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37)
- 2023(13448)
- 2022(11918)
- 2021(11379)
- 2020(9452)
- 2019(21978)
- 2018(21758)
- 2017(41942)
- 2016(22903)
- 2015(26277)
- 2014(26235)
- 2013(25106)
- 2012(22642)
- 2011(20187)
- 2010(19832)
- 2009(17536)
- 2008(16618)
- 2007(14250)
- 2006(12165)
- 2005(9864)
- 学科
- 济(85453)
- 经济(85264)
- 管理(64148)
- 业(59845)
- 企(50673)
- 企业(50673)
- 方法(44365)
- 数学(38198)
- 数学方法(37652)
- 中国(24283)
- 农(22999)
- 财(21496)
- 业经(19570)
- 理论(18046)
- 学(17861)
- 地方(16276)
- 农业(15335)
- 和(15077)
- 教育(14621)
- 务(14200)
- 财务(14128)
- 财务管理(14100)
- 贸(14053)
- 贸易(14049)
- 技术(13965)
- 易(13628)
- 企业财务(13383)
- 环境(13151)
- 制(13132)
- 划(11971)
- 机构
- 大学(312960)
- 学院(308918)
- 管理(126687)
- 济(117604)
- 经济(115029)
- 理学(111624)
- 理学院(110404)
- 管理学(108223)
- 管理学院(107653)
- 研究(95617)
- 中国(67112)
- 京(64866)
- 科学(60028)
- 财(52306)
- 业大(46354)
- 农(45332)
- 所(45252)
- 中心(43960)
- 范(43575)
- 财经(43554)
- 师范(43224)
- 江(42593)
- 研究所(41723)
- 北京(40341)
- 经(39855)
- 农业(35283)
- 院(35225)
- 师范大学(35012)
- 经济学(34950)
- 州(34874)
- 基金
- 项目(222841)
- 科学(176109)
- 研究(165947)
- 基金(161023)
- 家(138546)
- 国家(137353)
- 科学基金(119855)
- 社会(104287)
- 社会科(98048)
- 社会科学(98017)
- 省(87908)
- 基金项目(86425)
- 教育(79472)
- 自然(78222)
- 自然科(76443)
- 自然科学(76424)
- 自然科学基金(75024)
- 划(73727)
- 编号(69262)
- 资助(65768)
- 成果(55405)
- 部(49669)
- 重点(49334)
- 课题(47180)
- 创(46679)
- 发(46247)
- 大学(44026)
- 教育部(43391)
- 创新(43243)
- 项目编号(42880)
- 期刊
- 济(118967)
- 经济(118967)
- 研究(88932)
- 中国(56388)
- 学报(47862)
- 教育(47053)
- 管理(44421)
- 科学(43481)
- 农(40578)
- 财(39495)
- 大学(38337)
- 学学(34676)
- 技术(29107)
- 农业(28753)
- 财经(20618)
- 业经(20370)
- 融(19299)
- 金融(19299)
- 经济研究(18674)
- 图书(18661)
- 经(17571)
- 问题(15560)
- 科技(15193)
- 理论(14577)
- 版(14253)
- 技术经济(14104)
- 业(13928)
- 实践(13521)
- 践(13521)
- 资源(13215)
共检索到428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秋翔
随着我国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但实施多年的文理分科制度既决定学生高中阶段学习的课程,也限定他们可以选择的大学专业,连接起高中与大学的课程教育,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但以往研究仅关注文理分科或大学专业的单一作用,并未探讨文理分科与大学专业形成的匹配机制。本文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ese Educational Panel Survey,CEPS)数据,具体分析原有高中文理分科与大学人文社会类专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专业中文理科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相同专业中文理分科对就业薪酬没有显著影响,文理分科带来的工资溢价更多地是通过大学专业来体现。同时,研究从专业进入、学业成绩与就业薪酬三个维度度量了专业匹配,发现高中理科与经济学、管理学的匹配程度更高。研究结论可为学生高中选科、大学选专业以及大学专业招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扬
本研究运用大学毕业生调查数据,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毕业生专业与工作匹配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工资效应等。研究发现近三成大学毕业生的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专业与工作匹配受专业本身的影响,即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匹配可能性有显著差异;专业与工作匹配还受到性别、学校特征以及实习经历等因素的显著影响;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会给毕业生带来工资效应。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就大学生就业匹配问题为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专业 工作 匹配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楠 王昊楠 邱芳娟
结合薪酬政策的权变理论和有效契约理论,本文以2007—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基于Word2Vec方法构建的竞争战略文本指标,探讨竞争战略对CEO薪酬的影响,以及CEO超额薪酬与竞争战略的匹配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1)差异化战略下CEO货币薪酬总额、内外部薪酬差距和权益薪酬都显著更高;(2)成本领先战略下CEO超额货币薪酬、差异化战略下CEO超额权益薪酬显著提升了业绩,此作用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成本领先企业以及成熟期的差异化战略企业;(3)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外部环境威胁和CEO过度自信一定程度上解释了CEO超额薪酬与竞争战略匹配提升业绩的原因。本文利用更精准的战略度量方法从权变视角证实了CEO超额薪酬的有效性,为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薪酬的制定提供了证据支持。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凌云 刘洪 张龙
