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46)
- 2023(13172)
- 2022(10930)
- 2021(10358)
- 2020(8469)
- 2019(19149)
- 2018(18742)
- 2017(36079)
- 2016(19208)
- 2015(21473)
- 2014(21167)
- 2013(20431)
- 2012(18202)
- 2011(16150)
- 2010(15948)
- 2009(14366)
- 2008(13729)
- 2007(11785)
- 2006(10012)
- 2005(8510)
- 学科
- 济(83253)
- 经济(83195)
- 管理(54468)
- 业(52789)
- 企(43340)
- 企业(43340)
- 方法(39782)
- 数学(35268)
- 数学方法(34717)
- 农(22356)
- 中国(19159)
- 学(18654)
- 业经(18541)
- 财(17858)
- 地方(15489)
- 农业(15008)
- 环境(14759)
- 理论(14534)
- 技术(13335)
- 贸(12898)
- 贸易(12888)
- 制(12857)
- 易(12486)
- 产业(12401)
- 和(12195)
- 划(11540)
- 务(11397)
- 财务(11352)
- 财务管理(11330)
- 融(11258)
- 机构
- 学院(269063)
- 大学(265380)
- 济(112155)
- 经济(110170)
- 管理(108495)
- 理学(94873)
- 理学院(93955)
- 管理学(92155)
- 管理学院(91650)
- 研究(83968)
- 中国(62263)
- 京(53298)
- 科学(50236)
- 财(48953)
- 财经(40549)
- 中心(39756)
- 所(39544)
- 农(39266)
- 业大(38494)
- 江(37836)
- 经(37059)
- 研究所(36182)
- 经济学(35570)
- 范(34164)
- 师范(33798)
- 北京(32642)
- 经济学院(32099)
- 院(30963)
- 农业(30524)
- 财经大学(30475)
- 基金
- 项目(190890)
- 科学(152825)
- 研究(141222)
- 基金(139713)
- 家(120993)
- 国家(120021)
- 科学基金(105249)
- 社会(91105)
- 社会科(86553)
- 社会科学(86534)
- 省(75731)
- 基金项目(73697)
- 自然(67795)
- 教育(66438)
- 自然科(66197)
- 自然科学(66185)
- 自然科学基金(64974)
- 划(63131)
- 编号(56928)
- 资助(56832)
- 成果(44009)
- 重点(43343)
- 部(42225)
- 发(42198)
- 创(41210)
- 课题(38752)
- 创新(38329)
- 国家社会(38133)
- 教育部(37051)
- 科研(36448)
- 期刊
- 济(116392)
- 经济(116392)
- 研究(72603)
- 中国(45191)
- 管理(39435)
- 学报(38148)
- 财(37349)
- 科学(36949)
- 农(35163)
- 大学(30153)
- 教育(28897)
- 学学(28643)
- 技术(26342)
- 农业(24311)
- 融(21945)
- 金融(21945)
- 业经(20789)
- 财经(20336)
- 经济研究(18861)
- 经(17611)
- 问题(15582)
- 统计(13847)
- 技术经济(13458)
- 策(13003)
- 业(12447)
- 科技(12402)
- 商业(12267)
- 理论(12132)
- 版(11879)
- 资源(11475)
共检索到373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钟立新 徐文娟
内生型产业集群的转移面临两方面的困境:(1)如何避免迁出地的产业空心化;(2)如何在迁入地成长为具有地域根植性的优势产业。现有产业集群转移研究大多只关注于其中一个方面,较少从整体空间和时间角度来进行考察。本文借助群落生态学的过程分析方法,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纬度,对专业市场依托型产业集群转移进行了分析。结合浙江省产业集群转移的相关案例,提出了全新开拓型、市场嫁接型、新旧结合型3种市场先行产业集群转移模式。
关键词:
内生型 专业市场 产业转移 群落生态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阮平南 黄蕾
组织进化的基本准则和目的是提高环境适应性和组织生存能力。在产业集群进化过程中,集群内企业种群间的竞争与协同是推动集群进化的主要动力。竞争使生存潜力最大,环境资源利用最充分的企业种群得以生存和繁衍。协同使企业种群通过彼此间的协调与影响,在长期的相互适应过程中共同进化,以提高企业种群的环境适应性和资源利用效率。竞争与协同促进了企业种群间的生存平衡和持续发展,进而推动了产业集群的进化。
关键词:
产业集群 进化 竞争 协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吉敏 胡汉辉
从苏南部分产业集群中主导企业的跨国直接投资行为与意向出发,讨论苏南产业集群如何进一步参与全球性竞争,摆脱价值链的低端锁定等问题;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提出了通过转移形成"境外—本土"两个集群,进而实现链式效应推动的产业集群升级的概念设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小强
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似性出发,运用生态学、创新理论与产业集群理论,以生态平衡和生态链思想研究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系统,有助于更好的发挥创新集聚优势,实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从产业生态学的视角,探讨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与创新网络系统的内涵,分析了集群创新网络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联性,构建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生态系统模型,并对该模型的生态性特征与其内在生态链结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顾
高新技术产业符合绿色经济发展要求,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借鉴产业生态学理论,有利于建构高新技术企业共生体、高新技术产业生态产业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地理"群落"尚未形成、产业结构雷同问题突出和产业集群不完善等问题既不符合产业生态学的规律,又极大地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生态学视角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完善包括政策环境、人文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等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匹配机制,健全以信息共享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杰
文章根据产业集群与生物种群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从生态学的视角探讨了制造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共存机制,分析了制造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中企业集聚共存的优势,提出物种竞争的logistic模型,得出具有互利关系的成员间必须保持激烈的竞争,彼此之间的依赖程度不能太大的结论。
