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02)
- 2023(8587)
- 2022(7510)
- 2021(6932)
- 2020(6190)
- 2019(14276)
- 2018(14272)
- 2017(27563)
- 2016(15284)
- 2015(17579)
- 2014(17995)
- 2013(17961)
- 2012(17163)
- 2011(15441)
- 2010(15472)
- 2009(14305)
- 2008(14530)
- 2007(13269)
- 2006(11362)
- 2005(10167)
- 学科
- 济(65327)
- 经济(65262)
- 业(42341)
- 管理(42201)
- 企(33596)
- 企业(33596)
- 方法(31985)
- 数学(28186)
- 数学方法(27766)
- 农(18516)
- 学(16054)
- 地方(15238)
- 技术(14968)
- 财(14862)
- 中国(14824)
- 农业(12679)
- 业经(12628)
- 贸(12183)
- 贸易(12178)
- 易(11768)
- 制(10744)
- 和(10266)
- 理论(9918)
- 环境(9364)
- 务(8924)
- 财务(8892)
- 财务管理(8858)
- 融(8502)
- 银(8499)
- 金融(8498)
- 机构
- 大学(228023)
- 学院(225694)
- 济(88537)
- 经济(86404)
- 管理(84465)
- 研究(78874)
- 理学(72362)
- 理学院(71444)
- 管理学(69988)
- 管理学院(69555)
- 中国(58283)
- 科学(52419)
- 京(49993)
- 农(44181)
- 所(42115)
- 财(38711)
- 研究所(38630)
- 业大(38075)
- 中心(36908)
- 江(35979)
- 农业(35168)
- 北京(31426)
- 范(31012)
- 财经(30977)
- 师范(30674)
- 院(28472)
- 州(28427)
- 经(27804)
- 经济学(26936)
- 技术(26359)
- 基金
- 项目(151420)
- 科学(116466)
- 研究(107543)
- 基金(106706)
- 家(94671)
- 国家(93901)
- 科学基金(78453)
- 社会(64969)
- 社会科(61451)
- 社会科学(61428)
- 省(60614)
- 基金项目(56984)
- 自然(52188)
- 划(51372)
- 自然科(50932)
- 自然科学(50915)
- 自然科学基金(49956)
- 教育(49479)
- 资助(44666)
- 编号(44143)
- 成果(36213)
- 重点(34527)
- 部(33126)
- 发(33070)
- 创(31337)
- 课题(30890)
- 科研(29543)
- 创新(29463)
- 计划(29377)
- 大学(27622)
共检索到333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黎欢 彭爱东
关键技术是指在技术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反映技术发展趋势并具有引领作用的重要技术。运用基于专利引文分析的关键路径方法、岛群方法和高被引方法以全息摄影技术领域为例对关键技术挖掘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比较这三种方法在关键技术挖掘中的作用及局限,在此基础上探讨将这三种方法相结合进行关键技术挖掘的可行性。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勇 欧志梅 黄格 郭尚窈 杨思敏
为揭示数字文旅领域关键技术,促进文旅融合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系统挖掘数字文旅技术专利,运用TF-IDF、LDA主题模型、ROST等方法和工具,从专利计量、技术热点、技术主题、技术关联四方面展开研究并预测其趋势。研究发现:数字文旅技术现处于成熟初期;专利主题可分为交互式人工智能技术、电子导航技术、智能传感技术、3D建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五类;发展方向以挖掘5G信息技术潜力、注重以人为本提升游客体验、突破信息壁垒为主。
关键词:
数字文旅 专利挖掘 LDA主题模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伊惠芳 刘细文 龙艺璇
[目的/意义]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对于辅助各创新主体把握创新突破方向、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针对目前技术关键问题挖掘领域识别样本、流程、方法上的不足,提出多文本分析的领域关键技术问题挖掘框架,以专利说明书技术背景为主,综述性论文结束语和技术需求文档为辅,从数据获取及转化、技术问题提取、技术问题主题识别、关键技术问题发现4个环节展开分析。[结果/结论]对石墨烯领域案例研究证明了多文本分析的领域关键技术问题识别框架的有效性;专利说明书技术背景、综述论文结束语与技术需求文档在挖掘技术问题上的表现、描述极性、结果上具有不同的解释力度,可互相佐证补充。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炜 洪霞
针对OPAC系统信息库中积累的大量读者借阅和检索行为数据,对基于读者行为挖掘的个性化服务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以实现主动智能化的个性服务。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涛涛 金碧辉
以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1995-2004年的专利数据为基础,利用关键词检索与专利引文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来构建DVD激光头相关主题的专利数据集,用专利文献耦合和专利引证关系的文献计量学方法挖掘DVD激光头技术中的关键技术,获取企业技术竞争情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晓斌 张兴旺
[目的/意义]大数据蕴藏着大知识和大情报,但呈现出价值密度低、分布不规律、价值隐藏深、变化频繁等特征,给数据挖掘工作带来巨大机遇与挑战,有必要探索新的挖掘方式。[方法/过程]以大数据环境下网络动态数据挖掘模式作为切入点,从数据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及技术成熟性等维度选择金融管理、新型互联网应用、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等应用领域,对其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最后以Facebook的动态数据挖掘分析平台为例进行系统说明。[结果/结论]提出应从体系结构、动态数据传输、系统接口、高可用技术及负载均衡等关键技术入手,对系统进行设计与优化。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孔晶 刘家亮 张丽容
