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23)
- 2023(12514)
- 2022(10431)
- 2021(9696)
- 2020(8013)
- 2019(18412)
- 2018(18527)
- 2017(35834)
- 2016(19802)
- 2015(22407)
- 2014(22726)
- 2013(22173)
- 2012(19918)
- 2011(17784)
- 2010(17615)
- 2009(15668)
- 2008(15045)
- 2007(13120)
- 2006(11353)
- 2005(9891)
- 学科
- 济(80068)
- 经济(79987)
- 管理(53752)
- 业(53652)
- 企(43389)
- 企业(43389)
- 方法(35103)
- 数学(29992)
- 数学方法(29681)
- 农(22466)
- 中国(21772)
- 业经(19854)
- 地方(18026)
- 学(17497)
- 财(17438)
- 农业(15534)
- 理论(14425)
- 产业(13642)
- 技术(13517)
- 和(12789)
- 制(12762)
- 贸(12762)
- 贸易(12756)
- 易(12313)
- 环境(11925)
- 务(10783)
- 财务(10715)
- 财务管理(10698)
- 教育(10660)
- 划(10619)
- 机构
- 学院(276193)
- 大学(275612)
- 管理(111473)
- 济(107399)
- 经济(105056)
- 理学(97232)
- 理学院(96190)
- 管理学(94542)
- 管理学院(94057)
- 研究(91091)
- 中国(64443)
- 京(58857)
- 科学(57981)
- 财(46196)
- 所(45142)
- 农(44108)
- 业大(42280)
- 研究所(41572)
- 中心(40403)
- 江(39431)
- 财经(37850)
- 范(37448)
- 师范(37112)
- 北京(36921)
- 农业(34502)
- 经(34393)
- 院(33337)
- 州(32474)
- 经济学(31623)
- 技术(30590)
- 基金
- 项目(195442)
- 科学(153244)
- 研究(144591)
- 基金(139840)
- 家(121507)
- 国家(120480)
- 科学基金(103750)
- 社会(89399)
- 社会科(84681)
- 社会科学(84661)
- 省(77917)
- 基金项目(75256)
- 自然(67378)
- 教育(66148)
- 自然科(65764)
- 自然科学(65751)
- 划(64751)
- 自然科学基金(64545)
- 编号(60059)
- 资助(56748)
- 成果(47959)
- 重点(43598)
- 发(42675)
- 部(42163)
- 课题(41243)
- 创(40897)
- 创新(38047)
- 科研(36878)
- 项目编号(36803)
- 国家社会(36235)
- 期刊
- 济(115840)
- 经济(115840)
- 研究(79616)
- 中国(49801)
- 学报(43696)
- 农(41010)
- 科学(40555)
- 管理(40246)
- 教育(34077)
- 大学(33006)
- 财(32999)
- 学学(30890)
- 农业(28895)
- 技术(25310)
- 业经(20556)
- 融(19635)
- 金融(19635)
- 经济研究(18308)
- 财经(17600)
- 图书(15898)
- 问题(15756)
- 经(15057)
- 业(14663)
- 科技(14371)
- 理论(13498)
- 技术经济(13221)
- 现代(13002)
- 实践(12511)
- 践(12511)
- 版(12376)
共检索到389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诺 张银银
产业集聚与转移是企业寻求最优区位的动态变化过程,专业化、多样化集聚所带来的MAR技术外部性、资金外部性Ⅰ和Jacobs技术外部性等经济效应,伴随着区位条件变化,形成的推力、拉力和阻力影响着产业转移的流向。从全国层面看,制造业专业化集聚呈现“U”型趋势,东部地区集聚指数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多样化集聚呈现下降趋势,但东中西趋势存在差异。服务业集聚显著低于制造业集聚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及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服务业集聚水平上升相对较快。文章利用2004—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专业化、多样化集聚对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专业化集聚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显著,而制造业多样化集聚、服务业集聚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并不明显。东部地区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最显著,中部地区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推动了区域产业承接,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对产业转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专业化集聚 多样化集聚 产业转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魏丽莉 侯宇琦
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双引擎——区域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从空间关联视角,就不同产业集聚模式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差异化作用进行考察,分析专业化产业集聚与多样化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机制,进而以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专业化产业集聚对本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但第二产业占比提高会减弱专业化产业集聚对本地绿色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2)多样化产业集聚对本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提高会加剧这种抑制作用;(3)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专业化产业集聚对相关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具有间接抑制效应,这种相关性不仅体现在地理上的邻近,还体现在经济联系和人力资本联系上,但多样化产业集聚对相邻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影响的参数估计结果并不显著。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绿色发展 专业化 多样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雅晖 王怡然 杨金霖 赵田野 张大红
