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02)
- 2023(17999)
- 2022(15289)
- 2021(14347)
- 2020(12019)
- 2019(27836)
- 2018(27559)
- 2017(52561)
- 2016(28829)
- 2015(32593)
- 2014(32824)
- 2013(31918)
- 2012(28889)
- 2011(25683)
- 2010(25697)
- 2009(23258)
- 2008(23046)
- 2007(20335)
- 2006(17501)
- 2005(15363)
- 学科
- 济(112595)
- 经济(112459)
- 业(97941)
- 管理(95653)
- 企(92519)
- 企业(92519)
- 方法(55618)
- 数学(45573)
- 数学方法(44757)
- 财(34662)
- 业经(31311)
- 农(27571)
- 中国(27449)
- 务(25567)
- 财务(25477)
- 财务管理(25428)
- 理论(24915)
- 企业财务(24119)
- 制(21892)
- 技术(21618)
- 学(21611)
- 和(20716)
- 地方(20188)
- 贸(19431)
- 贸易(19420)
- 易(18885)
- 划(18560)
- 农业(18427)
- 策(16598)
- 环境(16542)
- 机构
- 学院(403085)
- 大学(400007)
- 管理(163622)
- 济(153284)
- 经济(149627)
- 理学(141198)
- 理学院(139694)
- 管理学(136953)
- 管理学院(136197)
- 研究(122226)
- 中国(92148)
- 京(84580)
- 科学(75911)
- 财(72476)
- 江(60697)
- 所(59920)
- 财经(58279)
- 业大(58133)
- 农(58075)
- 中心(56920)
- 研究所(54210)
- 范(53087)
- 北京(53022)
- 经(52881)
- 师范(52595)
- 州(49263)
- 技术(45799)
- 院(45326)
- 经济学(45275)
- 农业(45053)
- 基金
- 项目(273394)
- 科学(215401)
- 研究(202655)
- 基金(196441)
- 家(169424)
- 国家(167891)
- 科学基金(146619)
- 社会(125109)
- 社会科(118490)
- 社会科学(118458)
- 省(109043)
- 基金项目(103844)
- 教育(96600)
- 自然(96395)
- 自然科(94241)
- 自然科学(94219)
- 自然科学基金(92504)
- 划(90564)
- 编号(84967)
- 资助(81827)
- 成果(67857)
- 重点(60650)
- 部(59656)
- 课题(58477)
- 创(57943)
- 发(57013)
- 创新(53829)
- 项目编号(52919)
- 科研(52153)
- 教育部(51856)
- 期刊
- 济(169560)
- 经济(169560)
- 研究(113767)
- 中国(78739)
- 管理(64220)
- 财(60173)
- 学报(59851)
- 科学(55319)
- 教育(54407)
- 农(51099)
- 大学(46590)
- 学学(43373)
- 技术(42044)
- 农业(35407)
- 融(29777)
- 金融(29777)
- 业经(29035)
- 财经(28248)
- 经济研究(25680)
- 经(24206)
- 图书(22221)
- 技术经济(21270)
- 问题(20898)
- 业(19925)
- 财会(19706)
- 科技(18771)
- 版(18676)
- 理论(18504)
- 统计(18404)
- 现代(18154)
共检索到58588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永泽 刘晓光 董维春
在分析目前我国校企基地式合作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基于项目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阐述了该培养模式的核心内涵和特点以及构建该培养模式应坚持的原则。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丁选 王敏 卢辉斌
分析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认为多主体协同是打通高校、企业和政府之间合作壁垒,实现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构建并实施了"一个目标、三位一体、三层融合、五个共同"的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1335"培养模式,介绍了该模式在完善实践基地建设、提高研究生实践创新力、服务产业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潜睿睿
对高校与地方政府(或行业协会)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及其优势进行了分析,认为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全面落实双导师制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提供了平台和载体,构建出了科教协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了理论与实践耦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增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康 杨媛 李峰 澹台湛 郭向明
调研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在分析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西安理工大学的服务定位和做法,构建了基于产学研联合培养体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1135"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实践表明,该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双导师队伍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等方面效果显著。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郭时印 朱育锋 李尚群
认为一些培养单位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存在目标定位不准、各方职责不够明晰、实践环节弱化和双导师制虚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提出以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建立以职业需求(OccupationalDemand)为导向,以五方协同(Five-partycoordination)为依托,以三段融合(Three-sectionfusion)为关键,以跨域培养(Cross-domaintraining)为途径的OFTC培养模式,说明了实施此培养模式获得的经验。
关键词: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OFTC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钢 何欣 万青
为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法治人才,加快发展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增设法律博士学位条件已经成熟,急需落实法律博士学位设置的具体工作和步骤。培养法律博士生应采用高校与行业联合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招收法律实务部门在职人员,以培养法律实践领域的专家型人才为目标。根据法律博士学位定位,高校应当选择相应的行业合作机构,联合确定招录对象及资格条件,联合进行招录工作。结合法律博士学位特性,制定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含双导师制)、课程设置、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学位论文等内容的培养方案,以强调实践导向、遴选合格导师、设置特色课程、提升研究能力、保障论文质量为抓手,加强法律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管理和质量保障,以践行协同育人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唐建峰 车立新 安家荣 俞然刚
