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38)
2023(6698)
2022(5766)
2021(5389)
2020(4363)
2019(9964)
2018(9835)
2017(17304)
2016(9173)
2015(10059)
2014(10184)
2013(9580)
2012(8880)
2011(8041)
2010(8448)
2009(7770)
2008(7864)
2007(7606)
2006(6723)
2005(6046)
作者
(25755)
(21189)
(21070)
(19872)
(13712)
(10261)
(9542)
(8077)
(7988)
(7855)
(7321)
(7212)
(7150)
(6776)
(6537)
(6285)
(6243)
(6181)
(6110)
(6038)
(5451)
(5141)
(5115)
(4941)
(4918)
(4752)
(4699)
(4697)
(4307)
(4131)
学科
(34210)
管理(33436)
(30934)
企业(30934)
(30794)
经济(30746)
技术(15265)
技术管理(11516)
中国(11427)
(9493)
业经(9490)
理论(9359)
方法(9312)
(9288)
(8334)
(7949)
教育(7782)
(7015)
银行(7005)
(6668)
(6421)
金融(6419)
农业(6390)
地方(6208)
(6174)
(6161)
数学(6087)
数学方法(5961)
教学(5873)
(5797)
机构
学院(131560)
大学(130904)
(49149)
管理(49107)
经济(47918)
研究(40812)
理学(40799)
理学院(40299)
管理学(39685)
管理学院(39388)
中国(31902)
(27593)
(25713)
科学(23994)
(23046)
(20165)
(20023)
师范(19999)
财经(19583)
中心(19088)
(18830)
北京(17657)
研究所(17533)
(17491)
(15789)
技术(15673)
师范大学(15663)
业大(14966)
(14655)
经济学(14552)
基金
项目(78755)
研究(64013)
科学(62671)
基金(54420)
(46828)
国家(45874)
社会(39825)
科学基金(39757)
社会科(37571)
社会科学(37558)
(33391)
教育(30652)
基金项目(28463)
(27007)
编号(26879)
成果(23670)
自然(23406)
(22978)
自然科(22878)
自然科学(22874)
自然科学基金(22528)
资助(20360)
创新(20196)
课题(19902)
重点(17829)
(17145)
项目编号(16811)
(16800)
(16661)
(16606)
期刊
(64659)
经济(64659)
研究(45146)
中国(34079)
教育(26252)
管理(22583)
(22509)
学报(18193)
科学(17268)
(15159)
大学(14491)
技术(13989)
学学(12833)
(12224)
金融(12224)
财经(10786)
业经(10732)
图书(10061)
农业(9825)
(9470)
科技(9233)
经济研究(8755)
(8573)
论坛(8573)
书馆(7881)
图书馆(7881)
问题(7667)
技术经济(7427)
职业(7381)
(6592)
共检索到216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莹莹  
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为了重建江南文教传统,除了曾国藩采取的恢复科举、重开书院等直接举措之外,江南文人自身也进行了努力。作为曾国藩的重要幕僚,赵烈文是著名的毗陵赵氏家族中的成员,他重新整理、修补乾隆时期绘制的七世传家图画卷,题为《赵氏七世传家图》,邀请张裕钊、汪士铎、戴望等人撰写题咏,十数年后,缪荃孙为此图写赞序。题跋文字主要反映了晚清中下层士人的时代感受,图卷对盛世景况的追思凸显了晚清文人的创伤记忆,也反映出晚清士子面对江南儒教文化重建时的复杂心态。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伟  
创伤书写是《天使,望故乡》的重要写作特征。沃尔夫以甘德家庭为社会基本单位,刻画了甘德家庭成员行为的反常、举止的怪异、家庭创伤与身体创伤记忆以及身份焦虑,创造了颇具典型意义的创伤家庭人物。以创伤理论为视角,运用文本细读方法,分析小说主人公尤金·甘德的创伤经历,有助于挖掘《天使,望故乡》在创伤历史记忆、创伤身份塑造、创伤文学写作方面所具有的重要理论与现实价值。来自家庭的创伤造成了甘德家孩子们的身体创伤记忆。创伤记忆塑造了南方人的自我,沃尔夫和其他南方作家一起,开始了漫漫时间长河中对过去的反思和自我探寻之路。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夏茹  
路翎作为“七月派”的中坚作家,在20世纪4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独树一帜,其小说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特色。作家的生命体验为我们理解文本生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童年创伤、情感创伤以及大时代下的战争环境都成为路翎小说创作的底色,这种内在机制深刻影响着小说的风格与内蕴。从这个角度出发,对路翎童年记忆的追溯与战争背景下漂泊生命体验的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亮亮  
《记忆残留》是英国当代实验派作家汤姆·麦卡锡于2005年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奠定了其小说家的地位。麦卡锡在该小说中以冷峻的视角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在遭遇意外创伤后不甘心栖居于自己内心的隐秘世界,而是耗费重金重建记忆中的特定时刻,不断"重现"那些记忆残片以追踪真实。文章通过小说主人公"他"受创后出现的记忆无法整合、交际障碍以及疯癫等生理表征来分析其心理变化。通过这些创伤书写的研究来揭示小说家的天然职责,以文学这个载体呼吁整个社会对遭遇创伤的人群予以身心关怀。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旭东  
