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91)
2023(7063)
2022(5944)
2021(5837)
2020(4717)
2019(10860)
2018(10921)
2017(20700)
2016(11336)
2015(13045)
2014(13178)
2013(12488)
2012(11398)
2011(10248)
2010(10620)
2009(9520)
2008(9635)
2007(8915)
2006(8008)
2005(7013)
作者
(30182)
(24741)
(24706)
(23548)
(15737)
(11997)
(11395)
(9717)
(9474)
(9285)
(8517)
(8340)
(8221)
(7842)
(7760)
(7490)
(7369)
(7330)
(7247)
(7069)
(6314)
(6061)
(5996)
(5938)
(5801)
(5618)
(5543)
(5519)
(5060)
(5008)
学科
(41338)
经济(41177)
管理(32118)
(31417)
(28201)
企业(28201)
方法(15295)
(13781)
中国(13092)
理论(12312)
业经(11763)
(11064)
数学(10490)
数学方法(10358)
(10346)
(9199)
农业(8314)
教育(8198)
(8173)
教学(8157)
地方(8035)
(7881)
(7335)
贸易(7326)
(7044)
(6918)
财务(6892)
财务管理(6865)
技术(6787)
企业财务(6482)
机构
学院(154658)
大学(151193)
管理(57117)
(55904)
经济(54351)
研究(49368)
理学(48185)
理学院(47604)
管理学(46733)
管理学院(46446)
中国(36702)
(31745)
(28664)
科学(28262)
(25500)
(24194)
(23157)
师范(22994)
中心(22838)
财经(22146)
(21796)
研究所(21328)
(20615)
北京(20309)
(19888)
技术(19480)
业大(19435)
师范大学(18100)
(17809)
职业(17675)
基金
项目(95462)
研究(77099)
科学(74322)
基金(65090)
(56008)
国家(54999)
社会(47660)
科学基金(46727)
社会科(43695)
社会科学(43676)
(39120)
教育(38754)
编号(34762)
基金项目(34045)
(32065)
成果(29935)
自然(27848)
自然科(27164)
自然科学(27157)
自然科学基金(26704)
资助(26046)
课题(24885)
重点(21705)
(21307)
(21192)
项目编号(20765)
(20472)
(20343)
(20235)
规划(19291)
期刊
(72243)
经济(72243)
研究(47610)
中国(38747)
教育(31488)
(24354)
管理(22586)
(21947)
学报(20989)
科学(20185)
大学(16955)
技术(16296)
学学(15285)
农业(14502)
(13228)
金融(13228)
业经(12872)
财经(11067)
职业(10619)
经济研究(10157)
图书(9686)
(9598)
(9136)
论坛(9136)
问题(8669)
(8231)
(7513)
商业(7402)
财会(7326)
书馆(7104)
共检索到244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道雷  
专业主导式合作治理是当下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新形态。专业主导式合作治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基于专业化、精准化治理形成的互动类型。政府为实现社会治理专业化,形成了以专业社会组织参与治理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策略。基层块状孵化、专业操作型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区社会组织孵化,是这一策略的重要环节。社会组织以专业参与实现了与政府的合作治理,而非以前的对抗关系。社会组织凭借专业技术优势、社会化身份和项目制机制,成为弥补社会治理鸿沟的当然主体。这两大方面共同形塑了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专业主导式合作治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章高荣  
由于整体和历时研究的欠缺,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研究一直缺乏共识。文章以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和"一业一会"为切入点,分析了自2004年以来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慈善法》立法以及三大条例修订等政策变迁及其实践。文章发现,国家社会关系在局部具备"多元主义"的特征和基础;"法团主义"则缺乏利益代表的本质,在制度层面也已经消解;整体来看全能主义介入方式的存在,使得"类全能主义"能够被用来较好的概括和解释当前中国国家社会关系。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建  
乡村公共文化治理关系到乡村治理现代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与水平。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发现,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治理先后历经政治驱动的文化更新、经济导向的文化建设、服务取向的文化供给等阶段,并在国家与社会层面分别表现为整合与接纳、悬浮与消解、下沉与重塑等不同状态。因此,乡村公共文化治理应围绕国家与社会的互适合作,以农民为中心调和行政化与乡土化逻辑、以政府职责为重点催化国家与社会合作,进而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与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庆捷  
中国乡村自晚清以来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国家政权对乡村社会的渗透不断深入。研究中国乡村变迁的主要理论框架是"国家政权建设"范式和"国家与社会"范式。前者认为,现代国家借助官僚机构的扩张深刻地影响着乡村生活,但这种权力扩张是否提升了"现代性",即它是否建立起了现代的国家公民关系,实现了权力行使的正当性,依然值得讨论。"国家与社会"的分析框架被引入中国后,学者们开始聚焦国家与乡村社会互动而形成的乡村秩序。这些研究认为国家权力必须和乡村社会力量相互交融,才能最终触及村民的日常生活。近年来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践表明,正是国家权力与乡村非正式规则的融合,才使得整齐划一的、带有刚性的政策能够更好地适应乡村的实际情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江峰  
以贵州T县与河南C县的精准扶贫政策实践为例,研究发现精准扶贫基层实践中,因责任推卸、僵化服从和模糊治理等科层制体制惰性,导致了政策"变通"、政策"悬浮"和"边缘人"谋利等问题,自下而上倒逼着地方政府进行扶贫体制机制的改革。地方政府出于政治压力与社会压力,通过运动式治理的方式,整合体制力量与社会力量,再造了精准扶贫的组织结构和识别流程等,有效地在反倒逼中实现了扶贫体制机制创新和扶贫政策的纠偏。精准扶贫由"非精准化"向"精准化"的变迁过程,根本上反映了转型期国家治理中存在自上而下体制认证的不足和自下而上社会认证的缺陷,需要整合体制与社会力量,建立体制——社会交叉认证模式,以提升国家认证能力,实现精准扶贫的精准化。国家认证能力是国家基础能力的基础,体制与社会力量在国家认证能力建设中的良性互动,有助于从国家与社会合作互利的视角探索现代国家能力建设的实践路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国勤  