本文针对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提出了以研究生工作站、校企项目合作、校内实践基地为基础的"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培养情况,分析了该培养模式的具体建立与实践,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相关经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汪霞 周凝 朱林 牛淑锋 马艳 李爱民
基于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析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人才的真实内涵,以“扬子江菁英计划”为例,研究其通过跨越边界创新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模式。新模式以“宽基础、重交叉、强应用、拓格局”四位一体为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与创新型企业家为目标,以“三高”“三有”“三在”为人才培养原则,以跨越组织边界促进“政产学研用”相互渗透和深度互动为主线,以提升研究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抓手,构建了“双选择、双导师、双课程、双身份、双考核、双资助”的“六双”协同培养模式,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案例和经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志军 李晔 曹静 陈翌 余卓平 毕迪迪
介绍了同济大学车辆工程领域作为教育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实践:拓展教学组织模式,构建了校内外有机结合的联合培养体系;以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国家认证的创新性实践型卓越汽车工程师为目标,开展了校企"无缝对接"联合培养新模式探索;与上海大众、联合汽车电子等知名企业建立了满足工程教育改革需求的、培养工程创新能力的校企合作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莉 郭耿玉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着重突出其在实践应用层面的特点,"站——校模式"作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政府、高校和企业界的重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高校之间的紧密配合所形成的"站——校模式"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各种问题,需进一步加以改进。
关键词:
企业工作站 专业硕士 研究生培养 实践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艳荣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培养经验欠丰富,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备,教学师资队伍与业界联系不紧密,社会实践基地缺乏,内部管理体制和质量保障机制不健全,学位论文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此,着重从保障机制建设,改革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国际化接轨,重视论文写作等方面研究探索,以保障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
金融硕士 专业学位 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宏彦 王冲 李晓林 张福锁 江荣风 王雯
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对当前农业院校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驻农村基地科技小院为载体,以技术人员身份开展农技服务,在农业技术示范和生产活动中发现、研究并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构建"学校+基地+乡村"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对该模式的主要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等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模式 科技小院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飞 刘心报 吴红斌 解光军 王磊 季斌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主渠道,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办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对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具有重大意义。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合肥工业大学以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探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两融合、三并用、六协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顾洁 胡庆华 荆磊
药学博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为培养药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创设了新平台。通过分析药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借鉴国外知名大学药学博士生培养经验,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职业衔接五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希望为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具有实践导向、鼓励学生创新发展、多方协作培养的药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药学博士 专业学位 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曹洁 张小玲 武文洁
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部最近几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之一,对研究生招生结构及就业导向等诸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存在问题和改革设想,为构建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提供建议及对策。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