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04)
- 2023(8802)
- 2022(7694)
- 2021(6923)
- 2020(6127)
- 2019(14336)
- 2018(14257)
- 2017(27534)
- 2016(15243)
- 2015(17382)
- 2014(17641)
- 2013(17461)
- 2012(16328)
- 2011(14879)
- 2010(14992)
- 2009(14281)
- 2008(14437)
- 2007(13210)
- 2006(11408)
- 2005(10422)
- 学科
- 济(64041)
- 经济(63945)
- 管理(49859)
- 业(45658)
- 企(38112)
- 企业(38112)
- 方法(31116)
- 数学(27715)
- 数学方法(27456)
- 财(20664)
- 农(17251)
- 制(17167)
- 中国(15595)
- 业经(13608)
- 务(12731)
- 财务(12700)
- 财务管理(12665)
- 学(12654)
- 企业财务(11998)
- 贸(11886)
- 贸易(11884)
- 易(11550)
- 体(11373)
- 地方(11351)
- 银(11045)
- 银行(11016)
- 农业(10948)
- 行(10431)
- 融(10324)
- 金融(10320)
- 机构
- 大学(227454)
- 学院(225344)
- 济(95827)
- 经济(93822)
- 管理(87015)
- 理学(74845)
- 研究(74722)
- 理学院(74029)
- 管理学(72887)
- 管理学院(72451)
- 中国(57027)
- 京(47087)
- 财(47017)
- 科学(45079)
- 农(39199)
- 所(38311)
- 财经(36772)
- 中心(34947)
- 江(34815)
- 研究所(34515)
- 业大(34080)
- 经(33172)
- 农业(30988)
- 经济学(30186)
- 北京(29385)
- 范(27765)
- 师范(27471)
- 经济学院(27335)
- 财经大学(27156)
- 州(26941)
- 基金
- 项目(147946)
- 科学(116395)
- 基金(108081)
- 研究(107521)
- 家(93836)
- 国家(93104)
- 科学基金(79493)
- 社会(69089)
- 社会科(65539)
- 社会科学(65516)
- 省(58038)
- 基金项目(57738)
- 自然(50878)
- 自然科(49664)
- 自然科学(49648)
- 教育(49619)
- 自然科学基金(48804)
- 划(48679)
- 资助(43834)
- 编号(43353)
- 成果(35804)
- 部(33789)
- 重点(33614)
- 制(31640)
- 发(31349)
- 创(30969)
- 课题(29825)
- 创新(29159)
- 教育部(29002)
- 科研(28805)
共检索到333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寄中 张黎 汤超颖
本文利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工具分析了专利的资源配置效率,指出专利制度是通过赋予专利持有者市场垄断力量的方式对专利所有者的投入进行补偿,但垄断又必然会导致社会成本的增加,因而决定了专利制度不是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但是,通过根据不同情况而构建不同的最优专利组合(专利长度和宽度的组合)来平衡社会收益与私人的收益,可以提高专利制度的效率,这一点对于专利制度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专利制度 效率 专利长度 专利宽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元刚 蒙大斌
作为后发国家,中国的专利制度主要通过4种作用机制来促进技术进步:提供技术线索实现逆向工程;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技术交易;提供技术知识实现差异化的模仿创新;发出信号完成创新资源在公共研究部门的配置。在主观博弈论分析框架下解析这4种机制的实现过程,研究认为:专利制度可以看成是主观博弈均衡的信息浓缩,当参与者的自身条件、所处外部环境和对专利制度的认知发生变化时,参与者的主观博弈形式和均衡结果也会改变,进而影响专利制度功能的发挥。因此,主观博弈论不仅可以解释中国企业利用专利制度提高自身技术进步的实现方式,还可以揭示出专利制度形成和演进的机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士远
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来研究最优专利长度和最优专利宽度的问题。研究结论表明,最优的专利长度和专利宽度都是有限的。专利长度的增加会通过促进创新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同时,也会导致市场扭曲,从而降低社会福利水平,但随着专利长度的不断增加,前者的效应会小于后者的效应,因此,有限的专利长度是最优的。有效的专利宽度应该一方面使得模仿产品的质量水平不要太低,从而保证模仿产品对专利产品形成潜在的威胁,逼迫专利产品的价格低于垄断价格,减小市场扭曲;另一方面使得模仿产品的质量不要太高,从而保证专利产品能够制定较高的垄断价格,促进创新。
关键词:
专利长度 专利宽度 经济增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方中秀 董亮
基于Bertrand竞争前提,通过一个序贯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专利制度下问题专利对各厂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有专利制度下,专利质量很差的创新厂商也能获取垄断利润,同时规制者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最优专利制度应是一种事前的相机抉择专利侵权赔付机制,规制者必须根据创新厂商研发成本以及市场份额的不同,设计不同的专利侵权赔付金额,以达到弥补创新厂商研发成本以及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文家春 朱雪忠
本文分析了政府资助专利费用对我国专利制度运行产生的补充激励和优化专利产出的积极效应,以及刺激专利产出的"泡沫"增长和扭曲专利功能的消极效应,并相应地提出了利用该政策的正效应和抑制该政策的负效应的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文豪 刘斌
本文对中国的研发、创新水平和专利申请授予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运用计量模型对中国的两次专利变革的效应进行了检验,发现知识产权制度的运行绩效不仅与技术、经济发展阶段有关,还与中国的产业发展不均衡状况相关。
关键词:
知识产权 技术创新 专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杜鹃 陈家宏
在交易成本的概念框架下建立了一个正外部性内部化的数学模型,分析论证了在不同交易成本的情况下,专利产权的初始界定与资源配置的关系。结果显示:由于发明创新是具有不可穷尽外部性的经济活动,因而不适用科斯第一定理;与拥有完全的专利产权相比,有限制的专利产权能节约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因而从交易成本的视角给出了专利制度利益平衡机制的经济学解释。
