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20)
- 2023(7248)
- 2022(6268)
- 2021(6324)
- 2020(5307)
- 2019(12535)
- 2018(12890)
- 2017(23979)
- 2016(14061)
- 2015(16466)
- 2014(16388)
- 2013(15429)
- 2012(14638)
- 2011(13531)
- 2010(14072)
- 2009(12756)
- 2008(12305)
- 2007(11244)
- 2006(10325)
- 2005(9482)
- 学科
- 济(46596)
- 经济(46543)
- 管理(26949)
- 业(23637)
- 教育(22359)
- 中国(21854)
- 企(16315)
- 企业(16315)
- 方法(15145)
- 农(14898)
- 数学(13409)
- 数学方法(13153)
- 地方(11169)
- 理论(11024)
- 制(10783)
- 学(9897)
- 财(9762)
- 农业(9519)
- 教学(9515)
- 贸(9499)
- 贸易(9489)
- 易(9172)
- 业经(8602)
- 银(8295)
- 银行(8285)
- 体(8066)
- 行(8026)
- 发(7874)
- 融(7587)
- 金融(7585)
- 机构
- 大学(187457)
- 学院(179797)
- 研究(67321)
- 济(65979)
- 经济(64065)
- 管理(58342)
- 理学(48885)
- 理学院(48074)
- 管理学(47029)
- 管理学院(46627)
- 中国(46236)
- 京(43175)
- 范(37662)
- 科学(37578)
- 师范(37526)
- 教育(36204)
- 财(33335)
- 所(33060)
- 师范大学(30891)
- 江(29470)
- 研究所(29461)
- 中心(29131)
- 北京(29110)
- 财经(25348)
- 农(24465)
- 院(24460)
- 州(23729)
- 经(22758)
- 技术(22393)
- 业大(21521)
- 基金
- 项目(105310)
- 研究(90271)
- 科学(83307)
- 基金(70337)
- 家(58525)
- 国家(57840)
- 社会(52424)
- 教育(50273)
- 社会科(49086)
- 社会科学(49073)
- 科学基金(47855)
- 省(42283)
- 编号(41746)
- 成果(39161)
- 划(38039)
- 基金项目(36691)
- 课题(32650)
- 资助(28301)
- 年(28234)
- 自然(27246)
- 自然科(26472)
- 自然科学(26463)
- 自然科学基金(25948)
- 部(25653)
- 重点(25030)
- 发(24726)
- 项目编号(24451)
- 规划(24401)
- 性(24295)
- 教育部(22728)
- 期刊
- 济(79518)
- 经济(79518)
- 研究(72042)
- 教育(63806)
- 中国(50223)
- 财(23858)
- 农(23202)
- 学报(21768)
- 管理(21465)
- 科学(20409)
- 技术(19159)
- 大学(19131)
- 融(17372)
- 金融(17372)
- 农业(16181)
- 职业(15457)
- 学学(14661)
- 业经(12694)
- 经济研究(12141)
- 图书(12118)
- 财经(11973)
- 问题(11325)
- 坛(11105)
- 论坛(11105)
- 贸(10877)
- 发(10715)
- 经(10451)
- 国际(10015)
- 技术教育(10012)
- 职业技术(10012)
共检索到3029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盾
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是我国当前的重大政策,合作办学是教育行动的关键之一。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教育强国新加坡及其一流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为例,对一流大学合作办学新模式进行探究,发现了较为曲折的办学历程,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专业及课程设置,综合多元的招生方式、顶点项目,以及严格周密的内外部质量保障机制等。基于此,建议我国大学拓展并运用联盟关系,与沿线国家一流大学合作办学、促进招生考试机制衔接、扩大学历学位互认范围、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合作共建文理学院、全面增强质保建设、完善相关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伍宸 宋永华 赵倩
由耶鲁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举办的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于2013年开始招生,这意味着一个全新的跨境合作办学机构正式成立。该学院旨在借助合作办学实现改革创新博雅教育模式的目标,以应对21世纪全球化及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要求。学院充分利用耶鲁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各自的办学优势,构建了立体的课程体系,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特色项目,加强了对住宿制书院的建设,实现了对博雅教育模式系统性的改革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洪银兴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小强 黄知弦 蒋喜锋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知识与经济的深度"握手"和"联姻"推动知识和经济的双重转型,也推动了中世纪大学继19世纪承担起知识创造使命之后的又一次学术革命。大学的第二次革命不但重塑了大学的未来形态,也为一流大学建设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范式。1990年代末以来,在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提出了"全球知识企业"发展愿景,在走向创业型大学的同时实现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为我国当前一流大学建设提供诸多启示:知识和经济的双重转型要求一流大学建设范式转变,一流大学要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一流,创业型大学要高度重视创业精神的培养,一流创业型大学需要进行组织和文化的再造。
关键词:
知识转型 经济转型 一流大学 创业型大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进 哈梦颖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沿线国家学术人才流动步入快车道。本文通过对我国109所研究型大学教师简历的分析,初步分析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博士、博士后研究人员面向中国的学术人才回流规律。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的世界一流大学总体占比较低,但对中国学术人才流入也具有重要贡献;流入中国的学术人才来自全球顶级高校的比例较高;东亚地区一流大学与中国学术系统联系极为紧密。研究认为,当前中国应抢抓"一带一路"机遇,逐渐成为全球高等教育的亚中心或副中心,并凸显共享发展和双向流动理念,形成中国与沿线国家学术人才流动的良性格局。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伍红林
