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05)
2023(2162)
2022(1866)
2021(1732)
2020(1383)
2019(3375)
2018(3242)
2017(5926)
2016(3001)
2015(3524)
2014(3585)
2013(3415)
2012(3394)
2011(3148)
2010(3188)
2009(2839)
2008(2917)
2007(2349)
2006(2237)
2005(1976)
作者
(9767)
(8634)
(8473)
(7855)
(5333)
(4204)
(3846)
(3323)
(3062)
(2929)
(2883)
(2738)
(2720)
(2652)
(2651)
(2564)
(2523)
(2477)
(2408)
(2401)
(2164)
(2118)
(2098)
(1888)
(1841)
(1795)
(1765)
(1743)
(1738)
(1711)
学科
(16204)
贸易(16197)
(15744)
(15514)
经济(15509)
方法(7504)
数学(6319)
数学方法(6293)
(6257)
(6084)
(5702)
出口(5700)
出口贸易(5700)
关系(5286)
管理(5253)
(4803)
国际(3789)
概况(3627)
贸易关系(3499)
进出(3461)
进出口(3461)
进出口贸易(3461)
地方(3178)
各国(3124)
(3121)
世界(3054)
国贸(3016)
(2999)
企业(2999)
国际贸易(2978)
机构
学院(48029)
大学(46992)
(26347)
经济(26054)
研究(21510)
中国(15199)
管理(14778)
科学(12947)
理学(12804)
理学院(12615)
管理学(12423)
管理学院(12350)
(11926)
(11803)
研究所(11057)
(10506)
农业(9697)
(9017)
业大(8539)
经济学(8528)
中心(8439)
(8242)
(8107)
经济学院(7892)
科学院(7759)
财经(6950)
(6764)
国际(6529)
北京(6520)
(6349)
基金
项目(33033)
科学(25090)
基金(24119)
(22739)
国家(22623)
研究(22612)
科学基金(17643)
社会(14343)
社会科(13734)
社会科学(13734)
基金项目(12231)
(11706)
自然(11592)
自然科(11290)
自然科学(11290)
自然科学基金(11074)
(10505)
资助(10299)
教育(9277)
编号(8675)
重点(8180)
(8120)
中国(7584)
(7556)
(6705)
发展(6622)
科研(6611)
(6570)
国家社会(6523)
(6516)
期刊
(26070)
经济(26070)
研究(14494)
(10915)
(10365)
国际(9988)
学报(9231)
农业(7935)
科学(7894)
中国(7358)
大学(6638)
学学(6394)
(6209)
贸易(6209)
经济研究(6077)
国际贸易(5491)
世界(5463)
(5435)
问题(5030)
管理(4905)
(4865)
业经(4334)
经贸(3815)
资源(3792)
技术(3353)
商业(3227)
财经(3004)
世界经济(2947)
(2767)
(2631)
共检索到74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郑芳  
油料作物和植物油是中国贸易中的大宗农产品,而且也是农产品贸易逆差的重要贡献者。为了更好地了解二者在国际贸易上的基本情况,本文侧重品种和市场结构分析,进而弥补以往研究只注重总量分析的不足。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忆雨  朱颖璇  杨雨豪  邹军  陈阜  尹小刚  
为阐明中国主要粮食-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特征。本研究基于1951—2015年中国主要粮食与油料作物的分省生产数据,利用优势指数理论等指标分析中国主要粮食与油料作物生产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影响中国粮食与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51—2015年,中国水稻、玉米和花生种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小麦和大豆面积有所减少;各作物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增加。1951—2015年,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粮食与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最显著,东北地区水稻和玉米面积显著增加,小麦面积显著下降;华北地区玉米和花生面积显著增加,大豆面积显著下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帮锐   张军以  
【目的】分析我国3种主要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油菜2000—2020年生产时空集聚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优化食用油料作物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重心迁移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大豆、花生、油菜生产时空集聚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1)大豆产量最高,花生次之,油菜最低。大豆产量呈大幅波动上升,油菜和花生产量呈小幅波动上升。大豆生产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安徽;花生生产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广东;油菜生产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和湖南。2)2000—2020年3种油料作物产量集聚程度呈减弱态势,其中大豆产量高-高聚集区在黑龙江、吉林,低-低聚集区在新疆;花生产量高-高聚集区在山东、河南、安徽,低-低聚集区在新疆;油菜产量高-高聚集区在湖北、安徽、江西,低-低聚集区在内蒙古。大豆生产重心从河北唐海县到内蒙古宁城县向西北迁移;花生生产重心在河南境内,向豫西北迁移;油菜生产重心从湖北南漳县到重庆奉节县向西南迁移。3)不同油料作物生产驱动因素在不同省份的作用程度不同。大豆生产主要受人口密度、化肥施用量、GDP增长率影响;花生生产主要受化肥施用量、机械总动力、灌溉面积影响;油菜生产主要受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和公路密度影响。【结论】3种主要油料作物生产具有明显的空间地域集聚特征,其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整体主要受化肥施用量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丽荣  王恒炜  
