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5)
- 2023(676)
- 2022(534)
- 2021(553)
- 2020(441)
- 2019(1104)
- 2018(1161)
- 2017(2065)
- 2016(1025)
- 2015(1117)
- 2014(1063)
- 2013(906)
- 2012(853)
- 2011(745)
- 2010(730)
- 2009(601)
- 2008(593)
- 2007(515)
- 2006(422)
- 2005(397)
- 学科
- 业(4091)
- 管理(3921)
- 企(3906)
- 企业(3906)
- 济(2865)
- 经济(2862)
- 技术(2213)
- 技术管理(1881)
- 制(1367)
- 方法(1277)
- 银(1121)
- 银行(1121)
- 数学(1079)
- 数学方法(1073)
- 中国(1067)
- 行(1062)
- 财(1058)
- 理论(910)
- 体(877)
- 业经(865)
- 教学(851)
- 体制(750)
- 务(745)
- 财务(744)
- 财务管理(744)
- 企业财务(732)
- 融(672)
- 金融(672)
- 制度(634)
- 度(634)
- 机构
- 学院(12133)
- 大学(11805)
- 管理(5366)
- 济(5255)
- 经济(5161)
- 理学(4611)
- 理学院(4576)
- 管理学(4549)
- 管理学院(4524)
- 研究(3431)
- 中国(3150)
- 财(2484)
- 京(2293)
- 江(1970)
- 财经(1893)
- 科学(1749)
- 经(1727)
- 商学(1638)
- 经济学(1633)
- 商学院(1627)
- 中心(1616)
- 州(1478)
- 经济学院(1450)
- 技术(1449)
- 所(1424)
- 范(1422)
- 北京(1417)
- 财经大学(1416)
- 师范(1410)
- 银(1401)
共检索到19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胡庆华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高正平 赵建强
中国部分商业银行在小企业信贷市场依靠信息的搜集和生产技术创新取得了成功。与依赖于软信息的关系型信贷技术不同,它们创新出的小企业信贷技术对硬信息和软信息有着相对均衡的生产效率。民生银行"商贷通"的成功主要在于借行业规划、批量开发实现同质信息的低成本生产,基于社区的信息生产和交叉验证技术,防范道德风险的低成本担保方式。其对创新小企业信贷技术的启示如下:观念转变是创新小企业信贷技术的有效动力;银行在信贷技术、工作流程、风险管理、金融创新等方面需做出调整;有效降低信息成本是此类信贷技术应用的关键因素。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米沙
近几年,随着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新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推动这一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自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热情。中国民生银行作为创新潮流的代表,深入分析其创新特色对其他商业银行不无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洪崎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同时,首次将"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作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写入党的文件。民生银行是我国首家以民营股份为主发起成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何在党的十八大新思想、新观点、新部署指引下,在金融改革中发挥好非公有制金融机构职能作用,使银行战略转型服务于国家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民生银行新时期改革发展的主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梁萍
本文在分析银行核心竞争力特点的基础上 ,建议从6个方面实施全方位金融创新打造银行核心竞争力 ,并提出制度创新是根本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关键 ,企业文化创新是基础 ,业务创新是重点 ,服务创新是保障 ,科技创新是手段。
关键词:
创新 银行 核心竞争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怀 蒋雨亭
本文从经济增长的共协理论出发,建立包括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人力资本创新和金融科技创新等因素在内的银行业绩(营业收入)增长模型,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制度创新在银行绩效增长中的贡献率。对民生银行进行的实证测算结果表明,金融创新是民生银行绩效高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且也大大提升了民生银行的抗风险能力。由此论证在适宜的经济环境下,如果银行审慎经营,金融创新是遵守激励相容原理的,也说明"财富增长论"、"约束诱导论"、"避管制论"等均具有片面性,不足以描述整个银行业。2013年,民生银行规模收益有较大下降,在转型期,为促进民生银行转型,本文借鉴美国富国银行的经验,提出了几点综合创新对策。
关键词:
金融创新 银行绩效 民生银行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张晓瑜
中国民生银行是第一家设立独立垂直内部审计体系的商业银行,从成立伊始就注重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经过多年的持续探索和创新,内部审计的职能优势、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全面形成,以增值为目的的现代内部审计思想内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董治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1996年1月12日,伴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和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民生银行应运而生,并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逐浪前行,茁壮成长。22年来,中国民生银行勇于改革,锐意创新,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商业银行发展之路,成为推动中国金融改革深化、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创新变革力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巴曙松 何雅婷 曾智
