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2)
- 2023(10772)
- 2022(9666)
- 2021(9149)
- 2020(7642)
- 2019(17672)
- 2018(17641)
- 2017(33979)
- 2016(18771)
- 2015(20765)
- 2014(20819)
- 2013(20649)
- 2012(18873)
- 2011(16893)
- 2010(16614)
- 2009(14978)
- 2008(14482)
- 2007(12300)
- 2006(10464)
- 2005(8928)
- 学科
- 济(69208)
- 经济(69129)
- 管理(51008)
- 业(49516)
- 企(41376)
- 企业(41376)
- 方法(34387)
- 数学(29736)
- 数学方法(29382)
- 学(18000)
- 农(17867)
- 财(17367)
- 中国(16921)
- 业经(15023)
- 地方(13552)
- 理论(12321)
- 农业(12103)
- 贸(12017)
- 贸易(12012)
- 技术(11736)
- 易(11672)
- 务(11663)
- 和(11619)
- 财务(11604)
- 财务管理(11585)
- 制(11536)
- 企业财务(11049)
- 环境(10759)
- 银(9888)
- 银行(9830)
- 机构
- 大学(262449)
- 学院(259971)
- 管理(103239)
- 济(95884)
- 经济(93682)
- 理学(90687)
- 理学院(89620)
- 研究(89557)
- 管理学(87924)
- 管理学院(87461)
- 中国(62076)
- 科学(60385)
- 京(56148)
- 农(49884)
- 所(46749)
- 业大(44962)
- 研究所(43442)
- 财(42528)
- 农业(39953)
- 中心(39433)
- 江(36481)
- 财经(35134)
- 北京(34906)
- 范(34280)
- 师范(33871)
- 院(32351)
- 经(32111)
- 州(29945)
- 技术(28694)
- 经济学(27670)
- 基金
- 项目(189342)
- 科学(146747)
- 基金(136503)
- 研究(132440)
- 家(122155)
- 国家(121186)
- 科学基金(102108)
- 社会(80808)
- 社会科(76483)
- 社会科学(76462)
- 省(74791)
- 基金项目(73558)
- 自然(69847)
- 自然科(68238)
- 自然科学(68217)
- 自然科学基金(66982)
- 划(63741)
- 教育(60266)
- 资助(56327)
- 编号(53074)
- 成果(42620)
- 重点(42499)
- 部(40907)
- 发(39753)
- 创(39433)
- 计划(37021)
- 科研(36983)
- 创新(36771)
- 课题(36564)
- 大学(34474)
共检索到360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束爱萍 金钟焕 张三元 曹桂兰 南钟浩 李圭星 卢勤 高熙宗 韩龙植
【目的】探讨不同国家(或地区和组织)间粳稻选育品种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差异,旨在为世界各地的粳稻品种能够有效利用于水稻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34对SSR引物对不同地理来源包括20个国家(或地区和组织)的313份粳稻选育品种进行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9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SSR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5.8235个。RM320、RM531、RM1、RM21和RM336的等位基因数较多,分别为16、13、12、10和10个;RM320、RM336、RM286、RM531和RM21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2.3668、2.0041、1.9684、1.9508和1.72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立娜 曹桂兰 韩龙植
【目的】通过对中国旱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检测,分析不同地理来源旱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差异,为旱稻地方品种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39对SSR引物对来自中国17个省份或地区的158份旱稻地方品种以及20份巴西旱稻种质进行SSR标记多态性、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在中国旱稻地方品种中共检测到等位基因308个,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变异在2—21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8974个,其中RM72、RM241、RM232和RM412的等位基因数较多,分别为21、17、16和15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在0.0435—0.8989,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束爱萍 张媛媛 曹桂兰 卢勤 张三元 韩龙植
【目的】探讨中国不同省份间粳稻选育品种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差异,为粳稻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34对SSR引物对12个省139份粳稻选育品种进行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9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SSR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5.3235个。RM320、RM531、RM1、RM286和RM336的等位基因数较多,分别为15、12、11、9和9个;RM320、RM336、RM286和RM531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2.3324、2.0292、1.8996和1.7820。12个省份间粳稻选育品种的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为0.321~0.914,平均0.686。东北三省、宁夏、云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永刚 漆永红 李惠霞 郭满库 吕和平 张俊莲 贺春贵
【目的】探讨甘肃不同地理种群桃蚜Myzus persicae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差异,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海拔之间的关系,以期得到桃蚜种群遗传分化和迁飞的分子证据。【方法】利用7对SSR引物对13个桃蚜地理种群进行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7对SSR引物共检测到43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为95.56%。13个桃蚜地理种群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3333,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29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31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1898,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33.33%。临洮、临夏、岷县、兰州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天水、酒泉、漳县种群相对较低。种群聚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保山 万志兵 洪德林
用68对SSR引物扩增了35个粳稻品种(系)的基因组DNA,结果有46对引物在35个品种间具有稳定多态性。有6个品种可用单一特异的SSR标记加以识别,其余29个品种则需要不同的SSR指纹组合才能识别。用12对核心引物构建的SSR指纹图谱能将35个粳稻品种逐一区别开来。35个粳稻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27~0.98。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82处,可将35个粳稻品种分为4类。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上反映了依据系谱分析的品种间亲缘关系。
关键词:
粳稻 微卫星标记 指纹图谱 遗传相似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嵬 张柱亭 类成平 董辉 钱海涛 丛斌
应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对10个地理种群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获得的168条序列样本中,共发现了14个变异位点,定义了15种单倍型。总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462,种群内单倍型多样度在0.125~0.625范围之内。总群体的Fst为0.0812,Gst为0.0991,Nm为4.55,表明黄胫小车蝗各地理种群之间存在着较为充分的基因交流。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的遗传差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部,占方差比率的91.53%。单倍型中介网络图及系统树显示,各种群中的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海飞 关建平 孙雪莲 马钰 宗绪晓
