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60)
2023(6345)
2022(5240)
2021(4881)
2020(3884)
2019(8825)
2018(8491)
2017(15524)
2016(8705)
2015(9859)
2014(9585)
2013(9458)
2012(8944)
2011(8035)
2010(7904)
2009(7024)
2008(6503)
2007(5740)
2006(5125)
2005(3876)
作者
(25147)
(21428)
(20746)
(20060)
(13003)
(10499)
(9524)
(8210)
(8148)
(7475)
(7121)
(6938)
(6811)
(6665)
(6414)
(6348)
(6330)
(5971)
(5939)
(5897)
(5421)
(5080)
(4970)
(4931)
(4766)
(4755)
(4577)
(4546)
(4477)
(4339)
学科
(33414)
经济(33382)
(25107)
(18638)
农业(17240)
地方(15032)
管理(13972)
业经(10461)
方法(9339)
中国(9095)
数学(8385)
数学方法(8290)
农业经济(7695)
(7694)
企业(7694)
(7427)
(7129)
环境(6330)
(6162)
地方经济(6038)
发展(5646)
(5638)
土地(5479)
(5312)
(5045)
农村(5019)
收入(4760)
理论(4617)
(4613)
工作(4589)
机构
学院(115857)
大学(109346)
研究(41286)
(39801)
管理(38642)
经济(38534)
理学(33211)
理学院(32625)
管理学(31862)
管理学院(31638)
(30688)
中国(29800)
科学(29181)
(23066)
农业(22971)
业大(22129)
(20908)
中心(20392)
(19869)
师范(19692)
(19562)
研究所(19320)
(18091)
(16842)
(15882)
师范大学(15649)
农业大学(15355)
(14993)
技术(14415)
(13655)
基金
项目(84477)
科学(66004)
研究(62850)
基金(58048)
(50887)
国家(50352)
科学基金(43040)
(39565)
社会(37661)
社会科(35236)
社会科学(35227)
基金项目(33059)
(30158)
自然(28173)
教育(28154)
自然科(27414)
自然科学(27409)
编号(27259)
自然科学基金(26835)
资助(20924)
成果(20834)
(20762)
课题(19655)
重点(19347)
(18240)
(17433)
(16552)
发展(16539)
创新(16325)
(16258)
期刊
(52772)
经济(52772)
(34975)
研究(30829)
中国(28190)
农业(23233)
学报(21716)
科学(19936)
大学(16081)
教育(15542)
学学(15195)
业经(13227)
(12113)
技术(10229)
(10136)
金融(10136)
(9728)
管理(9682)
资源(9455)
(8425)
农业经济(8246)
农村(8044)
(8044)
问题(7631)
(7211)
业大(6883)
科技(6003)
农业大学(5983)
社会(5847)
图书(5799)
共检索到173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乔家君  李亚静  
在河南省发展实力最强的1 200个村域经济指标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487个专业村进行调研,形成487×71属性数据矩阵。通过GIS可视化分析,进行专业村集聚的空间表达。①河南省专业村集聚空间上极不均衡,具有明显的中心—外围特征;②农业主导型专业村发生时间最早,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广泛,河南省有平原农区、山区、城郊三种空间集聚模式;③与农业主导型专业村集聚空间相反,工业主导型专业村主要分布于交通便利区;④服务业等其他类型专业村发展最晚,空间集聚态势目前尚不明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乾坤  乔家君  韩冬  辛向阳  
专业村是村域经济发展的特殊形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对河南省专业村2009年和2018年2次追踪调查,依据专业村内涵,在对河南省发展实力最强的约1200个(2008年)和1500个(2017年)村域经济评判的基础上,分别筛选出487和668个专业村。运用空间自相关、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探究了河南省专业村的空间变化。研究发现:(1)在空间格局上,河南省专业村由局部集聚向全面扩散转变,呈现“整体分散、层次分明”的分布特征;专业村在豫南和豫西南地区分布数量仍然较少。(2)在分区差异上,专业村集聚的中心—外围空间特征逐渐淡化,过去的“V”字形分区逐渐转变为“T”字形分区,不同分区间专业村密度差异显著,分区交界地带存在“灯下黑”现象。(3)在变化特征上,专业村空间分布重心移动轨迹呈现向东南方向移动,分布范围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尤其是豫东地区农业主导型和工业主导型专业村数量显著增长。(4)在集聚程度上,专业村集聚区由“点核”向“面状”转变,集聚程度有所减弱,部分地区专业村存在“增长下的消失”现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乔家君  张羽佳  