本文基于2006—2014年中国112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银行竞争力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存在差异,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货币政策工具对流动性创造是反向影响,而M2增长率与存款基准率对流动性创造则是正向影响;第二,中国商业银行"脆弱性渠道"存在,竞争力的加剧会减少流动性创造,按规模分类后发现银行竞争力的加剧会增加规模较大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水平;第三,货币政策对不同类型银行的传导影响存在差异,存款准备金的提高会减少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增加其他类别银行的流动性创造。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邵宇
中国商业银行正在经历市场化转型,加入WTO以后竞争会更加激烈。怎样增强银行主体的流动性、安全性以及盈利性是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我们认为通过构建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可以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创造出中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得中国商业银行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并同时提高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信用风险 风险管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廖继胜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银行业面临着与外资银行的更加激烈的竞争。国内银行业只有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充分利用好短暂而又十分宝贵的过渡期,才能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植根于中国现实土壤的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本文总结和概括了中国民生银行应对挑战的主要金融创新举措及所取得的骄人业绩,由此从微观层次上得出给其它国内银行的几点重要启示和国内银行业加快金融创新步伐的基本战略。
关键词:
国内银行业 民生银行 金融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飞
跨国银行对于核心竞争力的追求,在于获得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与股东价值的增值。而跨国银行一旦经营失败,不仅无法实现上述目标,而且会使其他利益相关者遭受重大损失,并严重削弱东道国的金融体系。对部分跨国银行经营失败原因的分析,无疑有利于我们对跨国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作出更加客观的认识。
关键词:
跨国银行 失败 核心竞争力 塑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蔡钊
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人机交互界面、大数据、社交化平台、云计算、非接触芯片等新技术驱动下,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以及大数据金融等新业态横空出世并蓬勃发展,引发了金融从业者对科技创新作用的重新审视。科技,正从传统的业务支撑者和赋能者,变为银行价值的创造者和战略转型的引领者,并在应对金融国际化、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监管新规以及金融脱媒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海林
2015年,对中国银行业来说是个分水岭。在2015年之前的十多年,中国银行业经历了"跑马圈地式"的黄金发展时代。依靠宽松的货币、稳定的利差和持续旺盛的信贷需求,中国银行业实现了十年多的持续高增长。截至2015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总规模已经接近200万亿元,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6万亿元。过去十年中国银行业的资产利润平均增速高达40%以上,全球十大银行中国就占了四席。在这个时期,速度与规模是整个行业追求的核心价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邵之晗 赵胜民 屠堃泰
数字金融的蓬勃发展对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功能产生深远影响。本文运用2011—2020年我国200家银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竞争会恶化银行负债质量,通过存贷协同效应抑制其流动性创造功能。在结构上,数字金融竞争压力会促使银行将传统存贷业务向同业和表外业务转移,加剧流动性创造分化。第二,在商业模式上,数字金融的“挤出效应”会抑制银行网点扩张,“创新效应”会促进手机银行发展,二者共同推进银行向数字化经营转型。在空间上,数字金融会促进银行分支机构布局调整,增加其对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金融供给。第三,“创新效应”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取决于创新质量。银行的创新数量越多(广度)、技术更新越快(深度),“创新效应”对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越强。从长期来看,高质量创新有助于抵消数字金融冲击的负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