基于2008—2018年中国林业产业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加权区位熵和赫芬达尔倒数对林业产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进行测度,运用DEA-Malmquist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分析林业产业两种集聚类型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省林业产业集聚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且与林业发展情况差异具有一致性,同省的两种集聚类型存在一定此消彼长关系;除研究期初,全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因素始终呈平稳波动趋势;林业技术进步是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专业化集聚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U”形非线性影响,多样化集聚则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最后,提出优化林业产业布局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若干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乔海曙 胡文艳 钟为亚
笔者从产业集聚来源出发分析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通过对中介变量——产业竞争力的分析,建立产业集聚与能源效率之间的理论模型。笔者以2000年~2010中国省域制造业20个行业为研究对象,区分专业化与多样化产业集聚,运用系统GMM方法分别探究其与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表明:制造业专业化产业集聚相对多样化产业集聚更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过度产业竞争下专业化产业集聚不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天华 陈博潮 雷佳祺
借鉴Hsieh和Klenow(2009)的资源错配框架,在测算企业生产要素扭曲的基础上,估算不同的经济集聚类型对要素投入扭曲的影响,并进一步量化要素配置效率变化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发现:(1)专业化集聚提高企业要素配置效率,多样化集聚加剧企业要素错配。专业化集聚幅度提高1%,企业资本要素投入扭曲下降0. 061 7%、劳动要素投入扭曲下降0. 016 1%;多样化集聚幅度提高1%,资本要素投入扭曲上升1. 107%、劳动要素投入扭曲上升0. 305%。(2)经济集聚通过矫正或恶化企业要素扭曲影响企业规模,进而使宏观经济效率发生变动。量化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对宏观经济效率的年均提升幅度为0. 47%;多样化集聚则会降低总量生产率,年均拖累效应达到1. 78%。(3)不同集聚类型的资源配置效应有很强的异质性,西部地区、外资企业从专业化集聚经济获得的总量生产率提升效应更大,港澳台企业从多样化集聚经济获得的总量生产率拖累效应更小。研究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不同集聚经济类型影响经济效率微观机制的新视角,对于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选择与相关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东海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创新驱动,合理的产业集聚模式有助于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基于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应用DEA模型测度了区域创新效率;采用区位熵与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方法分别测度了产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水平;选取空间杜宾模型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邻地效应,即本地创新效率会在区域间产生溢出效应;产业专业化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而产业多样化集聚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而产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不显著;从区域层面来看,产业专业化集聚对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多样化集聚对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东海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创新驱动,合理的产业集聚模式有助于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基于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应用DEA模型测度了区域创新效率;采用区位熵与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方法分别测度了产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水平;选取空间杜宾模型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邻地效应,即本地创新效率会在区域间产生溢出效应;产业专业化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而产业多样化集聚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而产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不显著;从区域层面来看,产业专业化集聚对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多样化集聚对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沈鸿 向训勇
本文指出了现有检验产业集聚外部性研究中存在的若干不足,并在两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在专业化集聚的基础上,借鉴演化经济地理学的方法,引进"相关多样化"概念,将其区分为水平多样化和垂直多样化,来考察产业集聚的形态;其次,采用实证产业组织的新方法,准确测算了企业层面的成本加成,从成本加成决定机制的角度检验产业集聚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和市场表现的渠道。研究发现:垂直多样化通过降低边际成本和提高价格水平两个渠道,显著提高了企业成本加成;水平多样化也提高了企业生产率,但相似产品的竞争导致企业定价水平降低,抵消了"溢出效应"的正效应,对成本加成的总体影响不显著;专业化集聚不利于生产率提高,也阻碍了价格水平的提高,降低了成本加成。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单纯追求同类行业集群发展的战略可能导致过高的专业化水平,强化了"拥挤效应"和"竞争效应",弱化了多样化集聚的溢出效应。为促进企业从集聚经济中获得最大化的正向溢出,需要更加注重产业间的技术关联和协同发展。在开发区战略和产业政策的目标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的背景下,尤其需要利用产业集聚的正向溢出效应,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沈鸿 向训勇