以实地调查的南阳市83个农业型专业村70多个属性数据为依据,利用ArcGIS软件予以空间可视化,可得如下结论:在农业型专业村属性方面,产值规模普遍偏小,产业类型以蔬菜种植、养殖为主,销售市场主要集中于省域内部,国内市场也占有一定比重;在专业村发展的时间演化方面,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产业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在专业村分布的空间变化方面,由最初的最适宜农业区向山区、城区方向转移,并具有行政边缘化的特征,可以用空间界面理论予以诠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龙花楼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振兴,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对乡村振兴起着基础性、根本性、关键性作用。当前,乡村产业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是其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如何吸引乡村精英回流创新创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居业协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在众多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的对策措施中,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被公认为是乡村振兴最为有效的路径之一,而农业专业村则作为乡村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被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娜琳  李小建  
专业村消失因素的分析对专业村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经验性借鉴意义。本文以曾经发展较好而今消失的日本理想大根萝卜种植业专业村——河南省郏县前王庄村为例,通过分析该专业村的发展历程,探寻专业村迅速消失的原因。研究发现,影响专业村消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专业项目自身属性因素,如地方特色不明显;2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因素,如比较优势变化;3生产规模扩张限制因素,如空间非均质性;4龙头企业管理因素,如行为主体间利益不一致。基于此,文章指出鉴于我国多数村域的环境与发展条件,区域专业化生产或许能从根本上破除专业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白丹丹  乔家君  
服务型专业村对传统农区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以河南省画虎专业村王公庄为例,阐述欠发达农区服务型专业村的形成、影响环境及其演化机理。研究发现:1在专业村形成的不同阶段,其廊道不断变化,由血缘、地缘关系路径逐渐向业缘关系转变;2绘画行业规模的扩大主要发生在专业村形成的后期阶段,即扩散机制的二、三阶段,且学员来源在空间上不连续,呈跳跃式扩散,空间跨越尺度较大,不同于特色种植型专业村多邻近扩散的形成规律;3绘画产品销售市场逐渐趋于稳定,销售途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4王公庄绘画产业专业村形成的影响因素是村内部因素和村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模仿创新、网络联系、规模经济、分工经济是服务型专业村发展演化的内在作用机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灿  李小建  
综合运用GIS技术、逐步回归法、LoGIt模型,分析了2009—2012年河南省农业专业村数量结构、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并探究了地理环境对农业专业村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专业村空间分布不均衡,局部地区集聚程度发生变化;农业专业化率随劳动力资源的增加而降低,丘陵、山区农业专业化率比平原区低,村庄区位显著影响农业专业化率;伴随农区发展,农业专业化生产对劳动力资源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丘陵、山地地形对农业专业化率的负面影响减弱,市场因素对农业专业化率的影响凸显;劳动力资源对花卉、蔬菜等劳动密集型的专业村形成具有正面影响,邻近批发市场能提高蔬菜、水果、花卉等市场依赖性强的专业村形成概率,靠近地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争磊   乔家君   朱乾坤   肖杰   王改艳   薛岩欣  
【目的】专业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却面临着人口收缩的困境。人口是影响专业村发展的关键力量,有必要深入探究其收缩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人口收缩模型探究2008—2017年河南省50个专业村人口收缩的时空特征,使用地理探测器识别人口收缩的空间影响因素。【结果】(1)2008—2017年,河南省严重收缩型和未收缩型的专业村分别占专业村总数的42%和46%,人口变化的极化特征显著;劳动力收缩严重的专业村类型依次是工业型、农业型和服务业型专业村。(2)专业村人口收缩的空间近邻效应显著,空间分布上具有核心—边缘特征,收缩程度由豫中向周围区域逐渐减弱;工业型和农业型专业村人口收缩分布在豫中郑州周围区域,服务业型专业村人口收缩主要分布在豫东边界地带。(3)生活条件、产业发展水平、发展基础是专业村人口收缩空间格局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河南省专业村人口收缩空间格局是在村民生活条件的基础之上,由医疗供给水平、教育发展水平等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和产业、交通发展等专业村发展条件的直接作用与村庄生态环境、资源状况等间接作用产生的结果。【结论】不同类型专业村人口收缩差异较大,形成机理较为复杂。改善村内基础条件,扩大专业化生产规模,提高村民的人均收入是缓解专业村人口收缩状况的关键。本文针对不同类型专业村提出了差别化缓解策略,对增强专业村人口吸附力、延长生命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乾坤   乔家君   韩冬   肖杰   许家伟   王伟  
