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40)
- 2023(18267)
- 2022(15303)
- 2021(14126)
- 2020(11704)
- 2019(26581)
- 2018(26108)
- 2017(50290)
- 2016(27240)
- 2015(30355)
- 2014(30298)
- 2013(30285)
- 2012(28504)
- 2011(25896)
- 2010(26445)
- 2009(24956)
- 2008(25225)
- 2007(22752)
- 2006(20505)
- 2005(19164)
- 学科
- 济(126950)
- 经济(126790)
- 业(100959)
- 管理(94287)
- 企(88025)
- 企业(88025)
- 方法(52061)
- 数学(42802)
- 数学方法(42436)
- 财(39714)
- 农(37205)
- 中国(36897)
- 业经(34352)
- 制(29703)
- 地方(26365)
- 务(26075)
- 财务(26032)
- 财务管理(25987)
- 农业(25512)
- 企业财务(24773)
- 贸(24440)
- 贸易(24420)
- 易(23758)
- 银(22290)
- 银行(22271)
- 融(21573)
- 金融(21571)
- 技术(21558)
- 策(21519)
- 行(21475)
- 机构
- 学院(399564)
- 大学(396942)
- 济(179251)
- 经济(175869)
- 管理(155493)
- 研究(138382)
- 理学(132105)
- 理学院(130732)
- 管理学(129109)
- 管理学院(128317)
- 中国(111052)
- 财(88699)
- 京(83916)
- 科学(76933)
- 所(69394)
- 财经(68511)
- 农(63519)
- 江(62478)
- 中心(62450)
- 经(62273)
- 研究所(61603)
- 经济学(55699)
- 北京(53841)
- 业大(52373)
- 财经大学(50621)
- 经济学院(50088)
- 院(49594)
- 范(49228)
- 农业(49167)
- 州(49107)
- 基金
- 项目(250146)
- 科学(200275)
- 研究(187584)
- 基金(184763)
- 家(158589)
- 国家(157163)
- 科学基金(136511)
- 社会(123738)
- 社会科(117539)
- 社会科学(117513)
- 省(95887)
- 基金项目(95574)
- 教育(85796)
- 自然(85020)
- 自然科(83068)
- 自然科学(83045)
- 自然科学基金(81670)
- 划(80104)
- 资助(76775)
- 编号(74281)
- 成果(61795)
- 部(57674)
- 发(56914)
- 重点(55964)
- 创(53967)
- 课题(52350)
- 国家社会(51878)
- 制(51013)
- 教育部(50429)
- 性(49949)
- 期刊
- 济(209410)
- 经济(209410)
- 研究(128842)
- 中国(85524)
- 财(71816)
- 管理(64597)
- 农(60244)
- 科学(53970)
- 学报(53854)
- 融(47656)
- 金融(47656)
- 大学(42855)
- 教育(41082)
- 农业(40682)
- 学学(40470)
- 财经(35802)
- 技术(35041)
- 业经(33906)
- 经济研究(33760)
- 经(30848)
- 问题(27304)
- 贸(24347)
- 业(23352)
- 技术经济(22005)
- 国际(21859)
- 世界(21222)
- 现代(19162)
- 商业(18411)
- 统计(18333)
- 经济管理(17741)
共检索到631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姚海琳 陈琪康 王文强
自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制造企业的专用性投资行为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而专用性投资如何影响研发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则值得进一步探讨。本研究基于2015~2020年中国高端制造业724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具有固定效应的负二项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专用性投资对研发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专用性投资是研发补贴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中介渠道,并在此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专用性投资在研发补贴和企业技术创新关系间起到非线性调节效应,其作用强度具有“U型”演化特征。研究结论能为研发补贴政策的优化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圣利 王丽娟
文章采用2015—2017年沪深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机构投资者监督对企业研发补贴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研发补贴有效改善了企业研发补贴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研发补贴对研发补贴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不同类型,研究其监督效应对企业研发补贴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对研发补贴绩效的改善更为显著,在考虑产权性质的前提下,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对非国有企业的研发补贴绩效更具影响力。
关键词:
研发补贴 研发补贴绩效 稳定型机构投资者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翠红 孙海波 董直庆
采用动态OP协方差分解方法,结合中国2001-2014年制造业数据测算R&D资源配置效率和演变趋势,进一步检验政府创新补贴对R&D配置效率演变态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R&D资源配置整体呈现恶化趋势但恶化速度逐步趋缓,行业间R&D资源错配是导致配置效率恶化的主要来源;分行业来看,加工制造业R&D资源配置效率正朝优化方向演进,但装备制造业R&D配置效率加速恶化;政府R&D补贴对R&D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呈倒U型效应,且大部分行业处于倒U型左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翠红 孙海波 董直庆
