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8)
2023(1200)
2022(1013)
2021(907)
2020(743)
2019(1595)
2018(1514)
2017(3079)
2016(1648)
2015(1827)
2014(1844)
2013(1789)
2012(1713)
2011(1408)
2010(1386)
2009(1188)
2008(1305)
2007(1216)
2006(977)
2005(966)
作者
(4127)
(3430)
(3322)
(3078)
(2162)
(1645)
(1605)
(1292)
(1240)
(1205)
(1190)
(1167)
(1120)
(1043)
(1023)
(1006)
(987)
(983)
(965)
(908)
(852)
(818)
(776)
(775)
(773)
(764)
(738)
(724)
(709)
(670)
学科
(4894)
经济(4889)
(4115)
企业(4115)
文化(3683)
(3275)
管理(3169)
方法(2458)
理论(2435)
业经(2288)
产业(2199)
教育(2190)
中国(2001)
公司(1913)
市场(1913)
(1899)
(1835)
国公(1834)
跨国(1834)
跨国公司(1834)
文化产业(1768)
文化市场(1768)
(1756)
贸易(1755)
(1730)
经济理论(1533)
企业经济(1469)
地方(1415)
研究(1276)
政治(1186)
机构
大学(21955)
学院(21916)
管理(7487)
(7000)
经济(6803)
研究(6794)
理学(6380)
理学院(6263)
管理学(6145)
管理学院(6084)
(4631)
中国(4585)
(4311)
师范(4289)
科学(3828)
(3502)
师范大学(3466)
(3388)
(3198)
中心(3025)
北京(2965)
研究所(2870)
(2855)
财经(2824)
教育(2749)
(2579)
商学(2498)
商学院(2476)
(2413)
技术(2362)
基金
项目(14207)
研究(11799)
科学(11205)
基金(9686)
(8246)
国家(8135)
社会(7403)
社会科(6988)
社会科学(6987)
科学基金(6924)
教育(5596)
(5525)
编号(5340)
基金项目(4954)
(4827)
成果(4773)
自然(3934)
自然科(3852)
自然科学(3852)
自然科学基金(3781)
资助(3737)
课题(3662)
项目编号(3529)
(3378)
(3214)
重点(3204)
文化(3099)
(3084)
(3056)
规划(3007)
期刊
(9396)
经济(9396)
研究(7339)
教育(5193)
中国(4825)
管理(3447)
学报(3250)
科学(2934)
大学(2694)
(2591)
学学(2360)
图书(2234)
书馆(1862)
图书馆(1862)
(1841)
(1831)
国际(1808)
业经(1673)
经济研究(1638)
(1626)
金融(1626)
技术(1493)
财经(1477)
(1383)
论坛(1383)
(1363)
问题(1307)
商业(1304)
(1270)
(1250)
共检索到34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徐波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东川  陈伟翔  
随着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跨越地域界限,甚至跨出国门来拓宽自己的生存空间,合资企业与合作经营的浪潮已势不可挡。合资与合作的深层含义就是相异的文化在碰撞中寻求融合和协同。跨文化管理所涉及的课题甚多,本文只集中讨论跨文化的沟通。为此,本文访问调查了一些香港和澳门在中国内地的管理决策人员和投资者及中国内地驻香港或澳门中资企业的管理决策人员。希望首先借用同文同种,但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不同文化背景的(广东)省港澳地区的跨文化沟通经验来论述跨文化的有效沟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谢名一  
在跨国并购中,文化整合失败成为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文章在整理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并购进行阶段性的划分,并根据不同阶段的企业文化层面与沟通层面应该关注的重点提出了提升并购效果的新的跨文化沟通模型。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董青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从古至今就与中国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有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在历史上,日本是单一种植型经济,依靠家族或邻人之间的相互协作完成农业耕作。近代以来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传显  
国际商务谈判是不同国家之间针对贸易和商务等活动的磋商过程。国际商务谈判要比国内商务谈判复杂得多,因为每个国家的政治、法律和经济制度不同,各个民族之间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存在差异,因而国际商务谈判中可能出现沟通障碍。因此,如何应对这些障碍并实现良好的沟通,是国际商务谈判成功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方式,指出可能出现的跨文化沟通障碍,提出要确保国际商务谈判的成功,谈判双方都应采取恰当的沟通策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骏生  徐明  
当今世界正朝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企业发展也进入了全球化竞争的崭新阶段,企业跨国经营与国际化发展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跨国发展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机遇,但同时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笔者通过对跨文化沟通所面临的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出跨文化沟通的有效模式和具体措施,以期对国际企业的跨文化沟通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夏先良  冯雷  
