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88)
2023(16885)
2022(13825)
2021(12867)
2020(11062)
2019(25511)
2018(25451)
2017(48757)
2016(25988)
2015(29234)
2014(29057)
2013(28552)
2012(25983)
2011(23068)
2010(23242)
2009(21645)
2008(21506)
2007(19616)
2006(16751)
2005(14992)
作者
(73690)
(61906)
(61632)
(58478)
(39436)
(29613)
(27930)
(24048)
(23141)
(22114)
(20974)
(20752)
(19580)
(19492)
(19087)
(18967)
(18600)
(18494)
(17909)
(17681)
(15169)
(15142)
(15037)
(14144)
(13795)
(13787)
(13737)
(13729)
(12321)
(12307)
学科
(112679)
经济(112555)
(101159)
(90667)
企业(90667)
管理(89930)
方法(54448)
数学(45010)
数学方法(44297)
(33578)
(33493)
业经(33349)
中国(27000)
技术(25118)
(24359)
财务(24288)
财务管理(24247)
农业(23337)
企业财务(22951)
理论(21005)
(20972)
(20105)
贸易(20092)
(19505)
(19316)
地方(18984)
(18174)
(17959)
(17414)
(15596)
机构
学院(373776)
大学(368689)
(155071)
管理(153663)
经济(152017)
理学(132604)
理学院(131314)
管理学(129048)
管理学院(128344)
研究(114917)
中国(89685)
(76669)
(70961)
科学(69690)
(60720)
(56787)
(56773)
财经(56689)
中心(55069)
业大(54310)
(51455)
研究所(51312)
农业(47759)
北京(47619)
经济学(46515)
(44879)
(44741)
师范(44415)
经济学院(42163)
财经大学(41827)
基金
项目(249150)
科学(198317)
研究(182760)
基金(181734)
(157802)
国家(156241)
科学基金(136577)
社会(116537)
社会科(110663)
社会科学(110631)
(99324)
基金项目(95916)
自然(89072)
自然科(87116)
自然科学(87094)
自然科学基金(85600)
教育(84920)
(82128)
资助(74405)
编号(74228)
成果(58236)
(56576)
重点(55575)
(54932)
(53287)
创新(52160)
课题(50210)
国家社会(48277)
(48249)
科研(47954)
期刊
(168879)
经济(168879)
研究(102770)
中国(71250)
管理(61943)
(59466)
(55331)
学报(52381)
科学(51455)
大学(41010)
技术(39953)
学学(38806)
农业(38118)
教育(38106)
(30965)
金融(30965)
业经(29659)
财经(28118)
经济研究(26524)
(24234)
(23811)
技术经济(22660)
问题(21869)
统计(19862)
(19255)
科技(18895)
财会(18271)
商业(17946)
现代(17596)
(17396)
共检索到547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施宇  王节祥  盛亚  夏季  
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要求企业转变创新模式,从“技术拿来主义”的“外源式”创新走向平台驱动的“内源式”持续创新,专利平台是内源创新的重要支撑。尽管现有研究关注到专利平台对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但对专利平台的内涵和特征刻画研究不足,导致难以回答“什么样的专利平台在什么条件下能够更好地驱动企业自主创新”。本文创新性地采用基础区块强度和区块赋能强度来刻画专利平台的内涵,并基于企业结构、战略与环境适配的经典框架,分析企业专利平台结构特征、研发战略导向与外部环境特征的组态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作用。研究发现:专利平台是驱动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存在4种专利平台驱动的自主创新组态,具体可归纳为核心专利型平台驱动和专利衍生型平台驱动两类。尽管缺少专利平台驱动的企业,也可能获得高自主创新绩效,但本文分析发现在市场或技术不确定性大的情境下,这种创新模式难以持续。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创新管理与平台研究具有一定贡献,并对新时期中国企业转变创新模式和如何依托专利平台驱动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梅英  王芳  周勇  
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讨论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合作模式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基于Logit模型对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合作模式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选择研发合作模式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锁  罗永泰  
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者都应注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自主创新的需求,探讨培育和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模式与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桑晓靖  
以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研究基地,通过对示范区内37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分析,归纳总结出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四种模式:衍生型、中心型、合作型和委托型。对现有模式进行评析,提出我国目前中小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采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相结合的合作型与委托型的技术创新模式为有效的模式选择,而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模式最终将过渡到中心型、合作型和委托型这三种模式上。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江  罗声明  廖渐帆  
文章介绍了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状况,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总结了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选择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等三种创新模式,并对高新技术企业选择的创新模式进行调查统计及原因分析。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陶向南  金光  赵曙明  
本文首先探讨了传统知识创新模式和以硅谷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新知识创新模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之上 ,本文着重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在不同创新模式下高新技术企业所采用的组织形态特征 ,并给出了不同类型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具有的典型特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袁春生  
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是凝聚资金、人才的核心,是企业不断成长的原动力,是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由于科学技术和知识具有时效性,技术变迁使产品生命周期更加短促,因而成熟期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着很大的技术风险。本文从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出发,提出成熟期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四种模式“内生”型——自主创新;投资入股型——创建研发联合体;核心技术外取型——并购;研发价值链分解型——外包。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管军  申兵  邓九生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高值人力资本集中的企业组织,其核心人员的有效激励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极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逐渐引入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已初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借鉴现有股权激励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股权激励方案若干环节的建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套适合于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人员的股权激励方案,从而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胡颂  王敏  
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建设是企业培训体系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以Y公司建设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为例,探讨"技术生态系统培训观念"在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内部培训师开发和管理模式中的应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龚建立  王飞绒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龚建立  王飞绒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韵君  
基于专利战略的视角,企业技术创新必须具备创新技术的新颖性、创新技术的创造性、创新技术的实用性三个基本特征。技术创新具有特定的模式,这些模式反映了技术创新发生过程的普遍规律。将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专利分析、专利创造和专利实施为纽带联结起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技术预测、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的主要环节,形成一种在时间上继起和在空间上并存的关系,构建一个专利战略视角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型(PS-TI模型),可以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一个新的指导框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武建龙  王宏起  
专利分析是有效刻画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的重要手段。在对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构成进行分析与界定的基础上,运用专利统计与专利地图方法,构建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分析思路与流程,并以哈尔滨装备制造业集群为例系统阐述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具体分析过程,并给出哈尔滨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优化策略,旨在从专利视角为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科学构建与动态优化管理提供理论方法指导与实例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国富   李露露  
“双碳”背景下,如何驱动企业绿色转型已引起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文章从内外部视角整体切入,利用108家重污染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数字化转型、产权性质、ESG信息披露、政府环保补助、环境规制、媒体关注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协同效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个因素不构成企业绿色创新驱动模式的必要条件,各要素对企业绿色创新存在非对称性影响,要素之间以组态形式联合驱动企业绿色创新。研究结果揭示了驱动企业绿色创新背后的复杂成因,以期为企业提升绿色创新提供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