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56)
- 2023(13547)
- 2022(11851)
- 2021(11199)
- 2020(9275)
- 2019(21119)
- 2018(20893)
- 2017(40158)
- 2016(22028)
- 2015(24951)
- 2014(24798)
- 2013(23874)
- 2012(21690)
- 2011(19274)
- 2010(19163)
- 2009(17145)
- 2008(16079)
- 2007(13613)
- 2006(11660)
- 2005(9816)
- 学科
- 济(83901)
- 经济(83815)
- 管理(61025)
- 业(57173)
- 企(48324)
- 企业(48324)
- 方法(37501)
- 数学(32047)
- 数学方法(31675)
- 农(22207)
- 中国(21861)
- 业经(20236)
- 财(19408)
- 地方(18699)
- 学(16979)
- 理论(16679)
- 技术(15546)
- 贸(14894)
- 贸易(14888)
- 农业(14737)
- 易(14420)
- 制(14015)
- 和(13569)
- 环境(13065)
- 产业(13009)
- 务(12657)
- 财务(12591)
- 财务管理(12570)
- 教育(12426)
- 企业财务(11867)
- 机构
- 学院(300984)
- 大学(292392)
- 管理(119623)
- 济(113789)
- 经济(111265)
- 理学(104514)
- 理学院(103432)
- 管理学(101657)
- 管理学院(101136)
- 研究(93198)
- 中国(66576)
- 京(61005)
- 科学(58277)
- 财(50118)
- 所(44904)
- 业大(43537)
- 农(43379)
- 江(42481)
- 中心(42267)
- 财经(41172)
- 研究所(41115)
- 范(40528)
- 师范(40191)
- 北京(37896)
- 经(37451)
- 技术(37362)
- 州(35419)
- 院(34402)
- 农业(33958)
- 经济学(33525)
- 基金
- 项目(210980)
- 科学(166454)
- 研究(160359)
- 基金(149904)
- 家(128791)
- 国家(127696)
- 科学基金(110901)
- 社会(98602)
- 社会科(93381)
- 社会科学(93362)
- 省(85715)
- 基金项目(80343)
- 教育(75987)
- 自然(71294)
- 划(70867)
- 自然科(69620)
- 自然科学(69607)
- 编号(68373)
- 自然科学基金(68331)
- 资助(60736)
- 成果(54133)
- 课题(47439)
- 重点(47267)
- 发(45974)
- 部(45794)
- 创(45023)
- 创新(41690)
- 项目编号(41655)
- 教育部(39835)
- 科研(39642)
- 期刊
- 济(121341)
- 经济(121341)
- 研究(83964)
- 中国(55003)
- 教育(43646)
- 学报(43262)
- 管理(42532)
- 科学(40305)
- 农(39511)
- 财(36419)
- 大学(33031)
- 学学(30879)
- 技术(30029)
- 农业(28155)
- 业经(22419)
- 融(20635)
- 金融(20635)
- 经济研究(19466)
- 财经(18946)
- 图书(16299)
- 经(16279)
- 问题(15800)
- 职业(15733)
- 科技(14801)
- 理论(14036)
- 业(13817)
- 技术经济(13701)
- 商业(13633)
- 坛(13594)
- 论坛(13594)
共检索到418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峰
高职院校专业群的设置与发展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因高职教育自身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内部驱动力,二是因外部产业经济环境需求而产生的外部驱动力。从产业集群与专业群协同的视角设置专业群,是高职院校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开门办学的新途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设置原则是:适度超前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立足于本区域的特色产业集群、考虑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群设置的统筹安排和相互衔接、实现资源与需求导向相结合。
关键词:
专业群 产业集群 协同发展 高职教育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蔡瑞林 刘霞 龙慧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存在一些问题,在协同学视野下,这是由于供应端的教育系统和需求端的经济系统没有进行充分协同运动。但系统之间的关联运动将使对接系统出现宏观有序结构,特别是由于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会使对接系统由非平衡状态进入到平衡状态,由不稳定结构变为稳定结构。论文构建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协同度理论模型,并据此对常州高职园区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协同运动能够乐观应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协同学 产业结构 专业设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运生
高职教育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到现在的产教融合,专业建设始终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重点内容,也是企业产教融合的契合点。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布局是直接依据相关产业群链条的组成和发展,体现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特色和办学特色。为适应区域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根据旅游产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目标,结合新疆职业大学近年来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际经验,深入分析探讨专业群协同发展和构建的背景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等具体内涵与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引领和提升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旅游服务专业群建设,增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荣 李曙生 张斌
针对日益增多的单招生源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的要求,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群建设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以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机电装备制造技术专业群为例,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中高职衔接的专业群建设,使专业群建设持续化、成效最大化。
关键词:
专业群建设 中高职衔接 机电装备制造技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影秋
随着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日益进步,更加专业化的技术创新是产业整合和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作为技术创新研发资源的基础力量倍受关注。以调查数据作为分析依据,在构建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组织体系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指标研究,从伙伴选择、机制建立、知识融合、利益分配四个方面探究二者协同与创新的影响因素,并对如何提高二者协同与创新发展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群 产业群 协同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小蕾