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讨论主要是从哲学话语和政治话语两个话语体系中展开的。哲学话语揭示了国家与社会关系更深层的伦理根源或阶级根源,其中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根本性改造,将其在伦理形式上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拉回到了唯物论的基础上;政治话语阐明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权力结构与社会秩序的因果关联。但是现在很多学者并不清楚这两种话语体系的区别与联系,一方面将这两种话语体系错综交织一起而不自知,另一方面把国家与社会关系仅仅化约为政治话语模式。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完整把握,需要将政治话语与哲学话语结合起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孔凡义  
中国社会变迁导致的"双重流动"和"分离运动"对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形成了挑战,为此,来自地方的社会管理创新通过"统筹"、"嵌入"、"服务"、"组织"和"跟踪"等措施对此进行了应对。文章认为,从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社会管理创新是通过国家的回归来实现的,它意味着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是政府的再造和社会的重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金海  杨晓丽  
本文认为 ,村民自治的贯彻实施 ,促使基层由准行政组织向自治组织转变 ;乡村社会的股份制改造促进了乡村社会的“经济细胞化”进程 ,但同时也促进了乡村社会与国家经济关系的法律化进程。这两大进程促使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开始朝着契约化方向行进 ;同时 ,基层社会的自主性开始上升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单惟婷  
在分析家族企业融资由于金融体系障碍和家族企业自身发展、观念导致融资难的情况下,本文提出并分析关系认同型、拉关系型和关系扩展型三种社会关系资本对我国家族企业融资的作用,指出在当前社会关系资本作为非正规金融尽管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但仍然是我国家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范建中  吕磊  
国家力量的根本来源在于其社会。就以往300年的发展历程看,俄罗斯帝国和苏联都曾拥有一段国家强盛的历史,但它们又都具有“强国家、弱社会”的特点。俄罗斯的强盛之所以不能持久,其根本原因存在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之中。彼得式体制和斯大林模式确曾在一段时间内为国家赢得了较大发展,但却不能为一个持久强大的国家缔造持久强大的社会基础。实际上,俄罗斯的未来发展再次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国  李书峰  
唐宋之交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制度变革导致国家和社会关系从"国家凌驾于社会之上"向"国家与社会互动"变迁。里坊既是国家权力在城市的末梢,也是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场域,是联结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纽带。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构也导致里坊制的演变,坊墙逐步被废除,里坊的社会控制功能也大大弱化。里坊制的演变又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城市文化繁荣、社会组织发展、市民的空间流动与身份流动,进而进一步促进国家与社会互动。这与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单位制的演变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并给我们带来以下三点启示:(1)从单位制到街区制对我国当前国家和社会关系调整具有积极作用;(2)单位制的消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可能出现阶段性反复;(3)围墙是单位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废预示着单位制的兴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国  李书峰  
唐宋之交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制度变革导致国家和社会关系从"国家凌驾于社会之上"向"国家与社会互动"变迁。里坊既是国家权力在城市的末梢,也是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场域,是联结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纽带。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构也导致里坊制的演变,坊墙逐步被废除,里坊的社会控制功能也大大弱化。里坊制的演变又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城市文化繁荣、社会组织发展、市民的空间流动与身份流动,进而进一步促进国家与社会互动。这与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单位制的演变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并给我们带来以下三点启示:(1)从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刘朝阳  
国家开放大学与地方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统一整体,其品牌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国家开放大学本身层面,而是应该把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纳入统一规划。本文从分析开放大学学生的"组织属性"出发,重新阐释了国家开放大学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对影响国家开放大学品牌建设的关键变量进行了筛选,描绘了国家开放大学品牌成长轨迹,给出了国家开放大学品牌建设策略选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兴涛  李扬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跨区域、多层次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出现,建立适应新经济发展模式的新治理模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基于政府、企业与社会的职能作用及相互关系,以政府治理、合作创新为切入点,探析如何针对不同的合作创新模式构建不同的政府治理模式,并在如何加强合作创新网络方面,为政府未来加强合作创新网络可采取的治理模式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贺东航  
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研究者大多从二元对立的关系予以思考,或是从宏观层次上进行理论的演绎,缺乏实证的个案分析。有鉴于此,本文以晋江模式的演变作为具体展现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构建过程的现实样本,考察了1970年代以来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与社会生长之间的关系。作者的研究表明,在晋江的二次创业时期,其经济的动力已由民间力量驱动型转为政府与民间社会共同驱动。这种“强国家—强社会”的模式将为我国构建良性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提供一个新的选择,应该成为构建中国未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