关键词:
交易成本 正外部性 专利制度 利益平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国平 晏莉
文章从专利制度与技术创新的双重关系入手,采用法经济学方法,对专利制度在“专有”属性下的功能与“利”的配置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为实现技术创新,设计最佳专利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志启
在市场竞争中,技术创新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保护是维护企业创新利益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产权激励的视角,论述了专利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发现: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波动和专利制度变革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随着我国专利法的修改,我国专利保护水平出现迅速提升的趋势;但是专利保护水平的提升,并不必然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如果激励企业更高的技术水平,还需要其他激励手段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关键词:
产权激励 专利制度 技术创新绩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曹希敬 胡维佳 陶蕊
通过对近现代专利制度变迁的分析,探究了专利制度变迁的动因和利益取向,从起初促进工业社会发展演变成欧美发达经济体控制全球经济的战略工具,专利制度的本质属性被扭曲。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专利制度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指出专利制度既不是促进技术创新实现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其必要条件;专利制度对不同国家和行业技术创新的实现效果存在很大差异;专利制度实施程度的强弱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专利 反专利 亲专利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平新乔 尹静
本文是对中国年轻的专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通过一个包含假冒生产行为的理论模型和相应的计量检验 ,我们研究了中国普遍存在的假冒生产活动对专利保护的影响 ,并得出结论 :中国 1 993年以延长专利保护时间为主的专利法修改未使地区专利申请和研究开发投入的倾向上升 ,反而有所下降 ,原因在于专利保护时间的延长刺激了更多的假冒企业进入那些具有较大假冒潜力的行业 ,从而专利开发企业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也就没有动力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和专利申请。对一切行业实行相同的专利保护期T与相同的惩罚假冒力度K ,必定违反最优专利制度设计原则。应该针对不同行业的假冒生产特点 ,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使假冒潜力最大的行业...
关键词:
专利 专利制度 假冒生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梦玲
专利制度由激励技术创新伊始,同时也推动和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进步、信息的共享和经济的发展。随之伴随的是专利带来的技术创新的阻碍作用。专利制度的被利用甚至滥用也同时带来了大量的问题专利以及专利丛林、专利阻滞等现象。文章从专利两面性的独特视角着重分析了专利制度的正面和负面作用,并着重侧重后者,对专利在刺激技术创新的同时,同时阻滞技术创新的悖论进行了深入分析思考。对专利丛林、专利阻滞等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最后,对专利制度进行再反思和再认识。
关键词:
专利制度 技术创新 专利保护 专利产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厉宁
论专利制度的行政许可属性厉宁江苏省专利管理局专利制度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专利制度在国外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以1623年英国《垄断法》为起源),在国内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以1898年清光绪帝颁发“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算...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彭城
8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之风盛行不衰,名目繁多的的非关税壁垒应运而生。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已经伸延至每一个角落,技术贸易作为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可避免地要牵涉到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在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的保护需要有统一和有效的国际规范,才能在公平自由的基础上保护各国的经济利益。获取专利权可以得到对该技术的暂时垄断,从而使专利的持有者在经济上受益。由于目前世界各国的专利法规尚未达成一致性,一些公司利用各国专利法规的不确定性来达到自身发展的目的,为制定本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战略以及做出大规模投资的决定服务,这样做的结果必定会有害于商业活动的正常发展。关贸总协定在东京回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履忠
我国是一个拥有很大技术市场潜力的国家,实行开放政策以来受到各国的重视。但是,过去因为没有建立专利制度,外国人怕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因而不愿把先进技术转让给我们。或者,就采取以索高价的办法来补偿因技术扩散而带来的损失。例如,前几年冶金部和外商谈判引进一项技术,对方就开出两种价格,有无专利保护,费用竟相差四倍。联邦德国转让工业用启动机,日本只需付120万,而我们要付400万;美国转让乙烯装置,日本只需付80多万,而我们要付320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