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43)
- 2023(11479)
- 2022(10212)
- 2021(9849)
- 2020(7969)
- 2019(18906)
- 2018(19083)
- 2017(35536)
- 2016(20150)
- 2015(22930)
- 2014(23518)
- 2013(22737)
- 2012(20688)
- 2011(18424)
- 2010(18596)
- 2009(16265)
- 2008(15853)
- 2007(13776)
- 2006(11860)
- 2005(10296)
- 学科
- 济(68551)
- 经济(68464)
- 管理(54464)
- 业(49950)
- 企(41992)
- 企业(41992)
- 方法(31853)
- 数学(26866)
- 数学方法(26492)
- 农(19911)
- 中国(19260)
- 财(17703)
- 理论(17023)
- 学(16399)
- 业经(16316)
- 地方(14803)
- 教育(14435)
- 制(13717)
- 农业(13190)
- 教学(12752)
- 和(12508)
- 贸(11962)
- 贸易(11952)
- 技术(11912)
- 务(11771)
- 财务(11705)
- 财务管理(11674)
- 易(11575)
- 环境(11122)
- 企业财务(10980)
- 机构
- 学院(271103)
- 大学(269396)
- 管理(105567)
- 济(94275)
- 经济(91506)
- 理学(90724)
- 理学院(89666)
- 管理学(87984)
- 管理学院(87491)
- 研究(85672)
- 中国(62245)
- 京(58310)
- 科学(55477)
- 财(44058)
- 所(43083)
- 农(42080)
- 江(41835)
- 业大(40712)
- 范(39709)
- 中心(39569)
- 师范(39349)
- 研究所(39074)
- 北京(37182)
- 财经(35116)
- 州(34694)
- 技术(34498)
- 农业(32550)
- 经(31722)
- 院(31579)
- 师范大学(31263)
- 基金
- 项目(184448)
- 科学(142108)
- 研究(140887)
- 基金(127233)
- 家(109408)
- 国家(108359)
- 科学基金(92537)
- 社会(81856)
- 社会科(77124)
- 社会科学(77102)
- 省(75461)
- 基金项目(68352)
- 教育(68203)
- 划(62660)
- 编号(61987)
- 自然(60293)
- 自然科(58781)
- 自然科学(58768)
- 自然科学基金(57663)
- 资助(52562)
- 成果(51238)
- 课题(43707)
- 重点(41324)
- 部(39696)
- 发(38995)
- 创(38501)
- 项目编号(37731)
- 年(36306)
- 创新(35595)
- 大学(35504)
- 期刊
- 济(107803)
- 经济(107803)
- 研究(79698)
- 中国(58782)
- 教育(48512)
- 学报(42751)
- 农(38508)
- 科学(37888)
- 管理(37773)
- 财(33786)
- 大学(32251)
- 学学(29373)
- 技术(27981)
- 农业(27097)
- 融(20119)
- 金融(20119)
- 图书(19838)
- 业经(18793)
- 财经(15782)
- 经济研究(15368)
- 职业(14585)
- 理论(14224)
- 业(13574)
- 实践(13501)
- 践(13501)
- 书馆(13410)
- 图书馆(13410)
- 问题(13335)
- 经(13289)
- 科技(13275)
共检索到399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娜 杨勇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和领域性的特征。但由于大学长期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学术惯性",而且师资队伍也不能完全适应专业学位的培养要求。近年来,长春理工大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协作,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准确定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服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支撑保障体系,从课程、师资、基地建设等多方面保障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关键词:
专业学位 培养模式 职业导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郭时印 朱育锋 李尚群
认为一些培养单位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存在目标定位不准、各方职责不够明晰、实践环节弱化和双导师制虚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提出以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建立以职业需求(OccupationalDemand)为导向,以五方协同(Five-partycoordination)为依托,以三段融合(Three-sectionfusion)为关键,以跨域培养(Cross-domaintraining)为途径的OFTC培养模式,说明了实施此培养模式获得的经验。
关键词: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OFTC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飞 刘心报 吴红斌 解光军 王磊 季斌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主渠道,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办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对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具有重大意义。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合肥工业大学以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探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两融合、三并用、六协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邵光华 魏侨
认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直接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分析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内涵基础上,提出实践能力全程化培养观及通过创新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建设,激活基地学校的协同培养热情,进而提出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些举措,介绍了取得的实践效果。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夏东伟 刘恩贤 张燕 姜辉
介绍了青岛大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理念,通过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内在逻辑,并抓住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历史性机遇,达到了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水平不断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
地方高校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丁选 王敏 卢辉斌
分析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认为多主体协同是打通高校、企业和政府之间合作壁垒,实现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构建并实施了"一个目标、三位一体、三层融合、五个共同"的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1335"培养模式,介绍了该模式在完善实践基地建设、提高研究生实践创新力、服务产业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静 张蚌蚌 布都会 陈帝伊 韩娟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的不断深入,对高层次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农业产业链长、涉及学科多、标准化难等复杂问题对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加强顶层设计,探索涉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制”改革,形成“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两个专项、“4+6+X”层级分明的人才培养项目管理体系。“项目制”改革着力于创新多元主体管理体制,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能力提升,构建以人才培养与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知识体系与服务岗位相匹配、“招培就”一体化为特征的“四链融合、五项衔接、六维贯通”教育模式,有效提升了涉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出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钢 何欣 万青
为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法治人才,加快发展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增设法律博士学位条件已经成熟,急需落实法律博士学位设置的具体工作和步骤。培养法律博士生应采用高校与行业联合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招收法律实务部门在职人员,以培养法律实践领域的专家型人才为目标。根据法律博士学位定位,高校应当选择相应的行业合作机构,联合确定招录对象及资格条件,联合进行招录工作。结合法律博士学位特性,制定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含双导师制)、课程设置、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学位论文等内容的培养方案,以强调实践导向、遴选合格导师、设置特色课程、提升研究能力、保障论文质量为抓手,加强法律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管理和质量保障,以践行协同育人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唐建峰 车立新 安家荣 俞然刚
本文针对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提出了以研究生工作站、校企项目合作、校内实践基地为基础的"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培养情况,分析了该培养模式的具体建立与实践,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相关经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敏
从课程体系、实践基地、双导师制、建设绩效等方面介绍了曲阜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经验和做法,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全日制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 实践能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杜国栋 宣景宏 吕德国 马怀宇 秦嗣军 刘振
介绍了国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毕业考核方式等为着眼点,对沈阳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探讨,为完善全日制园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
专业学位硕士 果树学 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潜睿睿
对高校与地方政府(或行业协会)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及其优势进行了分析,认为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全面落实双导师制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提供了平台和载体,构建出了科教协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了理论与实践耦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增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林炎志 徐旭雁 李仙 李晴虹
通过调研顺德区企业的需求,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划分为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四个维度,提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应以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依托,以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兼顾实践动机和一般实践能力的提升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依托研究院联合培养工作的探索,提出一种新型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将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环环相扣的四个阶段当中。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勇 周发明 彭健民
从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主要做法与成效等方面,介绍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基于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农业人才的特殊需求,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研究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构建的"三双、四模块、七学段"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了进一步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
专业学位 农业硕士 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宋远方 孙莹璐 成栋
以中国人民大学"EMBA中国实践管理教育项目(CMPM)"为例,探讨了基于反思性实践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通过借鉴明茨伯格IMPM项目思想,CMPM以五种管理心态为基础,通过基于反思的学习和基于反思的实践,架构"知"与"行"、理论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桥梁,并为其他以实践为中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