【目的】分析国内外蚕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探索其遗传相似性和遗传结构,为世界蚕豆资源的综合评价和优良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ISSR标记技术,对来自世界35个国家的383份蚕豆资源的遗传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的1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229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12条(占93%)。不同地理来源蚕豆资源群的基因多样性指数在0.16—0.28,平均为0.22;遗传丰富度变化范围为104—193,平均为158.5。中国春播区蚕豆资源群遗传多样性最高(H=0.28,NA=193),最低的是美洲资源群体(H=0.16,NA=104)。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鲜艳 陈发棣 张飞 陈素梅 房伟民
利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对11份不同地理居群野生菊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5个ISSR引物共扩增到203条扩增带,其中有187条呈多态性,多态性比率平均为91.9%;29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到446条扩增带,其中有435条呈多态性,多态性比率平均为97.5%;11个居群间的Ne′is遗传距离分布在0.088 7~0.615 5之间。聚类分析表明,紫花野菊、野路菊及其变种能很好地区分开来,但是野生菊资源的遗传变异与地理分布相关性似乎并不明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柳柳 洪德林
研究了自然条件及30℃、12 h光照控制条件下6个生态类型的95个粳稻品种芽鞘长度、不完全叶长度及7 d后苗高3个幼苗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株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95个品种中3个幼苗性状都存在真实的遗传变异;3个幼苗性状平均值的大小与生育期长短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控制条件下不完全叶长度和苗高小于自然条件下的;在两种条件下,不完全叶长度在不同生态类型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且与株高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不完全叶长度可以作为鉴别株高差异大的亲本所配F1杂种种子纯度的幼苗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涛 郑家奎 徐建第 蒋开锋 吴先军 汪旭东
【目的】研究香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分布于12条水稻染色体上的60个SSR引物和22个水稻功能基因标记检测了32个香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60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88个等位基因,其中有效等位基因数126个。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在2~6之间,平均为3.13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116~0.744,平均为0.467±0.175。32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1~0.96之间,平均为0.697。聚类分析将32个香稻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0.58处分为籼、粳两类,分类结果与品种系谱分析比较吻合。【结论】SSR分子标记在香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育种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立娜 曹桂兰 韩龙植
【目的】通过中国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阐明各省份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结构及其亲缘关系,为中国粳稻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43对SSR多态性标记,对原产于中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187份粳稻地方品种进行等位基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测到等位基因351个,每个位点等位基因变幅为2—21,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8.2;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为0.117—0.908,平均为0.550;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异范围为0.114—0.902,平均为0.523。在RM72、RM241、RM219、RM412和RM232等位点所检测到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值较大。...
关键词:
粳稻 地方品种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伟栋 程保山 洪德林
【目的】评价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58对SSR引物,对基于主要农艺性状构建的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库的122个品种进行DNA水平的多态性分析,并与15个现代育成品种做比较。【结果】(1)地方品种群体中53个SSR位点共检测到216个等位片段,每个多态性位点等位片段数的变化范围为2~7个,平均为4.08个;71.7%的SSR位点具有3个以上等位片段;53个位点PIC值的变化范围为0.031~0.773,平均为0.41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78;品种间遗传距离平均为0.419;12条染色体中,第5染色体平均等位片段数最多,第11染色体平均PIC值最大...
关键词:
粳稻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简单重复序列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坤 刘福利 王飞久 孙修涛 汪文俊 丁昌玲 梁洲瑞 马兴宇
应用RAPD技术,对自然分布于山东半岛莱州湾、小石岛、俚岛、楮岛和汇泉湾的5个大叶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研究结果对山东半岛大叶藻种群保护和移植修复提出了建议。实验用10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42条条带,多态条带39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2.86%。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大叶藻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较高的遗传分化;AMOVA分析显示5个种群99.68%的变异来源于种群内部,而0.32%的变异来源于种群间;Mantel测试表明5种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相关性;遗传多样性最低的是莱州湾种群,应该得到优先保护;遗传多样性较高的是俚岛种群和汇泉湾种群,可以作为山东半岛海草...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寒苗 吴彪 刘志鸿 杨爱国 周丽青 孙秀俊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中国山东胶南、长岛、蓬莱、荣成和韩国统营5个地理群体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样本的COⅠ、12S rRNA、18S rRNA和2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魁蚶5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经测序拼接、剪接后,分别获得67条776 bp的COⅠ序列、72条443 bp的12S rRNA序列、75条909 bp的18S rRNA序列和75条894 bp的28S rRNA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个群体75个个体的COⅠ序列中共检测到466个多态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鲜艳 张飞 陈发棣 郭慧敏 陈素梅
结合形态学性状和分子标记对12份不同地理居群野菊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野菊各形态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14.06%~67.50%),叶柄长、叶长/叶柄长、花序径、舌状花长、舌状花宽和舌状花长/舌状花宽可能是造成野菊不同地理居群间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25个ISSR引物共扩增到246条扩增带,其中229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比率平均为92.5%;29对SRAP引物组合共产生651条扩增带,其中638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比率平均为98.0%,从分子水平揭示了野菊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居群间的Nei's遗传距离分布在0.211 7~0.494 9之间;聚类分析表明,南京野菊和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