采用动态OP协方差分解方法,结合中国2001-2014年制造业数据测算R&D资源配置效率和演变趋势,进一步检验政府创新补贴对R&D配置效率演变态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R&D资源配置整体呈现恶化趋势但恶化速度逐步趋缓,行业间R&D资源错配是导致配置效率恶化的主要来源;分行业来看,加工制造业R&D资源配置效率正朝优化方向演进,但装备制造业R&D配置效率加速恶化;政府R&D补贴对R&D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呈倒U型效应,且大部分行业处于倒U型左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家云 毛其淋
本文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系统评估了生产性补贴在微观企业进口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生产性补贴不仅提高了企业进入进口市场的可能性,而且还显著促进了企业进口产品种类、进口额以及进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异质性检验发现,与外资和国有企业相比,生产性补贴对民营企业进口的积极影响最小;从进口类型来看,与纯资本品进口和混合型进口企业相比,生产性补贴对纯中间品进口企业的积极影响最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融资约束缓解"是生产性补贴促进企业进口的一个重要渠道。此外,进一步考察生产性补贴通过进口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该影响主要体现在进口的规模效应,进口的质量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彤缨 生巴提·赛依热克汗 陈国才
在中国多层级治理的制度环境下,与地方各级研发补贴相比,国家级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效果更胜一筹吗?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选取2007~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依据其研发补贴来源,将研发补贴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地级,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与对比不同层级研发补贴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不同层级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与省级或者地级研发补贴相比,国家级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激励效果更好,而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效果则更差。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多层级治理”和“研发补贴组合”的角度理解研发补贴激励企业创新活动的有效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勇 朱瑞星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前5大核心客户数据,采用赫芬达尔指数计量其客户集中度风险,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客户集中度风险对公司研发投入行为的影响,以及另一外部利益相关者政府的"支持之手"——政府补贴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风险显著负向影响公司的研发投入水平,政府补贴的存在则弱化了这种负向影响,尤其在非国有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显著。该研究拓展了客户集中度风险影响公司投资行为的经验研究,丰富了政府补贴激励公司研发投入活动的作用机理与路径研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勇 朱瑞星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前5大核心客户数据,采用赫芬达尔指数计量其客户集中度风险,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客户集中度风险对公司研发投入行为的影响,以及另一外部利益相关者政府的"支持之手"——政府补贴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风险显著负向影响公司的研发投入水平,政府补贴的存在则弱化了这种负向影响,尤其在非国有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显著。该研究拓展了客户集中度风险影响公司投资行为的经验研究,丰富了政府补贴激励公司研发投入活动的作用机理与路径研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晓华 翟钰
研发投资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回报周期长的特征,盈利能力是企业研发决策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与现有研究不同,本文创新性地从盈利水平、盈利质量和盈利持续性三个维度,全面分析了盈利能力与企业研发决策的理论关系。实证研究中,将研发投资分为"是否研发"和"投入多少"两个阶段,选择Heckman与2SLS相结合的方法解决样本选择性偏误和内生性问题,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为样本,从三个维度检验了盈利能力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发现盈利质量与盈利持续性对企业两阶段研发投资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盈利水平对于研发强度的作用并不明显。异质性检验的结果显示,国有、私营和外资企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盈利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私营企业研发投资,却无法有效提高国有和外资企业的研发强度;对于不同要素密集型企业而言,盈利质量和盈利持续性仅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研发投资存在显著的推动作用,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依然任重道远。
