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91)
- 2023(13970)
- 2022(12055)
- 2021(11152)
- 2020(9232)
- 2019(21001)
- 2018(20723)
- 2017(39254)
- 2016(21592)
- 2015(24175)
- 2014(24068)
- 2013(23731)
- 2012(21563)
- 2011(19612)
- 2010(19416)
- 2009(17526)
- 2008(16877)
- 2007(14733)
- 2006(12770)
- 2005(10471)
- 学科
- 济(83100)
- 经济(83009)
- 业(58684)
- 管理(57182)
- 企(44962)
- 企业(44962)
- 方法(38901)
- 数学(33993)
- 数学方法(33652)
- 农(33070)
- 农业(22016)
- 业经(21332)
- 中国(21051)
- 学(19622)
- 财(19310)
- 地方(17087)
- 贸(15317)
- 贸易(15311)
- 易(14868)
- 制(14423)
- 理论(14404)
- 技术(13480)
- 环境(13246)
- 和(12389)
- 务(12068)
- 财务(12010)
- 财务管理(11992)
- 银(11576)
- 教育(11534)
- 银行(11506)
- 机构
- 学院(307980)
- 大学(306493)
- 管理(121503)
- 济(115825)
- 经济(113240)
- 理学(106975)
- 理学院(105753)
- 管理学(103829)
- 管理学院(103285)
- 研究(102029)
- 中国(72707)
- 科学(68077)
- 京(64276)
- 农(63423)
- 业大(54436)
- 所(51837)
- 农业(49267)
- 财(49185)
- 研究所(48161)
- 中心(46154)
- 江(43417)
- 范(41195)
- 财经(40765)
- 师范(40696)
- 北京(39683)
- 经(37219)
- 院(36523)
- 州(35447)
- 技术(34028)
- 经济学(33781)
- 基金
- 项目(222713)
- 科学(173110)
- 基金(159894)
- 研究(158027)
- 家(142156)
- 国家(140914)
- 科学基金(119631)
- 社会(98116)
- 社会科(92694)
- 社会科学(92670)
- 省(89066)
- 基金项目(86418)
- 自然(79994)
- 自然科(78114)
- 自然科学(78091)
- 自然科学基金(76691)
- 划(74768)
- 教育(72604)
- 编号(64641)
- 资助(64499)
- 成果(50783)
- 重点(49969)
- 部(47681)
- 发(47550)
- 创(46455)
- 课题(44324)
- 创新(43285)
- 科研(42990)
- 计划(42178)
- 大学(40524)
- 期刊
- 济(122972)
- 经济(122972)
- 研究(83033)
- 农(61803)
- 学报(58618)
- 中国(55143)
- 科学(50876)
- 大学(43408)
- 农业(41858)
- 学学(41279)
- 管理(39845)
- 教育(34690)
- 财(34470)
- 技术(25296)
- 业经(23916)
- 融(23004)
- 金融(23004)
- 业(19003)
- 经济研究(18761)
- 财经(18677)
- 版(17282)
- 业大(17135)
- 科技(16899)
- 问题(16491)
- 经(15847)
- 图书(15635)
- 理论(14202)
- 农业大学(14088)
- 技术经济(13829)
- 资源(13684)
共检索到425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罗庆 杨慧敏
中国的专业村发展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文章以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专业村类型形成机理和主导因素分析框架,提出企业家精神是专业村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工与专业化、邻里效应与距离衰减理论是专业村形成机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传统文化与习俗以及经济基础决定着专业村类型。在此基础上,以河南省四个典型专业村为案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能人决定一个村庄能否成为专业村,而不同地理因素对专业村类型的作用大小和作用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基本支持所提出的理论框架,进而提出各地应充分发挥村内外能人的作用,根据其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专业村。
关键词:
专业村类型 形成机理 影响因素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更和 石磊
专业村发展对于大范围提高农户收入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豫西南3个样本专业村121户专业农户的调查分析,发现专业村是在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在能人的带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其发展历程服从"S"型曲线创新传播规律。其中,资源等地理环境因素起基础作用,初期接受者或能人在发展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政府行为可加快其发展过程,农户尤其是家庭中的"顶梁柱"的财商对农户专业项目的发展及其时间早晚具有重要影响,多数农户对专业项目的接受是通过模仿方式实现的。在农区发展中,可将建设专业村作为重要途径。
关键词:
专业村 农户 历程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白丹丹 乔家君
服务型专业村对传统农区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以河南省画虎专业村王公庄为例,阐述欠发达农区服务型专业村的形成、影响环境及其演化机理。研究发现:1在专业村形成的不同阶段,其廊道不断变化,由血缘、地缘关系路径逐渐向业缘关系转变;2绘画行业规模的扩大主要发生在专业村形成的后期阶段,即扩散机制的二、三阶段,且学员来源在空间上不连续,呈跳跃式扩散,空间跨越尺度较大,不同于特色种植型专业村多邻近扩散的形成规律;3绘画产品销售市场逐渐趋于稳定,销售途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4王公庄绘画产业专业村形成的影响因素是村内部因素和村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模仿创新、网络联系、规模经济、分工经济是服务型专业村发展演化的内在作用机理。
