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7)
- 2023(13701)
- 2022(12124)
- 2021(11287)
- 2020(9545)
- 2019(22221)
- 2018(21966)
- 2017(43259)
- 2016(22992)
- 2015(25878)
- 2014(25628)
- 2013(25165)
- 2012(22865)
- 2011(20436)
- 2010(20046)
- 2009(18023)
- 2008(17209)
- 2007(14679)
- 2006(12501)
- 2005(10325)
- 学科
- 济(95960)
- 经济(95859)
- 管理(68785)
- 业(65061)
- 企(54992)
- 企业(54992)
- 方法(49779)
- 数学(44029)
- 数学方法(43492)
- 农(23704)
- 财(23506)
- 中国(22066)
- 业经(20119)
- 学(19176)
- 地方(17873)
- 贸(16852)
- 贸易(16846)
- 易(16253)
- 农业(16134)
- 技术(16064)
- 务(15652)
- 财务(15583)
- 财务管理(15550)
- 理论(15515)
- 企业财务(14795)
- 制(14788)
- 和(14500)
- 环境(14012)
- 划(12919)
- 融(12193)
- 机构
- 大学(323353)
- 学院(320771)
- 管理(134489)
- 济(128131)
- 经济(125488)
- 理学(118734)
- 理学院(117514)
- 管理学(115414)
- 管理学院(114848)
- 研究(99489)
- 中国(71493)
- 京(66435)
- 科学(61375)
- 财(56470)
- 业大(48159)
- 农(47812)
- 所(47232)
- 财经(47227)
- 中心(45905)
- 江(43641)
- 研究所(43512)
- 经(43259)
- 范(41557)
- 师范(41193)
- 北京(40925)
- 经济学(38574)
- 农业(37309)
- 院(36799)
- 州(35911)
- 财经大学(35693)
- 基金
- 项目(231805)
- 科学(183957)
- 基金(170641)
- 研究(169212)
- 家(147663)
- 国家(146473)
- 科学基金(127928)
- 社会(107579)
- 社会科(102080)
- 社会科学(102055)
- 基金项目(91229)
- 省(89570)
- 自然(84209)
- 自然科(82314)
- 自然科学(82294)
- 自然科学基金(80832)
- 教育(78662)
- 划(75390)
- 资助(70498)
- 编号(68837)
- 成果(54126)
- 部(51826)
- 重点(51068)
- 创(48541)
- 发(47958)
- 课题(45981)
- 创新(45205)
- 教育部(45145)
- 科研(44661)
- 国家社会(44314)
- 期刊
- 济(127723)
- 经济(127723)
- 研究(87941)
- 中国(51963)
- 学报(48885)
- 管理(46762)
- 科学(45451)
- 财(41811)
- 农(41802)
- 大学(37937)
- 学学(35740)
- 教育(33937)
- 农业(29297)
- 技术(28825)
- 融(23028)
- 金融(23028)
- 财经(22439)
- 业经(21703)
- 经济研究(20469)
- 经(18995)
- 图书(17328)
- 问题(16861)
- 理论(15789)
- 科技(15682)
- 技术经济(15526)
- 实践(14604)
- 践(14604)
- 统计(14479)
- 商业(14399)
- 业(14388)
共检索到438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邱均平
导言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需要知识的创新,而知识交流则是知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研究知识交流模式,探索知识交流规律,对于促进知识创新,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知识经济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作者学术关系的知识交流模式与规律研究"(项目编号:70973093)。经过初步的研究,我们认为,作者之间的知识交流存在着三种主要关系:作者合作关系、作者引证关系、作者链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蓉英 吴胜男
文章在系统梳理和分析知识转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引证与知识转移进行类比,分析了基于引证关系的知识转移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随后进行了局限性和应用领域的研究探讨,为基于引证关系的知识转移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引证关系 知识转移 理论研究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邱均平 王菲菲
综合采用作者共被引分析、作者文献耦合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CSSCI收录的2000-2009年情报学领域的8567篇发文和70947篇引文进行作者共被引关系和作者文献耦合关系的深入发掘,对引证关系视角下的国内情报学领域作者研究活力与影响力进行尝试性探索,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模式与主题演化作进一步的归纳分析,以期对国内情报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小兰 章成志
文章提出一个结合兴趣内容和链接关系的社区发现方法。该方法首先分别基于用户兴趣内容和链接关系得到内容主题向量和链接社区向量;然后使用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内容主题向量和链接社区向量计算用户之间总的距离;最后用二分K均值算法划分社区。通过在真实社会网络数据集上的测试表明,提出的方法比单纯基于兴趣向量聚类与单纯基于链接关系聚类方法要好,研究结果为社会化媒体上的社区发现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刘雁 书方平
目的 :通过对有代表意义网站的链接特征及站外链接类型及特征的调查分析 ,评价利用链接关系评价网络信息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搜索引擎FastSearch分别检索综合网站与专业网站的被链次数及新浪被不同类型网页链接次数 ,以分析网站的链接特征 ,并对新浪站外链接类型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综合网站与专业网站被链次数存在明显差异 ,站外链接数在总链接数中所占比例超过站内链接数。新浪被不同语种及不同国别网页广泛链接。站外链接可分为推荐链接、合作链接、相关链接、资源链接、通讯链接、广告链接 6种类型。前 3种类型全部是新浪的主页与频道建立的链接 ,对评价网络信息价值更高。结论 :站外链接关系反映的是被...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文庭孝 李维
知识单元是知识链接的基本单位,知识链接是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基础,基于知识单元的知识链接能把具有关联关系的知识资源链接构成知识网络。从知识链接要素、知识链接方式、知识链接模型三个方面对基于知识单元的知识链接原理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其在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中的应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贺新闻 侯光明 王艳
大规模科学技术工程涉及数量众多的各类实施组织,针对其中复杂的组织协同结构及其关系问题,本文基于组织理论、协同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运用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构建出集中型、适应型、分散型组织协同网络,并进行形式化定量描述,然后分析了协同关系维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职权链接关系和契约链接关系及其对应的两种组织协同网络管理模式。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蓉英 魏绪秋
知识的传承、应用与学科发展息息相关。对作者层面的知识扩散规律进行探析,有助于发现作者间的知识扩散过程、追溯学科知识来源、评价作者对学科知识的贡献度。本研究以中国引文数据库中的知识管理被引证文献为检索对象,从而下载引证文献和被引证文献,运用文献统计方法,发现被引证文献的学科、机构、人员分布,了解目前被引证文献的来源现状;构建作者知识扩散网络,发现知识扩散过程;定义知识扩散广度、知识扩散深度指标,用于评定作者知识扩散贡献程度。通过研究,认为:(1)被引证文献的学科来源分布相对集中,而在机构来源和人员来源方面分布较为分散;(2)知识扩散网络中存在知识输入型、知识输出型和知识综合型三种类型的作者,从而...