关键词:
盈利能力 研发决策 Heckman两步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如飞 熊艳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了现金持有是否会减弱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持有现金越多的企业,其投资受货币政策影响的程度越小。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现金持有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依赖于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银行贷款依赖性高的企业,现金持有在减弱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方面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本文的结果解释了企业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下持有更多现金的动机。
关键词:
现金持有 货币政策 企业投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青原 陈晓 王永海
运用产业经济理论和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以2001-2003年间沪深两地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本研究检验了产品市场竞争、资产专用性与公司资本结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公司产品市场竞争性的增加,财务杠杆起初会增加,但在资产专用性随着产品市场竞争增加至某一临界值后,财务杠杆会转为下降趋势。这些结论对公司经营战略的制订与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产品市场竞争 资本结构 资产专用性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青原 王永海
交易成本经济学视角下的公司融资理论指出,债务与权益应该视为不同类型的“治理结构”,而这种治理结构的具体选择又主要取决于公司资产专用性。我们以2001—2003年我国制造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计量模型实证表明,公司资本结构与资产专用性和盈利能力负相关,但公司盈利能力与资产专用性正相关。因此,公司资本结构的决策不仅要考虑公司资产投资具有专用性的特点,而且还要考虑其自身的盈利能力,才可能在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与优良绩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铁玲 王选华 廖上胜
研究FDI技术溢出效应是近年国内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多数学者主要从行业特征、市场结构等角度来考察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而少部分学者从整体上讨论了政策效应对FDI技术溢出产生的影响。通过使用交叉变量来测度外贸政策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制造业的FDI受外贸政策的影响现实,从而对外资政策的调整提供了一定依据。
关键词:
FDI 技术溢出效应 外贸政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俊杰
本文从产业政策视角研究转型时期我国产能过剩的发生机制。研究认为,当前产业政策刺激了大量的企业对少数具有政府偏好产业的集中进入,而企业自身的投资冲动行为又进一步加强了产能过剩程度。过剩产能形成后,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宏观目标的考量往往会在产业政策指导下采取一系列举措促进去库存、鼓励创新、限制退出,这种选择性的疏导策略又在客观上造成产能过剩化解机制受阻,从而使得产能过剩"日益严重",且"久治不愈"。进一步地,本文利用1999—2013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对此进行实证检验,其政策意义在于有效防范和治理产能过剩,为加快产业政策转型提供思路。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产能过剩 发生机制 制造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焦少飞 张炜 杨选良
区别于传统的"结构—创新"分析框架,本文主要从行业技术发展特征的角度,分析技术体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利用中国制造业的数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体制的各个维度不仅显著地影响了企业的研发努力,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绩效。本研究还发现盈利水平也影响研发努力程度;我国企业间的竞争主要还是非创新竞争;与港澳台资本相比,外商资本的知识溢出效益更明显。
关键词:
制造业 技术体制 研发努力 创新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研发投入、广告支出与企业竞争力——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货币政策、资产可抵押性、现金流与公司投资——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我国企业资产专用性研究——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跨国公司进入与中国的自主研发:来自制造业企业的证据
研发行为会改变市场结构吗?——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研发投入、政府补贴与国际化绩效——基于“走出去”制造业企业经验证据
电价补贴对新能源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来自风电和光伏装备制造业的证据
专用性投资、法律制度环境与治理机制选择——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工业用地补贴阻碍了中国制造业的区域转移吗?—来自微观土地交易的证据
重点产业政策如何影响了企业出口——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微观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