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54)
2023(6143)
2022(5325)
2021(4941)
2020(4198)
2019(9428)
2018(9321)
2017(17946)
2016(10198)
2015(11720)
2014(11964)
2013(11454)
2012(10670)
2011(9600)
2010(9894)
2009(9694)
2008(9821)
2007(9164)
2006(8522)
2005(8383)
作者
(28461)
(23620)
(23300)
(22830)
(15066)
(11203)
(10821)
(9209)
(8879)
(8776)
(8222)
(8107)
(7846)
(7821)
(7778)
(7310)
(7003)
(7002)
(6987)
(6755)
(6323)
(5828)
(5634)
(5573)
(5514)
(5474)
(5403)
(5358)
(4863)
(4665)
学科
(35181)
经济(35100)
管理(33881)
(29905)
(26519)
企业(26519)
(21845)
(18837)
银行(18692)
(17388)
(13716)
(12493)
制度(12490)
方法(12390)
(11836)
(11385)
金融(11383)
中国(10975)
(10241)
业务(10197)
数学(10162)
数学方法(10020)
体制(9671)
业经(9585)
银行制(8877)
(8274)
财务(8251)
财务管理(8227)
理论(7861)
企业财务(7807)
机构
大学(141818)
学院(141269)
(58533)
经济(57047)
管理(51941)
研究(46663)
中国(44568)
理学(42124)
理学院(41685)
管理学(41116)
管理学院(40813)
(34918)
(30395)
(26203)
财经(25642)
科学(24158)
(23765)
中心(23323)
(22948)
(22898)
银行(22831)
(22511)
(21337)
(20507)
研究所(19791)
北京(19390)
财经大学(18839)
经济学(18561)
(17677)
师范(17521)
基金
项目(82247)
科学(64871)
研究(64609)
基金(59245)
(49737)
国家(49271)
科学基金(42933)
社会(40853)
社会科(38688)
社会科学(38679)
(32448)
教育(31829)
基金项目(30357)
编号(26952)
(26579)
自然(25973)
自然科(25348)
自然科学(25342)
自然科学基金(24912)
资助(24697)
成果(23948)
(22196)
课题(19711)
(19327)
重点(18776)
(18119)
教育部(17333)
(17324)
国家社会(16888)
(16829)
期刊
(72593)
经济(72593)
研究(52390)
中国(37112)
(32699)
金融(32699)
(30038)
管理(22096)
(21723)
教育(21622)
学报(18540)
科学(17456)
大学(15313)
财经(14204)
学学(13982)
技术(13609)
(12030)
农业(11878)
业经(10999)
经济研究(10036)
问题(9535)
理论(8213)
农村(8007)
(8007)
(7609)
职业(7425)
会计(7423)
国际(7360)
实践(7355)
(7355)
共检索到248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毛葛民  
一、重新认识和落实经营自主权我国专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自列入国家经济、金融体制改革规划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总的来说,进展不大。我认为其关键原因就是在认识和落实经营自主权上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一是专业银行实行企业化改革以来,主要是在内部管理的某些方面进行初步的放权。虽然改革的范围和深度都限制得如此严格,结果还是起步不久就刹车,而且下放的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锦彪  肖瑞林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充当着国家财政的补充,成为吸收闲散资金、调剂余缺的工具,国家专业银行经营机制主要发挥的是出纳功能。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末形成市场经济体制,在这场市场取向的改革运动中,国家专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机制面临重大挑战,而作为我国银行体系主体的国家专业银行能否顺利转换经营机制,又是我国银行业能否顺利与国际接轨和孕育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关键。必要性与艰巨性已成为银行界乃至国人的共识。问题在于,机制转换的出路何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中佳  
对专业银行转换经营机制的几点看法王中佳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金融体制必须进行一场全面而又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是转换金融运行机制,把专业银行推向市场,建设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企业化的国有商业银行;建立一个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萍华  莫广勤  何五星  杨清平  
一、专业银行转换经营机制的必要性首先,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要素的流动与评价以及生产资源的配置,都必须通过市场进行。专业银行作为我国货币商品的直接经营者,有着对经济的特殊融合参与作用,使其成为市场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计划经济时期,资源的配置主要由实物计划决定,“钱随物走”成为整个经济的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新华  
专业银行坚持企业化的改革目标,这是十分明确的.实践证明,在改革金融调控机制、资金运行机制以及发展金融市场的同时,必须转换经营机制,使金融改革配套进行,把专业银行的企业比改革推向深入. 一、专业银行转换经营机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的机制转换,要求银行打破单一的存、放、汇业务,为之提供多功能高效率的金融服务.特别是股份制的推行要求银行由单一的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发展,由单纯的信贷业务向金融资产的多元化发展.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也将逐步转向以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的市场调节.这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永俭  臧金贵  