本文论述了中国海外投资地域的语言文化分布;分析了目前中国海外投资的跨文化沟通能力、问题和挑战,在管新平(Guan,2005)有效跨文化沟通三要素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中国海外企业跨文化沟通的效果。本文认为,中国海外企业采用东道国语言文化直接沟通效果最好;采用翻译或第三方语言文化沟通的效果次优;在非华人社会里采用汉文化沟通的效果几乎无效。跨文化沟通效果高低对投资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文化对经济影响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不能夸大文化对经济的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夏艳  
如何拓展理工科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引导他们自觉培养深层次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增加理工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资本,成为当下部分新建应用技术大学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对常熟理工学院、苏州科技学院、淮阴工学院与盐城工学院四所江苏省新建应用技术大学理工科学生先后两次发放了"跨文化常识自测量表",调查对象均为2012级已通过大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余桂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和跨国经营的蓬勃发展,人力资源的流动性也在加强。无论是外销员,还是从事其他国际商务活动的人员以及中外合资企业的员工随时都面临着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情景。这些从业人员除了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杨为勇  
笔者在上世纪末曾被派往非洲的乌干达建立海外销售分公司。在开拓业务时,需要与当地政府、商人进行交流,还需要从当地招聘员工,包括销售人员、维修人员等在当地进行营销和服务。在与当地人员进行的交流过程中,笔者遭遇了很多跨文化沟通的问题。一、非洲本土文化的特点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把非洲分为非洲本土(撒哈拉以南)、亚洲的非洲(北非)和欧洲的非洲(南非)。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称乌干达为"非洲的明珠",其文化既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晶  
主观因素致贫型人口普遍存在对外来文化及其思维模式、行为规范的观望或抵触态度。传统的环境决定论、社会制度论、文化致贫论、信息匮乏论和个人责任论对跨文化沟通这个重要环节鲜有论述。研究认为:贫困是一种结构性存在,贫困文化作为一种典型的差异性文化现象,严重制约了人口智力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在认识论上,文化"精准扶贫"中的跨文化沟通特指与那些在经济尺度和文化尺度均处于劣势群体之间的沟通,强调通过"视域融合"改变贫困文化发展的外在环境和内在逻辑;在方法论上,通过基本理论模型系统阐释跨文化沟通的逻辑结构与方法体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雪青  李诗娴  
由于文化多元性和沟通对象复杂众多的特质,使得多文化的国际团队在沟通管理上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难以控制的因素。文章以国际工程项目为例,基于文化距离的角度研究,测量文化差异性对沟通造成的影响,搭建全方位的沟通管理,为跨文化沟通管理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索成秀  
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使国与国的联系更紧密,"地球村"的高度互联切实增强人们的联系与互动,不同文化的沟通与协作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新常态。多元化发展为大学生提供越来越多的跨文化学习交流机会,也对其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语言作为沟通工具和文化载体,英语学习不应停留在单纯的语言知识学习层面,更要进行不同文化间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专业知识过硬的基础上,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人才能获得更多就业机会,更具竞争优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雨露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实现连续四个十年的高速增长。中国正在准备创造这样的奇迹,而且必须创造这样的奇迹。在三十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的第四个十年的高速增长需要更加巨大的超越性的动力,即创新的动力。而只有科学技术、产业组织和文化发展等各方面全面协同创新,才有可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动力。未来的十年,创新将仍然是必然的关键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高等教育界为此作出应有的努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文艳  刘耀中  
随着信息技术渗透到组织的方方面面,全球虚拟团队成为许多跨国公司流行的工作方式。跨组织、跨国界、跨文化的团队成员更需要一种创新的沟通方式。文章阐述了全球虚拟团队的概念、冲突表现,并提出了具体的沟通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