关键词:
制造业产业集群 生态学,稳定性模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薛强 赵静
2009年起,国务院相对集中地批准了51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但其总体发展水平相对弱于此前获批的国家高新区。在后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新升级的国家高新区的建设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化发展的压力加大。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基础理论,运用变异系数法分析新升级高新区主要经济和科技指标反映出的主要特征,按照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路,重点探索依托创新型集群培育实现高新区创新发展的路径,并形成具体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祖亮 刘雅轩 王昭国
基于群落生态学相关理论,界定了城市关联等概念。以新疆天山北坡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年和2011年城市在岗职工数的面板数据,采用城市关联度模型,测算了要素流动量、功能效率、流动倾度和城市关联度等指标,从时间维和空间维分析了该城市群内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了影响城市关联度的因素,并提出了天山北坡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表明,天山北坡城市群各城市行业要素流动量相差大,同时随着时间的演进其数值变化较大;多数城市的城市关联度偏小,城市间的空间联系偏弱,与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城市要素流动倾度不高有关;区域总体分布格局保持稳定,天山北坡城市群在中心城市带动下的集聚效应不断强化;第二产业对...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洪潮
煤基型产业集群是由煤炭采掘业优势产业种群、热电与煤化工关键产业种群和机械制造加工等伴生产业种群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生态系统;种群之间通过共生链链接,形成物质共生和能量共生的复杂网络系统,通过不同种群间的组合和链接,发挥产业集群和工业生态效应,既实现集群经济增长,又有效保护环境,从而实现煤基型产业集群经济、社会和生态等综合效益。生态化煤基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和煤炭富集区基于技术创新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进行的现实选择和重要保障。应树立生态理念,进行生态技术创新,完善生态政策。
关键词:
煤基型 产业集群 生态化 网络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唐晓云
本文通过对1981—2006年美德两国产业结构变化和研发投入产业分布特点的描述,并将技术政策引入分析框架,在一国技术政策目标指引下研究技术投入的特点及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具体分析中观行业层面的技术投入对转移和深化两种产业升级路径选择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两国技术政策、技术投入和产业贸易特点的分析,对比了差异化的产业升级路径的战略选择方式,以求对经济追赶国家的产业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产业升级 转移 深化 选择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臻宇
作为经济聚集的一种空间模式,区域产业集群与区域有着天然的联系,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区域内部各子区域间会为了争取稀缺的资源之间的竞争,类似于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为了争夺生存资源的竞争。在区域竞争中,区域产业集群经历成长和扩张的演化过程。本文采用生态学描述物种竞争的logistic模型,描述区域竞争条件下的区域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三华
文章阐述了生态学相关理论,分析了生态学视角下应用型院校初任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专业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能力欠缺、专业情意淡漠,进而提出了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应用型院校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注重整体效应,创设和谐共生发展的学校人文环境;遵循耐度和最适度定律,完善初任教师的各项制度保障,以期稳固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结构,促进应用型院校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生态学 应用型院校 初任教师 专业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彭本红 鲁倩
分析了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各主体以及其构成的生态系统,从产业生态学角度研究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群落;提出了移动互联网纵向、横向、混合治理相结合的产业生态系统治理模式;并提出四大移动互联网治理机制来保证产业链治理模式的实施。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产业链治理 产业生态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玫
从广义空间观看,区际产业转移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区域协调观和节约型社会的本质相一致。但产业转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三维度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衰退性产业转移以及招商引资领域环境门槛过低普遍会对承接区域生态安全构成威胁。经过综合利弊权衡,坚持区域可持续发展观是产业转移承接地的最优路径选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茂洋 廖勇
以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耦合的视角,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新余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企业为样本,探索产业生态网络构建的可行路径,如加快企业间信任机制建设,努力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企业一体化与多元化协同发展等,以期为新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光伏产业构建产业生态网络,实现工业生态化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光伏产业 生态网络 循环经济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