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81)
2023(8505)
2022(7240)
2021(6621)
2020(5516)
2019(12589)
2018(12794)
2017(25453)
2016(13545)
2015(15794)
2014(16168)
2013(16486)
2012(16201)
2011(14779)
2010(15298)
2009(14612)
2008(14632)
2007(13612)
2006(12852)
2005(12369)
作者
(42013)
(34614)
(34531)
(32791)
(21870)
(16291)
(15917)
(13322)
(13160)
(12938)
(11752)
(11426)
(11209)
(11125)
(10677)
(10645)
(10235)
(9973)
(9939)
(9921)
(9142)
(8540)
(8499)
(7985)
(7947)
(7891)
(7751)
(7749)
(7073)
(6818)
学科
(69459)
经济(69387)
管理(39691)
(38995)
(29533)
企业(29533)
中国(24272)
地方(21353)
方法(21321)
(20806)
数学(17702)
业经(17676)
数学方法(17502)
(15817)
(15365)
(14207)
银行(14197)
(13767)
农业(13667)
(13596)
贸易(13581)
(13126)
(12744)
金融(12744)
地方经济(12416)
产业(12265)
(12018)
(11507)
技术(10844)
环境(10110)
机构
学院(210688)
大学(208961)
(91369)
经济(89333)
管理(78380)
研究(74982)
理学(63917)
理学院(63185)
管理学(62364)
管理学院(61947)
中国(60927)
(46562)
(46352)
科学(42213)
(38801)
(34917)
中心(34530)
财经(34516)
研究所(33762)
北京(31245)
(31242)
(30744)
(29724)
师范(29510)
(29084)
经济学(27510)
(26125)
业大(25548)
财经大学(24958)
经济学院(24639)
基金
项目(118545)
研究(93838)
科学(92570)
基金(82134)
(68978)
国家(68327)
社会(58939)
科学基金(57899)
社会科(55922)
社会科学(55911)
(47914)
基金项目(42790)
教育(41534)
编号(40842)
(39186)
成果(35992)
资助(34075)
自然(33035)
(32367)
自然科(32140)
自然科学(32133)
自然科学基金(31547)
课题(28536)
发展(26983)
(26526)
重点(26437)
(25720)
项目编号(25100)
(24236)
(23756)
期刊
(118249)
经济(118249)
研究(74162)
中国(48428)
(34630)
管理(31196)
(31058)
(27834)
金融(27834)
教育(26080)
学报(26008)
科学(25095)
业经(21822)
农业(20776)
大学(19837)
技术(19436)
经济研究(18673)
学学(17833)
财经(17432)
问题(16717)
图书(16111)
(15157)
(13275)
理论(12637)
商业(11830)
书馆(11519)
图书馆(11519)
国际(11470)
技术经济(11428)
实践(11353)
共检索到358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穆恭谦  
在人大、政协七届四次会议期间,《中国科技论坛》编辑部、科技日报理论部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有关领导、专家召开“关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问题”座谈会。现摘要发表部分专家的发言,供交流和探讨。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同志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江泽民  
“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特点与我国的发展战略问题”一文,是江泽民同志一年前发表的一篇论文。文章中指出的以电子信息技术作为振兴我国经济的倍增器,提高效率,降低消耗,并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创造出几倍于当前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战略思想,对于我国“八五”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对于未来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走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刊全文发表这篇文章,以供广大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晓钟  杨丹  
利用耦合评价模型,估算我国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2002~2013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两大产业处于中度耦合水平,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但到2013年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实证分析还发现,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的提高,有利于汽车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改善、能源消耗率的降低、专利总数和出口总额的增加。最后,探讨了提高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度、促进汽车产业与新一代技术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燕  曹永峰  
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同时也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层次有待提升、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以及产业同构等问题。建议采取竞争合作策略,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实现整体做大做强的飞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安筱鹏,曹远肖  
本文从产业发展的资本构成的角度,把我国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分成四种类型,即民营资本主导型、外资主导型、民营资本+外商投资资本主导型及均衡发展型,并深入分析了四种地区发展模式特点,并探讨了不同产业资本未来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卢明华,李国平,杨小兵  
产业链是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产业集合,产业链分析为观察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是认识和判断产业各环节竞争能力、确定产业竞争优势的有力工具,并为政府和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法。本文正是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认识电子信息产业,评价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进而结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提出今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路。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谢晓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在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百姓的物质文化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的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忠德  
近年来,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多个特征明显的产业集群,但集群化发展仍然存在创新能力低下、产品差异化程度低、集群企业合作不够和竞争有余等问题。文章认为,应通过强化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引导作用,培育新型产品、调整大企业集团产业结构,加快平台建设和建立良性竞争及协作互补机制等措施,以促进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化的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于喆  
2017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取得新成就,主要表现为"五新",即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注入新力量、国内优势企业茁壮成长形成新地位、激励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谋求新作为、自主创新展现新气象以及军民融合取得新突破。同时,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等各方面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主要表现为"两不一担忧",即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不平衡、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监管之间的不匹配以及对技术发展引发就业冲击和安全问题的担忧。对此,要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政策举措要、加强新技术的多方位沟通、培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建美  
本文就信息产业领域的江苏与台湾的合作现状与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发展两地合作进行一些探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文军,卫民堂  
关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战略任务的思考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张文军,卫民堂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信息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与汽车、铁路、能源相并列的支柱产业。在一些发达...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乌家培  
本文描述了我国信息产业在“八五”、“九五”和到2010年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大信息产业”的概念,指明了信息产业各部分相互融合的趋势,强调对信息产业的发展要从综合集成的高度来认识和发展,从产业渗透的广度来推动和促进,从全球竞争的角度来抓紧和强化,从持续发展的要求来培育和扶植,并逐一作了论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松飞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电子产品制造业生产过程做不到清洁生产,废旧电子产品没有完备的回收渠道。实证研究表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鉴于此,对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应政府企业联动,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引入RoHS标准;采用生态设计模式,将"绿色信息技术"贯穿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而使电子信息产业朝着绿色产业的目标迈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文兴吾  
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与特色。"十五"期间,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其作为龙头主导产业,列为全省的"一号工程",大力推动发展。"一号工程"实施以来,出现了现实与预期的背离: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在"十五"期间并没有跟上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步伐,没有发挥好龙头主导产业的作用。然而,当前的问题已不是该不该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号工程"来发展,而是如何千方百计将其做大做强。四川在西部大开发中,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一号工程",根据是充分的,尤其是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机遇,更应该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其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