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79)
2023(10040)
2022(8722)
2021(7991)
2020(6783)
2019(15864)
2018(15399)
2017(30361)
2016(16800)
2015(19253)
2014(19554)
2013(19529)
2012(18422)
2011(16746)
2010(16753)
2009(15418)
2008(15237)
2007(13902)
2006(11851)
2005(10730)
作者
(49373)
(41311)
(41097)
(39220)
(26117)
(19853)
(19055)
(16081)
(15651)
(14742)
(14113)
(13888)
(13148)
(12974)
(12935)
(12717)
(12700)
(12206)
(11927)
(11879)
(10302)
(10224)
(10071)
(9439)
(9347)
(9313)
(9148)
(9082)
(8343)
(8231)
学科
(79592)
经济(79533)
管理(41566)
(41214)
方法(33482)
(31376)
企业(31376)
数学(29841)
数学方法(29603)
地方(22097)
(21320)
中国(18472)
业经(15933)
(15545)
(14516)
农业(14038)
(13575)
贸易(13567)
(12972)
(12924)
地方经济(12667)
(11227)
金融(11224)
产业(11116)
理论(11090)
环境(10855)
(10848)
(10418)
银行(10386)
技术(10316)
机构
学院(244231)
大学(242581)
(103223)
经济(100971)
管理(91374)
研究(84599)
理学(78150)
理学院(77149)
管理学(75875)
管理学院(75373)
中国(63743)
科学(51799)
(51781)
(45290)
(43252)
(42321)
中心(39449)
研究所(39108)
(38121)
业大(36180)
财经(36139)
(33797)
师范(33517)
农业(33423)
(32578)
北京(32506)
经济学(32264)
(30512)
(30475)
经济学院(29340)
基金
项目(160955)
科学(125997)
研究(119356)
基金(114172)
(99132)
国家(98307)
科学基金(83637)
社会(74187)
社会科(70282)
社会科学(70259)
(65076)
基金项目(61391)
教育(55011)
(54288)
自然(53265)
自然科(51957)
自然科学(51941)
自然科学基金(50996)
编号(49634)
资助(46292)
成果(39722)
(37480)
重点(36732)
(35431)
课题(34796)
(33477)
创新(31339)
发展(30492)
科研(30454)
国家社会(30165)
期刊
(115814)
经济(115814)
研究(71731)
中国(47978)
(37933)
学报(36453)
(35710)
科学(34318)
管理(31209)
大学(27029)
教育(26776)
农业(25492)
学学(25318)
(23158)
金融(23158)
技术(22852)
业经(19473)
财经(18247)
经济研究(18049)
问题(16354)
(15912)
(14345)
技术经济(12893)
(12630)
资源(12289)
商业(11970)
理论(11690)
统计(11641)
(11411)
图书(11367)
共检索到364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乃全  任光辉  
专业市场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重大区域制度创新之一,"南有义乌、北有临沂"彰显出这一创新的两个典型。作为周边区域共享的商品和要素交流平台,专业市场推动了地区间一体化和产业布局的变动。本文在一个简单分析框架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义乌、临沂两大专业市场辐射地区①的专业化和产业集中率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随着专业市场的扩张,义乌、临沂等各自相关市(县)间的专业化水平和产业布局已发生较大改变,但由于两大市场完善程度的不同,各自辐射区域也处在不同的分工水平上。相比较而言,义乌市场辐射圈已开始"产业扩散和地区间更深层次的分工"阶段,而临沂市场辐射圈相对处于"产业集聚和地区专业化的形成"阶段。同时,本文也可理解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姚凯  寸守栋  
准确测度区域辐射中心人才集聚指数和辐射力水平并深入探讨二者相互关系,有助于检验各省份人才政策的实效性和为区域辐射中心建设提出路径建议。本文选取17个典型省份作为区域辐射中心研究样本,采用区位商法和回归分析法开展研究表明,区域辐射中心建设进程中存在明显的"人才政策—人才集聚指数—辐射力"交互推动关系,且区域辐射中心人才集聚指数与辐射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人才集聚指数提高1个百分点,区域辐射中心辐射力提升0.936个百分点。相反,区域辐射中心辐射力提高1个百分点,人才集聚指数提高1.068个百分点。区域中心辐射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二者对人才集聚指数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586和0.56。研究成果为区域辐射中心建设指明了路径:人才政策应聚焦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和金融服务人才,辐射中心应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构建区域性、特色化产融合作平台,建立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与人才集聚的良性互动关系,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辐射力和金融服务辐射力来提升区域辐射中心辐射能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爽  冯晶  杜传忠  
产业集聚和市场集中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考察了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大经济圈制造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由于两大区域体制机制条件、创新环境、产业组织形态等不同,制造业产业集聚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程度、特征与路径也存在一定差别。两大经济圈应采取差异化集群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制造业集群升级,特别是应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机遇,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陆立军  杨海军  
基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历史与现实观察的"专业市场消亡论",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二十多年快速发展的现实并不相符。本文采用一个拓展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模型,结合空间经济学的基础—乘数模型,分析了在规模报酬递增前提下,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提供了一条形成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义乌商圈"的有效路径,并论述了在这一过程中多方均能获益的内在机理。与原有研究义乌市场和"义乌模式"的文献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义乌市场置于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的核心地位来加以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白永平  李建豹  