通过运用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油菜、胡麻、向日葵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南州、庆阳市、临夏州油菜3种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兰州市、平凉市、定西市胡麻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比较高,但其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偏低,说明与全省相比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主要依靠规模来维持优势,今后还需通过种植新品种、改进栽培技术等来提高其单产;武威市、金昌市、天水市、庆阳市向日葵规模优势指数比较高,白银市、张掖市向日葵具有较强的效率比较优势,但其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较小,应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综合优势。一般地,综合优势较大的地区具有对作物生长的有利气候、土壤...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薛龙飞  张雯丽  杨晨  
本文运用生产集中度指数和生产规模指数,从省域和区域视角分析了2000—2016年中国特色油料作物生产区域变动特征,并通过28个省级行政区划面板数据对其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6年我国特色油料作物播种面积连续下降。但受益于单产水平的提升,总产量呈稳定增长态势,向日葵、芝麻、胡麻产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在省域分布上,内蒙古、新疆是我国特色油料作物产量最大的省份,近年来两者之和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华北主产区进一步集中,西北产区缓慢扩大,传统东北产区向其他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运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区域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日照、城镇化率、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气温、政策变化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些因素共同驱动特色油料作物的区域变动。基于此,建议从利用自然环境和区位条件配置资源、开拓精深加工品消费市场、增强农业技术的增产作用、制定差异化的扶持政策等方面做好特色油料作物的产业发展工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静  李谷成  冯中朝  李然  
本文运用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核算与分解模型,实证分析1999年以来中国油料作物主产区的TFP增长及其构成成分,对其技术效率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实证表明,三种油料作物中油菜TFP增长最快,但波动都较剧烈,其中又认大豆最典型,花生TFP增长相对平稳。从TFP增长的构成成分来看,大豆和花生TFP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改善,油菜TFP增长则主要来源于前沿技术进步。受灾率、油料作物种植比例和油料作物主产省份所处区位特征等因素对油料作物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怀军  周曙东  刘吉双  朱思柱  
当前中国农业生产面临新常态的挑战,迫切需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发展困境。文章从代表性油料作物花生入手,利用中国花生主产区446户与非主产区394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分别建立了二元响应模型中的probit和logit模型,对花生农户的种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依据花生生产的一系列特征,文章对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供给要素进行中长期的战略思考,研究其深层次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路径,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最后认为要稳定花生供给,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需要从生产、组织和市场三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怀军  周曙东  刘吉双  朱思柱  
当前中国农业生产面临新常态的挑战,迫切需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发展困境。文章从代表性油料作物花生入手,利用中国花生主产区446户与非主产区394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分别建立了二元响应模型中的probit和logit模型,对花生农户的种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依据花生生产的一系列特征,文章对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供给要素进行中长期的战略思考,研究其深层次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路径,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最后认为要稳定花生供给,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需要从生产、组织和市场三方面同时着手解决。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东  杨新元  赵燕昊  叶晨洋  黄振兴  甘毅  
花生Arachis hypogaea、油菜Brassica napus、大豆Glycine max等油料作物是中国食用和工业用油脂的重要来源,其根系微生物的活性和相互作用,会直接影响油料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有关油料作物根际微生物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从油料作物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相互作用机制和农业生产应用3个层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油料作物根际微生物的相关研究进展。结果发现:(1)影响油料作物根际微生物组成主要因素有油料作物的品种、生育期、土壤环境和耕作方式等;(2)油料作物与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在利用有益根际微生物对油料作物抗逆性、产量以及品质的提升方面;(3)目前在农业生产中,主要通过调控根际微生物、调控宿主油料作物以及调节耕种方式来促进油料作物生长。通过对油料作物与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为今后探究油料作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拓展微生物菌剂在油料作物中的应用提供科学参考。图1表1参7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