本文指出了现有检验产业集聚外部性研究中存在的若干不足,并在两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在专业化集聚的基础上,借鉴演化经济地理学的方法,引进"相关多样化"概念,将其区分为水平多样化和垂直多样化,来考察产业集聚的形态;其次,采用实证产业组织的新方法,准确测算了企业层面的成本加成,从成本加成决定机制的角度检验产业集聚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和市场表现的渠道。研究发现:垂直多样化通过降低边际成本和提高价格水平两个渠道,显著提高了企业成本加成;水平多样化也提高了企业生产率,但相似产品的竞争导致企业定价水平降低,抵消了"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璐 牟仁艳 胡树华 张权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31个细分行业2012—2015年省际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多元回归模型,探索制造业两种不同模式的集聚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创新综合效率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其作用路径不同。专业化集聚对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对规模效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多样化集聚只对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2)东部地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与全国类似;中部地区专业化集聚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多样化集聚通过影响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方面正向影响创新综合效率;西部地区专业化集聚通过影响规模效率正向影响创新综合效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金滟 宋德勇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框架下,利用2003 ̄2005年的中国284个地级单位面板数据,对中国城市专业化和多样化的特征、专业化和多样化如何促进城市集聚经济以及在经济集聚中的相对贡献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对资金外部性、技术外部性和交流外部性的细分和扩展可以解释不同类型城市集聚经济的来源;(2)对中国地级市的实证研究表明,现阶段多样化更能促进经济集聚;(3)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促进竞争,加大基础设施和教育投入,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来促进多样化,扩大城市集聚。
关键词:
城市集聚经济 专业化 多样化 外部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兴辉 高冬冬 逯相雪
本文选取2004-2013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19个产业的就业数据,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城市产业的专业化与多样化水平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市产业专业化有益于城市经济增长,而产业多样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以期为协调区域发展及各地区和城市合理确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策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
地级市 产业专业化 产业多样化 经济增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国富 白士杰 王溪
通过将产业集聚分为相关多样化、无关多样化以及专业化三种不同的类型,并将集聚函数引入到经济增长模型中,构建了分析产业集聚对环境影响的数理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2004~2016年各省区的面板数据,通过考虑空间相关性和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的相关多样化、无关多样化以及专业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污染程度与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而与专业化呈"U"型曲线关系。目前有29个省份的相关多样化水平和12个省份的无关多样化水平都低于临界值,尚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同时,有14个省份的专业化集聚水平高于临界值,已处于"U"型曲线的右侧。未来这些省份可能面临更严峻的环境压力。最后,就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区如何减轻环境压力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叶云岭 邓洲 魏继石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区和发展排头兵,如何通过提升制造业集聚水平,实现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提升,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2007—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衡面板数据,探究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不同模式集聚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政策提供更加精准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无论是专业化集聚还是多样化集聚,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都可以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水平提升,而政府干预有助于提升多样化集聚水平。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通过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构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乃全 吴友 赵国振
本文利用三阶段DEA方法,测度了我国2003-2012年30个区域的创新效率、规模效率以及纯技术效率,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考察产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空间差异;(2)总体而言,专业化集聚能有效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和规模效率,而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作用不明显,但能显著提高纯技术效率;(3)分区域而言,东部西部地区多样化集聚能有效提高创新效率,而中部地区表现为专业化集聚促进创新效率;(4)区域之间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联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