关键词:
作者 引证关系 知识扩散 知识管理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倩 杨思洛
文章运用引文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CSSCI收录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来源期刊和JCR收录的Information Science&Library Science来源期刊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国内外图书情报学期刊的引用和被引概况,绘制了期刊之间的耦合网络图和共被引网络图,以期刊间的引证关系为视角,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图书情报学科的知识交流情况。
关键词:
图书情报学 比较研究 引文分析 知识交流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魏绪秋 李长玲
开展作者引证规律研究可以了解研究人员使用学术文献的特征,实现文献的利用以及开展科学评价工作。文章以Scientometrics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引入作者首次引证时间、作者引证时间跨度以及作者最佳引证时间三个测度指标,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不同出版年份的测度结果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出版年份其测度结果也有所差异;三种测度指标总体上呈现出下降态势,但作者引证时间跨度测度数据变化相对复杂(下降-平稳-下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均平 刘国徽
文章提出作者会议耦合分析方法,利用作者参加的学术会议的耦合强度分析作者之间的潜在交流关系;根据国外图书情报领域作者参加学术会议的情况,建立和分析作者会议耦合潜在交流网络,发现该领域内的各种潜在交流团体以及相应的研究主题;通过加强不同主题的潜在交流团体之间的关键节点作者在交流中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科领域知识交流与传播的效率,促进不同主题甚至不同学科的知识交叉传播。此外,还发现作者会议耦合分析可以作为其揭示学科领域知识结构方法的有效补充。
关键词:
作者 会议 耦合 学科领域 知识交流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岳增慧 许海云 王倩飞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科知识的传播与扩散促进了学科的协同、交叉、融合、发展与创新。文章利用复杂网络算法对学科引证知识扩散时序演化网络进行动态链路预测分析,以期探索学科知识流动结构变化及演进态势,为学科知识管理及决策制定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文章以学科引证知识扩散时序演化网络结构信息为基础,采用10项基于局部信息的相似性指标分别对无权和加权知识扩散网络进行动态链路预测分析,并将各指标的预测性能进行了对比。最后,利用无权RA指标和加权AA指标对学科引证知识扩散态势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不同指标的预测精度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会动态变化;在学科引证知识扩散网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弱连接效应;不同链路预测指标在无权和加权学科引证知识扩散网络中的适用性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付中静
[目的/意义]基于论文和期刊视角分析Web of Science(Wo S)数据库中不同引证时间窗口论文使用次数与被引频次之间的关系以及量引背离现象。[方法/过程]收集20132015年Wo S数据库收录眼科学领域被引频次TOP10%论文数据,分析文献类型,不同引证时间窗口论文使用次数、被引频次的变化,从论文和期刊视角分析论文被引频次与使用次数的相关性,并对量引背离现象进行分析。[结果/结论]TOP10%论文主要文献类型为Article。随论文被引频次升高,使用次数(180天,U1)、使用次数(2013年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殷媛媛
论文体现基础研究水平,专利体现技术创新水平,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在现有科学与技术关联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并提出从科学与技术互动的角度设计双向的引文揭示方法,包括专利引用论文揭示法和论文引用专利揭示法,分别研究专利对论文的引用以及论文对专利的引用在时间、空间和种类等方面的分布。选取立体显示这个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从时间、空间、种类的角度展开科学与技术的互动研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燕萍
从作者引用认同和引证图像中衍生出方法和理论,探讨期刊引用认同和引证图像的评价指标,然后以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较接近和较高的3种期刊:《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情报资料工作》作为实证进行分析说明,采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库和引文数据库,对其三者的参考文献总数/被引期刊数、单次引证和多次引证、自引、新的期刊扩散因子分析等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对期刊作一个更加详细的多方面描述,反映出期刊参考文献的多样性、集中与分散规律、该刊的开放性以及在本学科领域的扩散能力与渗透能力、影响力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