家庭创伤记忆是青年成长叙事中阻滞人格主体建构的障碍与生成畸形情感伦理的动因。纾解精神创伤、呼唤亲情关怀、直面家族史等是以张悦然、张怡微、笛安为代表的部分“80后”女作家群体亟需处理的问题。在回溯创伤记忆时,《茧》《细民盛宴》《西决》《东霓》等相关文本的叙事人贴近隐含作者的距离,将历史原罪、情感经济、家族隐秘指认为精神创伤成因,以对生父母、继父母和代父母的态度渐变完成情感认同,并借自白语调与叙事节奏使创伤书写或内蕴审慎节制、以柔克刚之美,或呈露出主体情绪恣肆宣泄的快意夸饰之美。但青年作家生活经验与历史反思力有限,自怜情结与性别身份的困囿使相关文本暴露了精神分析写作或情感夸张式宣泄的局限。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许经纬  
山阴祁氏家族书香传家、忠敏义烈、孝友睦谊之家风和在藏书、戏曲、诗文等方面的家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显明的学术特色,尤其作为中国著名藏书家,称为浙东三祁的祁承?、祁彪佳、祁理孙子孙三代,更彰显了以藏书为特色的家风家学。他们对于图书采访、分类、编目等方面的理论建树和实践探索,于今仍熠熠生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雪涛  
阿来的长篇小说《云中记》构建了不一样的叙事美学,叙事艺术的创新使得整部作品的文学品质在关于精神信仰的对话与诘问中弥漫着一种神性的光辉和动人心魄的力量。从创伤记忆的修复出发,阿来以一个祭师的视角记录村庄消亡的史实,跨越地震灾难与人心动荡的巨大鸿沟,一步步探索物质与精神在历经自然震荡和价值流变之后的救赎,试图通过"云中村"这一象征物的建立实现传统与现在的"和解"。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恩铭  
《新唐书》以萧颖士为中心形成了早期古文家的传承谱系。文章认为,《新唐书》以较大篇幅叙述萧颖士的古文理念,通过采摭文章、叙述观点、文学史观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材料的组织,这样也就确立了萧颖士作为早期古文家的领袖地位。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杨璐嘉  
文化世家是中国历史上难能可贵的人文地标。常熟翁氏家族以耕读起家,以文学见长,受常熟深厚历史文化的滋润和熏陶而兴盛,成为人才辈出、科第联翩的文化世家。翁氏家族作为中国历史上众多传统文化世家的一个缩影,反映出藏书、读书、用书与修身、为善、立业相统一的关系,体现了书香孕育对于“润身”与“淑世”的重要意义与积极作用。文章通过探讨翁氏文化世家形成发展的文化因素,解析翁氏家族书香传承、绵延不衰的人文缘由,展现传统文化世家对于书香的尊崇与挚爱,并立足于当前新时代发展背景,为当代书香家庭、学习型家庭的建设乃至书香社会的构建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许莉  
题跋: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题跋作为一种文体,它的起源、发展、兴盛是有规律的,有迹可循的。本文以《湖南近现代藏书家题跋选》为例,对题跋的几种具体类型进行举例分析,以揭示题跋文体在近现代湖湘大地的繁荣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凌雁  曾青云  
关于中国成人教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一直是社会、学界乃至业内严重失忆或极力回避的问题。在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复兴的号角下,我们重提这个问题,并以此为基点开展专题研究的积极行动,当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应然内容。那么,如何叙述中国成人教育文化的历史印迹,如何校正关于成人教育文化的种种误读,如何探索成人教育文化的传承路径,就成为记忆与传承中国成人教育文化无可避讳的先声。而这些问题正是本文试图讨论的要津。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谢欢  
赵世良(1931—2009)是中国第三代图书馆学学人中的代表人物,赵世良先生去世后,先后出版了《赵世良:1931—2009》(《图书馆建设》编辑部2012年出版)、《赵世良文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21年出版),在对两书内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指出这两本书的出版有利于全面彰显赵世良先生的生平与贡献、推进中国图书馆学学人研究、夯实中国图书馆学学术文献大厦。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谢浩洁  
美籍犹太作家埃利·威塞尔的小说《夜》描写了一个男孩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讲述了纳粹对犹太人所进行的残忍的种族屠杀与迫害。作者运用了多种叙事手法,帮助读者了解犹太人所经历的巨大的历史创伤。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彭韵筑  张一凡  叶瑞恒  张景源  
近年来,随着全球意识与和平理念的盛行,慰安妇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当前慰安妇研究面临史料不足和脱离公众的困境,如何充分挖掘利用史料并使其回归公共领域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介绍笔者团队将增强现实技术引入南京地区侵华日军慰安所研究,制作“AR故事地图”的成果和经验,展示传统史料及其研究成果的数字化、公众化呈现方式。以此为基础,提出历史学通过数字人文方法回归公共领域的两条路径,发掘史学研究体现自身价值的新领域。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梁家琪  梁新弘  
"服务之花"的思想是从整体产品的立场出发,将核心产品与扩展产品的关系喻为一朵花的"花蕊"与"花瓣",通过"花瓣"(扩展服务)为"花蕊"(核心产品)增加价值。"服务之花"的思想是美国服务营销学者克里斯多弗·H·洛夫洛克(Christopher H.Livelock’s)在其代表作《服务营销》中所建立的,其本质含义是从整体产品或服务的立场出发,将核心产品与扩展产品的关系喻为一朵花的"花蕊"与"花瓣",着重阐述如何通过"花瓣"(扩展服务)为"花蕊"(核心产品)增加价值。服务之花模型结合核心服务和扩展服务,把核心服务看作"花蕊",把扩展服务看做"花瓣"(见图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