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48)
2023(7043)
2022(5977)
2021(5266)
2020(4211)
2019(9544)
2018(9587)
2017(17490)
2016(9571)
2015(10857)
2014(10994)
2013(10913)
2012(10721)
2011(9999)
2010(10368)
2009(9667)
2008(9753)
2007(8855)
2006(8441)
2005(8202)
作者
(29209)
(24087)
(24075)
(22833)
(15383)
(11610)
(11043)
(9349)
(9277)
(8997)
(8278)
(8145)
(7933)
(7875)
(7547)
(7402)
(7122)
(7070)
(7045)
(7010)
(6435)
(6082)
(5808)
(5685)
(5665)
(5492)
(5464)
(5456)
(4973)
(4844)
学科
(45885)
经济(45830)
管理(27441)
(26084)
(19610)
企业(19610)
地方(17508)
中国(17252)
(13940)
业经(12611)
方法(10307)
(9967)
地方经济(9807)
农业(9786)
(9656)
银行(9646)
(9644)
(9417)
(9399)
金融(9399)
(9116)
(8822)
数学(7903)
数学方法(7770)
(7505)
贸易(7490)
环境(7463)
理论(7230)
技术(7214)
(7143)
机构
学院(138886)
大学(138040)
(55559)
经济(54155)
研究(53445)
管理(50451)
中国(42640)
理学(40450)
理学院(39919)
管理学(39330)
管理学院(39042)
(31955)
科学(31283)
(28140)
(27756)
中心(25495)
(25002)
研究所(24227)
(23354)
(21860)
师范(21666)
北京(21258)
(20677)
财经(20378)
(19201)
(19000)
(18126)
业大(17788)
农业(17688)
师范大学(17141)
基金
项目(81021)
研究(63788)
科学(63286)
基金(55345)
(47347)
国家(46838)
科学基金(39759)
社会(39252)
社会科(37118)
社会科学(37114)
(33216)
教育(28520)
基金项目(28335)
编号(28054)
(27329)
成果(25426)
(23718)
自然(23291)
自然科(22718)
自然科学(22714)
资助(22545)
自然科学基金(22307)
课题(19993)
发展(19393)
(19031)
重点(18313)
项目编号(17339)
(16729)
(16544)
(16394)
期刊
(76104)
经济(76104)
研究(49320)
中国(38938)
(23685)
教育(22511)
(22100)
管理(20549)
学报(19770)
(19034)
金融(19034)
科学(17999)
农业(16044)
大学(14851)
图书(14154)
业经(13798)
技术(13148)
学学(13020)
经济研究(11734)
书馆(10279)
图书馆(10279)
财经(10000)
问题(9472)
(8648)
(8513)
(8261)
论坛(8261)
情报(7939)
理论(7831)
世界(7757)
共检索到249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匡文波  
本文介绍了各国兴起的“信息高速公路”热,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揭示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革命是图书馆产生、发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这一客观规律;提出了我国图书馆界所应采取的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游光荣  
所谓“信息高速公路”一说,首先由美国叫起,并不是交通公路,而指的是高速计算机通讯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的正式名称为“全国性信息基础设施”,它是以光纤电缆为“路”,集电脑、电视、录像和电话为一体的多媒体机为“车”,向各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及普通人家庭提供数据、图像、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湘永  
世界四国信息高速公路发展战略陈湘永(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当今世界,经济日趋国际化,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借之先进的通讯手段,及时准确地获取市场最新消息,就无法参加全球经济竞争,无力进行世界政治角逐,而解决这难题的唯一有效的途径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傅昌志  
21世纪:谁来称雄世界──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热大扫描傅昌志“信息高速公路”究竟是什么“信息高速公路”,它的正式名称是“全国性信息基础设施”。“信息高速公路”实际上是一个交互式多媒体网络,它把电视、广播、报纸、电脑、传真和电话等一般通信工具所能提...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新华  岳红  