知识建构作为学习的一种隐喻,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本研究以"摄影技术"课程为例,采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针对课堂知识建构活动三大环节中教师和学生所进行的言语互动进行分析,探讨课堂知识建构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师的重要作用及在各个知识建构活动环节中的体现。研究发现,在课堂知识建构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得到增强,其作为知识创造者的角色得到充分体现,同时,知识建构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知识建构活动过程中需适时进行组织、引导和决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艳萍 董瑜 韩涛
[目的/意义]基于专利共被引聚类和专利组合分析构建关键技术识别分析框架,可为产业、企业决策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首先通过专利共被引聚类获得若干个聚类簇;再通过领域专家对聚类簇进行判读和命名;最后从专利活动和专利质量两个维度对聚类簇进行专利组合分析,其中专利申请数量和被引频次均较高的专利簇即为关键技术。[结果/结论]与已有方法比较研究表明,本方法不仅可以有效识别产业关键技术,还能在中观的产业层面揭示出切合实际需求的技术方向,也可为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制定不同的技术发展战略提供指导。
关键词:
共被引聚类 专利组合分析 产业关键技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健美 刘志芳 戴爱兵
在构建基于专利引文分析的产业关键技术演进分析流程的基础上,以Thomson Innovation(TI)专利信息平台中DWPI和DPCI数据库中1993-2010年的专利数据为数据源,结合主题检索与分类号检索,构建纯电动汽车技术相关主题专利分析数据集,运用引文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揭示不同时期纯电动汽车产业的关键技术分布及其演进,为相关部门把握纯电动汽车产业技术重点、选择研发方向、优化资源布局、提高研发效率等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伟 林超然 孔令凯 李传云 杨早立
[目的/意义]科学准确识别关键共性技术对企业和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战略议题。[方法/过程]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专利文献分析的关键共性技术识别框架,运用文本挖掘和技术演化分析方法,获取特定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首先,使用Viterbi算法识别专利文献中的专业术语,通过LDA算法捕捉专利文献中的技术主题聚类;其次,通过将技术主题的共类特征数值化,作为共性程度的度量;随后,将技术主题节点在技术演化转移网络中的关键程度作为技术关键性的表征,并使用PageRank算法衡量技术主题的关键性。最后,以机器人及数控机床技术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该方法可实现高效、准确的关键共性技术识别,为国家制定创新扶持政策提供支撑。[局限]研究仍需扩大科技文献的收集范围,以实现更全面的关键共性技术识别。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凯 谢芬 杨滨瑜 胡新杰 刘汉霞
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掣肘,首先需要科学识别兼具关键性和共性的产业技术,但目前国内关于关键共性技术识别的研究非常有限。遵循专利文献挖掘思路,兼顾主客观标准,运用大样本量数据集,研究提出一种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识别方法,为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创新支持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以我国高校(2001—2020年)和上市公司(2006—2020年)的海量专利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LDA主题模型、计算专利关键性得分和共性得分,以及运用相似度分析将选择结果与工信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进行相似度匹配,来识别出我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结果显示:无论是高校还是上市公司,属于关键共性技术专利的比例均不高,二者申请专利中的比例分别为14.7%、10.2%,授权专利中的比例分别为13.8%、10.1%,高校专利占比略高于上市公司;而得分位居前列的技术主题如“电路芯片耦合”“能效模型图像”“系统数据模块”等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当前广受关注的关键共性技术非常一致,表明所用方法是有效、可取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世玉 王伟 于跃 付晓燕 谭婉君 陶成琳
在分析技术层面专利组合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技术层面专利组合分析方法进行优化。以某生物制药企业专利数据为例,采用文本挖掘技术,通过技术领域标签抽取、专利文本特征表示、专利文本聚类等流程,对专利文本所属技术领域进行划分。解决了原专利组合分析方法中由于利用IPC号和专家访谈法作为技术领域的划分方法容易出现偏差的缺点。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思月 魏玉梅 滕广青 马卓
[目的/意义]识别和挖掘专利文献中的专利引用关系,对于揭示技术竞争布局,发现核心技术与识别竞争对手具有积极的作用。[方法/过程]采用物理引用与语义引用双重视角,对5G关键技术领域的专利技术概貌和特定申请人的技术竞争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语义引用分析能够获得比物理引用更细粒度的专利技术信息,能够获得更准确的专利质量信息,较准确地揭示专利申请策略与技术成长路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冷伏海 王林 王立学
基于文本挖掘的形态分析方法是在传统方法基础上融入文本挖掘的手段,是国内外学者对形态分析方法的一次有益的探索与改进。改进后的方法减轻对领域专家的依赖,并且增加分析过程中客观数据的支持,提高方法的效率和科学性。基于文本挖掘的形态分析方法包括形态结构定义、特征词选择、形态表示、形态分析等4个关键问题,这4个问题解决方案的优化对整个方法的分析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有关键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