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16)
2023(10508)
2022(9117)
2021(8618)
2020(7615)
2019(17966)
2018(17588)
2017(34095)
2016(18199)
2015(20497)
2014(20435)
2013(20205)
2012(18428)
2011(16564)
2010(16273)
2009(15003)
2008(14761)
2007(13112)
2006(10982)
2005(9538)
作者
(51393)
(43332)
(43149)
(41212)
(27442)
(20866)
(19817)
(17019)
(16406)
(15328)
(14677)
(14628)
(13651)
(13535)
(13391)
(13360)
(13268)
(12834)
(12463)
(12378)
(10608)
(10596)
(10438)
(9981)
(9753)
(9734)
(9515)
(9503)
(8818)
(8599)
学科
(76060)
经济(75980)
管理(50650)
(50022)
(40750)
企业(40750)
方法(39436)
数学(35266)
数学方法(34775)
(20620)
(20054)
中国(17936)
(15606)
业经(14788)
(14105)
贸易(14102)
农业(13786)
地方(13767)
(13709)
(12922)
财务(12874)
财务管理(12844)
(12386)
企业财务(12182)
理论(11585)
(11147)
技术(10803)
(10193)
银行(10160)
环境(10072)
机构
大学(257428)
学院(255551)
(104665)
经济(102608)
管理(100829)
理学(88001)
理学院(87069)
管理学(85362)
管理学院(84883)
研究(82294)
中国(61190)
(52758)
科学(51286)
(47055)
(44047)
(41183)
业大(40114)
中心(39316)
财经(38290)
研究所(37730)
(37604)
(34774)
农业(34773)
(32681)
经济学(32538)
北京(32362)
师范(32325)
(29880)
(29662)
经济学院(29575)
基金
项目(177622)
科学(139617)
基金(129765)
研究(127134)
(113667)
国家(112756)
科学基金(96813)
社会(80508)
社会科(76386)
社会科学(76363)
(69559)
基金项目(68847)
自然(63794)
自然科(62355)
自然科学(62333)
自然科学基金(61211)
教育(59747)
(58660)
资助(53596)
编号(51435)
成果(41067)
重点(40154)
(39686)
(37445)
(36949)
科研(35019)
课题(34725)
创新(34536)
教育部(34108)
国家社会(33522)
期刊
(105992)
经济(105992)
研究(68255)
中国(44490)
学报(42313)
(38841)
(38276)
科学(37968)
管理(35348)
大学(32361)
学学(30507)
农业(26061)
教育(25146)
技术(23839)
(19828)
金融(19828)
财经(18781)
业经(17603)
经济研究(17251)
(16055)
问题(14536)
(14307)
统计(13512)
(13222)
技术经济(13034)
(12170)
理论(12105)
(11900)
图书(11742)
科技(11485)
共检索到360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詹映  朱雪忠  长平彰夫  
对于专利池的形成之困,本文基于博弈分析提出一种新解释:专利池的形成实际上是一个"囚徒困境"问题,无论是专门从事研发的专利权人还是既研发又生产的专利权人都存在机会主义动机背离合作而选择充当池外许可人,导致专利池难以形成。除非在动态重复博弈中出现可置信的严厉惩罚,如面临残酷的技术标准竞争或反垄断诉讼的威胁,专利权人才可能达成合作而组建专利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碧波  郭金兴  
本文着重从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均衡的角度,分析了长期经济增长中,功能性收入分配比例失衡的原因及其对有效需求结构的影响,从而试图构建一种解释功能性收入分配失调与有效需求结构失衡问题的新框架,并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陈凯  杭斌  席晶  
习惯形成作为影响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已被广泛应用到各种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丰富成果。然而,很少有人去探索习惯形成本身的来源性问题。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Chetty and Szeidl(2004)模型进行修正,对习惯形成的来源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结果发现:心理因素和受约束消费的存在,分别是导致习惯形成的主观和客观原因,且后者带来的习惯形成强度远大于前者。但值得注意的是,二者的作用机制却完全不同,前者反映的是居民本身的谨慎心态,后者则反映了调整成本使得消费不能及时变现而产生的刚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任寿根  
当前 ,世界经济面临衰退的威胁 ,科学解释经济波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BC理论或方法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界解释经济波动最具前沿的一种理论或方法 ,也是宏观经济分析的方向。但存在明显缺陷。本文在修正RBC模型的基础上 ,首次建立模仿行为理论模型重新解释经济波动 ,并就中国政府在防止和治理经济波动的作用进行了独特的解释 ,认为政府所起的作用是示范人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全伦  
本文从企业存在的两种形态———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出发 ,将跨国公司的产权划分为直接产权与间接产权 ,二者都有物质与价值之分。直接产权的主体是公司的经营管理者或公司的投资者 ;公司的间接产权包括个体间接产权和国家间接产权 ,其主体分别是公司内部或公司投资组织内部的职工、公司所在地或投资者所在的国家 ;跨国公司的不同产权之间是一种既统一又分离的关系 ,公司直接物质产权与直接价值产权完全分离为跨国公司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子公司的个体间接物质产权与个体间接价值产权、子公司的国家间接物质产权与国家间接价值产权同时分离是跨国公司的经营范围超出国界的产权原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珺  
