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69)
- 2023(13654)
- 2022(11590)
- 2021(11332)
- 2020(9403)
- 2019(22416)
- 2018(22522)
- 2017(42411)
- 2016(23758)
- 2015(27113)
- 2014(27483)
- 2013(26355)
- 2012(24015)
- 2011(21731)
- 2010(22086)
- 2009(19679)
- 2008(19269)
- 2007(17078)
- 2006(15090)
- 2005(13007)
- 学科
- 济(88590)
- 经济(88502)
- 管理(61487)
- 业(55896)
- 企(47081)
- 企业(47081)
- 方法(42520)
- 数学(36902)
- 数学方法(36141)
- 中国(27834)
- 教育(24051)
- 农(22928)
- 学(21369)
- 理论(20090)
- 财(20053)
- 业经(19012)
- 地方(18415)
- 农业(15037)
- 贸(14950)
- 贸易(14939)
- 和(14752)
- 易(14487)
- 技术(14457)
- 制(13905)
- 教学(12857)
- 环境(12775)
- 务(12091)
- 发(12027)
- 财务(12003)
- 财务管理(11982)
- 机构
- 大学(326098)
- 学院(320425)
- 管理(124354)
- 济(116397)
- 经济(113485)
- 理学(107855)
- 研究(107510)
- 理学院(106567)
- 管理学(104191)
- 管理学院(103588)
- 中国(74667)
- 京(71910)
- 科学(67547)
- 所(53481)
- 财(52892)
- 范(51888)
- 师范(51500)
- 研究所(48844)
- 中心(48171)
- 江(47706)
- 农(47452)
- 业大(46919)
- 北京(46409)
- 财经(42257)
- 师范大学(42020)
- 教育(41236)
- 院(39393)
- 州(38972)
- 技术(38716)
- 经(38397)
- 基金
- 项目(218547)
- 科学(171976)
- 研究(165701)
- 基金(154115)
- 家(133250)
- 国家(132041)
- 科学基金(113033)
- 社会(99505)
- 社会科(93924)
- 社会科学(93896)
- 省(86700)
- 教育(83451)
- 基金项目(80868)
- 划(74536)
- 自然(73605)
- 自然科(71903)
- 自然科学(71889)
- 编号(70808)
- 自然科学基金(70510)
- 资助(64758)
- 成果(59842)
- 课题(51376)
- 重点(49843)
- 部(49014)
- 发(46586)
- 创(45160)
- 项目编号(43494)
- 教育部(42565)
- 年(41855)
- 大学(41838)
- 期刊
- 济(125850)
- 经济(125850)
- 研究(100795)
- 中国(70017)
- 教育(69063)
- 学报(48967)
- 管理(45693)
- 科学(44743)
- 农(42621)
- 财(38823)
- 大学(38371)
- 学学(34078)
- 技术(33963)
- 农业(30377)
- 融(22419)
- 金融(22419)
- 图书(21199)
- 业经(20598)
- 经济研究(19903)
- 财经(19480)
- 职业(17786)
- 经(16560)
- 业(16188)
- 问题(15694)
- 科技(15148)
- 理论(15011)
- 技术经济(14956)
- 坛(14908)
- 论坛(14908)
- 书馆(14362)
共检索到477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双淼 谢静
依托学科核心竞争力理论,从资源、能力和知识三个维度对25个世界一流教育学科办学定位、师资队伍、研究领域、研究合作和学术发展力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可将教育学科建设划分为聚势共赢、专注深耕、借力突破和内生突围四种模式。聚势共赢模式强调资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专注深耕模式关注重点学科知识的突围,借力突破模式聚焦多学科资源整合能力,内生突围模式倚重组织结构调整和治理体系改革。上述四种模式为我国教育学科构建适切的学科建设模式,提升学科竞争力提供了经验启示。
关键词:
教育学 学科建设 学科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顾建民 韩双淼
教育学科建设具有双重属性,打造世界一流教育学科既是教育学科自身发展、追求卓越的需要,也是更好服务于我国学科建设和大学发展的需要。从国际经验看,世界一流高校基于不同的办学传统、社会文化和现实需求形成了多样化的学科建设模式,[1]不同的学科建设模式内隐着异中有同的学科建设特征。厘清世界一流教育学科的建设特征,有助于我国一流教育学科建设靶向发力,完善学科建制,提升学科水平。一、世界一流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特征学科建设通常涉及五个核心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袁振国
两百多年来的教育学,总体上是西方话语体系背景下的教育学。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教育学已经越来越不能反映教育今天的特征和未来发展的要求,更不能反映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成就、经验、道路和模式。建设世界一流教育学,必须实现教育学的历史转向:立足中国实际,立足时代特征,立足未来需要,实现教育学话语的领跑转向;实现教育研究的实践转向;实现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创新转向;实现教育学社会服务的高质量转向。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大学必须进行学术建制的改革创新,从单一垂直结构走向多元互动结构;形成相应运行机制,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影响力、体现引领力、展现未来性,构建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翟亚军 王战军