本文认为企业的薪酬战略应该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匹配 ,在不同的经营战略下应实施不同的薪酬战略。首先 ,本文对经营战略进行了分类 ;然后对薪酬战略进行了分类 ;最后探讨了薪酬战略和经营战略的匹配机制和模式
关键词:
经营战略 薪酬战略 匹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高振勇
本文从构建企业薪酬体系框架出发,并对经营战略作了简单分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针对企业的经营战略以及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去设计相应个性化的薪酬体系。
关键词:
薪酬体系 经营战略 匹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凌云 刘洪 周晓艳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的薪酬体系与组织具有一定的匹配关系。当企业的经营战略越激进、组织结构越柔性、文化越现代、产品技术含量越高时,其薪酬体系越适合有机式。同时,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的组织因素所影响的薪酬维度不同,其中企业文化几乎对各个薪酬维度都产生显著影响,是决定薪酬特征最重要的组织因素。
关键词:
薪酬体系 匹配 有机式 机械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进 陈馥强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现状,构建两者协调统一的匹配机制,能够为缓解"供需"矛盾提供科学合理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就业能力 社会需求 大学生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海荣
文章以2007-2013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依据,从人力资本的收益角度分析大学生专业-职业的匹配程度、影响状态以及产生内因等,研究发现有高达三分之一的毕业生存在专业-职业不匹配现象,这给个人利益以及社会资源带来了较大影响。同时本文发现学生职业成熟度是专业-职业匹配程度的关键影响内因。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帆 刘德鹏
本文作者从合作需求-高管薪酬差距匹配这一视角,运用Polynomial回归以及ResPonse suRface分析方法,研究了薪酬差距的激励效应。来自2006~2012年沪市主板上市公司3549个样本数据的分析表明,合作需求-高管薪酬差距的匹配较之不匹配,公司未来绩效更好;当ceo发生变更时,合作需求-高管团队薪酬差距的匹配对公司未来绩效影响更大。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华 李桂荣
在教育匹配视角下,从工作收入、职业发展、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满意度四个方面构建劳动者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检验教育匹配的就业质量效应,并分样本估计不同类型劳动者的组群差异。结果表明,教育匹配显著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质量,且使用PSM方法进行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教育匹配对劳动者的工作收入、职业发展、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满意度都有很强的影响力。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高学历、男性劳动者教育匹配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显著高于低学历、女性劳动者,且教育匹配对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主要来自年轻劳动者;教育匹配对不同地区和城乡劳动者就业质量的促进作用并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尽其才的劳动力就业市场环境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军
企业竞争战略分为防御型、前瞻型和分析型型战略,薪酬体系分为有机式、过渡式和机械式的薪酬体系。本文认为薪酬体系应与企业竞争战略相匹配.阐述了两者匹配的三种模式,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匹配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竞争战略 薪酬体系 匹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昕 张兰兰
本文认为,组织文化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只有将组织文化转化为员工的行为才能真正起到帮助组织实现战略以及赢得竞争优势的作用;不同类型的文化要求有不同的薪酬体系相配合,企业必须学会设计和实施与组织战略和文化相匹配的薪酬体系。
关键词:
组织文化 薪酬 战略性匹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封世蓝 谭娅 黄楠 龚六堂
本文利用搜索匹配模型提出劳动力市场低效率配置受到劳动力市场外部环境影响的相关机制,即劳动力会为获取一定的就业优惠(如户口)而牺牲专业和工作之间的匹配程度,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低效配置。通过对北京大学2008届-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对理论模型的结论加以验证,发现在公共部门户籍分配有优势的北京,外地生源在公共部门就业时的专业行业匹配度显著低于本地生源,而这一现象在积分落户的上海并不成立。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封世蓝 谭娅 黄楠 龚六堂
本文利用搜索匹配模型提出劳动力市场低效率配置受到劳动力市场外部环境影响的相关机制,即劳动力会为获取一定的就业优惠(如户口)而牺牲专业和工作之间的匹配程度,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低效配置。通过对北京大学2008届-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对理论模型的结论加以验证,发现在公共部门户籍分配有优势的北京,外地生源在公共部门就业时的专业行业匹配度显著低于本地生源,而这一现象在积分落户的上海并不成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代懋 王子成
本文从就业匹配度出发,通过电子问卷调查搜集数据,采用自评估法、岗位分析法和统计测量法对中国大学生教育匹配、专业匹配和能力匹配进行了测量,以探寻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结果发现,在中国大学毕业生中,1/3教育过度,1/3专业不匹配,46%高能低配,人力资本浪费、所学非所用、高能低配等情况日益增多。面对这种情况,需要高校、企业和大学生三方协作,建立高质量就业匹配的长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