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及对图书馆的思考刘新华,岳红(武汉交通科技大学)1信息高速公路的作用及影响“信息高速公路”的正式名称应是:“国际信息基础结构”。形象地说,信息高速公路是将多功能新型计算机、电话、电视、传真等媒体比喻为运载工具:车;将光纤电缆等比喻为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金楼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逐渐形成,商业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延。到2000年,在少数西方国家的城市里,商用的通信带宽就会增加100倍。①网络供应商们竞相把网络利用率高的用户集中连接起来。每一项新的计算机技术总是被商业机构最早采用,因为先进的信息系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很容易被证实的。毫无疑问,大型零售商业不会心甘落伍,但是他们也将受到种种冲击,引发众多的变化。面对渐渐走来的信息社会,大型零售商们,特别是国营大型零售商业不能消极地等待,而应做好必要的早期准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常梦雄 ,蔡业泉 ,黄仲文  
一、状况 近30年来,电子信息业蓬勃发展,其效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实践已经证明,电子信息技术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核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加拿大的信息高速公路目前,加拿大计算机网络大约有2.5万多人使用。全加有两个计算机网络:一个是以多伦多为基地的CRS网络;另一个是以渥太华为中。心的“全国首都免费网络”。但更多的加拿大人却与美国提供的国际网络联机。据加拿大统计局统计,约240万加拿大...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峥,胡晓强  
Internet即国际互联网,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人们又称它为信息高速公路。 Internet的主要用途是E—mail电子邮件、查询资料、彼此交换信息等。它的特点是速度快、信息量大,用户14.4Kbps以上的速度传送数据。对于它的交互式界面,你可以组织一个沙龙,与几万公里以外的参与者实时会谈。 Internet对医药、卫生最大的贡献在于它的快捷、全面和医疗模拟操作等。进入Internet,你可以走进世界卫生网world—health.net/或虚拟医院Vh.radiology.uiowa.edu/,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熹灵   西林  
近年来,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风靡全球,有人称“第二次信息革命已悄然到来”。毫无疑问,中国同样面临着一次机遇:中国何日能上信息高速公路?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陈慧杰  
Internet在很多情况下可看成等同于信息高速公路,而不提很多不同之处。本文描述了Internet的发展历史,它来源于美国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合作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可利用的资源是全球大量可高速存取的信息。Internet的运行特征是由无数自愿参加者维护的“脑对脑”通信信道。文章也讨论了把Internet发展成国家基础设施─—信息高速公路的政策问题,诸如新的数据类型、新的用户团体、私有化过程以及收费评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培云,郑淑荣  
信息高速公路与Internet赵培云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郑淑荣辽宁电子计算机学校国人争上互联网,已汇成我国信息界的一股热潮,许多人上网之后,便认为进入了信息高速公路。其实,Internet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高速公路,只是国际范围的信息交换网。正...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先锋  
一、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将使各国国民经济高度价息化.从而大大提高生产力。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将使信息产业加速发展,成为带动各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将使传统产业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日本式“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21世纪是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信息社会,信息通信正朝着多媒体为代表的高速、大容量的方向发展。日本邮政省最近就信息通信业的发展绘制了宏伟的蓝图,预讨到201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20万亿日元。在研究“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邓寿鹏  
由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触发的最新一轮信息高技术创新活动,把现有的“三电”(电话、电视、电脑)集成为一体。这项重大的技术创新使世界拥有了更加有效的通信工具,每个社会基层机构和每个家庭都可凭藉这个高技术工具,在通信系统终端便捷地输入输出语音、图象、文字和数据,用以实现全新的信息生产和流通方式。多媒体、数据库与光缆、微波站、通信卫星组成的上天下地入海的庞大通信网络,大大强化了地球及其周围空间的立体通信结构。可以说,世界已准备了进入信息时代的高技术基础,人类在跨越世纪的同时,也在跨越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