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28)
2023(14571)
2022(12676)
2021(11934)
2020(10005)
2019(22532)
2018(22314)
2017(42609)
2016(23244)
2015(25896)
2014(25467)
2013(24960)
2012(22738)
2011(20481)
2010(20352)
2009(18460)
2008(17895)
2007(15709)
2006(13484)
2005(11669)
作者
(66217)
(55055)
(54587)
(52046)
(34963)
(26716)
(24845)
(21622)
(20812)
(19642)
(18957)
(18543)
(17462)
(17379)
(16964)
(16822)
(16523)
(16290)
(15748)
(15661)
(13640)
(13556)
(13227)
(12557)
(12314)
(12284)
(12256)
(12042)
(11142)
(10955)
学科
(91038)
经济(90950)
管理(69907)
(67403)
(57795)
企业(57795)
方法(41516)
数学(35566)
数学方法(35094)
中国(23921)
(22763)
(22085)
技术(21567)
地方(21320)
业经(20779)
(20733)
理论(16392)
农业(15763)
(15519)
(15199)
(14466)
财务(14397)
财务管理(14371)
环境(14281)
(14194)
贸易(14185)
(13887)
技术管理(13847)
银行(13843)
(13706)
机构
大学(321604)
学院(320615)
管理(129991)
(122424)
经济(119649)
理学(113322)
理学院(112029)
管理学(110067)
管理学院(109481)
研究(106846)
中国(77464)
科学(69453)
(68677)
(54887)
(53365)
(51307)
业大(49193)
研究所(49125)
中心(48188)
(46248)
财经(44527)
(43266)
北京(43093)
师范(42847)
(40546)
农业(40168)
(39722)
(37965)
经济学(35587)
技术(35265)
基金
项目(228253)
科学(179930)
研究(166174)
基金(164094)
(143751)
国家(142542)
科学基金(122647)
社会(103639)
社会科(98174)
社会科学(98149)
(91194)
基金项目(87812)
自然(80608)
自然科(78756)
自然科学(78733)
自然科学基金(77300)
(76576)
教育(76038)
编号(67208)
资助(66589)
成果(53761)
重点(51190)
(51130)
(49299)
(48971)
创新(47081)
课题(46767)
科研(43455)
国家社会(42130)
大学(41914)
期刊
(129470)
经济(129470)
研究(91157)
中国(62648)
学报(52161)
科学(48833)
管理(47643)
(44969)
(40726)
教育(39587)
大学(38994)
学学(36566)
农业(31829)
技术(29007)
(24738)
金融(24738)
业经(21740)
财经(20742)
经济研究(20735)
科技(19860)
(17672)
图书(17350)
(17260)
技术经济(16519)
问题(16227)
理论(15353)
资源(14808)
(14796)
实践(14235)
(14235)
共检索到4580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孙斌  赵婉琳  张晓阳  
[目的 /意义]专利是科技创新产出必备指标之一,深入分析专利指标运用于区域科技创新评价,可以简化评价体系并促进评价方法的创新。[方法 /过程]在总结已有区域创新能力概念及指标研究基础上,以专利作为独特视角,基于生产视角分解科技创新各环节,构建了包含专利创造能力、专利运用能力和专利支持环境的区域科技创新专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作实证分析并检验其有效性。[结果 /结论]研究表明,专利指标可以有效作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测度,且31个省市区科技创新能力被聚为3类,江苏科技创新实力尤其显著,但在融入全球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月征  袁乐平  
区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是区域经济稳定增长以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对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文章借用管理熵理论,从区域创新的系统角度出发,构建了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得到了各评价指标的熵值计算公式,并根据Brusselator模型给出了区域创新系统耗散结构的判据,为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和区域创新系统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国宏  肖细凤  李美娟  
根据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内涵及构成要素,构造初始的覆盖面较广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甄别、指标相关性分析、指标判别能力分析等环节进行有效识别,建立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对其进行有效性验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沈菊华  
从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出发,提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用该指标体系对江苏省连云港市13年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纵向的比较分析;对江苏省的13个地级市2002年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柏洲  苏屹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对已有评价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应用结构方程、粗糙集理论和数值转换方法构建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改进后的突变级数评价模型可以对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对不符合突变级数要求的指标进行信息和数量的双浓缩,同时综合评价结果具有绝对含义。通过统计年鉴获得相关数据,应用所构建的改进突变级数模型,对全国省市进行实证研究,不仅得出了各省市的排名情况,同时也验证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卢山  
本文在回顾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连云港市区域经济科技发展状况,构建了连云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之进行了综合评价,针对连云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结果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晓龙  宋丽莉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本文通过对国内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的综述,得出了我国研究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些建议,为今后的区域科技创新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成云  
城市综合开发项目涉及政策法规众多且运作复杂,需要审慎选择、积极创新PPP模式。分析城市综合开发领域运用PPP模式的意义,探讨PPP模式在城市综合开发领域的适用性,阐述城市综合开发领域PPP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包括城市综合开发领域PPP模式应用和深度型PPP模式,以期为城市综合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成云  
城市综合开发项目涉及政策法规众多且运作复杂,需要审慎选择、积极创新PPP模式。分析城市综合开发领域运用PPP模式的意义,探讨PPP模式在城市综合开发领域的适用性,阐述城市综合开发领域PPP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包括城市综合开发领域PPP模式应用和深度型PPP模式,以期为城市综合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羽翼  郭茜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创新程度最高的原始创新逐渐取代其他能力,成为区域间竞争的关键因素。在对原始创新概念辨析的基础上,文章从原创动力、原创主体、原创环境等剖析原始创新的工作路径,并依此构建区域原始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原始创新环境支撑能力、原始创新主体创造能力、原始创新动力、原始创新产出能力四个二级指标,物质环境、制度环境、人文环境等10个三级指标及34个四级指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元三  李惠娟  
文章首先提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根据2006年江苏省各市的科技统计数据对其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得出各市科技创新能力排名,为各地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创新政策、提高各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瞿辉  闫霏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产业知识多样性(Industrial Knowledge Diversity)概念及其测度指标,并将其应用于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以福建省9个地市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产业知识多样性指标与其GDP数据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利用产业知识多样性评价区域创新能力的思路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君  郭鑫  蒋雨晨  
运用融合进化动量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中国区域数字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通过莫兰指数、变异系数研究其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分异性。结果发现:(1)中国数字创新总体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省市发展不平衡,呈东、中、西阶梯分布,依次减弱,南强北弱的分布格局。(2)数字创新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主要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3)从经度来看,数字创新空间分异性主要由东、中、西部区域间非均衡性和西部区域内非均衡性造成;从纬度来看,数字创新空间分异性主要由南北地区区域间非均衡性和北方区域内非均衡性造成。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数字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强创新要素数字化,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打造数字创新平台,实现数据价值化;发挥优势地区辐射作用,促进区域数字创新的空间协调性;健全监管体系,保护数字创新成果。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蕾  张军涛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取决于各个行为主体的创新行为,更取决于创新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为出发点,从技术创新系统、知识创新系统、创新扩散系统和创新支撑环境4个子系统维度,从创新资源的投入、创新成果的产出、创新合作以及创新环境等几个层面,共96项评价指标,构建一个既能够从总体上衡量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又能够描述各个区域创新子系统和区域创新主体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又能体现创新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的区域自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凤朝  沈能  
区域创新能力是造成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专利数据是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运用横截面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分别对中国区域专利增长率在1985-2003年间的趋同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以发明专利表征的原始创新能力在地区间表现出明显的趋异特征;最后指出,中西部地区应通过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工程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