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66)
2023(11944)
2022(10015)
2021(9303)
2020(7690)
2019(17147)
2018(16660)
2017(31493)
2016(17025)
2015(19102)
2014(18905)
2013(18251)
2012(17001)
2011(15439)
2010(16104)
2009(15242)
2008(14467)
2007(13356)
2006(12267)
2005(11257)
作者
(50576)
(41795)
(41410)
(39571)
(26790)
(19956)
(18865)
(16113)
(16021)
(15248)
(14227)
(14023)
(13644)
(13614)
(13502)
(12934)
(12467)
(12280)
(12135)
(11955)
(10559)
(10376)
(10328)
(9777)
(9592)
(9373)
(9327)
(9274)
(8648)
(8539)
学科
(61985)
经济(61901)
管理(48606)
(48487)
(40943)
企业(40943)
(27540)
金融(27533)
中国(25966)
(25754)
银行(25715)
(24952)
方法(21354)
(20033)
(19816)
(18794)
数学(17762)
数学方法(17411)
地方(16105)
业经(15958)
(14268)
(13516)
农业(13127)
(12725)
理论(12476)
(12357)
贸易(12345)
(12220)
财务(12173)
财务管理(12147)
机构
学院(237170)
大学(235657)
(95888)
经济(93485)
研究(88027)
管理(85289)
中国(73342)
理学(71212)
理学院(70383)
管理学(69010)
管理学院(68567)
科学(52804)
(51397)
(49148)
(45420)
(44070)
中心(41829)
研究所(40911)
(38907)
财经(37109)
业大(34713)
农业(34524)
(33562)
北京(32872)
(32392)
(30960)
(30901)
师范(30514)
经济学(28994)
(27711)
基金
项目(152053)
科学(118030)
研究(112215)
基金(108002)
(96177)
国家(94926)
科学基金(79140)
社会(69083)
社会科(65421)
社会科学(65402)
(60408)
基金项目(54822)
教育(51185)
(51045)
自然(50445)
自然科(49241)
自然科学(49222)
自然科学基金(48349)
编号(45638)
资助(45467)
成果(39659)
重点(35133)
(34115)
课题(33712)
(32940)
(31986)
创新(29862)
(29505)
科研(28835)
国家社会(28363)
期刊
(112928)
经济(112928)
研究(75721)
中国(55799)
(41098)
(40094)
金融(40094)
学报(39884)
(38236)
科学(35575)
管理(34933)
大学(30266)
教育(29782)
学学(28517)
农业(26901)
技术(20416)
财经(18576)
经济研究(18058)
业经(18038)
(16000)
(14165)
问题(13957)
国际(12595)
(12544)
(11831)
世界(11370)
图书(11293)
(11185)
论坛(11185)
理论(11171)
共检索到386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云中  张丛昱  
[目的 /意义]针对传统和新兴信息资源组织方法在Web2.0环境下的协作与融合问题,选择专家分类法、大众分类法和本体作为代表探寻三者的融合架构和演进策略。[方法 /过程]首先分析三者融合所处的阶段及主要瓶颈,再利用优劣互补的思想剖析三者融合的机理,进而以形式概念作为三者深度融合枢纽,搭建基于概念格的T-F-O融合框架。[结果 /结论]梳理了三者融合的方向和实现途径,并在动态发展的视角下探讨三者的环向演进策略。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云中  
针对未来本体与自由分类法的融合趋势,剖析两者的异同及互补性,总结当前国内外两者融合的现状和不足,并将两者融合的瓶颈归结于融合机理的缺失,最终构建两者的融合机理模型,并提出两者融合的4条详细机理及相应的15个典型的研究方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奇  任慧玲  陈怡帆  王逯姚  
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为例,介绍该馆为优化发现系统网站架构进行的卡片分类试验。详细介绍开放和封闭式卡片分类技术、卡片分类试验结果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并详细描述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卡片分类试验的研究过程,对试验得到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和标签名称分析。最后,对整个试验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讨论。试验的结果将有助于发现系统原有网站架构的改进。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琪玉  
本文着重阐述因特网大众分类法的商业性(具体化为大众性、广告性、竞争性)这一本质属性及其体现,指出这种分类法尚不完善,但对其改进时不应影响它这一本质属性的充分发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魏增  王圣帅  王惠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汇率体系的演进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IMF于1999年提出汇率制度事实分类法,并于2009年对其作出了重大修订。本文重点研究了2009年修订的事实分类法及三分类和五分类框架,解决了2009年前后统计口径不一致问题,对1999-2010年的国际汇率体系演变情况进行研究。最后利用五分类框架分析了金融危机后的国际汇率体系新变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延章  狄九凤  
