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70)
2023(14773)
2022(12791)
2021(11677)
2020(9914)
2019(22703)
2018(22561)
2017(43365)
2016(23517)
2015(26545)
2014(26662)
2013(26456)
2012(24477)
2011(22397)
2010(22506)
2009(21100)
2008(20432)
2007(18153)
2006(16309)
2005(14793)
作者
(70763)
(58706)
(58507)
(55739)
(37537)
(28188)
(26410)
(22979)
(22470)
(21112)
(20115)
(19955)
(19052)
(18767)
(18424)
(18144)
(17547)
(17269)
(16904)
(16861)
(14683)
(14682)
(14251)
(13540)
(13246)
(13109)
(13056)
(12922)
(11976)
(11472)
学科
(110596)
经济(110461)
管理(71997)
(63721)
(54275)
企业(54275)
方法(43016)
数学(36885)
数学方法(36500)
中国(25967)
(25824)
(24278)
(24177)
地方(24157)
业经(23302)
(21647)
理论(16428)
环境(16280)
农业(16179)
(16158)
(15873)
贸易(15863)
(15851)
(15395)
(15361)
金融(15358)
财务(15323)
(15315)
(15291)
财务管理(15289)
机构
大学(348878)
学院(344226)
(144079)
经济(141009)
管理(133019)
研究(122133)
理学(114435)
理学院(113121)
管理学(111252)
管理学院(110633)
中国(89385)
(74923)
科学(74745)
(66945)
(62330)
研究所(56508)
(55984)
中心(53455)
财经(52750)
(51293)
业大(51148)
(47735)
北京(47721)
(44712)
师范(44233)
经济学(44175)
(44125)
农业(43880)
(40801)
经济学院(39307)
基金
项目(231039)
科学(180969)
基金(167831)
研究(167773)
(146820)
国家(145647)
科学基金(124128)
社会(106190)
社会科(100540)
社会科学(100510)
(89433)
基金项目(88563)
自然(80613)
自然科(78641)
自然科学(78621)
自然科学基金(77215)
教育(76205)
(75483)
资助(69477)
编号(67176)
成果(55734)
重点(51971)
(51054)
(49599)
(47549)
课题(46934)
创新(44506)
科研(43919)
(43813)
教育部(43792)
期刊
(167119)
经济(167119)
研究(108377)
中国(67451)
学报(56779)
管理(51776)
科学(51747)
(51396)
(51134)
大学(42940)
学学(40463)
教育(36651)
农业(34970)
(29970)
金融(29970)
技术(29596)
财经(27109)
经济研究(26994)
业经(24323)
(23208)
问题(21124)
技术经济(17738)
(17428)
理论(16986)
图书(16867)
科技(16238)
现代(15808)
(15685)
实践(15156)
(15156)
共检索到519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泓  甄峰  于涛方  
会展旅游全球性的迅速发展归因于相关的预期经济利益,以及带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技术等无形利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对长江三角洲乃至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分析了世博经济特征和效应。其次,探讨了世博经济圈的形成基础,认为世博经济圈可以被描述为一个多层面(区域、城市和公司)相互联系的城市网络,世博经济圈的形成必须拥有良好的空间结构和组织结构;最后对世博经济圈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区域合作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是世博经济圈形成的重要动力,经由制度创新、文化协调、区域管治,推动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利益主体的融合实现区域共生;通过核心城市的进一步中心化和节点城市的专业化实现更加分散和互补的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正兵  
21世纪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呈现出空间集聚化的特征,形成若干重要的旅游经济圈,并在推动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是从我国旅游经济圈的发展现状出发,以大上海旅游经济圈为例,分析我国旅游经济圈的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旅游经济圈的基本特征,为我国的旅游经济圈的发展及其理论探讨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小川雄平  赵凤彬  
一、两种国际分工体系与地方经济交流随着世界经济多极化、区域化趋势的加强和东西方对立的基本解体,在东北亚地区正在形成两种不同的国际分工体系:第一种,是以日本资本为主导的分工体系。这是以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景世民  郭卫东  
目前,首都经济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未来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山西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参与首都经济圈的比较优势,积极融入首都经济圈,成为泛首都经济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发展提供开放的发展平台,在产业发展方面实现合作共赢,走出一条符合山西特点的转型综改之路。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曹国琪  
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曹国琪发展是一个永恒的命题,经济区域化和贸易自由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区域化的经济构建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化生产和协作,它充分体现了规模经济的效率;自由化贸易开辟了比较优势的利益源泉。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和设想鼎承了规模经济...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科  
近年来,宁波市金融系统积极推进金融创新、优化金融服务,为宁波港口经济圈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动力。本文以分析宁波市金融支持港口经济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为主线,以金融支持对港口经济圈发展作用和效果的定量分析为基础,以如何让金融更加有效地支持和推动港口经济圈建设和发展为目的展开系统性研究。这对于进一步增强金融业在支持港口、产业和城市协调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宁波在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科  