文章在集群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专业群协同创新的三个路径,并从人力资源、教学资源、管理、资金四个方面协同对创新模式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专业群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群 协同创新 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占德胜
从系统论角度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具有高技术性、职业性、区域性和学科交叉性等特征。从专业设置的原则,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中几个关系以及特色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系统论 高职院校 专业设置 特色专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秀维 蒋春霞 顾艳阳
文章以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岗位群为对象,以协同学为理论依据,以岗位群工作过程体系为参照,架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三个层次的教学组织系统,并根据相关实践进行了实证研究,探索了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的五个步骤:工作胜任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协同、课程与工作过程的匹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训资源开发。
关键词:
协同学 专业群建设 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睿
课程思政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路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应强化专业课程思政,并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金融人才上不断优化。高职院校要结合金融专业特点和金融行业的实际需求,着力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协同育人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协同,通过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家庭和企业等各方面的协同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思政教育 高职院校 金融专业 协同育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史玉丁
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重要导向。调研发现,贵州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之间存在较大的偏离度。因此,促进贵州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城发展协同共进,应以产业需求为引导,增设与区域产业相配套的民族特色专业;以城镇建设为引导,增设与新型城镇化相配套的新专业;以产业升级和产城发展为指引,改造删并与产业升级、产城发展不协同的旧专业。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有芳 刘荣伶 赵晓峰
本研究聚焦建筑学专业思政建设过程中目标靶向泛化以及缺少宏观调控引导的困境,通过文献整理、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手段,提出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指标元素的内容框架及建筑学课群的主要思政元素和重要性等级,形成以思政促进教学的参与式研讨模式。以课群为单位构建课程思政重点建设体系有助于达到人才培养效益的最大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柳
根据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聚现状、特点以及未来产业结构转型趋势,分析该地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议根据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下的人才需求特点、各城市优势产业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来进行专业集群的建设,增强专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吻合度。
关键词:
珠三角 产业集群 高职教育 专业集群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伍百军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地区产业结构之间关联性较强,具有一定耦合协调度。高职院校将专业设置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与重点,灵活适应产业结构发展与升级。以云浮市为案例,通过构建专业设置和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云浮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等级不高;与第一产业极度失调,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都是初级协调。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为促进专业设置系统和产业结构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和增加"阈值",提出政府加大协调扶持力度、学校加强专业设置适应性、企业提高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参与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波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要以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坚持适应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协调性原则,以服务为宗旨,明确办学特色和建设方向,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更好地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高职院校办学水平。
关键词:
特色专业 专业群 建设 原则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周香 闫文平
“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加强高职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发展,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效能的内在要求,也是产业结构变革与技术创新双向互动的必然结果,更是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人才和技术集群化联动的需要。其价值主要表现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生价值、促进地方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价值、在改革推进中实现增值发展的内生价值。新时期,高职院校应通过优化调整专业群结构、强化课程资源建设、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联动、建立定向就业机制等,促进高职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
关键词:
双高计划 高职教育 专业群 产业群 协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