本文通过对经理与行政组织的重复性博弈、经理与企业组织的一次性博弈研究 ,提出了国企经理的双重博弈假说 ,指出了行政组织作为强激励主体是导致国企经理在长期关系中出现短期行为的制度性根源 ,以实证数据验证了这种假说。进而给出了在企业组织与行政组织之间进行重新配置激励资源与权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华民  
分析叙事法,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叙事分析来概括制度变迁一般规则的崭新研究方法。其核心论点在于,制度是可以调整行为的具有自我强化功能的均衡,而制度变迁则是一种均衡格局对另一种均衡格局的替代。作为研究工具,分析叙事法可以帮助我们透彻理解中国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在分析叙事法的方法论逻辑中,中国国有银行制度变迁要实现微观绩效改善目标,必然要求改革推动者调整其行为取向,以求达成产权多元化基础上的利益均衡新格局。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袁鹰  
一、开放经济下的政治经济周期对货币秩序的扰动在开放经济条件中,政治经济周期传导的主要渠道包括国际商品贸易和国际金融交易,其中金融交易主要是指国际货币借贷和国际资本投资。国际上有不少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传导因子进行了研究①。综合起来看,可以发现相对价格、实际利率、汇率和资本边际产出是经济周期传导的核心因素。在这些传导因子的作用下,一国或多国内部的政治经济周期可能通过多种传导渠道向外扩散,最终生成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周期②。研究也发现,一国的制度安排和经济周期的传导也有重要的联系,其主要表现就是国际贸易制度安排、国际金融制度安排和国际汇率制度安排等有阻隔或加强经济周期传导的重要功能。一般来说,一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蔡恒进  吴怡萍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金融危机产生原因的讨论。从自我肯定需求的角度分析,认为由于个体对肯定自我的需要,会产生超出自身理性经济需求的过度需求,形成超出社会供给的缺口,造成自我肯定需求过剩。并且由于自我肯定需求的存在,人们大量透支未来,导致经济泡沫产生,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因此,自我肯定需求过剩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终极原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姚杰  池宏  
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 ,试图从不同层次投入主体行为的分析来解释我国农业投入不足问题的原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钟帅  沙景华  
美国次贷危机,究其制度的原因,在于美国金融生态系统以国内消费信贷的增长和国外资本流入作为信用循环的基础。由于金融创新的杠杆作用放大了潜在的信用风险,一旦国内消费信贷的债务人中出现较多的违约行为,信用循环断裂就将引发信用危机。美国金融生态的制度优势在于,美国只要保证长期的对外资本扩张和国际政治强势地位,就获得持续的信用流入,使金融生态得到回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瑞敏  
文章从分析微小型企业的组织经营特征及融资需求的特殊性角度,阐述了非正规融资是各种社会资本聚集的最佳方式,社会资本网络通过非正规融资推动了微型企业融资渠道的贯通。企业的非正规融资行为,不仅是出于资金的需求,而且很大程度上也包含了合作、互助的考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吕炜  
与中东欧有意识设计的转轨模式不同,中国经济转轨的实践动因源于如何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这一动因也成为推动和评价转轨绩效的线索,并贯穿始终。迄今的转轨实践证明,转轨必然是一个渐进的制度形成过程,转轨过程、绩效与预期目标之间并不存在一元线性关系。因此,针对转轨过程的分析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指导作用。本文试图以中国转轨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适应能力、路径选择、创新能力等指标,解释中国成功实践中的某种合理逻辑。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尝试从中国的成功中总结可用于分析的一般性方法,同时也作为对“北京共识”的一种系统阐述。希望这项研究能使“中国模式”更具普世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雪松  许惠龙  
企业理论研究往往关注三个基本问题:“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和市场的边界是什么”;“为什么企业会有所不同,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不同”;以及这些理论如何被应用于企业以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本文力图在这三个方面作出理论探索:一是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回答企业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二是建立一个基于知识传输的模型,并基于这个模型提出了四个可以检验的命题;三是讨论该模型对战略管理实践的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相林  
产能过剩是我国最近经济运行中一个受关注的问题。对于产能过剩,按其成因大致可分为:短期市场波动型、宏观需求波动型、行业周期演进型、产权驱动型四种类型。本文认为以重化工业为主的本轮产能过剩,是转轨经济中所特有的产业演进到成熟期后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现象。基于这种判断,本文通过构筑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特殊产业组织现象的成因,并相应提出了治理产能过剩的政策性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