认为尊重学术的传统,与时俱进的改革,吸引与培养一流人才,追求个性与卓越,先进办学理念与使命的导引,激烈的竞争,缜密的制度及优秀的校长等因素造就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辉煌。这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提供了诸多启示,如必须尊重大学的学术逻辑与相对独立性,提倡"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构建公平竞争的大学生态环境及改革大学校长选拔制度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庞青山 薛天祥
在分析一流大学学科结构形成史的基础上,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大都经历了单科性到多科性和综合性的发展历程,但是它们并非都是学科门类齐全的大学,它们走向综合性大学的途径和综合化程度各不相同;各大学的主体学科与强势学科不同,强势学科多为主体学科和特色学科;同类学科在不同类型的大学定位不同;各大学还建立了雄厚的文理基础学科,强大的有特色的应用学科,注重发展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学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世华
一流大学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对社会的贡献、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学生素质、学科建设及教育经费和资源等。其中办学理念是大学发展的灵魂,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具有改革创新、以人为本、求实崇真、使命导引、学术自由及服务社会等共同特点。这些理念特点对我国创办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一流大学 办学理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柯文进 姜金秋
为分析世界一流大学薪酬体系的特征,选取了美国5所世界一流大学为研究对象,从薪酬目标、薪酬水平、薪酬类型、薪酬增长机制、薪酬管理、福利计划6个方面归纳了美国一流大学薪酬体系的主要特征,对我国高校薪酬改革的启示是:提高大学教师相对其他行业的外部竞争力;定期开展全国高校教师薪酬调查;简化教师薪酬构成,提高基本工资的比例;探索对大学副教授、教授实行协议年薪制;建立多样化可选择的特色教师福利项目;建立教师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战军 娄枝
世界一流大学是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大学。以哈佛大学为例,研究发现,世界一流大学贡献表征为:世界一流大学是国家乃至世界政治进步的助推器,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领头羊,是人类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集大成者。世界一流大学贡献经验在于,定位高远,追求真理,服务人类福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尊重人才,任人为"能",提升大学学术影响力;注重选拔,培养精英,发挥知名校友作用。借鉴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经验,有助于加快我国"双一流"建设,厘清贡献理念并付出实际贡献行动。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哈佛大学 社会贡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乔东
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学习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经验,更要继承和吸取我国优秀大学的历史传统。其中,我国历史上的西南联大在仅存的八年历史进程中,无论在师资队伍、管理模式还是大学文化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成功的经验,在国内外教育界赢得了很好的声誉,被誉为中外教育史上的奇迹,对当前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西南联大 世界一流大学 大学文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燕 乔东
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证明,大学精神文化是造就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而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存在着大学精神文化的缺失,需要我们从独立精神、学术自由、特色理念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精神文化 大学理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联明
南京大学和耶鲁大学在资金、师资、学生、理念、学科、实力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但南京大学已经在建设以"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为重要特征的世界一流大学方面取得较大进步。通过比较发现,中国的一流大学只有在资金投入、师资管理、学科建设、国际战略、寻找突破口等方面取得较大发展,才能真正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旺
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要成为一流大学,必须具有独特的办学特色和理念,耶鲁大学便是这方面的成功典范之一。在其长达3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耶鲁大学的办学者们一直坚持自己的自由教育理念:传承和发展知识,保护自由探究和言论自由,培养领导者和有思想的公民,开发人类的潜能,为周围的世界提供实现人类进步的机会。自由教育的办学理念成就了耶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的领先地位。
关键词:
耶鲁大学 自由教育 理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承波
在"双一流"建设中,世界一流大学排行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分析世界一流大学排行评估存在的方法论缺陷,需要确立大学学术品质是世界一流大学评估排行的共同基石,回归世界一流大学排行学术品质导向。这对于我国"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大学的一些外在可操作性测量指标达到世界前列,较易实现,但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品质,则是大学的长期追求。学术品质评估导向有助于大学在推进学校整体或学科建设中清楚地看到自身的质量进展和在世界一流大学方阵中的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