大学学科建设理念指引着大学学科建设模式。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模式遵循着大学学科建设是一个长期、连续和创新过程的共同理念,秉承着坚守与创新兼顾、和谐与一流同步、优异与广博并存、坚持操守与经世济纶相结合的共同原则。而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水平之所以一流,还源于其共同理念下衍生的特色理念以及由此生成的不同的学科建设模式。理念的高远,模式的恰切,成就了一所所世界一流大学。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学科建设 理念 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翟亚军
通过对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实证分析,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模式是一个由主体学科、主干学科、特色学科和支撑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其中主体学科是大学的基础,主干学科是大学的品牌,特色学科是大学的优势,支撑学科则预示了大学发展的潜力。学科之间互相联系,互为支撑,有机地统一于一体。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学科建设 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德全
学科范式的确立与完善是推进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前提。中国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面向新文科格局、对标世界一流、凸显中国特色的长期性发展过程。新文科时代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缺少体现一流学科特质性概念、学理性框架、科学性范式的困境。因此,在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应然层面,基于新文科建设“大、新、用、跨”的新理念,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充分彰显“大学科”思想,促进学科建设开放创新、发挥学科扎根教育实践的实用动能、推动学科界域横跨的共生发展与知识融合,积极建构学科概念与学科体系的理论逻辑。由此助推学科范式的逻辑生成,确立教育学科独立且独特的身份地位。未来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在学科交叉与分化、守正与创新、技术与人文、本土与国际的不断融合中,通过求同存异的必然努力,充分彰显教育学自身在新文科背景下的重要学科价值与独特学科身份。努力构筑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扎根逻辑,确立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跨界理念,强化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人文价值,形成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系统结构,以创生新文科时代中国教育学的理论逻辑与学科范式,推进其世界一流学科的有效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凌雁 曾青云
以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尺度,去总结近年来中国成人教育学建设的经验,去追溯这些经验产生的必然因果,并由此去思考学科建设未来发展的诸多可能,当是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建设极为紧要的工作。这既是对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现状的客观分析,又是对以往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建设成果的理性评价,更是依据《方案》的要求,去推进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创新发展,并由此揭示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必然与必由。
关键词:
中国成人教育 学科建设 大学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雷万鹏
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是促进教育学知识创新,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作为大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组织单元,基层学院既面临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多重压力,也面临借学科发展之势提升学院治理能力的重大机遇。学科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也是社会化建构的过程。学院治理是学科建设的根基,不能脱离学院治理谈学科建设。有效的学院治理有助于化解矛盾、凝聚共识,有利于构建包容性学科发展格局。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超越“对标对表”发展模式,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的贡献度为导向,牵引学院治理体系变革,释放治理效能。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教育学科发展,学院治理应包容个体化学术探索,推动融入实践、面向世界的教育学知识创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国瑜
学科建设是通过知识的传承与创新形成并保持学科优势的过程,提升基础科学研究水平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关键和核心。作为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最佳结合点,研究生教育是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高校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要通过加强高水平课程建设、强化研究生基础科学研究训练、构筑高水平创新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等措施,使研究生教育成为提升学科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
基础科学研究 研究生教育 一流学科建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殷朝晖 郑雅匀