以兰新铁路为辐射轴,以100km为辐射半径所形成的辐射范围内的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10项经济指标,综合运用SPSS、GeoDA和ARCGIS 9.2,对于兰新铁路辐射带经济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发现:经济实力在全区平均水平之下的占多数,相似区域在空间上呈集聚趋势;按照经济实力得分,把县级行政单元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中等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从数量上看,县级行政单元经济发展等级基本呈现"金字塔型";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经济实力在东南—西北方向呈现明显的"U"型,在西南向东北、东向西、北向南方向上都呈现递减趋势,但变化不明显;经济实力的热点区在乌鲁木齐市和兰州市,盲点区在兰新铁路辐射带甘肃段的东南部。最后,从自然地理条件、区位因素、发展战略、区域相互作用等方面分析了区域差异的原因。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红  
在LS模型框架下研究发现,金融资源集中可以使得核心区获得较前更高的增长率,即金融集聚会对本地区经济产生增长效应(具体包括"需求关联效应"和"资本溢出效应)"。金融集聚对周边地区经济的辐射效应则包括金融资源集中的福利补偿效应以及金融资源扩散的涓流效应。进一步对上海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上海金融集聚的增长效应,但辐射效应还不明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范巧  
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是目前中国政府促进贸易发展的主要依托平台,其产业定位的科学性对属地省区和邻近地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为例,基于两个地区对中国31个大陆省份和市内38个区县的辐射能力研究,以及辐射区域内产业体系发展趋势和特征的分析,对其产业定位科学性做出了评价。结论显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的产业定位与其辐射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产业定位比较科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燕  
金融中心是金融资源和金融机构大量集聚的地方,能够有效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环渤海经济圈是次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第三个经济圈,约60%的金融资源集中于北京、天津、青岛、济南、大连和沈阳6个城市。实证分析了28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发现只有北京和天津可作为金融中心对周边地区产生金融辐射,进一步利用威尔逊模型计算北京和天津的金融辐射半径并绘制辐射域,发现其金融辐射域基本上覆盖了整个环渤海经济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宜庆  吕弦  
采用1990~2013年的统计数据,建立东中部城市群金融集聚测度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赋权法与区位熵结合计算各地区金融集聚指数,并利用断裂点模型对城市群的金融集聚辐射范围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六大城市群与中部地区两大城市群相比,金融集聚程度更高,金融集聚辐射的范围更广。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金融集聚水平最高,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这三个城市群为中心的金融辐射格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凯风  张卓  
金融集聚配置和资源辐射能力可以在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效率中体现,在我国27个区域金融中心城市中使用DEA三阶段模型分离内外部变量群,耦合威尔逊模型得到纯金融辐射力。综合金融辐射半径由威尔逊模型和传统因子得分构建得到,对比二者分析外部环境对各区域金融中心城市预期发展的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凯风  张卓  
金融集聚配置和资源辐射能力可以在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效率中体现,在我国27个区域金融中心城市中使用DEA三阶段模型分离内外部变量群,耦合威尔逊模型得到纯金融辐射力。综合金融辐射半径由威尔逊模型和传统因子得分构建得到,对比二者分析外部环境对各区域金融中心城市预期发展的优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珑瑛  杨任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唐绪兵  钟叶姣  
地区产业规模是影响产业集聚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数据,以产业规模、专业化指数、企业平均规模等三个指标表示产业集聚,对产业集聚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产业规模对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影响较大,而专业化指数、企业平均规模对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影响较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贺小丹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框架,提出城市群产业层级分布格局下基于产业集聚与空间外溢作用形成的"中心-外围"空间辐射机理。文中实证部分以京津冀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城市级面板数据,在对京津冀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集聚状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围绕北京市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辐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伴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京津冀城市群呈现出典型的"中心—外围"结构,产业集聚状态呈现出层级分布格局;在集聚效应与空间外溢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北京市的高端服务业对京津冀城市群存在显著的由中心向外围的空间辐射作用,从而有助于推动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产业升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吕沈楠  刘同山  
本文以江西省77个县为研究单元,通过对2003~2008年县域经济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进行空间计量研究,揭示了江西县域经济的空间特征。研究表明:江西县域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全局Moran指数和Moran散点图显示江西各县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集聚效应;LISA分析表明江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正负"增长极",分别对其周边的县起到正向和负向带动作用。2003年以来,这种正向带动作用大幅加强,而负向带动作用则小幅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