三希  孙文凯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改革来检验贝克尔(Becker)关于婚姻的经济学理论。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实行"一胎化"政策,但随后逐渐允许夫妻均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生育第二胎,即"双独二胎"政策。由于"双独二胎"实施前不同省份"一胎化"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同,所以放开"双独二胎"在不同省份间的政策效果也不同。笔者利用政策实施时间前后和省份间政策力度的差异,采用二重差分的实证设计进行分析,发现"双独二胎"政策增加了独生子女之间的匹配,减少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混合匹配"。笔者建立搜寻—匹配模型对"双独二胎"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昂  李三希  孙文凯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改革来检验贝克尔(Becker)关于婚姻的经济学理论。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实行"一胎化"政策,但随后逐渐允许夫妻均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生育第二胎,即"双独二胎"政策。由于"双独二胎"实施前不同省份"一胎化"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同,所以放开"双独二胎"在不同省份间的政策效果也不同。笔者利用政策实施时间前后和省份间政策力度的差异,采用二重差分的实证设计进行分析,发现"双独二胎"政策增加了独生子女之间的匹配,减少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混合匹配"。笔者建立搜寻—匹配模型对"双独二胎"政策如何影响婚姻市场均衡进行分析。二重差分的实证分析得到的证据与模型的推论相一致,实证结果在一系列检验中保持稳健。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锋亮  陈鑫磊  何光喜  
本文利用2007年一项对于全国4个城市14所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分析了女性博士毕业生的婚姻与生育对她们就业的影响。从就业结果来看,女性博士毕业生并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劣势,"女博士成了求职困难户"的论断有夸大渲染的嫌疑,而且也没有充足的数据说明是因为需要结婚、生育从而造成了女博士的就业难;但是实证结果支持了社会上关于女博士"嫁得好"有助于职业发展的论断。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爱光,郑学毅,张万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浙江省人口迁移流动十分活跃。在迁移流动行列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迁移人群——外省婚迁女性,数量很大。她们给浙江省人口的婚姻、生育等方面带来了很大影响。 一、迁入浙江女性人群的现状与特点 外省籍女性迁入浙江的婚姻迁移,是指外省女性以婚嫁方式、以在浙江农村择偶落户为目的而进行的迁移。改革开放以前,这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韶  王珊娜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8年微观数据,考察"高学历"群体中婚姻、生育对性别收入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婚姻使性别工资差异的系数扩大了44%;生育对性别工资差异的贡献度达到12.3%;男性仍具有人力资本投资优势,主要表现在工作时间和工龄上。这表明改变传统的家庭精力分配模式,增加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精力和实践,才能真正改变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差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佟道庆  
针对当前人口出生高峰,各地都加强了对婚育人群的生育管理,特别是加强了人口计划的管理,不少地方在年度人口计划中,还实行“双轨”控制,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年度人口计划还是时有突破,究其原因主要是早婚早育的冲击和影响。早婚早育的治理问题长期进展不大,甚至陷入当前困境,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婚姻管理措施软化,婚姻管理同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不配套,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南,M.W.Feldman  
关于两性别模型的研究,是由一致性问题引起的。其著名的例子是由Kuczynski,R.R.(1932)给出的。他的研究表明,在1920~1923年间,法国女性人口的净再生产率(NRR)为0.98,而男性为1.19。这一一致性问题引起了其后的一系列研究。其中最基本的问题是如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学良  吴璟  邓永恒  
住房价格持续、快速上涨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现象之一,本文尝试从人口这一基本面因素出发对此做出解读。论文首先以家庭世代交叠模型和古诺形式垄断竞争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住房市场局部均衡模型,证明外生的人口冲击对住房市场需求和住房价格变化的重要影响。基于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1981年—1991年)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集中进入婚龄是导致2004年以来中国城市住房价格持续、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述研究成果提示,这种由于婚姻人口冲击引发的住房市场繁荣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需要警惕本轮婴儿潮导致的婚龄人口高峰过后可能出现的住房市场需求萎缩和住房价格显著下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沈秋骅  
人口普查时一般都列有婚姻状况项目,以反映某一时刻人们在婚姻方面所处的状态。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规定,婚姻状况分为四类:未婚、有配偶、丧偶和离婚。未婚是指从未结过婚的人。有配偶是指已婚并处于婚居状态的人。丧偶是指已结过婚但配偶已死亡,而本人并未再婚的人。离婚是指已通过法律手续正式解除婚姻关系但没有再婚的人。有的国家还把“分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庆石  
根据人口生命表的原理,建立反映人口婚姻转移过程的表,在人口统计学中,叫婚姻表。一它是根据一个假定的同时出生的人口群体(通常为100000人),以及人口分年龄的初婚概率,用一定的数学关系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口婚姻转移模型,在人口婚姻分析和预测中有重要的作用。婚姻表有两种:一种是婚姻粗表,一种是婚姻净表。粗表只考虑结婚一个因素,不考虑“死亡”因素,即假定这个人口总体无死亡。净表则既考虑“结婚”,也考虑“死亡”,即把结婚和死亡两个因素作为人口总体减少的仅有的两种现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浩名  柳清瑞  
利用1989~2013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数据,建立了社会保障费率、婚姻结构和总和生育率从微观到宏观的理论模型,基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GMM工具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保障费率、婚姻结构与总和生育率的内生关系,发现社会保障费率的变动对婚姻结构和总和生育率产生了一种负向激励,并且这种负向激励不能在跨期中被抵消和代际转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郝虹生  
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婚姻状况是影响人口死亡率的重要社会因素。有配偶人口的死亡水平明显低于未婚、离婚和丧偶人口。这种差异表现在几乎所有年龄组中,但在低年龄段差异最大,随着年龄提高,差异趋于缩小。20—80岁暂时预期寿命的比较显示,未婚、丧隅和离婚人口预期寿命之间的差别不大,三者均明显低于有配偶人口,平均差距约为7岁;此外,婚姻状况对死亡率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