文章叙述了1840年以来我国分类法发展的基本情况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白华  
分类法实现本体化的关键是实现本体建构和本体描述。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为例,以SKOS语言为工具,探讨如何建构分类本体并研究如何描述分类本体中的复杂关系。根据《中图法》的设类情况,提出一个本体框架,以此框架为依据详细分析描述中的各种方法问题,包括分类法主表类目关系的描述方法,附表的本体框架和与主表的结合方法等,以解决分类法语义描述中一些典型的难题。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欧阳宁  包平  
利用本体构建工具Protégé进行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部分类目的可视化实践,证明用Prot啨g啨实现《中图法》可视化是可行的。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黄金霞  宋文  刘峥  景丽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专业领域知识环境建设,采用本体的知识组织方法,其中的学科领域本体利用分类法进行改造。对22版杜威法和第四版中图法进行基于网络知识组织需要的比较后,依据杜威法重视与学科同步发展等的特点,选用杜威法(四级类目)构建学科领域本体,以学科树的方式向用户显示学科领域所关联的信息资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杰  
上海目前正处在一个很关键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够放弃对于GDP指标的追求。从现实的角度来看,GDP总量和人均GDP等指标仍然是衡量地区和城市经济竞争力的第一标志,国家统计局目前也没有新的替代方案。另一方面,由于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以及对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GDP指标也一度受到质疑。有的学者为此提出了绿色GDP的假设,其本意是为了推动企业和消费者对循环经济和自然环境的重视。然而,循环经济本身是需要投入的,在投资回报不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杨雪  
如何对一部体系分类法的修订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呢?笔者认为:第一,对分类法的修订原则进行评判。一般来说,分类法的修订原则不应与旧版分类法的编制原则发生冲突。当一部分类法的修订原则有悖于原编制原则时,就表明这部分类法修订的跨度较大,甚至是“跳跃式”的重编,这种修订方式显然不可取;如果一部分类法的修订原则是在原编制原则基础上作出某种界定,则其修订幅度不会很大,一般分类法的修订都取这种方式。例如《中图法》第三版的修订就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袁志秀  
从信息组织和检索语言的角度对自由分类法的概念、发展、特征、功能和运行机制进行分析。以中文博客网站BlogBus为例对自由分类法进行实例研究,初步揭示中文自由分类法的语言特征,验证自由分类法对幂律分布的遵循,并与英文领域类似研究的发现进行简要比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珂  宋文  
分类法映射研究是知识组织系统互操作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异构信息资源"一站式"检索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分类法映射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做分析和整理,从映射的概念、影响因素、映射关系类型、映射规则和映射的实现方法等方面对分类法之间的映射作深入研究。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黄会奇  
我国曾实行过的各主要分类法,均将马列总论类图书单独列类并置于各部类之首,虽然学术界大多认为这是学习了苏联的分类法,但实际上,这种分类法深受我国自身的历史渊源影响。本文认为中国马列图书分类法源自于苏联的观点,值得进一步商榷。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同时,面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势和全党学习、整风的需要,解放社、新华书店等机构在延安时期出版和发行了大量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类图书。之后,这些图书绝大部分被无偿划拨给了延安市各图书馆,并成为各图书馆中占据数量优势的图书,旧图书分类法已经完全无法适应当时各馆馆藏现状。于是,马列学院图书馆初创了关于马列图书的新分类法;之后,在延安市图书馆协会的统一协调下,经过中山图书馆和马列学院图书馆、鲁迅图书馆等多次研讨,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总论类图书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大的部类并置于各部类之首,各专题类图书放在其余各大类二级类目之首,使马列图书新分类法逐渐完善并趋于定型。抗战胜利之后,延安多个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及其工作人员来到华北,也将新的图书分类法带到了华北。大致到1956年,关于如何对马列图书进行分类的问题,我国曾占据主导地位的四大图书分类法,实现了统一。这是对延安时期新图书分类法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