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46)
2023(12658)
2022(10742)
2021(10373)
2020(8897)
2019(21080)
2018(20998)
2017(39134)
2016(22615)
2015(26058)
2014(26344)
2013(25170)
2012(23481)
2011(21513)
2010(22435)
2009(20473)
2008(20504)
2007(18830)
2006(16708)
2005(15199)
作者
(63259)
(52684)
(52659)
(50685)
(33874)
(25301)
(24342)
(20576)
(20114)
(19498)
(17858)
(17754)
(17093)
(17022)
(16659)
(16620)
(16490)
(15705)
(15433)
(15327)
(13508)
(13341)
(13077)
(12190)
(12166)
(11992)
(11940)
(11875)
(10855)
(10655)
学科
(82506)
经济(82430)
管理(56199)
(53024)
(42488)
企业(42488)
方法(38820)
数学(34659)
数学方法(33931)
中国(27829)
教育(25014)
(24046)
(20638)
(19308)
理论(19277)
(16446)
贸易(16439)
业经(16078)
地方(16013)
(15977)
农业(15312)
(14998)
教学(14065)
(13559)
(12520)
银行(12482)
技术(12476)
(12287)
(11909)
(11866)
机构
大学(315238)
学院(309210)
(117484)
经济(114512)
管理(111375)
研究(110022)
理学(94849)
理学院(93653)
管理学(91359)
管理学院(90757)
中国(77357)
(69256)
科学(67170)
(56764)
(55517)
(52589)
研究所(51336)
(51116)
(50967)
师范(50745)
中心(49439)
业大(45791)
北京(45157)
教育(43370)
财经(42862)
农业(41263)
师范大学(40826)
(39837)
(39778)
技术(38914)
基金
项目(196164)
科学(153228)
研究(149624)
基金(135493)
(117356)
国家(116258)
科学基金(97981)
社会(88238)
社会科(83238)
社会科学(83211)
(79581)
教育(78419)
基金项目(69363)
(68788)
编号(65211)
自然(62867)
自然科(61420)
自然科学(61401)
自然科学基金(60267)
资助(58393)
成果(56990)
课题(49216)
重点(45843)
(44607)
(42845)
(40516)
(40147)
大学(38991)
项目编号(38902)
教育部(38396)
期刊
(130829)
经济(130829)
研究(102986)
中国(75433)
教育(74719)
学报(48304)
(47351)
(43317)
科学(42798)
管理(41295)
大学(38275)
学学(33358)
技术(33086)
农业(32156)
(26976)
金融(26976)
业经(21169)
经济研究(21147)
财经(21009)
职业(19341)
(18596)
(18115)
图书(16992)
问题(16474)
统计(16465)
(15178)
(15152)
(15132)
论坛(15132)
技术经济(14984)
共检索到487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余晖  刘水云  
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依赖高水平的实践者,也有赖于专业化的教育政策人才。英美国家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教育政策人才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为我国建设一流教育学科、促进教育政策人才培养提供了启示。本文基于对英美国家10所顶尖高校和智库中32个专业的案例研究,提出了教育政策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二维分析框架:在培养目标上可分为复合型人才、决策者、研究者与政策分析家四种导向,在学科组织形态上可分为跨学科、独立学科与子学科三种形态。基于该框架梳理出六种主要模式,概括出每一种模式在培养目标、组织形态与课程体系方面的特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石明  
跨学科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大学实行跨学科人才培养已是大势所趋。探究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选取七所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大学,通过文献搜集和调查分析,对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这七所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构建完整的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并在课程体系、跨学科培养项目、组织形式和培养途径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而我国大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虽然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上还有诸多不足,甚至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借鉴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建立健全学科群、增加跨学科教育多元投入,以及改革教学方式和壮大跨学科师资队伍,是我国大学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经之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树国  
一流大学必然是一流人才的摇篮,一流大学也必然以培养一流人才为己任,能否培养出经国济世的卓越人才已成为衡量一流大学社会声誉和学术地位的重要尺度,也是一流大学内涵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皓玥  向阳阳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工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科生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认可,相较而言,我国高校的本科生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实践效果欠佳。基于此本文对我国本科生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上的不足,并通过比较与借鉴三所国外代表性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财经类院校学科特点,为我国财经类院校进行本科生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模式提出可行性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兰英  
以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三所美国一流大学的教育学科为例,对学术型教育学博士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其高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包容性大的跨学科的学科方向与专业、纵横交错个性化的课程教学体系、跨学科师资队伍、过程性学业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改革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高度设置包容性大的学科方向、打破组织壁垒为跨学科人才培养搭建"绿色通道"、建立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学术训练系统、健全培养过程中的学业考核质量监控机制,是我国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改革的未来方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飞  
大学的根本使命是人才培养,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教师的第一责任是教书育人。首先论述了培养一流人才是一流大学的本分和本然价值,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最为迫切的就是要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职能定位回归到人才培养的本分上来。其次,深入剖析了当前大学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重专业轻通识、重术轻道、把"育人"径直等同于"育才",以及大学被各种排行榜"绑架"等价值迷失和异化,明确指出一流本科教育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石。最后,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在重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探索与实践。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翟亚军  
通过对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实证分析,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模式是一个由主体学科、主干学科、特色学科和支撑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其中主体学科是大学的基础,主干学科是大学的品牌,特色学科是大学的优势,支撑学科则预示了大学发展的潜力。学科之间互相联系,互为支撑,有机地统一于一体。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凤翔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既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办出特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可靠保证。本文对我校产学合作模式的实践和探索进行了概括与总结。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崔国文  姚崇兰  
关于世界一流大学与留学生培养的思考崔国文,姚崇兰1993年夏,我校提出了宏伟的奋斗目标,即到2011年建校100周年时,争取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一流大学具有诸方面的特点和标志,其中之一便是它们必须是面向世界的开放性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谷贤林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的亚文化和其他的文化一样都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个层面组成。本文以牛漳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为个案,探讨了这些世界一流大学的观念文化对其人才培养的影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方守恩  
理想信念是人才的首要标准,政治素质是人才的核心素质。一流大学培养的人才,应该永远保持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奋斗姿态。一流大学培养的人才,应该是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习近平总书记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抓好"3项基础性工作"的重大任务,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大学、怎样建设好大学的重大问题,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
关键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桃凤  罗菊兰  柳毅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泽芳  邹泽沛  
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是国外一流大学培养出大批杰出本科人才的关键。常春藤大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异质多元的生源结构类型,激发问题意识的新生研讨形式,促进成长发展的学术顾问体系,注重思维培养的写作训练模式,基于研究项目的科研育人理念,保障学术规范的荣誉准则制度,突出"三全"教育的住宿学院模式,加强国际视野的海外经历训练。这对于我国当前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剑平  李功强  张德  
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是世界大学管理的大趋势。文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注重发挥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在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实行文化管理,是我国大学实现管理现代化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