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67)
2023(5039)
2022(4239)
2021(3934)
2020(3452)
2019(7946)
2018(7520)
2017(13692)
2016(7771)
2015(9174)
2014(8903)
2013(8727)
2012(8055)
2011(7542)
2010(7699)
2009(6997)
2008(7116)
2007(6339)
2006(5776)
2005(5312)
作者
(22517)
(18865)
(18560)
(17972)
(12156)
(9035)
(8550)
(7258)
(7217)
(6836)
(6459)
(6325)
(6299)
(6226)
(5928)
(5884)
(5570)
(5476)
(5450)
(5364)
(4883)
(4587)
(4545)
(4435)
(4313)
(4312)
(4251)
(4130)
(3923)
(3735)
学科
(33961)
经济(33931)
管理(17256)
(16722)
方法(12710)
(12708)
企业(12708)
数学(10238)
数学方法(10082)
中国(9764)
地方(9531)
(8747)
(7550)
业经(7544)
教育(7391)
(7007)
贸易(6996)
(6737)
理论(6717)
农业(6173)
(5595)
(5521)
关系(5252)
地方经济(4818)
(4397)
环境(4360)
(4322)
金融(4321)
(4133)
技术(4045)
机构
大学(113997)
学院(107060)
(44295)
研究(43785)
经济(43396)
管理(37775)
理学(32242)
理学院(31758)
管理学(30995)
管理学院(30775)
中国(30069)
科学(26760)
(25443)
(22442)
研究所(20511)
(20110)
(18679)
中心(18359)
(18016)
师范(17878)
(17134)
业大(16825)
北京(16716)
(16305)
农业(15748)
师范大学(14772)
财经(14574)
经济学(13545)
教育(13474)
(13410)
基金
项目(72788)
科学(57045)
研究(54131)
基金(51161)
(45482)
国家(45134)
科学基金(37478)
社会(33760)
社会科(31932)
社会科学(31926)
(28150)
基金项目(26245)
教育(25891)
(24633)
自然(23617)
自然科(23018)
自然科学(23011)
自然科学基金(22551)
编号(21641)
资助(21524)
成果(18935)
重点(17120)
(16635)
课题(16557)
(16091)
大学(15660)
(15080)
国家社会(13984)
创新(13914)
科研(13875)
期刊
(49142)
经济(49142)
研究(38421)
中国(27747)
教育(23731)
学报(18583)
(17686)
科学(16559)
大学(15205)
管理(14706)
(13456)
农业(12609)
学学(12587)
技术(9186)
(8412)
经济研究(8271)
(7391)
金融(7391)
财经(7013)
业经(6873)
图书(6859)
问题(6589)
(6517)
世界(6481)
(6282)
国际(6105)
资源(5897)
科技(5767)
(5314)
技术经济(5259)
共检索到175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余荔  王小菲  陈静  
使用SciVal科研管理分析平台数据,以世界四大一流湾区的高水平大学集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科研产出数量、科研产出影响力、产学合作占比、学科发展特点和科研合作形式等多维度评价指标,比较分析其基础科研生产力发展状况,挖掘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大学集群的优势与劣势学科,分析科研合作形式对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大学集群的科研产出数量尚不及其他三大湾区,但科研产出影响力却早已超过东京湾区,甚至在近年与纽约湾区持平,逼近旧金山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产学合作占比远低于其他湾区,知识生产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外溢效应有待提高;至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学科群,有待进一步扩大规模,建议进一步拓展科研合作边界,提升科研产出影响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余荔  张玉丹  
本文基于1996—2017年SciVal数据库收录的论文计量信息,选取中国42所"双一流"建设大学及其中9所顶尖高校组成的C9大学作为国内大学样本群,以美国常春藤盟校和英国罗素大学集团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参照样本群,分别从科研产出的数量、质量、影响力、学科发展态势和科研合作方式五个维度对比国内外顶尖大学的科研生产力状况。结果表明:中国大学在科研产出数量方面已经实现对英美大学群的赶超,尽管中国"双一流"建设大学和C9大学的科研产出质量和影响力整体呈现提升趋势,但与英美大学群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通过对细分学科领域的科研产出影响力分析发现,中国"双一流"建设大学和C9大学的学科领域可区分为优势学科、中间学科和非优势学科,实行分类管理。通过对科研合作方式和科研产出质量的考察发现,国际合作方式对应的科研论文质量和影响力更高,而中国论文产出目前以机构内部合作为主,未能充分享受国际化科研合作带来的知识红利,应更加注重国际科研合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郑燕  
本文通过统计1990年-2009年我国一流大学工学学术论文的数量、篇均引用次数和零引用论文数,从规模、质量、低质科研、活跃程度、学科结构等五方面对我国一流大学工学基础研究的产出与世界一流大学进行比较,分析我国一流大学工学基础研究的发展水平及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结果显示我国一流大学工学基础研究规模经过大幅扩张,从2006年开始进入成熟期。质量相对于世界和AAU实现阶梯式上升,与AAU的质量差距明显缩小;但工学各学科间发展不平衡,质量的提升主要由工程学和材料科学驱动,计算机科学贡献较小。虽然学科活跃程度远高于世界一流大学,但科研低质率与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的差距仍相当明显;学科结构与世界一流大学呈明...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广林  
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对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领域,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对于促进科技发展和经济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世界一流学科的标准和生成逻辑,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重应用技术研究轻基础理论研究、传统学科突出而相关学科薄弱严重阻碍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在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过程中,要兼顾创建世界一流与服务国家发展,以优势特色学科为抓手,在重视应用技术研究、攻克行业关键技术难题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同时,也应注重基础性研究,产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创性理论成果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要以优势特色学科为龙头,着力提高相关学科建设水平,构建互利共生的学科生态体系,在高原上筑高峰,应该是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应然选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焰新  