专业村作为农区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被认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许多专业村呈现高度集约化的发展趋势,专业大户的出现和增多导致了部分专业小户放弃从事特色产业项目。专业村中从事专业化生产的专业户比例下降,劳动力外流现象已经显现。论文依托河南省专业村2008年和2017年两次普查数据及2022—2023年开展的典型案例区专业村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类型专业村劳动力外流特征进行分析,借助地理探测器对专业村劳动力外流的主导因素进行探测识别和交互作用分析。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河南省各地区的专业村劳动力外流数量均明显增多;(2)从空间特征来看,农业型专业村劳动力外流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工业型专业村劳动力外流不具有空间集聚特征,服务业型及其他专业村劳动力外流具有空间集聚趋势;(3)从数量变化来看,农业型专业村劳动力外流在河南省各个地区均呈增多态势,工业型专业村劳动力外流在豫东地区最为明显,服务业型及其他专业村劳动力外流相对较为复杂;(4)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专业户率、区位特征、耕地资源、人力资源是影响专业村劳动力外流的主要因素;(5)研究认为专业村劳动力外流的机制较为复杂,村庄和产业是固定劳动力的重要物质载体,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和政策规范引导产生的向心力相互作用,造成了劳动人口流失和回流处于不断动态变化的状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玉来  余彬盛  
本文从河南平乐牡丹画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拟研究特色专业村营销问题,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了该专业村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其优势有优越的地域,坚实的产业基础,巨大的市场空间;劣势是眼界不开,知识缺乏,竞争不够规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很好的机遇;竞争、市场、观念等方面存在不少威胁。笔者认为,为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牡丹画第一村"必须制定强有力的营销因素组合策略,打造高质量的绘画人才和营销人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更和  石磊  
专业村发展对于大范围提高农户收入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豫西南3个样本专业村121户专业农户的调查分析,发现专业村是在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在能人的带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其发展历程服从"S"型曲线创新传播规律。其中,资源等地理环境因素起基础作用,初期接受者或能人在发展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政府行为可加快其发展过程,农户尤其是家庭中的"顶梁柱"的财商对农户专业项目的发展及其时间早晚具有重要影响,多数农户对专业项目的接受是通过模仿方式实现的。在农区发展中,可将建设专业村作为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柄全  谷人旭  严士清  钱肖颖  许树辉  
专业村是基于规模经济和分工经济,由农户企业从事相同或相关联的经济活动而形成。利用宿迁市红庙板材加工专业村农户企业调查数据,分析了专业村形成与演变的过程,探索企业家行为与专业村的形成速度、经济效益、产业内分工以及企业未来走向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1)红庙村在20年内实现了企业数量快速增加、生产与交易空间的集中、产业内分工不断深化。(2)能人与村干部的带领、相关产业的从业背景以及获得信贷等因素影响专业村的形成速度。(3)企业家的社会关系、村干部和亲友的支持有助于提升专业村的经济效益。(4)随着专业村产业内分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哲晰  穆月英  
以小规模农户地理集聚生产为表现形式、以专业村为基本构成单元的主产地连片发展模式,是中国农业产业格局的重要特征。本研究基于黄淮海与环渤海的设施蔬菜优势主产区的蔬菜专业村级调研数据,以产业集聚理论为支撑,利用空间Durbin模型、两部制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空间相关性及空间异质性的视角考察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形成的马歇尔外部性显著提高本地农民收入;周边专业村的产业集聚与地理距离共同作用对本地农民收入产生空间溢出,并具有地理距离递减性特征;产业集聚程度不同的专业村对彼此溢出关系的反应具有空间非对称性,容易形成专业村发展的"极化效应";另外,产业集聚、技术指导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沈威  雷龙涛  刘向前  张莉莉  康珈瑜  梁留科  
本文首先提出了淘宝专业村发展的意义,从经营者视角出发,基于大集镇8个典型淘宝专业村共110位商户的调研数据,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淘宝专业村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欠发达地区淘宝专业村的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沈威  雷龙涛  刘向前  张莉莉  康珈瑜  梁留科  
本文首先提出了淘宝专业村发展的意义,从经营者视角出发,基于大集镇8个典型淘宝专业村共110位商户的调研数据,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淘宝专业村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欠发达地区淘宝专业村的发展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