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83)
- 2023(4081)
- 2022(3355)
- 2021(3088)
- 2020(2571)
- 2019(5822)
- 2018(5507)
- 2017(11600)
- 2016(6005)
- 2015(7009)
- 2014(6738)
- 2013(6741)
- 2012(6432)
- 2011(5789)
- 2010(5734)
- 2009(5227)
- 2008(5201)
- 2007(4534)
- 2006(3812)
- 2005(3347)
- 学科
- 济(33540)
- 经济(33508)
- 方法(21297)
- 数学(20099)
- 业(20034)
- 数学方法(20029)
- 管理(19066)
- 企(15416)
- 企业(15416)
- 财(9696)
- 农(7761)
- 中国(7132)
- 贸(5981)
- 贸易(5978)
- 制(5886)
- 务(5835)
- 财务(5830)
- 财务管理(5810)
- 易(5807)
- 农业(5730)
- 企业财务(5673)
- 业经(5218)
- 地方(5002)
- 银(4792)
- 银行(4785)
- 融(4554)
- 金融(4552)
- 行(4522)
- 技术(3892)
- 学(3868)
- 机构
- 大学(91892)
- 学院(89701)
- 济(42350)
- 经济(41705)
- 管理(37415)
- 理学(33304)
- 理学院(33049)
- 管理学(32640)
- 管理学院(32471)
- 研究(25119)
- 财(20668)
- 中国(19863)
- 财经(17132)
- 京(16870)
- 经(15807)
- 经济学(15146)
- 经济学院(13911)
- 财经大学(13077)
- 中心(12893)
- 江(12272)
- 科学(12269)
- 农(11213)
- 商学(11103)
- 业大(11065)
- 商学院(11031)
- 所(10843)
- 范(10199)
- 北京(10129)
- 师范(10117)
- 经济管理(10077)
- 基金
- 项目(62133)
- 科学(50588)
- 基金(48369)
- 研究(46068)
- 家(40697)
- 国家(40377)
- 科学基金(36179)
- 社会(32951)
- 社会科(31449)
- 社会科学(31444)
- 基金项目(25093)
- 省(22502)
- 教育(22380)
- 自然(21806)
- 自然科(21371)
- 自然科学(21370)
- 自然科学基金(21041)
- 资助(20601)
- 划(18742)
- 编号(17453)
- 部(15446)
- 国家社会(14694)
- 成果(14439)
- 教育部(14260)
- 人文(13773)
- 重点(13346)
- 大学(12835)
- 创(12821)
- 制(12296)
- 发(12210)
共检索到123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丽琴 陈少晖
分税制改革在增强中央财政实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及地区财力差异的问题,转移支付成为中央平衡这些财力差异的重要手段。然而,它却没有起到应有的均等化效果。其中,专项转移支付饱受诟病却持续增长。研究表明,在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专项转移支付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基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实证分析,证实了专项转移支付确实能起到促进均等化的作用。目前,应通过建立监督机制,设计效益评价体系以及转变地方政府考核体系等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冲
近年来,政府间专项转移支付作为一项改善特定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促进公平的政策手段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一些资料也表明大量的专项转移支付并没有用在指定项目上,而是被转移到其他用途。文章从制度比较、行为分析的角度对转移支付漏损的成因、特征与影响进行了理论阐述,并以1998年至2001年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教育专项转移支付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美多 颜学勇
我国的专项转移支付存在着这样一个悖论:一方面,在它的分配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一直以来都倍受理论界和实践界的批评;另一方面,它在我国的转移支付体系中却一直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对它的批评和质疑并没有导致它的大幅度削弱。
关键词:
专项转移支付 政治逻辑 政府间财政关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东旻 李静 陈翊婧
文章基于我国专项转移支付的政策文本,结合我国省市级面板数据,将省级各项专项转移支付收入和所对应的专项支出划分为科教文、社保医疗、经济建设和农林水四种类别,提出并验证了我国专项转移支付的理论机制是:我国专项转移支付提出的多种"配套政策"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要求,明显带动了地方经济建设支出,进而挤压了对应的专项支出。通过对专项转移支付的收入效应、配套效应和挤占效应的综合权衡最终决定了专项支出的实际带动效果。实证研究发现:科教文与社保医疗类专项转移支付显著降低了对应的科教文支出与社保医疗支出,经济建设与农林水类专项转移支付显著增加了对应的经济建设支出与农林水支出;经济建设类专项转移支付能够显著带动其他三类地方专项支出。配套机制在科教文与农林水类专项转移支付中具有不同的运行逻辑,也即:当挤占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科教文类专项转移支付通过带动经济建设支出,降低了地方的科教文支出;而当收入效应大于挤占效应时,农林水类专项转移支付在经济建设支出的带动下提高了地方的农林水支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明忠
农村劳动力转移后之所以会选择回流,从逻辑上看原因多种多样。但根据本文对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结果,预期收益和比较收益的降低是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相当部分在城市做工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没有融入当地生活。为此,必须加强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让农村转移劳动力更多地分享做工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通过改革帮助农村转移劳动力更好地融入做工所在地的生活。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回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靖 胡秋红 段丁强
文章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构建转移支付、经济增长与居民健康的显式关系,通过求偏导数发现转移支付、经济增长均对居民健康产生了正向影响。利用实际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转移支付与居民健康呈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与居民健康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在转移支付与居民健康之间具有中介效应。此外,面板分位数回归的结果还表明转移支付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行
组织CEO的薪酬水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主要观点是薪酬水平太高,不符合薪酬分配结构和缺乏合理性依据。调查发现,CEO们利用其自身的权力可以增加薪酬收入和津贴水平,这是缺乏合理性的主要基点。本文将CEO薪酬水平不合理性分为两种,即支付过度和支付不足,而这两种情况都会产生负效用,最大的负效用是引起组织基层管理人员的离职行为。由于组织关注的重点在于绩效,董事会往往偏向于向CEO支付高薪酬以换来企业的高绩效,而通过数据验证后,本文认为,不管是CEO薪酬支付过度还是支付不足,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组织的绩效,并且附带产生一些潜在"负效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江新昶