学科是系统化、逻辑化的知识集合体,学科建设的本质是促进知识的发展。知识发展的逻辑是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知识可以被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者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是知识创新的关键。而隐性知识由于具有高度个性化而难以格式化的特点,其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存在着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这将会影响隐性知识的转化效率,阻碍知识创新。美国哈佛大学在重视显性知识发展的同时,兼顾隐性知识的生产和转化,成功地抓住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机遇发展学科,为我国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因此,在我国"双一流"建设进程中,我们应关注知识生产模式2和3对于学科建设的影响,从关注促进学科隐性知识的转化、加强学科回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提高学科组织知识管理的能力等方面加强学科建设,以实现学科跨越式发展,进而推动"双一流"的建设步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涂阳军 渠晴晴
打造一流教育学学科是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比较了中外15所大学SSCI教育学学科的篇数、篇均被引以及论文所发期刊影响因子均值的差异及趋势。结果发现:中国大学在教育学论文发表期刊影响因子均值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少数世界一流大学教育学科,但在篇均被引上与国外大学的差距仍较大,在总篇数上的差距更大且这种差距在加剧。
关键词:
教育学 世界一流学科 SSCI 被引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旭东 赵英
在"双一流"建设逻辑中讨论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学科,本文提出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教师教育学科存在组织、制度、学科缺位、认识等困境,建构了双一流逻辑中的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内涵和价值,认为从"双一流"建设逻辑来看,师范院校之"师范"二字,必须而且只能体现在教师教育特色之上;而教师教育特色在根本上又必须体现在一流的教师教育学科上。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是师范院校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匡正教师教育弱化之谬,主体性参与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回应国家、区域对一流教师重大需求的必然选择。本文讨论了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路径,包括学位点建设路径、组织建设路径、项目建设路径、队伍建设路径、专业与课程建设路径、文化建设路径等。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师范院校 教师教育学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阎凤桥
教育学科的本质是基于对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并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在现代学科分类体系中,教育学科具有明显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特征。在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了“殊相”与“共相”之间二元对立统一的关系,以往存在着把源于西方知识误视为共相、忽视本土知识的偏差。教育学科本土化的必要性表现在中西社会差异之静态、西方现代化局限之动态和中西文明互鉴三重意义上。中国的天人合一、伦理至上、通学、知行合一等思想,对西方知识体系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一流教育学科本土化建设的根本是学术创新和服务实践,要根植于中国社会和历史背景,利用非线性认识观和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科综合发展态势,建立有效和有用的知识体系,进而对人类知识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教育学科 本土化 现代化 学术互鉴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渊
国家的政治体制、文化底蕴及精神气质、社会发展阶段及战略重点、高等教育治理结构、高校办学传统等深刻影响着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新时代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要建立世界一流学科评价的"中国话语"及"中国标准";探索世界一流学科治理的"中国模式"及"中国体系";构筑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中国生态";强化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路径创新。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中国范式",构筑中国世界一流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加速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为"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凌健
审视当前的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政府化"及虚拟组织形态的学科建设是阻碍学科持续发展的难题,大学学科建设"无边界、碎片化、难评价"。大学学科建设必须转向"组织化"建设的基本立场,形成基于学科组织的认知取向、行动取向和规范取向。面向世界一流的大学学科建设应明确其建设指向,择选"组织化"为基本路径实现学科组织发展。从学科组织建设的个体角度上,达成学科的自组织状态;从学科组织建设的整体角度,实现学校对学科组织建设和管理的高度有序化。
关键词:
组织化 一流学科 学科建设 自组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