坚持"中国特色",以推动行业发展能力提升为重点,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坚持"世界一流",以国际一流为标准,大力推进国际化。强化绩效评价,坚持推进以学术卓越为核心的综合改革。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表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发展与形成与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通过政治、法律、经济等手段发展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是分不开的。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程晋宽  
世界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一个比较、借鉴与超越的过程。20世纪初以来,美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学生的学业成绩越来越表现不佳,一些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开始超越美国。高质量和高效能的教育普及、自治与问责、教师专业化、个性化的学习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强基础上水平创一流本刊特约评论员1996年是"九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为激励全省人民银行干部职工奋发进取,在新的一年里再创佳绩,再立新功,再上台阶,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党组提出了"强基础、上水平、创一流"的口号。所谓强基础,就...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由由  吴红斌  闵维方  
本文利用美国20所世界一流大学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高校经费水平与结构的变化对科研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收入和支出水平的提升,政府直接拨款比例的增长,高校主要职能和人员工资支出比例的增长均有助于提高高校论文发表产出,管理支出的增长则有碍于此。在我国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快车道的背景下,政府在给予高校财政自主权的同时应加大对一流大学建设的投入,高校需提高工资支出占比,提升管理效率并将经费充分地投入到高校的教学、科研与公共服务活动中。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何红中  刘志民  
对中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的目标原则、主要内容、资金使用与组织管理进行比较发现:中国相关计划启动早,项目规划系统,可操作性强,执行效率高,建设速度快,效果较明显;印度相关计划启动晚,项目规划构想多于实践,政策摇摆不定,执行效率低,进展不大。考虑到大学创新、合作办学等方面的优势,印度仍有发展潜力和迎头赶上的可能。中国若要在一流大学建设上继续领先、取得最后的成功,除发挥资源整合、效率执行等方面的优势外,还要积极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提高国际合作办学水平与研究生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健  胡娟  
优势学科的实力集中体现了一流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基于中美两国较为权威的学科评估数据,就高水平大学学科水平与布局结构两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发现:美国高校相对更为重视基础学科建设,中国高水平大学的理科基础学科覆盖率比美国一流高校低12%,文科基础学科覆盖率低30%;美国一流大学应用学科出现频次最高的是工学,中国高水平大学最为青睐的应用学科是商学和法学;从校均学科资源来看,中国高水平大学优势学科、强势学科、顶尖学科比美国高校分别要低3.0个、2.5个和1.3个。在基础学科布局、学科厚度积累等方面中国高校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长禄  
如何面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要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要求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以加强党的领导把方向,以构建教育教学体系为核心,以融合科技创新体系为互动支撑,以管理服务体系为保障,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光旭  姚若侠  孔祥利  
师范类高水平大学在国家实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中,完全可以大有作为。师范类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学科,不能脱离中国国情,必须彰显中国特色。在师范类高水平大学教师教育特色与综合性、研究型并不矛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岚  陶涛  
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刘延东副总理多次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讲话中指出,"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要取得新突破,就必须把建设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放在重要位置"。为加快推进厦门大学"双一流"建设工作,2016年5月26日-27日,厦门大学研究生院成功主办了"研究生教育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定位为高端论坛,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18所高水平大学的研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邱均平  马凤  
从2005年起,中国科学评估研究中心每两年对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价。2011年,在此前多年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第四次对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进行了评价研究。本研究的原始数据来自美国汤姆森科技集团出版的《基本科学指标》(ESI)和《德温特创新专利引文索引》(DⅡ)数据库。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我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通过仔细比较和分析,我国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相当差距,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仍很艰巨,特别是在建设世界高水平的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创新型成果方面差距还很大。从自身来看,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各个评价指标上,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明显进步,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