基于中国分省面板数据,本文对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区发展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转移支付在地区间的分布具有"马太效应",越是富裕的地区,得到的转移支付量越多,转移支付没有发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的作用。在转移支付的三个组成部分中,专项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扩大了地区发展差距;财力性转移支付有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并且推动经济增长的效率最高。
关键词:
转移支付 经济收敛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肖建华 黄蕾 吴爱琴
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江西省为分析样本,利用变异系数法分析了江西省11个设区市基本公共服务现状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与江西省70个县2011~2015年的统计数据,具体分析各项转移支付具体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间呈现正相关关系,税收返还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产生负效用。但在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结构中,财力性转移支付对教育、医疗与社会保障都有积极的正效应;专项转移支付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这三类也有着积极的正效应,但与财力性转移支付相比,其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一般预算收入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社会保障,一般预算收入增加1%可以使得社会保障供给提高1.0631%。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肖建华 黄蕾 吴爱琴
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江西省为分析样本,利用变异系数法分析了江西省11个设区市基本公共服务现状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与江西省70个县20112015年的统计数据,具体分析各项转移支付具体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间呈现正相关关系,税收返还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产生负效用。但在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结构中,财力性转移支付对教育、医疗与社会保障都有积极的正效应;专项转移支付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这三类也有着积极的正效应,但与财力性转移支付相比,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剑文 胡瑞琪
当前,财税体制改革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向财政转移支付领域,积极呼吁尽快出台规范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行为的财政转移支付法。以往在该领域,我们主要关注的是经济学视野下"财政转移支付行为"本身的理性,强调支付资金数额计算方法的优化;而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对现代财政制度的呼唤要求我们从法学视野下重新认识、理解和构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明确转移支付资金的性质、权力的边界等本质问题,以原则和价值为导向,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白文周
通过分析跨国经验,我们发现了转移支付结构选择中一些被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转移支付无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各种目的使用相同转移支付;第二,对融资目的而言,非专项转移支付通常较专项转移支付更有效率;第三,目标于税收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设计应以实际税收和实际支出等不易受接受地政府行为的影响的指标为基础。
关键词:
拨款结构 拨款依据 拨款形式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韩冰
本文以功能定位的全新视角,审视1994年至今转移支付制度的演进过程,并以此为基础总结转移支付功能定位的变化特点——由弥补财力向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变。进一步分析显示,转移支付的现实选择与功能定位存在偏差,主导功能尚未突显。偏差形成的原因与中央地方间目标设定、财力划分、转移支付使用泛化、资金使用不当等有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达梅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财政制度改革领域的一个前沿问题,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决策是在现有政治体制和决策体制框架下,中央政府与支援省份为实现一定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政策互动、政策协调的复杂过程。这种政治逻辑关系是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决策的关键问题。认清这种本质,对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模式选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国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模式应是满意模式,而非最优模式。满意模式不仅有助于减少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决策阻力,而且有助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均衡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宗军 张天宇
保险业的基本功能决定了其能在共同富裕进程中有所作为。选取2013-2020年相关数据建立省际共同富裕指数,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分析商业保险消费对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结果显示:(1)总体上商业保险消费显著推进了共同富裕;(2)分业务来看,财产保险消费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不显著,而人身保险消费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3)老龄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商业保险消费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越强。据此认为,应进一步大力开拓潜在保险市场、继续推进保险业回归本质、不断强化保险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服务能力,才能使保险业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