关键词:
服务型专业村 画虎 王公庄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小建 罗庆 樊新生
本文在对专业村的概念以及在农区发展中作用分析的基础上,对专业村成长的影响因素以及形成和演化机理进行剖析,认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农户是专业村形成的核心因素;村庄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传统习惯和经济基础决定着专业村的发展方向;政府推进、市场、技术和宏观经济环境决定专业村的数量和规模;模仿创新、网络联系、规模经济和分工经济作为专业村形成与演化的机理,始终贯穿于专业村的发展过程之中。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对专业村的培育提出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
专业村 影响因素 演化机理 农区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邵留长 乔家君 乔谷阳
基于全国1 605个一村一品专业村镇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和最近邻指数进行空间点模式分析,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对专业村镇进行空间面模式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专业村镇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且种植业型专业村镇数量多,非农产业型专业村镇比重较小。2专业村镇核密度估计高值区域分布在京津区域、江浙沪区域,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围递减趋势。最近邻指数定量测度表明我国专业村镇空间分布显著集聚。3空间全局自相关分析表明专业村镇的行政区分布也具有集聚性,进一步分析了地级行政区专业村镇的热点区域。根据专业村镇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在现有的资源禀赋基础上,相关政府部门应完善专业村镇发展环境,继续加大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的推广力度,实现农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志辉
专业村产业电商化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效选择。本文基于理论分析与多个淘宝村的实地调查,分析得出开拓网络市场、追求转型收益以及互联网的推动等要素共同驱动专业村电商化转型升级,其转型需经历引入电商要素、模仿与创新、自组织发展三个阶段。
关键词:
专业村 电子商务 转型升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明杰 颜梓晗 余斌 卓蓉蓉 郭新伟
电子商务专业村是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论文基于2015—2020年全国淘宝村空间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求电子商务专业村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揭示不同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淘宝村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与中国基本地理格局高度吻合,时空演化呈现由中心向外围逐渐扩散特征;(2)淘宝村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空间集聚强度逐年增强,高强度集聚范围逐年扩大,华北平原传统农区出现高强度淘宝村集聚区;(3)淘宝村呈现显著的空间聚类分异特征,空间聚类区分布相对稳定,高—高(HH)集聚区集中分布在苏南、浙江、福建的泉州、莆田和潮汕揭城市群;(4)各影响因素对淘宝村空间格局演化具有不同的解释强度,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是高作用影响因子,政府行为影响力稳步上升,社会经济影响呈“U”型变化态势,三级影响因素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常住人口的影响程度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对推进电子商务专业村发展、深化专业村发展理论、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争磊 乔家君 朱乾坤 肖杰 王改艳 薛岩欣
【目的】专业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却面临着人口收缩的困境。人口是影响专业村发展的关键力量,有必要深入探究其收缩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人口收缩模型探究2008—2017年河南省50个专业村人口收缩的时空特征,使用地理探测器识别人口收缩的空间影响因素。【结果】(1)2008—2017年,河南省严重收缩型和未收缩型的专业村分别占专业村总数的42%和46%,人口变化的极化特征显著;劳动力收缩严重的专业村类型依次是工业型、农业型和服务业型专业村。(2)专业村人口收缩的空间近邻效应显著,空间分布上具有核心—边缘特征,收缩程度由豫中向周围区域逐渐减弱;工业型和农业型专业村人口收缩分布在豫中郑州周围区域,服务业型专业村人口收缩主要分布在豫东边界地带。(3)生活条件、产业发展水平、发展基础是专业村人口收缩空间格局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河南省专业村人口收缩空间格局是在村民生活条件的基础之上,由医疗供给水平、教育发展水平等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和产业、交通发展等专业村发展条件的直接作用与村庄生态环境、资源状况等间接作用产生的结果。【结论】不同类型专业村人口收缩差异较大,形成机理较为复杂。改善村内基础条件,扩大专业化生产规模,提高村民的人均收入是缓解专业村人口收缩状况的关键。本文针对不同类型专业村提出了差别化缓解策略,对增强专业村人口吸附力、延长生命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乾坤 乔家君 韩冬 肖杰 许家伟 王伟