专业银行经营机制转换的难点和对策刘永俭,臧金贵一、专业银行转换经营机制的主要难点一是业务性质限制。我国四大专业银行的政策性贷款占其贷款总额的比重在10-45%之间,经营性业务无法摆脱政策化的困扰。不仅银行家们习惯于用政策性业务的管理方法去办理经营性业...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罗清琦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文就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加快专业银行经营机制转换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如何加快专业银行经营机制转换等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 所谓转换专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就是要坚持专业银行企业化经营方向,使其在国家政策、法规和计划指导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担风险,在此基础上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求发展,逐步成为责权利相结合的货币经营者,为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的金融间接调控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推进和发展,我国专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换出现了良好的契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江月辉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与发展的需要,专业银行要逐步转换经营机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求资金平衡、自我约束与自我发展的金融企业。如何转换专业银行的经营机制,是当前金融界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此提出如下粗浅意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熊津成  
1、平衡财政收支,消除银行信贷资金财政化倾向。我国的银行企业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体制,取决于财政收支状况。如果财政困难,不仅财政出现的赤字需要弥补,而且一些国有企业的亏损补贴、挂帐、垫支等都需要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就会加重银行信贷资金财政化的倾向,不利于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特别是在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情况下冒然推进金融改革,很可能出现社会经济的失控。因此,健全税收体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又林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转换国有专业银行经营机制,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商业银行体系。本文仅对我国现行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作些初步探讨。 一、当前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所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 (一)如何使其职能归位,发挥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作用。通常讲,市场经济下商业银行作为微观金融企业,主要是执行和发挥企业职能,以盈利为目标,注重资产负债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法人组织。而目前我国几大国有专业银行所负的职能,很难讲是一个真正的银行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带有中央银行性质。它既追求微观活动上的利润目标,又承担宏观调控的任务,兼...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房毅民  
专业银行要实行企业化经营,各方面认识比较一致,但对如何实行企业化经营却有不同的认识。本文拟就以下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专业银行有没有宏观控制的职能就金融体制的分工来说,中央银行主要是进行宏观控制,专业银行主要足在宏观控制下把微观搞活。但能不能认为中央银行只有宏观控制的职能而没有微观搞活的职能,专业银行就只有微观搞活的职能而没有宏观控制的职能呢?我认为不能这样看,因为宏观控制与微观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裕杰  
在我国传统银行理论束缚下,我国银行信用一直是国家分配社会资金并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的工具,也是国家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的一种杠杆,具有集中性、社会性和生产性的特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改革,专业银行将从国家工具和杠杆的圈子里逐步解脱出来,相伴而来的将是市场机制的压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炳申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金融体制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而又全面的改革,国家专业银行逐步向国有商业银行转换经营机制已是大势所趋。作为国家专业银行之一的中国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按照国有商业银行的既定方向,构建中国银行转换经营机制的目标模式,探索顺利实现自身经营机制转换的正确途径,正日益成为引人注目、值得深入思考的焦点问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钟起瑞  王煜  
改革开放以来,银行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和加强,"财政困难,没钱找银行要"已成为政府、企业及社会有关方面的口头禅。在不少人眼里,银行似乎成了制造货币资金的万能机器。与此同时,银行资金占压多、周转慢、效益差、沉淀率高的问题日益严重,银行经营和发展面临极大的困难,专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反应不灵敏,调控效果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正象企业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是整个经济改革的中心一样,专业银行的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已成为金融改革的主线,同时也成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基点,把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已经刻不容缓。专业银行的经营机制亟待转换一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实践证明,传统的指令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温阳福  
1.专业银行业务交叉的必要性。专业银行按区域、城乡、行业划分一定的业务范围、对象,这是很有必要的,它适应了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但从几年来的实践看,这种画地为牢分工的最大缺陷是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