近年来,宁波市金融系统积极推进金融创新、优化金融服务,为宁波港口经济圈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动力。本文以分析宁波市金融支持港口经济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为主线,以金融支持对港口经济圈发展作用和效果的定量分析为基础,以如何让金融更加有效地支持和推动港口经济圈建设和发展为目的展开系统性研究。这对于进一步增强金融业在支持港口、产业和城市协调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宁波在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陶永诚  姚星垣  
都市经济圈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区域金融合作的良好支撑。本文以杭州都市经济圈为例,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都市经济圈金融合作的路径和机制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是都市经济圈金融合作的基础,并通过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保障水平的完善两条路径对金融合作产生影响,但其影响机制不同:前者的提高对金融合作主要产生极化效应,而后者主要产生扩散效应。对此,需要统筹兼顾金融合作的两种效应,搭建良好的金融合作平台,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实现金融合作的最优效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刚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圈——内地,多层次的探索和实践。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区与内地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加强联合和协作,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大力支援内地,从而对推动和加快内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进全国经济的振兴和腾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渤海经济圈”的优势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内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由北到南合抱着渤海湾,扼守着京津的大门。环沿渤海湾约5,000公里的海岸线上,依次排列着一长串城市。这些城市历来相互间就有较广泛的经济联系,现在改革与开放更把这些城市联结一起。“渤海经济圈”早已客观存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国祥  刘芳  
文章基于市场相对有效的理论观点,结合Hurst指数提出了股市相对有效性的测算方法;基于适应性市场假说,对股市相对有效性的动态演变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经济圈、产业链和实际控制人分类指数,从地域、产业和所有制三个角度刻画了我国多层次股票市场相对有效性的多元化特征。对2009年8月25日至2011年8月31日的中证流通指数、三大经济圈指数、三大产业链指数和三大实际控制人指数的实证结果表明:(1)中证流通指数与中证下游指数的相对有效性显著高于中证上游指数与中证中游指数;(2)目前各指数均处于"相对有效"———"相对无效"的转折期中;(3)经济圈、产业链和实际控制人三个子市场的动态演变机制分别表现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蒋晓岚  孔令刚  
从国际国内经济圈发展实践看,产业整合趋势越来越明显。本文以合肥经济圈发展为例,分析城市经济圈产业整合与创新的基础和条件,探讨提升区域专业化分工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的措施和途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屈晓东  范巧  
区域复合治理是在区域治理中嵌入多元治理主体的治理范式。立足于区域复合治理的基本结构和多核演绎,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循环框架,并梳理其体制机制变革要点。结论显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构建双循环框架,科学处理行政区之间内循环与外循环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区域建制体系、区域竞争与合作体系、区域发展动力体系、区域环境与支持体系,推动中央政府纵向嵌入机制、区域政府横向协作机制、区域非营利组织复合嵌套机制、区域市场资源配置机制等重要体制机制变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学工  薛娜  
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东北亚在物流领域合作的需求急剧上升。尤其面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东北亚区域的物流整合重组已迫在眉睫。环渤海经济带处于东北亚经济圈中心位置,其独特的物流资源成为加强东北亚国际物流开发合作的优势。在分析环渤海地区及东北亚区域的物流资源条件下,以当前东北亚的物流合作为基础,提出了东北亚物流合作机制,建设"一区、三枢纽、五通道"的东北亚区域物流中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金泓汎  
日本的“华南经济圈”研究热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所金泓汎近来.“华南经济圈”和“大中华经济圈”、“华人经济圈”问题,在日本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尤其是1992年不少研究机构和许多学者纷纷研究这个问题,掀起了一股热潮.作为一个外国,如此热衷于研究其周边...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杰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围绕中心城市开展生产力布局的模式,以放大城市的带动作用,借助城市经济实现区域的快速、协调发展。中国也不例外,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构建城市群的实践,表明国内生产力布局模式正逐渐向城市主导型转变。为此,研究环昆经济圈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建设重点,加快环昆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实现云南省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进一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发展差距,以促进云南省经济统筹协调和持续快速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