专业村作为农区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被认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许多专业村呈现高度集约化的发展趋势,专业大户的出现和增多导致了部分专业小户放弃从事特色产业项目。专业村中从事专业化生产的专业户比例下降,劳动力外流现象已经显现。论文依托河南省专业村2008年和2017年两次普查数据及2022—2023年开展的典型案例区专业村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类型专业村劳动力外流特征进行分析,借助地理探测器对专业村劳动力外流的主导因素进行探测识别和交互作用分析。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河南省各地区的专业村劳动力外流数量均明显增多;(2)从空间特征来看,农业型专业村劳动力外流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工业型专业村劳动力外流不具有空间集聚特征,服务业型及其他专业村劳动力外流具有空间集聚趋势;(3)从数量变化来看,农业型专业村劳动力外流在河南省各个地区均呈增多态势,工业型专业村劳动力外流在豫东地区最为明显,服务业型及其他专业村劳动力外流相对较为复杂;(4)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专业户率、区位特征、耕地资源、人力资源是影响专业村劳动力外流的主要因素;(5)研究认为专业村劳动力外流的机制较为复杂,村庄和产业是固定劳动力的重要物质载体,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和政策规范引导产生的向心力相互作用,造成了劳动人口流失和回流处于不断动态变化的状态。
关键词:
专业村 劳动力外流 农村空心化 河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柄全 谷人旭 严士清 钱肖颖 许树辉
专业村是基于规模经济和分工经济,由农户企业从事相同或相关联的经济活动而形成。利用宿迁市红庙板材加工专业村农户企业调查数据,分析了专业村形成与演变的过程,探索企业家行为与专业村的形成速度、经济效益、产业内分工以及企业未来走向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1)红庙村在20年内实现了企业数量快速增加、生产与交易空间的集中、产业内分工不断深化。(2)能人与村干部的带领、相关产业的从业背景以及获得信贷等因素影响专业村的形成速度。(3)企业家的社会关系、村干部和亲友的支持有助于提升专业村的经济效益。(4)随着专业村产业内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蒋萍 余厚强
已有关于EKC拐点存在性和拐点位置的研究,缺少EKC拐点类型分类及其形成过程方面的研究。本文以代表污染影响效应的安全警戒线和环境承受阈值线为基础,对EKC拐点进行分类,分析了不同拐点的形成过程,以及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对拐点形成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娜琳 李小建
专业村消失因素的分析对专业村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经验性借鉴意义。本文以曾经发展较好而今消失的日本理想大根萝卜种植业专业村——河南省郏县前王庄村为例,通过分析该专业村的发展历程,探寻专业村迅速消失的原因。研究发现,影响专业村消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专业项目自身属性因素,如地方特色不明显;2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因素,如比较优势变化;3生产规模扩张限制因素,如空间非均质性;4龙头企业管理因素,如行为主体间利益不一致。基于此,文章指出鉴于我国多数村域的环境与发展条件,区域专业化生产或许能从根本上破除专业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专业村 农户 消失 河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龙花楼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振兴,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对乡村振兴起着基础性、根本性、关键性作用。当前,乡村产业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是其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如何吸引乡村精英回流创新创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居业协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在众多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的对策措施中,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被公认为是乡村振兴最为有效的路径之一,而农业专业村则作为乡村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被给予高度重视。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玉刚 胡君莲
通过调查126家企业,本文试图对企业战略形成过程进行分类,并探索战略形成过程差异的组织因素。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我国企业战略形成过程存在着四种类型,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命令、适应、愿景、外部约束等方面。研究也发现,所有制类型、企业发展阶段对企业的战略形成过程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绍蔼 蒋虹 包纯正
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许多专业户应运而生。随着商品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在专业户生产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村。专业村的发展趋势如何,又有哪些特点,我们对它应该给予哪些支持,,对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作近一步的了解。为此,我们在去年底到今年四月对永康、慈溪、奉化三县的十一个专业村进行了训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