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4)
- 2023(1922)
- 2022(1469)
- 2021(1631)
- 2020(1131)
- 2019(2828)
- 2018(2976)
- 2017(3650)
- 2016(3284)
- 2015(3799)
- 2014(4013)
- 2013(3082)
- 2012(2870)
- 2011(2759)
- 2010(2973)
- 2009(2314)
- 2008(2174)
- 2007(2094)
- 2006(1963)
- 2005(1856)
- 学科
- 教育(18056)
- 中国(8025)
- 教学(5208)
- 理论(5048)
- 学(3205)
- 革(3119)
- 改革(3090)
- 发(3014)
- 发展(2993)
- 思想(2979)
- 高等(2971)
- 展(2871)
- 政治(2845)
- 研究(2769)
- 教育改革(2760)
- 思想政治(2739)
- 政治教育(2739)
- 治教(2739)
- 德育(2719)
- 学校(2425)
- 学法(2296)
- 教学法(2296)
- 生(2193)
- 教育学(2190)
- 计算(2161)
- 算机(2157)
- 计算机(2157)
- 机化(2139)
- 计算机化(2139)
- 学理(2047)
- 机构
- 大学(36751)
- 学院(31784)
- 教育(24637)
- 范(16261)
- 师范(16237)
- 研究(15271)
- 师范大学(13719)
- 京(9820)
- 职业(9800)
- 教育学(9616)
- 技术(8319)
- 科学(8170)
- 北京(7283)
- 所(7264)
- 教育学院(7035)
- 职业技术(6694)
- 研究所(6646)
- 江(6485)
- 技术学院(5523)
- 院(5522)
- 中心(5496)
- 教育科(5068)
- 教育科学(5032)
- 管理(4933)
- 州(4868)
- 研究院(4608)
- 京师(4313)
- 中国(4238)
- 理学(4084)
- 济(3931)
共检索到60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章乐
集体记忆是群体成员共同拥有的记忆,并非群体成员个体记忆的简单叠加,而是他们基于共同的文化工具所建构的关于群体过去的共同记忆,因此它不是关于过去的客观重现,而是基于当下对过去的重构。集体记忆不仅具有凝聚和认同的作用,还具有规范群体价值观和习惯、保存和丰富群体传统以及缓解个体和群体痛苦的作用。然而,集体记忆也涉及选择性遗忘和压迫等道德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道德问题,道德教育在发挥集体记忆的凝聚和认同作用时,还应通过对话建构“共享”的集体记忆,并培养学生集体记忆中的人类意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闫志刚 张韦韦
时光匆匆中,我们送别了不平凡的2014年。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回首这一年,"改革"成为社会各领域发展主基调。而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教育事业作为发展之基、民生之本,被政府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也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元发
记忆表面上是个人的、自治的、出于理性的,实质上是被给予的、习俗性的、意见性的。由此值得追问:记忆与真理、道德具有何种关联,记忆与知识是何种关系。记忆具有意见与知识的双重面相,在教育上具有引导人过道德生活与知识生活的双重功能。因此,在教育中有必要保持记忆的意见与知识之间的张力,让个体记忆、集体记忆与历史记忆在教育中相互审视,遵守本体论与知识论的双重承诺。既拒绝记忆唯工具化,也反对记忆唯理智化,承认教育与记忆的双重本质关联。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邱昆树
文化记忆是指文化共同体共享的记忆。文化记忆借助其凝聚力维系着社会、群体和个人的身份认同。教育作为"文化记忆之场",特别是在教育系统中有着奠基地位的、面向所有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对于塑造人们的"文化记忆"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从现实情形看,在现代性的条件下,作为"文化记忆之场"的教育却面临着重"当下"轻"历史"、重"理性"轻"情感"等挑战。克服教育中的"记忆"危机,塑造我们共享的"文化记忆",需要在课堂上强化传统文化内容、在校园里开展集体仪式、在学校外组织研学旅行等。
关键词:
教育 文化记忆 身份认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凌雁 曾青云
关于中国成人教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一直是社会、学界乃至业内严重失忆或极力回避的问题。在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复兴的号角下,我们重提这个问题,并以此为基点开展专题研究的积极行动,当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应然内容。那么,如何叙述中国成人教育文化的历史印迹,如何校正关于成人教育文化的种种误读,如何探索成人教育文化的传承路径,就成为记忆与传承中国成人教育文化无可避讳的先声。而这些问题正是本文试图讨论的要津。
关键词:
中国成人教育文化 文化记忆 文化传承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董少广
儿时的山村,面积不大,家家相通,户户相连,一派田园风光。由于地少人多,老辈人总是说,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为了生活,村民们就在山坡、水边、房前屋后种植了梧桐、槐树、柳树、香椿、杏树等。每年4月底槐树花开的时候,风吹过来,香飘四溢,八斗杏更是小有名气。山里人爱山、恋山,对自然敬畏、尊重,与自然和谐相处。柴门犬吠,男耕女织,粗
关键词:
故乡 槐树 染料作物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崔红娟 伍莉 刘勋 张燕
文章通过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历程的思考,探讨了图书馆学在学术发展中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值得记取的东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戚澄邦
偶然间找出了两张多年前的老照片。一张是1952年上海市金融业职工参加西北建设欢送大会时新闻报道的照片,一张是上海市金融业各团支部欢送留影照片。这是上海市金融工会送给我们参加西北建设的金融人的纪念照。这两张照片保留下了时代的记录、岁月的烙印和历史的记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